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茶叶产销报告及2015年形势预测_梅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帮助中国茶叶行业认识、适应当前的茶业经济新常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汇总2014年行业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发布的相关数据,现发布《2014年中国茶叶产销报告及2015年形势预测》。
具体如下:
一、2014年全球茶叶市场概况
(一)生产总量再创新高。
2014年,全球茶叶产量502.6万吨,比2013年增长0.6%。
从地区看,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4.7%,非洲占13%,与2013年基本持平。
从国家看,中国茶叶产量209.2万吨,比2013年增长10.33%,占全球茶叶总产量41.6%,比2013年略有增长。
茶叶产量位居前十的其他国家分别是: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国。
(数据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二)出口总量略有减少。
2014年,全球茶
2014年中国茶叶产销报告及2015年形势预测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5年6月
50TEA WORLD2015/06
茶世界
叶出口量182.5万吨,比2013年减少3.5万吨,下降2%。
其中,肯尼亚茶叶出口4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033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斯里兰卡出口31.8万吨,比2013年增加8686吨,位居第二;我国出口30.1吨,比2013年减少3万吨,名列第三。
排在第6-10位的茶叶出口国分别是:印度、越南、阿根廷、印度尼西亚、乌干达、马拉维、坦桑尼亚。
(数据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三)进口总量小幅下降。
2014年,全球茶叶进口总量166.3万吨,比2013年减少4.4万吨,下降2.6%。
其中俄罗斯进口15.4万吨,是最大茶叶进口国;巴基斯坦进口茶叶13.8万吨,比2013年增加1.1万吨,位居第二;美国进口茶叶12.9万吨,位居第三。
世界其他主要茶叶进口国包括:英国、埃及、独联体国家(除俄)、迪拜、伊朗、阿富汗、摩洛哥。
(数据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回顾2004-2013年的十年间,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和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全球茶叶产量以年均4.08%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茶叶消费量以年均3.81%的速度增长。
但在2014年,由于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同时遭遇干旱,使国际供应出现严重不足,这一情况甚至延续到了2015年的第一季度,供不应求似乎为生产国提供了机遇;但从贸易的角度看,由于供求失衡,国际茶叶价格在去年已经上涨近35%,且2015年夏季的茶叶价格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可能导致一些国际买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买家)放缓购买。
二、2014年中国茶叶产销概况
(一)生产
2014年,虽然我国茶叶生产在遭遇前一年长江中下游茶区严重伏旱、2014早春东部茶区持续低温阴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及时加强茶园管理,因此全国茶叶各项生产指标仍然达到历史最高点。
至此,中国茶产业继续保持着19年的增产增收记录。
51
TEA WORLD
2015/06茶世界
1、茶园面积低幅增加。
据18个产茶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汇总,茶园面积4112万亩,同比增加202.8万亩,增5.19%。
其中采摘面积3162万亩,同比增加244万亩,增8.36%。
(见
表1)
2、茶叶产量中幅增加。
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增10.33%。
其中,除河南、海南略有减产,其他16省(区、市)全部
增产,增产较多的贵州增4.7万吨,云南、福建各增2.5万吨,四川、陕西各增1.7万吨,湖北、浙江分别增1.6万吨、1.1万吨。
(见表2)
3、茶叶产值大幅增加。
由于产量增加
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茶总产值大幅增加,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19.07%。
除海南减少1734万元,其他17省(区、市)均增加,增加较多的贵州增加55.9亿元、增
52
TEA WORLD 2015/06
茶世界
52.98%,陕西、云南分别增加27.3亿元、26.5亿元,福建、浙江、四川、湖北也都增加14-20亿元之间。
(见表3)
4、六大茶类普遍增产。
六大茶类增产较多的依次是,绿茶增产8.16万吨,达到133.26万吨,增6.52%,主要是贵州和陕西分别增产3.6万吨、1.37万吨;黑茶增产5.84万吨,达到28.04万吨,增26.33%,主要是云南、湖北、湖南分别增产1.84万吨、1.24万吨、1.03万吨;红茶增产3.81万吨,达到21.53万吨,增21.55%,主要是福建增产1.1万吨;乌龙茶增产1.26万吨,达到24.54万吨,增5.45%,主要是福建增产1万吨;白茶增产4106吨,达到15708吨,增35.39%,主要是福建增产3899吨;黄茶增产884吨,达到3109吨,增39.73%,主要是安徽和湖南分别增产450吨、319吨。
(见表4)
53
TEA WORLD
2015/06茶世界
(数据来源:农业部)
54
TEA WORLD 2015/06
茶世界
的乌龙茶一直被消费者所喜爱,虽然目前铁观音在一线市场遇冷,但其它乌龙茶类未受影响,同时二三线城市正在兴起乌龙茶热。
作为极小品种的黄茶,处于市场培育阶段,销量稳定增长。
在价格方面,根据各省所报数据汇总分析估算,目前全国茶叶零售均价大体在150-200元/公斤,高端礼品茶均价在600-1000元/公斤,全国茶叶总销售额大体应在3000亿元。
其中,全国名优茶与大宗茶销量占比估计分别在43%和57%;销售额占比中,名优茶约占66%,大宗茶占34%。
(见表5)
2、产品结构调整放缓。
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和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双重挤压,加之茶叶产品板块已经完成一个轮转周期,因此2014年茶叶产品结构调整较前几年明显减缓。
从品种分布看,黑茶、白茶仍为消费热点;绿茶、红茶保持平稳发展;乌龙茶类出现分化,特别是在福建省内呈北强南弱之势;黄茶类继续上升,但基数过小,不足以对市场造成影响。
从量价配合看,受经济新常态影响,高端茶持续回调,中档茶继续增多,低档茶仍在减少,橄榄型的市场价格体系进一步稳固。
从品质包装看,传统名优茶的销量正在减少,以大宗茶为基础的网络新品牌销量上升,产品包装更趋亲民、简约、个性化。
3、渠道建设喜忧参半。
目前,茶叶销售渠道主要有三种,即:以团购、批发为主,兼顾零散终端消费者的批发市
5、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
全国茶叶单产水平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开始止降回升。
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50.88公斤,同比提高4.89%;按采摘面积计算,平均亩产66.18公斤,同比提高1.81%。
与此同时,茶叶生产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按茶园面积计算,全国平均亩产值3280元,增13.2%;按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值4266元,增9.88%。
6、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无公害茶园面积2638万亩,同比增加141万亩,增5.68%;有机茶茶园面积239万亩,增加18.6万亩,增8.41%;优质高产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449万亩,增加290万亩,增13.46%,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55.2%上升到59.5%。
(二)内销
2014年,内销市场的巨大消费能力依然是拉动中国茶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主要有以下特点:
1、销售量额保持平稳。
据我会调查分析:2014年,在我国六大茶类中,绿茶因保健功能突出,消费认知广泛,消费稳定增长。
黑茶、红茶等发酵类茶由于口感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加之商家便于储存且有利可图而大加推广,因此占比继续上升。
产地集中的白茶,在产地政府、行业组织与骨干企业的力推下,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市场份额持续突破。
作为前期市场的主流茶类,以铁观音为首
表5 2003-2014年我国茶叶内销量
55
TEA WORLD
2015/06茶世界
场;以面向终端消费者为主的连锁专卖店和商超;以天猫、京东为首的,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所构成的网络购物平台。
2014年,互联网购物平台快速挤压式扩张,既为茶产业开拓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但也对传统渠道形成了挤压。
其中,首当其冲是批发市场,广东、广西、上海、山西等地批发市场先后出现了一些风波,其它的连锁经营店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4、消费人群逐步转化。
在2014年我会所做的系列分茶类调查中,消费群体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饮茶行列。
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新的消费主力自然转移;其次是以年轻群体为主导的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第三是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大国地位的塑造,使民族自豪感高涨而带动具有文化特点的茶叶销售;第四是紧张的生活节奏迫使人们对自身健康日益重视,对饮茶保健的理念也越来越认同。
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新生消费群具有传统文化观念的较为单薄、消费认知的明显不足、人口总量绝对值小、关注度转移迅速等特点,并加以适当的消费引导。
5、茶品收藏值得关注。
由于黑茶、白茶具有经陈放适口性更好、功效更佳且具收藏价值的特点,因此目前全国茶叶消费中有一大批产品被用于收藏。
据广东省茶协报告:2014年,仅东莞一地就号称存茶30万吨以上,据此推算,广东全省存茶量可能在50-60万吨。
2014年的茶叶生产也证实了这一点——黑茶、白茶产量增幅高居首席与次席,可以想见,有大量新茶被收购入库进行陈化,其中既有厂家,也有商家、茶叶爱好者及投机者。
在茶叶品种上,收藏热从云南普洱茶开始,先向其它地区的黑茶扩散,而后向白茶扩散,甚至向个别并不适合陈放的茶类蔓延。
在地域分布上,也形成了由南至北的形势。
应当说,茶叶收藏固然是一种价值,但如果掺杂了过多的投机成分,势必走向误区;同时,作为农产品,过量的存储一旦释放必然对市场秩序造成严重挤压。
2014年,南方藏茶者已经陆续开展“普洱北行”等活动,向市场释放了“放仓”信号,值得市场予以关注。
(三)茶叶出口
据我国海关统计,2014年1-12月,我国茶叶出口30.1万吨,同比下降7.5%,出口金额12.7亿美元,同比上升2.1%。
主要特点是:
1、绿茶出口保持绝对优势,各种茶类出口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量减价增:我国绿茶出口在茶叶贸易中发挥支撑作用,占出口总量80%以上。
2014年,绿茶出口24.9万吨,金额 9.5亿美元。
2、各茶类出口价格全面上涨。
近年来我国茶叶成本持续上升及品质明显改善,出口价格逐年上涨。
绿茶同比上涨8.4%,红茶33.8%,乌龙茶12.7%,普洱茶20.5%,花茶1.3%。
3、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大宗散装原料茶为主。
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至126个国家和地区。
茶叶出口超过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1个:摩洛哥、多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阿尔及利亚、日本等,占我出口总量的66.5%。
摩洛哥长期稳居首位,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近20 %。
4、多个主销市场出现下降。
主要原因:一是茶叶出口价格涨幅较大,抑制了市场需求,贸易量下降;二是部分非洲国家疾病疫情和政局动荡影响了茶叶贸易,对非洲出口下降4.2 % ;三
562015/06
茶世界
是欧盟、日本等茶叶农残检测标准严苛、检测方法多变——2014年,我输欧、日茶叶因农残检测超标被通报33次,其中欧盟30次,日本2次;四是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加之西方制裁使卢布大幅贬值,茶叶消费不振;五是乌兹别克斯坦茶叶贸易周期长、回款慢,企业经营风险大,茶叶出口萎缩。
总体来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格局继续保持稳定。
一是出口市场仍以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至1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二是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大宗散装原料茶为主。
受我国茶叶企业实力水平限制,只能向国际市场输出多为散装、贴牌的、低附加值的大宗茶,企业利润微薄,市场开发积极性弱,不愿意投入更多。
此外,消费习惯、茶功能用途、对茶的认知程度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需要循序渐进且大有可为。
其中,南美就是新兴的大市场,值得深入开发。
目前中国与南美国家关系稳定,贸易合作紧密,经济往来密切,拓展南美市场正逢其时。
(见表6)
三、2015年我国茶叶形势预测分析
(一)2015年春茶生产情况
1、天气状况平稳良好
2015年入春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状况平稳向好。
一月份,各地气温均比往年偏高,很多茶区当月最高气温都超过19℃,茶叶生长较好。
二月初,广西、浙江等茶区虽然出现了持续性的阴雨寒冷天气,但为时很短。
各地气温均在中下旬明显回升,光照充足,使茶树保持了良好的生长状态。
进入三月,虽然在我国江南地区持续出现多阴雨、寡日照的天气,但是仅推迟了浙江等地茶区的采摘时间,并未影响到茶树正常生长。
在安徽的部分茶区也出现了小范围“倒春寒”天气,但势力较弱,并未对茶叶生长造成明
显影响。
2、开采加工普遍提前
2015年全国各产茶区的春茶采制时间相对提
前5-7天,个别地区甚至比去年提前了十五天。
2月2日起,云南普洱市在全国率先开采春茶;其
后至2月底,四川、广西、浙江、湖南、重庆、
贵州等省区进入开采。
进入3月份,湖北、安徽、江苏、江西、广东、陕西、河南、福建、山
东等茶区也已顺利进入旺采期。
目前,除福建乌
龙茶产区因品种原因尚未采摘,其它茶区全部开
始采制。
3、产量质量有所提高
各产茶区产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截
止2月底,四川宜宾鲜叶产量达4585吨,比去年
增长139.8%,干茶产量1021.6吨,比去年增长137.1%;广西各地春茶总产量与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浙江省自3月中旬后,早熟品种和群体
种按时进入采摘期,产量逐步上升;安徽省黄山
毛峰、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等名茶于三月中下旬
陆续开始采制、上市,且产量较往年有所提升。
另据最新报告,贵州地区已进入采摘旺季,产量
相对去年稳中有升。
57
TEA WORLD
2015/06茶世界
在质量方面。
由于天气条件普遍适宜,因此各地春茶长势普遍良好,芽头萌动快、个大饱满。
广西、四川、浙江等多省区普遍反映:2015年春茶品质与去年相比,总体有所提高。
4、毛茶价格小幅上升
从目前情况看,2015年春茶茶青成交价格相对平稳伴有小幅上升。
据反映:四川茶青收购价格保持在80-140元/公斤之间;广西地区春茶均价为100元∕公斤左右;浙江地区乌牛早茶青价格在80-100元/公斤,龙井43茶青价格140元/公斤,安吉白茶茶青价格约在240元/公斤;安徽部分地区无性系早熟品种乌牛早收购价约为85-100元/公斤;湖北恩施茶区群体品种鲜叶平均收购价为80元/公斤,其它无性良种鲜叶价格为110元/公斤,白
表6 2014年1-12月我国茶叶出口海关统计分国别和地区前20位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土畜产进出口商会)58TEA WORLD2015/06
茶世界
茶(安吉白茶树)鲜叶达到280-300元/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几年来贵州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持续增大,导致茶企抢购春茶茶青的现象已经不复从前,因此2015年春茶期内的贵州春茶走势与全国整体趋势相左,茶叶单芽价格比去年平均减少15-20%左右,茶青价格在80-220元/公斤。
5、用工情况未有缓解
从全国范围看,2015年春茶采制后,全国大部分茶区采茶工人不足、工人薪酬上涨的现象与去年相比没有改善。
以广西地区为例,百色市凌云县由于青壮年进城务工,渉茶劳动力短缺较突出,采摘及加工的普遍薪酬在120-150元/天,同比上涨大约10%。
东部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也报告称:全省茶叶采制工劳动力紧张状况相比去年不见缓解,用工薪酬继续小幅上升。
信阳市浉河区也反映:该地区每年需要33万多人采茶,目前采茶工已初步招到18-20万人(本地与外地合计),劳动力缺口仍达三分之一;在薪酬方面,采摘80元/公斤,较去年上涨约10元/公斤,人均日薪100-150元。
与各地相反,四川采茶工用工情况继续保持良好。
这主要得益于四川省政府致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加大了对茶叶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四川茶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部分重点区域甚至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种茶的情况。
(二)2015年全年茶叶产销形势预测
1、由于各地春茶产量普增,或致2015年全国茶叶总产量继续增加,预计干毛茶总产量可能在220-230万吨之间;干毛茶总产值有望突破1500亿元。
2、在成本继续上升的内因带动与资本市场上涨的外因刺激下,2015年茶叶销售将呈量稳价增的态势,市场价格两端的产品销量继续减少,中端产品量价齐增,但城乡市场消化力仍显不足。
3、品牌电商化与电商品牌化已成融合趋势,但品牌附加值与购买效率最大化的矛盾将导致产品向两极化发展,2015年或成众多茶叶抉择今后发展方向的关键之年。
4、茶叶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80后、90后渐成消费主力,但由于综合因素制约,虽可维持茶价稳定,但恐难补2015年增量。
5、由于线上既无法充分满足味觉、嗅觉等感官体验,又存在品质难以把控等症结,因此O2O 将继续快速发展,茶叶消费将呈回归态势,实体店将现复苏迹象。
6、随着以股市为首的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茶企将登陆新三板,并期许借此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金融资本对茶行业的主导力量将在2015年不断加强。
四、相关建议
(一)各地政府应限制茶园面积增加,防止产大于销,茶贱伤农;指导茶企茶农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做到应采尽采;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做好初制加工,坚持清洁化生产,不断提高茶叶质量,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二)各地政府、产销企业应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在政府的带领下,各茶叶产销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应充分依托实体门店、电商网络及茶叶经纪人的优势,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并抓紧时机开拓海外市场。
(三)各省行业组织应与各地政府、骨干茶企密切配合,共同加大市场宣传和消费引导的力度。
执笔人:梅宇
59
2015/06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