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上海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幻灯片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幻灯片课件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 论基础。
7
A lg 1 lg I0 ECL TI
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率,I0、I分别为入射光
和透过光的强度;E为吸光系数,当c用物质的量浓 度表示,L用厘米表示,用ε代替E,称为摩尔吸光 系数,单位为(L·mol-1·cm-1);当c用百分浓度 (g/100mL),L用厘米表示时,用E1cm1%表示E,称 为比吸光系数。它们的关系如下:
应选项前的数字键,即可进入该选项的
下一级子菜单。
22
23
24
25
26
27
2.1 Phtometry(定量运算) 2.1.1 按[MAIN MENU]键,再按数字[1]键
进入Phtometry子菜单下,选中对应的数字 来选择所需的测定方式:①%T/ABS(透 过率/吸光度测定模式);②Ratio(比例 测定模式);③Concentration(浓度测定 模式或标准曲线模式)。
9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 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 样品
10
11
1 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
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
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 氢灯和氘灯。
12
2 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 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即 T= It/I0
吸光度: 为透光度倒数的对数,用A表示,即 A=lg1/T=lgI0/It
6
二、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
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 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

紫外可见分光计ppt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计ppt课件
I0= Ia+ It+ Ir
由于反射光强度基本相同,其影响可相互抵 消,上式可简化为:
I0= Ia+ It
ppt课件完整
19
透光度:透光度为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 强度I0之比,用T表示:
即 T= It/I0 吸光度: 为透光度倒数的对数,用A表示, 即
A=lg1/T=lgI0/It
ppt课件完整
ppt课件完整
9
2.2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带
吸收带(absorption band): 在紫外光谱中,吸 收峰在光谱中的波带位置。根据电子及分 子轨道的种类,可将吸收带分为四种类型。
(1) R吸收带 (2) K吸收带 (3) B吸收带 (4) E吸收带
ppt课件完整
10
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ppt课件完整
6
饱合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σ→σ*, n→σ* 跃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 吸收峰低于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不饱合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 π→π* 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ppt课件完整
7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 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 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见表3-1和3-2。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 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 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 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见 表3-4。
ppt课件完整
8
红移和紫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 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λmax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表33),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紫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件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光谱)
• 起源:价电子能级跃迁 由于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分
子中价电子(或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 紫外光谱—又称为电子光谱—分子吸收光谱
问题1:为何UV-Vis光谱吸收带都比较宽??
pH值降低(加酸)→ E2、B带蓝移,ε减
pH值增大(加碱)→E2、B带红移,ε增大
6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仪器校正
1、波长校正
• 苯的吸收峰校正波长(紫外光区)。在25ml容量瓶内,滴入一滴苯(A.R.), 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后,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在200~280nm间用 lcm石英池测定吸收度。 如下: 229.2 233.5 238.9 243.2 248.5 254.5 260.6 268.4
图8-4 (+)和(-)丁醇-2的ORD谱线
2)发色团(如羰基) R带:270 nm 。ORD曲线在此处越过零点,进入另一个相
区。形成的一个峰和一个谷组成的ORD谱线—Cotton效应谱线 正的Cotton效应:当波长由长波一端向短波一端移动时, ORD谱线由峰向谷变化 负的Cotton效应: ORD谱线由谷向峰变化 ORD谱线与零线相交点的波长称为λK
2.3.1 蛋白质的圆二色性
在蛋白质或多肽中,主要的光活性基团是肽链骨架中的肽键, 芳香氨基酸残基及二硫桥键。当平面圆偏振光通过这些光活性的 生色基团时,光活性中心对平面圆偏振光中的左、右圆偏振光的 吸收不相同,产生吸收差值。由于这种吸收差的存在, 造成了偏 振光矢量的振幅差,圆偏振光变成了椭圆偏振光,这就是蛋白质 的圆二色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PPT(完整版)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PPT(完整版)课件
因此,可能的跃迁为σ → σ*、π→ π*、n→ σ* n→ π*等。
2023/10/14
10
Wavelength
2023/10/14
11

~104 10~100 100~300
k
~200 200~800
<200 ~150(<200)
Amax(nm)
<U<M<M<xD<U<*0<1<*1<0<*0<0
(red shift 或bathochromic
shift) 指取代基或溶剂效应引起吸收带 向长波方向的移动;
蓝移 ( blue shift 或 hypsochron sh ift) 或紫移: 吸收带向短
波方向移动
2023/10/14
16
常见助色团及其助色效应(红移)λ
-F<-Cl<-Br<-OH<-OCH₃<-N NHCH₃<-N(CH₃)₂<-NHC₆H₅<
6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示意图
2023/10/14
不是任一波长的 光都可以被某一物质 所吸收,由于不同物 质的分子其组成结构 不同,它们所具有的 特征能级也不同,故 能级差不同,而各物 质只能吸收与它们内 部能级差相当的光辐 射,所以,不同物质 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 具有选择性。
7
物质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2023/10/14
29
四、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
配位体
d-d配位场跃迁
配位体
配位体π- π*
金属离子
配位体
电荷转移
2023/10/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课件
基团
-COOR
跃迁类型 π→π* n→π*
λmax 165 205
εmax(L/mol· cm) 4000 50
5. 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是含有 反键轨道和π电子的电子体系。
2) 助色团
是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位移并增强其 强度的官能团,是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
3) 羰基化合物
R Y
C=O
K带: π→π*跃迁,强吸收 R带:n →π*跃迁,弱吸收
R Y
C=O
Y= H, R R带: 270~300 nm K带: ~ 150nm
Y= -NH2, -OH, -OR
K带: 红移 R带: 蓝移
= C=C C=O
C=O
K带: 红移→220~260 nm R带: 红移→310~330 nm
(一)电子跃迁类型
σ π
n
1. σ →σ*跃迁
饱和键σ电子的能级跃迁 吸收光谱在远紫外区(或真空紫外区), λmax< 170 nm。
2. n → σ*跃迁
含有O、N、S、Cl、Br、I 等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生 物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光谱位于远紫外区, λmax< 200 nm。
3. * 跃迁 电子从π轨道到π*轨道的跃迁, max 值很
M
n
L M
b
h
( n 1)
L
( b 1)
无机络合物
h 3 2 例: Fe SCN Fe SCN
电子受体
电子 给予体
λmax=490nm,εmax>104,定量测定灵敏度高。
2 配位场跃迁
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过渡元素5个能量 相等的d轨道和镧系、锕系元素7个能量相 等的f 轨道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及f 轨道,吸收辐射后,低能态的d或f 电子分 别跃迁至高能态的d或f轨道,即产生了d一 d 和 f 一f 跃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优秀PPT资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优秀PPT资料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表观现象示意
黑色
复合光
无色
吸收黄光
10
2021/6/18
蓝光
2021/6/18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 的结果(三种):σ电子、π电子、n电子(P 电子)。
分子轨道理论:一个成键 轨道必定有一个相应的反键轨 道。通常外层电子均处于分子 轨道的基态,即成键轨道或非 键轨道上。
12
2021/6/18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3. *跃迁 它需要的能量低于*跃迁,吸 收峰近紫外光区,在200 nm左右,max104,为强吸 收带。如乙烯(蒸气)的最大吸收波长max为162 nm
4. n*跃迁 跃迁发生在近紫外光区。它是简 单的生色团如羰基、硝基等中的孤对电子向反键轨道 跃迁。特点是谱带强度弱,摩尔吸光系数小。
第一节
概述
一、分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发展概况
•可见-紫外-红外
•目视比色-光电比色-分光光度
•光声光谱-长光程吸收光谱-传感器
1
2021/6/18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和特征
紫外-可见 红外 远红外
电子光谱 Ee =1 - 20 eV
振动光谱
0.05-1
转动光谱
0.005-0.05
2
2021/6/18
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8
2021/6/18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 即物质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
物质的本色
9
无色溶液:透过所有颜色的光 有色溶液:透过光的颜色 黑色: 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白色: 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机:怒则气上,血随气升,气血上迫郁于头
面部出现突然昏厥。
临床表现:除昏厥外,可见筋脉弛纵不收。
预 后:有伤于筋,手足驰纵,不能为己所用 (瘫痪)。
类似于现代中风。

〖串讲〗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注释:沮,通阻。
〖分析〗 3.阳气偏阻
病 机:阳气(卫阳)不足,偏阻一侧, 不能温运全身。
临床表现:局部汗出,有可能出现局部肢体 枯萎不用的病症。
• 辟,襞也。
辟积,即衣服 的褶子。引申 为重复。

• 足,足以。 •足,脚。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串讲〗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 寒薄为皶,郁乃痤。
注释:痤、疿、皶,皆皮肤病。
〖分析〗 4.阳气郁遏
病 因:汗出见湿(可泛指汗出感受外邪)。
病 机:阳气受水湿之气郁遏,宣泄不畅, 或形劳汗出,坐卧当风,迫聚于皮腠, 郁而化热。
临床表现:易生疖子、痱子、疮疖、粉刺。
〖串讲〗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 饮食五味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五脏精气之本源。
• 但若饮食太过,也可成为损伤五脏精气 的重要原因。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 先入肝,苦先入心,肝先入脾,辛 先入肺,咸先入腎。
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 夭之由也。
----- 《至真要大論》
So much for this
形容势盛。
〖分析〗 1.阳亢精绝
病因:平素烦劳过度。 病机:阳亢阴亏,复加暑热煎灼,
致阴精衰惫,发生突然昏厥, 临床表现:突然昏厥,或耳闭、目盲。
来势骤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似于今之中暑。
〖串讲〗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 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 其若不容。
注释:菀,通郁;容,通用。
〖分析〗
2.阳气厥逆
病 因:由大怒等情致过激。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 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类经附翼·大宝论》
阳气随昼夜阴阳消长而变化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 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三、阳气的病理
生 氣 通 天 论
【题解】
生气,生命之气,包括阴精和阳气。
生气通天,通,通应; 天,自然界指 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 相通应。
主要内容:
1.论述了阳气对人身的重要性 2.论述了阳气的各种病理 3.阐述阳气与阴精的关系及阴阳不和的病
理。
一 、人体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
养生要旨:传精神,服天气,通神明
湿
湿伏而后发(冬病):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发为痿厥。
感而即发(春病):因于气为肿;因于露风, 乃生寒热。

风伏而后发(夏病):春伤于风,邪气 留连,乃为洞泄。
〖小结〗
1. 外感时邪,不仅可以感而即发,伤害本 脏;也可以伏而后发,损害他脏。
2. 某些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
五、 饮食太过损伤五脏精气
• 起,里。
• 亟,极。 • 形容阴精频繁地响应阳气的需求。
(一)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⒈相互为用,相互依存: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⒉互相制约: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
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⒋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二)阴阳失和的病理变化
(三)“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感而即发(冬病):因于寒,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

留连后发(春病):冬伤于寒,春必温 病。
感而即发(暑病):因于暑,汗,烦 则喘喝,静则多言。

暑伏而后发(秋病):夏伤于暑,秋 为HAI疟。
感而即发(秋病):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 弛长为痿。
注:高,同膏;梁,同粱。
〖分析〗
5.阳热内盛
病 因:嗜食膏粱厚味。 病 机:肥者令人内热,阳热蓄积,
腐肉酿脓。 临床表现:生大的疮疡。 趋 势:极易患此类病症。 提 示:糖尿病患者易生疮疡。
〖分析〗
6.阳气开合不得,邪气留恋 -------变证
(1) 大偻:为邪入筋 (2) 陷脉为瘘:为邪入脉中 (3) 善畏惊骇:为邪入脏腑 (4) 痈肿:为邪入肉里 (5) 风疟:为邪入俞穴 (6) 魄汗:久病致虚
二. 阳气的生理
•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 乃浮。
二、阳气的生理
1.维护生命的作用: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 彰”
2.温煦作用:“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 向太阳一样温煦人体。“阳盛则 热”“气有余便是火” “精则养神,柔 则养筋”。
3.卫外功能:“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4.随昼夜消长而变化.
则郑声” )
因于湿
病机:湿蒙清阳,郁而化热,留恋筋脉 症状:首如裹,筋脉拘挛(四肢僵硬)
或筋脉松弛(四肢痿软)
因于风气
病机:风邪伤阳,阻遏津液气化 症状:肿(水肿)
(二)、阳气功能失常所引起的 多种证及其病机
〖串讲〗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 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 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 汩汩乎不可止。
(一) 受四时邪气而发病 不断感受四季邪气,阳气衰竭。
因于寒
病机:卫阳被遏,腠理闭塞 症状:体若燔炭,无汗 趋势:汗出而热散 提示:用发散法
因于暑
实证病机:暑邪迫汗外泄,暑热扰动心神。 症 状:多汗,烦躁不安,呼吸喘粗 虚证病机:暑邪迫汗外泄,耗气伤阴,心神失养。 症 状:多汗,神昏嗜卧,喃喃自语 ( “虚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分析〗
7 .阳气挡隔------上下不并,阳 气不通
“气有余便是火” 。
〖小结〗
从病因而言
劳倦过度之烦劳 情志过极之大怒 饮食不节之高粱之变 外邪的侵袭
人体阳气 的病理
从病机而言(7点)
• 阳亢精绝 • 阳气厥逆 • 阳气偏阻 • 阳气郁遏 • 阳热内盛 • 阳虚邪恋 • 阳气挡隔
四 阴阳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