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11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 相继失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主观:深 享孙受 ”中林 )山肯个思人想思启想迪的(转“变民(有由、改民良治变、为民革命) 2、提出
1905年8月: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1905年10月:《民报· 发刊词》进一步阐释为“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5、实践
(4)二次革命
①导火线: 1913年3月宋教仁 (国民党代理理事长)被杀
②目的与经过: 为保卫辛亥革命果实,1913 年7月至9月,主战场:江西(李烈钧)与江苏 (黄兴)
③结果:失败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5、实践
(5)护国运动 ①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②经过:1915年底云南等省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 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袁世凯 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6月6日病死。
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 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 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 他为“革命先行者”。在 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 “现代中国之父”,而民 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 父”。
“敢为天下先”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他(孙中山)一生历 史具在,站出世间来 就是革命,失败了还 是革命; ----鲁迅
纪念孙中山诞辰 140周年
孙中山先生 一生追求真理, 始终与时俱进; 一生不懈奋斗, 始终坚韧不拔; 一生热爱祖国, 始终致力于振兴 中华。
——胡锦涛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 号日新,后改逸仙 ,曾用 名:中山樵.
----《中国近代史》
③20世纪初民主革 1900年后中国思想界有
命思想广泛传播
什么新的变化?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请把“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革 命纲领”、 “方法与手段”分别填入上列空 格中。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
中共民 主革命
纲领
共产主义B
新三民
反 主义

反A
封 建
资C产阶级
共和国
成为请国把共“两反 党党帝合反作封的 政治建基”础、, 推动“了共国产民主 革命义运”动、的 发展“。资产阶
级共和国” 分别填入 A、B、C 三个区中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推翻封建土地所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制,“核定地
(在理论上解决了革 命派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 题。)
价”“国民共享”, 是资本主义土地纲 领。
夺取政权 民族 前提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 翻清朝封建统治。
建立政权 民权 核心 主义
创立民国
巩固政权
补充 发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成果。 3、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 想。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 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一、本课测评
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对中国民主革命 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 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同的改良方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19 世纪末,中华民族被瓜分的危险加剧,为了实现民族振兴, 摆脱民族危亡,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了三民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 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局限性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 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5、实践
(1)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2)1912建立中华民国 (3)制定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主权在民,民主、平等、自由。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封建专制有进 步意义
中 山 大 学
广东中山市
北京中山公园中山装
【学思之窗】
答案提示: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 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 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这三 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 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 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4、评价
1、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 基础和国民革命旗帜 3、推动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课堂导学
导学步骤
1 教师引导复习、学习 2 学生学习活动
(1)自主朗读 巩固知识
(2)合作探究 (3)小组展示 (4)小组点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工
展示 点评
1组
3
2组
4
3组 3
4组 4
5组
1
6组 1
× 甲午战争-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民族 危机不断加剧,各种 救国方案的失败。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 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 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 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 想的热潮。
1924年,国民党一大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新三民主义
3、内容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三 对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关 系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 主义 迫,反对满
洲贵族的统 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中国民族自求 解放;对内: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失败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5、实践
(6)两次护法运动 ①原因:国务总理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 ②经过: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 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 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1921年孙中山再次发起的以恢复《临时约法》和 国会为号召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③ 失败: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 国的社会性质。
(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加上共产国际和中 共的帮助(6分)。
【限时自测】答案
123456 ABAAAC 7 8 9 10 11 12
CCADDD
巨 星 殒 落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 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 “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背景为南京中山陵。
4、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这十时三代年呼来唤,革政治 上、命社的会上理种论种黑
暗腐败,比前清更 甚,人民困苦,日 甚一日……
三民--主孙义中山
敢问路在何方?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发展
放弃or继续?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 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 了,我决定抓住它。

民 民权 主
民权为平民所有 建立各阶级联盟
义 民生 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联三

联大

扶政

农策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__新_三__民__主__义_蕴含__三__大_政__策_____。 (2)新三民主义是__革__命__纲__领__,三大政策是实现新 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_方__法__与__手__段_。
江泽民在十五大上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 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
专题线索
三位伟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三大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次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的 成立
醒醒
新中国的成立 和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
站站
“中国崛起”
改革开放,建 设有中国特色
富 强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形成
1、背景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 剧,半殖民地、半 封建统治秩序完全 确立,各种救国方 案先后失败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为挽救 民族危亡先后涌现出哪些救国主张?
×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
7组
2
8组 2
15分钟 25分钟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 富强之本”是什么?(4分)
“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 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 国”的?(6分)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 布《临时约法》。(6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 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8分)
(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 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 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 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4.评 价
性 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人民
进步性: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局限性:民族主义 ——没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民生主义 ——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民生主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没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 争自然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封建的表现: ①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②用法律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③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④直接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 主共和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
★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纲领?
提示: (1)完整——内容包括民族革命(民族)、政 治革命(民权)、社会革命(民生)三大任务。 (2)比较完整——纲领内容存在局限性。
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革命派对帝国主 义还抱有幻想,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权主义的矛盾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 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 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 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 心的财富重新分 配问题,平均地 权。
4、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1)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 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愿望 。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要求,没有彻 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 的革命任务。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3、内容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前提)
(核心)
(补充和发展 )
民族——————民权—————民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用革命手段推 翻作为帝国主 义统治工具的 清王朝统治。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 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A、主观原因: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 B、客观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2、提出
明确“反 帝”,民 族平等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制政体,建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立国民政府,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国民一律平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等。
一切自由及权利。
强调普遍 平等民权
民生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①节制资本
主义
实行“耕者有其田”。②扶助农工

民族 反帝国主义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