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比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腹股沟疝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患者手术类型分为两组: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

对比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似,但是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优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
疗成人腹股沟疝比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156-02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

目前基层医院腹股沟疝的修补方法主要有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但是哪种修补术疗效更好,外科界尚无统一认识。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腹股沟疝的患者,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腹股沟疝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患者手术类型分为两组,疝环充填式组50例(4例患者为双侧)和传统组7例。

疝环充填式组平均年龄65.96岁,男性48人,女性2人;传统组平均年龄66.25岁,男性5人,女性2人。

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1)年龄大于18周岁,本次手术资料完整。

(2)原发性腹股沟疝者(Ⅱ型,Ⅲ型)。

1.3 排除标准:(1)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

(2)股疝、嵌顿疝、复发疝。

(3)凝血功能障碍、肝炎病毒携带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4 传统组手术方法:常规麻醉、消毒、铺巾,逐层切口,在精索后方将腹
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与切开的腹横筋膜上下共同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即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1.5 疝环充填式组手术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网状伞形疝环填充物和补片,硬膜外麻醉。

将网塞由内环置入,缝合网塞与疝环间断,再将补片置入精索后方,上缘与腹外斜腱膜与联合腱缝合,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补片尖端与耻骨结节远端缝合,尾部放入精索后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1.6 评价标准:对比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
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7 并发症:并发症观察指标为牵扯感、尿潴留、伤口感染、阴囊水肿、阴
囊血肿。

1.8 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P<0.05代表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
发生率比较: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疝环充填式组3例出现并发症:阴囊水肿1例,尿潴留1例,伤口感染1例。

传统组4例出现并发症:有牵扯感3例,具体表现为长时间站立、行走后术处有胀坠不适感,1例阴囊血肿。

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住院时间、
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疝环充填式组和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
发生率比较
组别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天)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疝环充填式组 45.4±4.8 5.3±0.8 6
传统组 45.6±5.1 10.5±2.6 57.1
t/χ2 0.24 6.25 6.82
P >0.05 <0.05 <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多发病。

我们本次研究中有7例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


是传统疝修补术作用仅在于封闭局部通道,在联合肌腱在与腹股沟韧带的缝合中,
仅单纯将两种不同解剖结构组织的缝合,虽然达到闭合内环,加强后壁作用的目的,但不能阻止疝囊突出腹股沟管,因此术后2年有很高的复发率。

还有研究指出强
行拉拢并缝合不同类型组织后,组织张力大,牵扯感明显[1]。

局部会形成无抗力的疤痕组织,引起术后撕裂分离。

此外老年肌肉腱膜、筋膜存在遗传性缺陷,致使局
部腹横筋膜脆弱。

因此手术修补成功率低,复发率高。

自国外学者Lichtenstein首次报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随着修补材料的
发展,外科医师技术的不断加强与改进,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治疗腹
股沟疝的主要修补方法。

网塞和补片张力强度高,可承受200~300kg张力,而且
网状伞形疝环填充物放入腹股沟管后可有效分散腹腔压力[2],充填网塞起到腹膜
前修补的重要作用。

研究还指出补片组织相容性好,还有抗感染能力,尤其适用
于腹横筋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薄弱、复发性疝和双侧疝、老年患者[3-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似,但是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优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比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术手术新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21 (2): 1-3.
[2] 夏穗生.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2, 89 -90.
[3] 蒋志阳,陶国清,黄燮民.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疝21
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 8 (5): 286-287.
[4] 高之阳,高瞰非,任作航.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J].腹部外科,2011, 12 (6): 249-250.
[5] 李光燮. 腹股沟疝修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及临床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
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47):8850-88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