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图式理论在翻译等效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图式理论在翻译等效中的作用
第26卷第2期
V o1.26No.2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
JournalofJiningTeachers'College
2005年4月
Apr.2005
文章编号;1OO4—1877(2005)02一O1OO—O3
简论图式理论在翻译等效中的作用
胡颖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图式理论是心理学对记忆进行研究产生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指出人们在接收外来的新信息时,必须使之与自身
拥有的图式相吻合,方能产生理解.本文通过举例阐释图式理论在翻译等效中所起的作用,旨在提出为了对译文读者建立与
原文读者等效的翻译效应,译者应尽量采取注释的翻译方法.为此,译者必须丰富自身的文化语言圈式.
关键词.图式理论I翻译等效
中图分类号tH315.9文献标识码;A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活动,它将一种语言载体
(原语)所承载的信息输入另一种语言载体(目的语),即
用目的语去传达原语文本的意义,所以翻译的对象是信
息,而把这种信息用目的语具体化的任务则落到译者身
上.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不仅担负着转化和传递信息的责
任,为了使原文本信息得到准确的传达,译者还必须透彻
理解原文内涵.对于原文来说,译者首先是一名读者,也
可以说是目的语读者的开路先锋.目的语读者读到的译
文是来自译者,是译者对原文理解消化的产物,所以目的语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受到译者的理解的左右.
当译者(这里指由外语译入本族语的译者)面对一篇
语言材料时,他对原文的理解常常受他的心理图式的影响.一个读者必须首先拥有足够的写成该材料的语言的图式,即掌握该种语言以便能进行阅读.而译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他的语言图式的丰富程度必然会对他阅读的速度及理解产生影响.当他阅读外语文本时,他不但要自己进入原语读者的角色,还要有意识地识破来自异族文化的语言材料中的一切内涵,不论是形式方面的还是内容方面的,他都要挖掘出来,这要求他有丰富的形式图式与内容图式.在文学翻译中,由于文学作者往往博古通今,他们的作品同样也会包罗万象,引经据典,有时连原语读者也未必能完全读懂.所以,对于一名译者来说,他拥有的图式愈丰富愈广泛,他对原文的理解也就愈容易愈深入,请看下列例子:
(1)Themananswered,"BecauseIfearthatthisbur—denthatisuponmybackwillsinkmelowerthanthe gravetandIshallfallinto.Tophet……" (JohnBunyan,ThePilgrim'Progress)
译文:那人回答;"因为我怕背上的重担会使我坠到
比坟墓更深之处,掉进地狱里去……"
(郑锡荣译,柯恩声校译)
原文中Tophet(陀斐特)一词源本来自《圣经?以赛
亚书>第3O章33节中;
"原来陀斐特(Tophet)又深又宽,早已为王预备好
了,其中堆的是火与许多木柴.耶和华的气如一股硫磺火,使他着起来."
从这一段对"陀斐特"的描述可见,这实质上指的就
是地狱.《天路历程)新译本的译者与校阅者均是多年信
主的老基督徒(《天路历程)出版说明),对基督教十分熟
悉.由于他们在这方面的图式相当丰富,Tophet一词一经
进入他们脑海,马上就会激活相关图式,使他们想起以赛
亚书中对Tophet的描绘,知道这是用来指代地狱,于是
译者得以正确理解原文的信息.
译者与一般译文读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译者不仅要
阅读原文,还要用目的语把所得到的原文信息,诠释出
来,换言之,译者的角色中包括了一个写作者的角色.当
译者写作时,就成了译文的作者.
作为译文的作者,译者在阅读原文时,把理解的信息
内化为自己的图式;在动笔翻译的阶段,他不仅要动用有
关原文及其文化的内容图式,还需要有充足的目的语图
式.他的原文内容图式使他的译文紧密围绕原文整体内
容,而他的目的语图式帮助他重现与原文相应的语言文
体风格,并生产出顺畅的译文,因为好的译文应该尽量与
原文在形式,内容,及风格等方面都保持一致.散文就该
译成散文而不是诗歌,小说也不该译成哲学着作.
为了说明图式对译者动笔翻译时的影响,下面将举
收稿日期t2005一O3—2O
作者简介:胡颖(1978一),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文学翻译.
——
100?-——
例进行分析..
(2)ThatIholdthesaidsharesandalldividendsand interestaccruedortoaccrueuponthesameUPON TRUSTfortheBeneficialOwnerandlagreetotransfer, payanddealwiththesaidsharesandthedividendsand
interestpayableinrespectofthesameandtoexerciseall interestsandotherrightswhichmayaccruetomeby virtuethereofinaccordancewiththeinstructionofthe Beneficial0wner.
译文:本人因持有上述之股份,而所获得的股息及权
益等,本人同意转让,支付及处理上述之股份.同样,如上述股份所应收的股息及权益,本人愿意依照收益人的指示,才能行使权利及权益.
(吴伟雄编着《好易学英汉笔译》)
原文是节选自一份授权信托书的样本,属于法律文
书文体,其特色为措辞严谨周密,面面俱到,相当详细.这是因为这类文书本身的重要性使得它的造词造句必须要避免引起误解或歧义.请看原文中的"thesaidshares,本
来可以用theshares来表示,但为了清楚明白,避免出现
漏洞而标明这是上文所提及的那些股份,其严谨风格可见一斑.从翻译的功能看,该信托书的译文不仅应具有同样的严谨风格,而且用词也必须符合中文法律文书的特点.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译者翻译时不仅要依靠有关英文法律文书的图式,也要调用有关中文法律文书的语言形式图式.译文里把thesaidshare译成"上述之股份",把
I译为"本人"是符合中文法律用语的习惯的.从总体而言,这篇译文与原文在用词,风格上取得了大体的一致. 上述这个例子充分反映出,译者本身的图式对译者
的译作确实是有影响的.译者对他所译的对象越熟悉,相关的图式越丰富,越有助于他的译文质量.所以,在翻译
中提倡"诗人译诗"的做法是有其心理学根据的,正如茅盾所说的那样,"翻译文学的人一定要他就是研究文学的人."(陈福康,2000,235)
总而言之,在翻译时,译者须同时激活两套图式:一
套是异族语言文化的图式,另一套则是本族语言文化的图式.在把异族文化文本译成本族语时,前者可以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并欣赏原文的语言美,风格美.而后者则帮助译者利用本族语的特点把原文的信息表达出来,在这个时候前者也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使译作不偏离原文的思想.事实土,这两套图式在翻译中是密不可分, 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判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译文中对其诠释的效果呢?
针对这一问题,奈达提出了着名的"功能对等"观,指
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金陧,1998,14). 这一概念注重的是:军文与原文效果的对等,即所谓的等效翻译观.这种翻译观把翻译的重心从文本移到读者身上,认为翻译的目标就是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与原语读者读原文时一致的感受.然而在现实中,不同文化的读者因其背景,教育,思维模式,社会习俗及民族
历史沉淀等方面的差异,各自拥有不同的图式.由于不熟悉异族文化,当来自异族文化的新信息输入时,读者总是以自身原有的图式去进行解读,但是图式的不同难免会引起误解,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际上的频密交流, 网上的亲密互动使整个世界日益接近,知识的共享亦使各民族形成的共同图式愈来愈多,人们的彼此理解越来越容易,可是,一个民族文化在过去历史中沉积下来的文化图式仍深刻在它的每一个成员脑中,为各民族间挖出了一道道理解的鸿沟,所以,完全等效的翻译因为可译性的限度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翻译中需要的对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关系"(金I堤,1998,22),译者的任务就是使目的语读者取得与原文读者最相近的阅读感受.
笔者认为,要达到翻译等效的目标,译者应主要去帮
助目的语读者建立原语文化的图式,使他们有机会理解原文读者的感受,而其中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加上注释, 如:
(3)Sohelookednotbehindhim,butfledtowards
!Q巳!:(JohnBunyan,ThePilgrim'S
Progress)
译文①:他就这样头也不回地,拼命跑往平原的中
央.(西海译
译文②:他头也不回,直往平原中部逃去.(郑锡荣
译,柯恩声校译)
原文选自《天路历程》,这一句话描述的是基督徒在
得到传道人的指点后,开始了他的大路之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来似乎只是表现了基督徒一往无前的决心,但实际上内中还藏有另外一层深意.原来在《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十七节中有一句话:"(天使)领他们出来以后,
就说:'逃命Ⅱ巴!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这是出自圣经中有名的关于所
多玛与蛾摩拉二城毁灭的故事:城中唯一的义人罗得一家,在天使保护下出城,并被嘱咐决不可回头看.但罗得
的妻子却回头看了,结果变成了一根盐柱.自小熟读圣经故事的西方读者,因为脑中早己储备了有关这个典故的图式,在看到所引原文时,马上就会联想起这个典故,于
是这段仿佛平平无奇的文字对原文读者来说就多了另外一
层意义,即回头意味着灭亡,因此原文中的基督徒就变
成别无选择,要求生就不能回顾,留恋过去.但是译文①
与译文②的译者都没有对此作出注释,中国的读者又大多不熟悉甚至没看过圣经,没有相应的图式,也就难以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感受了.
(4)…and,seizingarope,heapplieditwithallhis mighttothebacksofthetwotraitors,tilltheyyelledno
more'butlifelesslyhungtheirheadssideways,as

the—
two
crucifiedthievesaredrawn.
(HermanMelville,MobyDicK)

1O1~
译文:说着,他拿起一根绳子,用死劲地抽打那两个
叛乱者的背脊,直打得他们再也叫骂不出,只是毫无生气地斜挂着头,就象图画上匿=仝=红垄±主塑堡姿.
(注释:《新约?路加福音》第二十五章,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有两个犯人和耶稣被一同带来处死,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曹庸译)
例(4)中的划线部分同样是来自《圣经》,一般的西方
读者一看到这部分,脑中相应图式马上会被激活,从而知道作者所指的是什么.但大多中文读者却不具备这个图式,在看到这里时恐怕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读过译文所提供的注释后,就可以明白小说的意思.
如例(4)所示,注释是帮助目的语读者有效理解译
文,并因之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感受的一个可行途径.有的译者可能会认为,加注释会打断读者的阅读思路.但是一
部好的小说会吸引读者反复的阅读,第一次的不连贯
却可以有助于第二,第三次阅读的流畅.而且,注释可以
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有关异文化的背景人文知识,读者在
看过注释后,可以渐渐地在脑中建立起相关图式,在未来
再碰到这样的信息时,就可以调动自己脑中的图式与信
息吻合,从而理解信息.所以,在译文中加注释从长远来
看,既有助于日后的翻译,又有助于文化的交流.
笔者认为,译者应常常注意扩充自己的知识,丰富自
身的图式,同时在翻译中也应善于揣摩读者的心理图式,
方可产生出优秀的译文.
参考文献;
[1]Bunyan,John.ThePilgrim'SProgress[z].NewY orkt AirmontPublishingCompany,Inc.1969.,
[2]Melville,Herman.MobyDickOKTheWhiteWhale[z].
NewY ork:AirmontPublishingCompany,Inc.1964.
[33曹庸译.自鲸一莫比一迪克[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4]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2版(修订本).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金陧.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63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Z]南京;中国基督教协
会.2000.
[7]吴伟雄.好易学英汉笔译[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
公司.1999.
[83西海.天路历程[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9]郑锡朵.天路历程[z].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1996.
(责任编辑赵民) SchemataTheoryandTranslationEquivalence
HUYing
(ForeignLanguageCollege,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
Abstract:SchemataTheoryisanimportantachievementofthepsychologicalstudyofmemor y.It pointsoutthatpeoplemustcorrelatethenewinformationtheyreceivewiththeirschematasoas toe—
yokeunderstandingoftheimportedinformation.Thispaperappliesschematatheoryintothea nalysis
oftranslationequivalence,illustratingthattranslationwithnotesiscomparativelyeffectivei norderto constructtheequivalenteffectbetweenreadersofthetranslatedversionandtheoriginalone.T hus,
foratranslator,hemustattachmuchmoreattentiontoenrichinghisownschemataoflanguage and
culture.
KeyWords:schematatheory;translationequivalence

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