浙美版四年级第四课戏曲人物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美版四年级第四课戏曲人物教案
第一篇:浙美版四年级第四课戏曲人物教案
《戏曲人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越剧红楼梦乐曲进场。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一段是普通的歌曲吗?(不是)那是什么?(戏曲,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戏曲,可能同学们包括像老师一代人都很少接触,其实啊,戏曲是一门底蕴非常深厚的艺术,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接触一下戏曲,好吗?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好,首先许老师想看大家的课前预习情况,考考你?
1、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你知道有哪些剧种吗?a、京剧:中国的国粹,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b、越剧:浙江,上海,江苏c、豫剧:河南一带
d、黄梅戏:发源于安徽,非常具有乡土气息。

e、粤剧:广东一代
f、川剧:流行于四川一带,
g、皮影戏
2、你知道中国的戏曲有哪些角色吗?(生、旦、净、丑)
3、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谁?(梅兰芳)
(三)、欣赏戏曲表演片段。

好,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来近距离地接触一下戏曲吧!我们来看一个戏曲表演片段。

(播放视频)
1、你觉得戏曲中的人物造型怎样,和我们现代人有什么不同?(脸部,眼神,头饰、服饰)
2、他们的动作怎样?(具有舞蹈性,夸张,具有节奏感)
(四)作品欣赏
1、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

(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润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体会水墨语言的大
胆运用)
2、欣赏儿童水墨画作品与戏曲人物图片比较,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五)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六)评价延趣。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小结:今天,同学们运用水墨的技法描绘了戏曲人物,也了解了一些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对于一向疏远的戏曲艺术有了一些亲密接
触,其实不管是戏曲还是其它的艺术,如果你真正喜欢,真正投入其中,那么我想你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第二篇: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戏曲人物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戏曲人物 [转贴 2008-11-01 22:18:46]
字号:大中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戏剧是一门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程式化和虚拟性的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绘画“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写意性追求不谋而合。

全国各地不仅有京剧的表演,更有如越剧、昆剧、豫剧等各种地方戏的表演,通过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我们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戏曲人物神态、动作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稚拙、天真地加以造型表现,增添戏曲人物的艺术光彩。

教材中具体安排了12幅不同表现形式的戏曲人物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
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

(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

(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
戏曲人物。

●方案二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材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知识抢答,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①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你知道有哪些剧种?②中国戏曲有哪四种基本的角色?
③你知道哪些有名的戏曲作家和表演艺术家?④你喜欢哪些戏曲人物?(3)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欣赏戏曲表演片段《霸王别姬》、《三岔口》等,学生感受戏曲表演的艺术特色;(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戏曲人物相关图片资料,引导观察戏曲人物的眼神、服饰和动作的表演特征;
(3)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

(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润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5)欣赏儿童水墨画作品与戏曲人物图片比较,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
戏曲人物。

第三篇:浙美美术新教材第三册第四课教案船儿出航
4、船儿出航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不同船只的造型特点和用途。

2.能用水彩笔、油画棒、颜料或其他综合材料创作富有特色的船,提高造型表现力和想象力。

3.培养对船只及航海事业的兴趣,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
船的基本造型及船儿航行特点的表现。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创作出有特色的船。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颜料、画纸等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欣赏航空母舰(或其他船只)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的视频,导入课题:《船儿出航》。

2、说说自己与船的故事,引导学生开拓眼界、敢于梦想。

你曾经坐过、看到过活想到过什么样的船?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船的信息。

3、图片欣赏:认识各种各样船只的造型与作用,在讨论造型时教师可作简笔画示范或出示示范或出示范画说明。

(1)船只的基本结构:主船体(含船头、船舱、船尾)、上层建筑。

(2)不同功能船只的造型特点:渔船、游船、渡轮、邮轮、货轮、军舰等。

4、同龄人作品欣赏:如何表现行驶中的船?
强调航行中船只的状态与环境的变化:如鼓起的船帆,烟囱冒出的烟,划开的海水,船身的正、侧或拐弯变化等。

5、布置任务,学生创作。

(1)作业:运用水彩笔、油画棒或颜料等工具材料完成一幅“船儿带我去远航”的绘画作品,可以画风平浪静时的船,也可以画大风大浪饿船,还可以画出不同形态的船。

要求:色彩丰富,体现出船在航行的状态。

(2)说说你想画什么船?你准备怎样表现它的造型特点?(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1)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简要说说作品题目、画面故事、创作过程、得意之处。

(2)同学或教师评价。

7、课后拓展:
(1)欣赏名家画船作品,提示可以用多做形式表现船。

(2)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修改,使之更加完整美观。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纸张、胶水等剪贴工具。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剪贴需要用的工具材料、水盆。

教学过程:
1、事件导入。

出示图片:2010年9月13日,武汉大学生划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纸船成功横渡汉江。

只要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

导入、课题。

2.理解特点。

对比手工制作的船模型与上节课绘画作业,思考:绘画的船和手工制作的船有哪些异同?(平面、立体;观赏、能实践等。

)3.讨论材料。

课件展示独木舟、帆船、军舰以及学生制作的“船”,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想一想这些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选用轻薄的材料制作船体,如木板,纸,纸盒、叶片、塑料瓶或饮料罐等薄金属片等等。

4.探究方法。

如果让你自由选择,你会用哪些材料制作一艘怎样的船?简要说说如何制作。

教师以提建议的方式做适当点拨。

5.示范制作。

(1)课件展示(或教师示范)彩纸剪贴船的制作步骤,要求仔细观察制作方法。

裁纸---画图纸—剪切—-粘贴---组合---装饰完成。

提示:虚线表示折;实线表示剪;阴影表示粘。

(2)强调要点:整体设计、关注细节、用建安全、粘贴牢固。

6.学生作业。

(1)布置任务: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艘心中的船。

要求:你做的船能在水面上漂浮,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7.作品展评。

(1)将制作完成的船放入水盆或水池,设法让它开动起来,比一比谁的船儿开得更远。

(2)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是什么船?有什么功能?(3)同学、教师评价:主要从创意、美观、航行状况等要点进行点评。

8.课后拓展。

(1)回家之后尝试用自己能够收集到的废弃材料制作一艘理想中的船,课后组织航行比赛。

(2)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船只与航海的知识。

第四篇:《戏曲人物》教案
《戏曲人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戏曲艺术形式和戏曲人物角色行当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表现人物特征,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戏曲人物造型,了解戏曲人物角色行当的知识,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戏曲人物画。

教学难点:戏曲人物造型表现和画面人物的构思、布局、技法和色彩掌握和表现。

教学过程:
1、看戏曲,认识戏曲艺术。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

戏曲所包括的艺术形式。

文学:剧本是戏曲的根本,是文学的形式之一。

音乐:戏曲靠演员演唱曲调传达剧情。

舞蹈:戏曲靠人物动作造型表演吸引人的视线。

美术:戏曲人物的造型、服饰、舞台背景都是美术的范围。

综上所述,戏剧是视觉(看)与听觉(听)、时间(表演所需用的时间、戏剧所展示的时期)与空间(表演所需用的场地,戏剧所展现的虚拟场景宫殿、战场、战斗等)的综合艺术。

2、讲戏瞄人物,感受戏曲艺术的熏陶。

同桌之间讲一讲自己看过的戏曲,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戏曲人物。

3、说戏角色行当知识。

教师介绍戏曲人物角色行当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戏曲人物角色的造型。

生: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生行化妆一般都是素脸,即略施脂粉以扮俊。

旦:女角的统称。

旦角的化妆只是略施脂粉,角色和个性要靠表演及服饰等方面表现。

净:俗称花脸,所扮演的角色多为朝廷重臣。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因人设谱。

丑:男角中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

有些是机智、善良、有正义感的幽默角色,有些是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小人。

4、画戏曲人物造型。

教师以某一戏曲人物形象为创作对象当堂演示人物画的作画过程,使学生在感官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教师示范时,注意从构思、构图、色彩的运用等技法知识来讲解:
5、教师讲述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临摹或改画练习:尝试用水墨技法按课本提供的戏曲人物临摹步骤图例进行临摹或改画、添画。

6、学生做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7、继续完成作业。

8、展示评价。

完成作业后,进行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9、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可以从讲述喜欢的文学故事片断导入,让学生认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作品在戏曲中常见的人物,启发学生大
胆联想,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进行戏曲人物画的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薪意识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第五篇:戏曲人物
戏曲人物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

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

戏曲是一项中华民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

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

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

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

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

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教学过程
1.欣赏水墨微动画,趣味人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
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l)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

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

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3.探究水墨表现,增长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关良的作品《戏曲人物》,思考:艺术家是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图片解构,进行必要的提点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水墨表现技能:
4.借助比较欣赏,发展个性。

(l)比较陈九和韩羽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说说其不同之处(如线条、墨块等)。

(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

(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的比例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 5.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

(1)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

(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

6.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
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

(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