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常善救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常善救人
作者:韩成杰
来源:《企业文明》2010年第03期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一个好的领导,唯有善于发现属下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世上就没有遭遗弃的“废人”。

在老子的思想宝库里,有许多积极的理念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并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其中,他的用人艺术值得借鉴。

如何识别人才和发现人才
人才无论对于一个团队,还是企业而言,都是使其快速发展、提升业绩的原动力。

人才的不断涌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这一方面,老子学说为我们如何识别、发现人才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既知人更善任
用人的前提是知人,了解下属的个人特点。

唯有知人,才能明智地利用人。

《老子》一文中告诉我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说的就是知人的重要性,但是知人要在“自知者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知人者智”的境界。

要做到自知,必须“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即你要有自知之明的能力、胸怀与境界,去掉固执的心理诟病;拥有自爱之心,放弃居功之傲的官本位的思想杂念。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堪称“伯乐”,才能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完成识人的重任。

不去刻意标榜,推崇那些名利双收的“贤者”,免得助长下属争夺功名的恶习。

如果知人的人拥有了这样的观点,就能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老子为我们提出了“善救人”的观点。

他认为人才的标准极为宽泛,要真正把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用人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

同时,他还给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重要信息: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有未被发现的人才和不会用人的人。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一个好的领导,唯有善于发现属下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世上就没有遭遗弃的“废人”。

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用人观点。

既看现象更看本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用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相才”法宝。

如果目光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沉下去,融入基层做深入的调查与探究,往往就容易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认知错误。

一些领导在识别人才上,看表面、看眼前,以现象为依据,忽视了人才的本质特性,忽视了真才的发展空间,忽视了可塑之才的潜力,如此为之,令不少真正优秀的人才失之交臂,甚至被埋没。

这种现象一旦在一个环境里扎下根,形成局面,这个单位和团队就失去了积极开拓的后劲、进取的原动力,导致人才浪费、人心浮动、工作被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则进一步告诉我们的为政者:善于卖弄者未必有真才实学,领导者应该注重在埋头苦干、不比嗓门的人群中发掘俊才,培养可塑之才,储备后继人才,为团队的快速发展打造人才阶梯,进而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如何利用人才和激励潜能
拥有人才的目的在于用好人才,让人才为集体服务,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那么,如何恰当地发挥人才的潜能呢?
善于放权,让人才在尊重中殚精竭虑
“太上,不知有之。

”这是老子关于如何用人方面的精辟理念。

此话的意思是说,最好的领导者,因为善于调动属下的积极性,常常使人感不到他的存在,从而使属下在具体的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美国哈林•克里夫兰著的《未来的行政首脑》一书在扉页上就写着《老子》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经典语言。

克里夫兰是这样解释的,一位好的领导者说话不多,当属下把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我自己干的”。

这里向我们揭示的是,作为一位领导者如何把握集权与分权的辩证法则。

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领导者要善于集权,主要表现为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者又必须善于分权,对于决策的执行过程,领导人没有必要频频过问,要给属下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以保持他们兴奋而主动的工作积极性。

大家也许记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杜兰特在创业成功后,转而用带有强烈个人专权色彩的办法管理运作公司,很快使公司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不得已,他让位于斯隆。

斯隆一反杜兰特的作法,实行分权制,把公司的一部分权力分授给下属,而把大权仍揽在自己手里,通过协调做到了集权与分权的和谐,使通用汽车公司又兴盛起来。

可见,美国通用公司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领导者“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

明确指令,一言九鼎
在老子思想里“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事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又是相对静止的,这与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变是世界的本质表现的道理是一致的。

同时,老子又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说讨论反复太多,不如采取稳定平静的态度。

以此告诉我们,领导者基于对事物正确认
识基础上的决策,必须指令明确、一言九鼎,不可朝令夕改,使下属无所适从,难以施展手脚。

为此,领导者应该善于处乱不惊,善于变中取静,“以不变应万变”,循着正确的决策,指挥得当,调度有方,才能使属下在事物的变动中有所遵循,保持行动的一致,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认认真真去执行领导者的意图,进而,使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共同组成奋进的团队,众志成城地完成工作。

我们如果能够用心领悟老子的思想,从中采集到我们需要的智慧,为我们的工作指点迷津,如此,我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岂有不提高之道理?
(责任编辑:李万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