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合集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奇妙的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但在作者眼里却有如此美的发现,也启发读者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第二、学情分析教学本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说说平时有没有注意天空和大地的变化,交流自己的发现。
在此基础上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大部分写出了世界的奇妙,然后聚焦“文章选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和大地的?”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最后借助课文最后一段话,激发学生去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从生活入手,问题引导,再结合板书梳理课文的顺序和写到了哪些事物,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呈、蔚”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
最新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 含综合性学习 语文园地) 合集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学生背诵。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清明)
3.简介诗人杜牧:(课件出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大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大全第一篇《燕子》说课稿一、说教材《燕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
作者XXX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
主要描绘了XXX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XXX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研究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风景的特点举行描述。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腕,“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变更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
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悄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研究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第【1】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想象需根据事物特点展开。
2.能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想象需根据事物特点展开;2. 能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想象兴趣1. 同学们,还记得二下11课中那只虫子,那只认为做虫子很快乐、很幸福的小虫子吗?他的快乐是什么?(可以用露珠梳洗打扮,可以跳到狗狗身上旅行,快乐时想唱就使劲唱的……)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也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特别好奇的?(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感知想象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文中的英英都进行了哪些想象?2.交流,完成练习:英英因为,就幻想自己,上面长满了,英英邀请许多小动物,当妈妈住进鸟窝后,英英因为肚子饿而(心情),原来妈妈知道英英的秘密。
三、深入研读,感受想象奇特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课后第1题)(一)感受起因的新奇(1-4自然段)1.“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是什么?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理由新奇)2.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痒痒的”写出了树木长枝丫的感觉;仿写描写感觉的词语、、。
(2)“冒”是什么意思?(长、生……)能换成“长”“生”吗?为什么?3.感情朗读,读出感到好玩,感到惊奇的语气。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说课(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说课(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说课第【1】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想象”编排了《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习作。
两篇课文对话有趣,故事情节吸引人,极具想象力,充满儿童的趣味,教材中插图安排设计精美,符合三年级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
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小真的长头发》是根据日本画家高楼方子同名绘本改编的故事。
故事内容极富想象力,主要讲的是留着妹妹头的小真靠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巧舌如簧,让留着长头发的小叶和小美由一开始的“美得不行”到后来的“听得入了神”,并开始羡慕小真的故事。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童趣的问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戏剧性。
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富有想象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特点,并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抓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创编故事的尝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栅、卷、麻”等9个生字,重点指导“栅”和多音字“卷”。
会写“腰、套、晾”等13个生字,能读写“麻烦、悠闲、椅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抓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抓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乐于表达,从他们的生活经出发,对文中描绘的景象,凭想象可以感受,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感受想象的奇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说课稿第【1】篇〗《方帽子店》说课稿一、说教材《方帽子店》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一家方帽子店里从来只做方帽子,一直拒绝改变。
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帽子的新帽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慢慢就成了古董。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6自然段写了方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们也只买方帽子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方帽子戴着又奇怪又不舒服,可当孩子们质疑方帽子时,大人们却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作为回答,让读者感受到了墨守成规的大人们是如此固执,不思变通。
第7~15自然段写小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于是找到一些布,做了圆帽子。
守旧的店主十分抗拒,当看到儿子戴圆帽子的时候“大吃一惊”。
第16~21自然段写孩子们长大后做出了材质不同、更加舒适的帽子。
有人还开了一家新帽子店,顾客们最终也选择了新帽子。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既交代了方帽子成为“古董”这一结局,也暗示了故事蕴含的道理: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传达的道理,同时熟悉课文内容,再次练习复述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本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8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8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8篇说课稿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准备的一份详细文稿,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教学内容,向听课观摩者传达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需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几个主要部分,以确保全面、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和设计。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保存、欧洲”等词语,积累多音字“累”“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以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
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大家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纸的知识。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近义词辨析: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纸的发明”的。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那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就在帛上写字。
(3)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
(板书:麻纸)(4)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纸。
(板书:纸蔡伦)(5)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4、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从这五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以及意义。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绝句》这首诗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热爱。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过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赞美。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3.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重点)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点)3.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绝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它们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出示第一首,课题:绝句。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
我的说课将从六个方面进行:一是教材分析,二是目标分析,三是教法与学法分析,四是学情分析,五说教学流程分析,六是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人教部编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的彼得·西摩。
这一单元以“探索、发现”为主题,共编排了3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
而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先总写这个世界很奇妙,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每个方面分别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
最后又总写我们这个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
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二、目标分析结合本册教材及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我设定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自主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文章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都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
所以,如果让学生来写,往往写不具体,难以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而本课教学,就是要结合课文,让学生也随作者感受到,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粒种子、每一滴水珠都充满了神奇,要真正领悟世界的奇妙,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还要从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做到读写结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第【1】篇〗《燕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燕子》(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燕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
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江南春》、《春日偶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
顺应新课程对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本单元集合现代诗、古诗、记叙文、散文多种体裁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一)知识目标1.重点理解文章中“洒落”“赶集”“聚拢”“掠过”“小圆晕”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能够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学会抓住特点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良好地默读习惯。
(三)情感目标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以及春光明媚的温馨。
《燕子》一文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不多的言辞却如诗如歌,学《燕子》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与美文为友。
为此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
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课时,指导学生精读全文,在品味语言的“精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教学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让学生学会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词语进行描绘的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三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纸的发明》。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
《纸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
同时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二、说学情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5.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
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i:积累lèi:劳累鲜:xin:鲜明xin:鲜为人知4.理解下列词语。
贡献: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恰当评价学生的重要性,在 课堂上我尽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 立信心。实践证明,课堂效果不错。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 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 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
板块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 碌。 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 无所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
五、说教法
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一、说教材
《池子与河流》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 文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 生向往。教学时,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人物,引导学生联系现 实生活,明白寓言所蕴含的意义。
二、说学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鹿角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鹿角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鹿角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
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A、同桌互相读。
B、开火车读。
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板书鹿角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扶放结合,研读奇妙 本环节旨在创造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探索家”和“新闻 发布会”两种不同形式的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请学生 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细细品味世界的奇妙体现在哪儿?预设交 流讨论分以下步骤:
步骤一扶:探索天空之奇妙一方面,创设探索情境,鼓励学生在入情入 境的朗读中化身探索家,学生不难发现太阳升起、云彩飞行、雨点降落 、落日余晖、群星闪烁等奇妙现象。另一方面,深入推敲。
首先,春日组读出“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 花”这句时,在提示学生用自己的话在夏日组汇报中,紧扣关键词“颜色诱人”,体会各色水果的 奇妙。
再次,引导秋日组汇报,发现秋天鸟儿衔泥、秋风吹落叶等现象,并 且通过抓住“树枝颤动,树叶飘落”等词领略秋风劲吹!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交流,导入奇妙 兴趣是一把金钥匙。在上课伊始,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世界,并与学 生亲切谈话: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世界万物变得绚丽多彩。 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看出了你们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斓,是一幅美丽的画 卷!是呀,大家是不是也觉得我们的世界非常美丽和奇妙呢,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个奇妙的世界吧。顺势引入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 触动学生头脑中对大自然的情感,以谈话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为下文教学铺垫。
继而,在学生分享夜空群星闪烁这一画面时,围绕比喻,指引他们说 出将“群星闪烁”比喻成“蜡烛”,淋漓尽致地展现群星多且发光的特 点。最后,全班齐读,感知这充满诗意的天空奇妙之景。
步骤二放:发布大地之奇妙创设“奇妙大地”新闻发布会这一情境。鼓 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好发言的准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
《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__的篇幅短小,画面生动,文质优美,蕴含想象,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的春天,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__,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__通过看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可定为: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燕子、轻快、增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图文结合,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感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其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及__最后两句话"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歇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可采用板画、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第【1】篇〗根据学习内容我指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的五个环节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
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
在这一环节()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
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习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
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
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
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
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
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
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找出相应的文言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 ,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品读各种美丽的花 的开放之后,学以致用,把其它两种花的开放描述得更美。】
7.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书写中,深入了解不 同表达的效果。】
【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 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 花为什么能做钟呢? 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 同学们读书有疑问很好, 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文。】
板块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 建、昆虫、展示 指生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生释疑 师出示:吻合:1.合拢。2.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环节四、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的奇妙应用,以及知道在 生活中要学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环节五、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还有很多花正在开放呢!只要我们用一双锐利的眼睛去 发现,用聪明的脑袋去思想,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些花会开 得更灿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能感受体会到作者语言表 达的准确性与多样化。
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五、说教法
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海底世界》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2至6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
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二、说教法、学法1.激发兴趣《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
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子》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
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伶、俐”等10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散、杆”,会写“拂、聚”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3.重点、难点分析(1)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
【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2、3、4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了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3.深入探究,质疑解疑(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1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4.探究第2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5.探究第3自然段(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叽叽叫着,有的()过湖面,尾尖偶尔()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4)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6.探究第4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7.质疑问难,总结全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说板书】羽毛——乌黑外形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尾巴——剪刀似的燕子赶来(增添生机)飞行(快)停歇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一、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
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三)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