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然气价格改革造成的影响:三桶油利益将受挤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价格改革造成的影响:三桶油利益将
受挤压
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根据现行自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将各省份增量气(用气单位超出上一年用气量的数量)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用气单位上一年用气量)最高门站价格提高0.04元,4月1日起实现价格并轨。
这也是我国价格改革中,首次大幅下调自然气价格。
同时,2022年将全面建立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价格并轨后,非居民用气价格基本理顺,意味着自然气价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
自然气价格改革造成的影响分析如下。
分析师表示,将来自然气价格将形成市场化的定价规律,政府将来会逐步放开价格的管控权。
与此同时,随着气价的下调,工业用户的成本下降,而自然气的一级供应商三桶油的利润也随之被减弱。
下一步推动交易市场建设
2022年7月份,我国实施了自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门站价格一步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的水平,存量气价格分3年实施,方案2022年调整到位。
按既定目标,2022年、2022年国家连续两次较大幅度调整非居民用存量自然气门站价格。
这次自然气价格并轨实现了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三步走”的目标。
发改委还表示,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下降,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可替代能源价格也相应回落,存量气与增量气价差大幅缩小,这为实现价格并轨制造了难得的有利时机。
值得留意的是,能源行业作为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始终以来,市场化改革的声音不断。
发改委就表示,价格并轨后,非居民用气价格基本理顺,意味着自然气价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
此外,自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下一步,将连续推动自然气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最终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制造条件。
对此,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将来自然气价格将形成市场化的定价规律,主要依托上海自然气交易中心来实现自然气的市场化价改,政府将来会逐步放开价格的管控权,实现上下游的市场交易,只对管输费进行肯定的制定和管控。
而在此轮价改通知中,就提出了“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推动市场化改革”的概念。
气价下调势在必行
资讯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自然气在下游消费中的拓展步伐放缓非常明显,从往年超过20%的增速下降至10%左右。
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自然气工程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猜测报告》。
而国家能源局曾经出台的政策表示,到2022年将提高自然
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至10%,而当前的比例不足6%。
依据环保要求,自然气的消费增速要求有较快增长。
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从2022年下半年开头,在工业燃料方面,自然气经济性不及焦炉气、煤炭、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在发电领域,成本严峻超过煤炭发电。
在车用领域,自然气与汽柴油相比,成本基本相当。
自然气在各类下游中的应用,都受到抑制。
这与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应用的政策相悖,因此,自然气价格调整势在必行,下调也基本在市场预期中。
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也表示,考虑到油价下跌后,自然气用户的承受力问题,因此此次存量气几乎没怎么上调,而增量气的跌幅很大。
这样的调价幅度对自然气的行业进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也能大大缓解缓解行业的进展压力。
三桶油利益将受挤压
根据2022年的数据,非居民用气约为1450亿立方米,占比77.5%。
居民用气部分为420亿立方米,占比22.5%。
依据测算,在非居民用气中,存量气部分为1120亿立方米,增量部分为330亿立方米。
对应1120亿立方米存量气上调0.04元/立方米,则整体上调金额为44.8亿元。
对应330亿立方米增量气下调0.44元/立方米,则对应下调总金额为145.2亿元。
当前各地政策执行程度不一,部分地区2022年以后执行政策为取消存量增量价差,而是取价在存量、增量之间,此次价格下调,将带来工业类客户燃料成本下跌。
“气价下调优先受益的为下游用气企业。
其中包括造纸、冶炼、陶瓷、玻璃、车用、气头甲醇等企业。
”王晓坤称。
分析人士也告知记者,前期由于偏高的自然气价格带来的自然气汽车行业进展放缓,液化自然气企业亏损经营等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用增量气比重大的企业用气成本会明显下降。
将来新投产的液化自然气工厂和方案使用自然气为燃料的工业用户,在用气价格可以享受到与前期投产和使用的企业相同的价格,企业之间竞争更加公正。
但是,所谓有人高兴有人愁。
有企业受益,也必定有企业受损。
王晓坤还表示,利益受损的企业首先为自然气一级供应商。
主要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此次价格调整下调多超过上调,或带来营业额削减达到百亿元。
其次是尿素类企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