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以学论教”实施步骤之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成才研究】成才之路
内心体验、情感和行为的实践。
部分中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产生了极佳效果。
第一,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
中职学校响应教育部号召,积极参加这每年一届的全国性德育盛事,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
本着“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有的学生擅长写作,在征文项目中崭露头角;有的学生喜欢计算机,在FLASH 动画制作方面有所展示;有的则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生活中的美、职业中的美定格下来;有的展示中职生礼仪风采;还有的歌声曼妙、舞姿婀娜,在“中华才艺展示”上大显身手……参加这些活动,广大中职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第二,举办“道德建设,百年育人”、师生礼仪风采大赛活动。
召开大会,全校师生共同学唱《公民道德歌》,在道德歌朴实的旋律里,师生的心灵得到洗涤;还可以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德育学生标兵”,举行师德报告会、专题德育讲座等。
师生礼仪大赛、基本素质比赛、才艺展示等多项活动,展示了职教人的风采。
第三,开展生产实践教育。
遵循国家倡导的“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方针,学校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学生们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生产车间,工人师傅们手把手地传授技能,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落实生产工艺、安全生产规范,以及岗位劳动纪律、严谨的职业道德作风,使得德育真正得到内化。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熏陶
不少职业学校,依据学生特点,精心制作了道德文化长廊,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
文化长廊里,有主题雕塑,设有升旗仪仗队、国旗下讲话、学校文化内涵解读、模范人物和优秀毕业生事迹展,以及志愿者在行动、校园小记者、春风文学社团在活动、悄悄话信箱等栏目。
3.开展创业教育,推进德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的中职学校开展创业经营大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模拟公司经营开展创业经营活动,完成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规划投资生产线,以及采购原材料并安排生产、商定产品价格和策划产品销售等活动,直至最后决出胜负。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学校鼓励校内创业实践活动,小商品销售、二手图书、校园洗衣房、垃圾回收公司等校园创业实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不少学校形成制度,每学期开展多场职校生创业模拟实践大赛,并将其列入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亮点。
四、结束语
在我国,打造“大国工匠”,职业学校责无旁贷。
德育工作问题是中职学校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职教工作者要认真研究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应对策略,创新工作方法,开创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金栓.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途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2(04).
[2]胡晓毅.学习问题学生的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刘合群,黄成忠,李召旭.以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中职德育立体模式探
讨[J].职教论坛,2010(07).
思想品德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重视学生品德的养成,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操,指导道德行为。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懂得变通,大胆地摒弃繁文缛节的内容与教法,进行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
“以学论教”是一种从学生的“学”出发,进而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观与评价观,它是在对传统教学观与评价观的不断否定中建立起来的。
如何发挥“以学论教”这种新型教学评价观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呢?现对“以学论教”的实施步骤进行研究。
一、课前——
—以学定教
1.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它起着先导的作用。
首先,要求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入手,充分了解、把握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的实情。
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既切合学生实际,又略高于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如果脱离实际,学生会觉得空。
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目标,它是一种思想的共鸣、价值观的认同、情感的升华,脱离学生实际而设定的目标,是不可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情感上的升华的。
比如,讲到“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框内容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设定在增强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可能就显得空泛、过高,脱离了学生实际。
可以把这一目标进行调整,设定为增强学生对所在学校、所在地区(即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这样,就很容易走进学生心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当然,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在切合学生现有实际的基础上,必须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实际,过高、过低与持平的教学目标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只有略高的教学目标才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它是一种让学生必须付出努力并且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思品课堂“以学论教”实施步骤之探索
吕金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211)
摘要:从课前注重以学定教、课中注重以学施教、课后注重以学评教和以学促教三个环节着手,对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实施“以学论教”进行研究,以实现思品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初中;以学论教;课前;课后;课中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13-02
作者简介:吕金波(1984-),女,江苏吴江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思
想政治教学与研究。
. All Rights Reserved.
【德育与成才研究】成才之路
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起到“灵魂”作用。
2.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有人认为,教学内容是教材中规定好的,是不能改变的。
其实,每一课教学内容虽然是教材中规定的,但对每节课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处理则是大有讲究的。
有的知识点要讲,有的知识点不仅要讲,而且要花大气力去讲,即既基于教材,又深于教材。
这是需要教师课前认真思考的。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前,思想品德教师应如何制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呢?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
教学必须抓住这个“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来实施教学,确定教学的内容。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内容仅仅按照教材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
比如,在讲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框内容时,教学内容的设定必须简化,有的学生对“所有制”形式可能不太理解,死记硬背的效果不太好。
在讲解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思想品德教师应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有差异地发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思想品德教学走在学生发展水平的前面。
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
二、课中——
—以学施教
1.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选取、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预设得再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运用,也是无济于事的。
可见,教学策略的运用至关重要。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是好的教学策略呢?其实,教学策略本身是无优劣之分的。
当然,教学策略的选取与调整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定。
当学习状态良好时,可采用能加深思维力度、提高能力的教学策略,如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式教学法等;当学习状态低迷时,可采用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如合作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广泛的民主权利”这一框内容,讲解起来比较枯燥,因为书本提到的一些民主权利是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如果采取情境教学法,把教室布置成模拟投票现场,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氛围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自然而然被掌握了。
2.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时间
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人问一位著名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的?”雕塑家回答:“把石头上不像人的部分去掉。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向这位雕塑家学习,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置也应追求实效,删繁就简。
以往的一些传统教学,思想品德课的环节往往是根据评课的标准来设置,哪怕是明知道浪费时间也必须保留这个教学环节。
比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般教师在每个学生回答完后都有“赞赏点评”这一环节,可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回答都可以得到“赞赏”,有的回答显然是没有经过思考的话语。
可就是因为评课中有“人
性化赞许”这条评课标准,很多思想品德教师为了迎合这一标准,不管这一环节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作用,都把它加到课堂教学中去。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不利于学生成长。
“以学论教”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来定。
对学生都能自主学会的教学内容就应灵活地处理,不宜为这部分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和分配时间。
三、课后——
—以学评教、以学促教
1.根据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纯粹地按照评课的指标去评价一堂课,几乎每一个指标都达到,也可以罗列出许多优点,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教态自然、语言简洁、结构安排合理、板书清晰,整堂课似乎无可厚非。
可是,这样的课总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发展。
“以学论教”的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它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学”,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的。
“以学论教”,对教师“教”的评价也是根据学生的“学”进行的,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状态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措施、教学质量等。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学习的整个状态出发,而不是简单知识的转移。
2.根据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自己根据学生的学习实况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之后,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哪一层面比较欠缺,哪一方面达成比较好,思想品德教师其实心里是有数的。
在欠缺的方面要进行反思,寻找更佳的解决方法,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行弥补。
这样,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循环,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二是学校教研组或上级教研组把学生的学习实况如实地反馈给授课教师,并指出问题所在,最后和授课老师一起合众人之力,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观察—反馈—找疑—解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以学论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观与评价观,它强调教学从学生出发,评价回归学生,正是贴合学生诉求,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种教学评价观。
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着手,对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实施“以学论教”这一教学评价观进行研究。
不管哪种方式,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须在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实况基础上下功夫。
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环节加以保留,对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帮助不大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2]吴金根.以学论教,需“三学”联动[J].江苏教育,2015(05).
[3]张海霞.“以学论教”——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本土言说[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4]吴德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07).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