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说课稿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PPT

自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明白“剪枝的学问”。
“减少”( 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 是为了“增加”( 更多更大的桃子 )。
自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明白“剪枝的学问”。
巩固自学成果(4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含有语气词的 句子。
2、说说读了Leabharlann 文的感受。自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明白“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自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明白“剪枝的学问”。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 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 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
自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明白“剪枝的学问”。
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实践活动
1、 课后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 的典型事例。
2、 可以留心周围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 一些有经验的人学习,了解其他生活方面的学 问。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自学重点:
体会“我” 的心理变化,明白“剪枝的学问”。
自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明白“剪枝的学问”。
自学提示(10分钟)
1、默读课文,画一画: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 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些词语的句子;
2 、 轻读所画的句子,联系这些句子的上下文,想想说 说:
因为王大伯家( 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 所以“我”“满怀好奇”;
因为王大伯把( 桃树上的这些枝条剪下 ),所以“我” “一脸疑惑”;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剪枝的学问》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剪枝的学问》教案《剪枝的学问》教案【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学会取舍,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教学重点: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1.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
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
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父母……)其实获得学问的途径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学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园,看看果农能教给我们什么学问。
2.师指板书,齐读课题3.剪枝究竟有什么的学问呢?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经过王大伯的介绍,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4.(课件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1)老师带来了四个词语,你会读吗?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2)这四个词就是小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剪枝的学问”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3)同学们,读词和读课文一样也要读出感情,比如(师范读)会读吗?(指名读)(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好吗?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早就耳闻王大伯家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很好奇,他是用什么办法让桃子年年丰收的呢?于是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可眼前的一幕让我一脸疑惑。
(1)“我”看到了什么?小声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说。
怎么剪的?接着往下读。
②“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了什么?读出你的理解。
如果是你,也能剪得如此娴熟吗?这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
(2)而“我”的疑惑是什么?(指名说)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问问王大伯吧。
是呀,这么好的枝条剪下来,能不让人心疼吗?(再指名读)(3)体会的好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剪枝的学问》 教案

26剪枝的学问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对话,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使“我”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知识和哲理,获得了必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的启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学法:采用提问,探究,拓展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剪枝。
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
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剪枝挥舞盼望疯长夺走靠红润仿佛胖娃娃脸蛋不禁远近闻名充满信心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
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研究课)一、教材简析《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
三篇课文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给我们一些智慧的启迪。
三篇课文语言都很优美,融科学知识、思想启迪为一体,阅读时要仔细品味,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其中的道理。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由于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因为我班学生优生较少,中间学生居多。
这些学生不善于思考,每次上课,当我提出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喜欢动脑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
《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且文中对于“我”的感悟,写得比较含蓄,班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和学法1.以读代讲法“三分文章,七分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2.探究感悟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2篇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1一、复习导入1、默写生词。
请一生上黑板写。
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二、感知课文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
(指名做)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1)(板书?)(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3)指导朗读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
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2)指导朗读。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王大伯剪枝的“能”,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能力目标:体会环境描写在课文中能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王大伯剪枝的“能”,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在课文中能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题目是——《剪枝的学问》。
(读题)学问学问,就是在学中问,问中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跟着小作者一起走进桃园,在不断的思考解惑中去感悟种桃的奥秘,去摸索剪枝的学问,有没有信心学好这堂课?二、复习字词,概括课文1、出示第一组词:挥舞抚摸夺走嬉戏(小老师领读)这一组词都和什么有关?(动作)想着意思读词,就能把词读好,加上动作再来一次。
2、出示第二组词:远近闻名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小老师领读)这一组词有什么共同点?课文中的谁也是远近闻名的?他为什么而远近闻名?2、出示第三组词:去年冬季的一天春天到了暑假里(指名读)这一组词都是表示时间,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PPT出示填空:(由于三年级小朋友还不太会概括,出示填空,降低难度)去年冬季的一天,我第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看见()。
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看见()。
暑假里,我第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看见()。
王大伯真不愧是种桃能手啊!3、出示第四组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齐读)再来看这一组词,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PPT出示填空:为什么王大伯树上结的桃子()?我满怀好奇地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在桃园,我看到了(),感到一脸疑惑。
听到了(),我将信将疑。
暑假里,我再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看见(),我又惊又喜!王大伯真不愧是种桃能手啊!原来,我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不仅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概括,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概括呢!三、了解王大伯远近闻名的原因1、课文一开头就告诉我们: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三(下)26《剪枝的学问》说课稿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剪枝的学问》。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了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已读为主,打开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字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借助关键时间,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基于新课标年段学习目标以及本年段学生学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抓住关键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三、教学流程1、把握课题,导入新课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需要。
”上课伊始,我让孩子与课题对话,进行阅读预测,产生阅读期待。
2、检查预习游戏是孩子的基本需求,如同吃饭不可少,所以在这一板块,我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
首先我会问学生:“课文都预习了吧?用手势告诉我读了几遍。
”接着用“摘桃子”这个游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字音、字形及带有本课生词的长句子等。
相信通过这个游戏式的检查,既能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会以“舞”为代表,通过范写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力求使学生通过平日课堂的练习达到“能使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带着任务默读课文:课文中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请边读边圈画。
我在不同时间去王大伯的桃园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苏教版《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剪枝的学问》其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奇怪、一脸怀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削减”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到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削减”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预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日,我们连续学习26课《剪枝的学问》,生齐读课题.2、师:老师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同学们的生字把握状况:【一组一组出示,分别请三位同学读】远近著名挥舞摩挲布满信念满怀奇怪一脸怀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读,评价:两个层次(读正确,读出意思)【评价:①字音读得多准啊!①你不但读准了字音,而且还读出了词语的意思!①原来读词语我们不但能读准字音,而且能读出意思来。
一起读】师:聪慧的你有没有发觉其次行这四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四个词语都和心理活动有关】3、师:你能用上面的词语填空吗?(练说.指名说)王大伯是()的种桃能手,有一天,我()地走进桃园,观察王大伯和几位叔叔()着剪刀,剪下了一根根枝条,我(),王大伯()着那些留下的枝条,()。
对此,我()。
暑假里,我看到桃园丰收的景象,()。
4、今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小走进桃园,走近王大伯,体会剪枝的学问。
(指黑板)(三)﹑对课文第一段进行复习:师过渡:课文中同学们多次提到王大伯,王大伯是谁呀?你能用书上的话来告知我吗?【幻灯片出示第一段】王大伯是远近著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 王大伯是是种桃能手】1﹑师接着说:对,而且他的名气可大了,所以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我们一起把第一段读一读: 2﹑师过渡:这是什么缘由呢?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是满怀奇怪,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大伯的院子去看个毕竟吧。
二、精读课文25自然段:(一)学习其次、三自然段1、感悟王大伯剪枝动作的娴熟,进一步理解“能手”:A、师:走进桃园,你看到了什么?直接把你看到的读出来.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设计理念:1、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2、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
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3.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明白生活处处皆学问。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报听写,将昨天学习的字词,报给学生写一写。
词语分别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热切盼望、又惊又喜、光鲜红润、情不自禁、挥舞、夺走、依靠、成熟、脸蛋。
然后让学生将词语读一读。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出示课件。
(“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桃园,走进王大伯,走进剪枝的学问。
民主导学:任务一:1任务呈现:“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
3展示交流:(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3)我第三次进桃园呢?(板书:又惊又喜)任务二: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感受心情变化的原因。
【三年级】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2

三、展示交流 点拨升华
(1)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
(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2)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3)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关键字】三 题
剪枝的学问
个性修改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剪枝的学问。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
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
(4)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
(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剪枝的学问》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剪枝的学问》教材简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6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剪枝的学问》种桃能手。
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设计理念和目标《课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基于这样的理念,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四段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段意合并法,以我心理变化为线索来概括)。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感受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
2、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围绕第二课时两个教学目标,我把课堂教学环节分四大块。
第一环,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我承接上一堂课的训练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出示课文中体现我心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然后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剪枝的学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剪枝的学问一、教材简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问——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重视情感体验是浏览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会,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动,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
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问”、“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发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知道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点: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浏览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浏览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进程设计以及意图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
在朗诵、知道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三年级语文教案)26.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26.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教案黄蕾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2、那么,这三次游园,给小作者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
指名读适时评价相机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二、精读课文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体验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指名读)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a.看见王大伯他们在剪枝(谁有不同看法吗?)b.因为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你从课文哪里得知的?读第一自然段)(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终)(2)王大伯是个什么人啊?(种桃能手)他的名气还很大呢(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3)师小结: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评价3、师引导:文中的“我”满怀好奇,如果是你,此时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种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呢?……)是呀,他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指板书)4.到底“疑惑”什么?指名说。
文中的这句话正表达了“我”心底的疑惑。
(1)点课件。
指名读(指导朗读:不紧不慢,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启发: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吗?一般人都认为枝多,花就多,果实才会多呀。
难怪小作者从“满怀好奇”转变为“一脸疑惑”(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6.点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
第二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说课稿
语文教师会教千灯中心校公开课
周庄小学:吴益花
一、复习导入:
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导读好这些词语。
(试着让学生将这四个词语连在一起读,并读出感情的变化,最好能配上动作与表情)导语:课文是谁的心情有如此不同的变化?
学生:是我
二:精读课文,利用具体的文字材料,朗读感悟,
体会我心理的变化
师:对,是我的心情发生了这些变化。
请同学们打
开书本,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些
词语,好好读读,体会体会。
生开始自读课文。
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
1、满怀好奇
师:谁知道满怀好奇的意思吗?
生回答: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心中充满了新奇并
产生了兴趣。
师:我进桃园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出示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
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让学生体会王大伯的能干,读出对王大伯的尊敬。
2、一脸疑惑
我满怀好奇进入校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
出示: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
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
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探究理解:
我因为什么而一脸疑惑?
A、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挥舞着剪刀,咔嚓、咔嚓
剪了下了一根根桃树树枝,我不明白剪枝的作用,
所以疑惑。
B、王大伯剪下的枝条在我看来,都是好好的,不只使我疑惑,更让我着急,这才忍不住发问。
C、王大伯既然是种桃能手,为什么还会把好好的枝条剪去?难道不怕影响桃树明年结桃子吗?
引导学生读好我的疑惑之情。
3、将信将疑
师: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
做的?
生: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出示: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
吸收营养,不结果实。
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
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罗!
师:你概括的真好。
那王大伯讲了哪几点。
生:王大伯讲了那些看似粗壮的枝条,其实只吸收
营养,不结果实,属于无用的。
生:王大伯接着指出了这种枝条不但无用,还有害,它到了春天会疯长,夺走许多养分,不剪掉不行。
生:还有其他同学知道关于剪枝的其他学问吗?
A、冬天也要剪掉无用的枝条,争取来年多结桃子。
B、
不但要剪掉无用枝条,甚至连多余的花和果都要去
掉一部分,听说是这样可以给桃树计划生育,一根枝条
有了太多的孩子,是长不健壮的。
师:王大伯还做了什么?
生: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罗!
师:抚摸表示什么?
生:对留下的枝条很珍爱?
师:王大伯为什么充满信心?
生:因为剪掉了无用的、有害的枝条,留下了有用
的枝条,保证了来年有充足的养分,所以王大伯对取得
来年的桃子丰收充满了信心。
3、将信将疑
导语:王大伯讲的挺有道理,可我听的却是将信将疑?
师:我为什么将信将疑?信的是什么?疑的又是什么?
生:自由发挥。
出示:
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看真的能长出更多
更大的桃子吗?
师:我的这一怀疑在春天走进桃园时还存在吗?我
在此时看到了什么景象?
出示: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浓
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奔跑着,嬉戏着。
看着满树的
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师:见了这景象,我就完全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
从盼望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我还在期待
着王大伯的话真正实现。
4、又惊又喜
师:王大伯的话实现了吗?
出示: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啊,只见一
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
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我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我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剪掉无用的、不结果实的枝条,枝条少了,却能结更多的桃子,这就是理。
生:剪掉有害的、抢夺养分的枝条,留下的枝条养分充足,能结更大的桃子,这也是理。
你还能悟出什么道理?
多不一定比少好。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三、小结:
看来剪少是为了结多。
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少为了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