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马灯的故事感悟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马灯的故事感悟体会
马灯,作为一种可以防风挡雨的照明工具,在上世纪曾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城市和乡村。
在革命战争年代,马灯曾伴随着党的领导人和我们的战士历经风雨和沧桑,一道度过了多少艰苦的岁月,演绎了多少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35年的一个初春之夜,在贵州高原一个叫苟坝的小山村,春寒料峭、寒意袭人、万籁俱寂,没有月光,没有星光。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个人手提一盏马灯,裹携着满身的寒气,坚定前行。
小小的马灯,照亮了毛泽东同志深夜前行的山村小道,也照亮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更映照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的革命情怀和坚持真理的伟大精神。
通道会议、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会址桌上的马灯,见证了我们党在在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小小马灯,在一个个历史的重大时刻划破夜空,与广大红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起迎接光明。
作为“长征四老”之一的林伯渠,长征夜行中,总是一手提小马灯,一手拄着那根从瑞金带来的拐杖,或前或后地照顾着同志。
小小的马灯,映照出了领导干部对战士的关爱之情。
85年前,江西境内的于都河,中央红军为了便于在漆黑的夜晚搭建浮桥,渔民建议在每条渔船上挂一个马灯,当马灯连成一条线
时,浮桥也架成了。
小小的马灯点,凝结了百姓的智慧和对红军将士的浓浓深情。
在湖南通道侗寨,侗族老人杨正益的父亲杨再能为红军带路,准备回寨时,当时正值冬季,晚上没有月光,路上什么都看不到,红军战士回赠了杨再能一盏马灯照明,让他平安返回家中。
湘江战役后,红六军团西征途经苗医吴老福家门前,吴老福看到几位红军伤员,就用苗药为他们医治。
营长周仁杰非常感谢吴老福一家,在她拒收银元的情况下,将一盏马灯送给了她。
小小的马灯,映照出红军与广大群众的鱼水深情。
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马灯也逐渐推出了历史的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新时代的长征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依然要记住那一盏盏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小小马灯,始终坚守住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一颗颗革命的初心和为民的初心,志存高远、上下求索、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