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毛概”课专题化教学的困境与路径——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些年,实施专题化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毛概”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模式。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毛概”
课专题化教学为例,探讨实施以来的经验和存在的困境,并对此进行了研究,从紧扣大纲、创新方法、整合内容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毛概”课改革,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毛概”课;专题化教学;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7-0065-03
高职“毛概”课专题化教学的困境与路径①
——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杨
帆,李来原,戴从容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高职“毛概”课要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施专题化教学,已成为高职“毛概”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专题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按照章节体系、顺序授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整合、提炼、补充,使整体课程形成逻辑联系、局部主题模块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教学模式。
[1]现阶段,很多高职“毛概”课已经采用了专题化教学模式,积极促进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这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本文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毛概”课专题化教学为例,探讨实施以来存在的困境,并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真正落实我校“毛概”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高职“毛概”课实施专题化教学价值分析
专题化教学方法是一种突破传统授课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方法、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全方位的创新。
[2]以专题教学改革为抓手,推进“毛概”课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专题化教学并非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体,凡是有利于提高“毛概”课质量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用,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矛盾。
[3]“毛概”课运用专题化教学,分解成多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是依据不同的主题而设计,主题来源于教材,又优化了教材,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选择与学生思想联系最紧密、学生
兴趣点最高的某些要点问题,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打破传统章节体系、顺序授课的模式,按照各个专题的特点来授课,不再生搬硬套地教学。
不仅能把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做到入情入理的解疑释惑,而且能提高“毛概”课的亲和力,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大幅提高,还能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
专题教学模式是由不同的教师团队承担不同的模块,然后再交替上课,每个授课教师术业有专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实现“毛概”课教师弱化不足、强化优势、拓展教学思路、各显神通,避免教师单打独斗。
“毛概”课理论深度较其他几门思政课理论更深,所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更高。
很多教师很难全面驾驭,往往会力不从心,很难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吃透。
专题式教学刚好就可以消除此种弊端,帮助教师在有效时间内,根据不同教师的思维特点与知识结构,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并对此精琢细磨,力求精益求精,真正打造“毛概”金课。
(三)有利于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
一堂“毛概”金课不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专题化教学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难焦点问题进行充分
①本文系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重点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概论’课专题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
目编号:2020szjyxm119)阶段性研究成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以建筑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0KCSZ02)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重点研究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项目编号:2020xsxxkc4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帆(1987—),女,陕西汉中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来原(1980—),男,安徽六安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戴从容(1968—),女,安徽巢湖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65--
. All Rights Reserved.
衡量分析和认真选择的基础上实施的。
[4]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精心设计与学生互动环节,比如课前在超星上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纪录片、撰写心得体会。
在课上,教师展示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点评,这可以做到及时反馈,引起学生的重视。
课上,教师也可以设置情境,比如在第四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讲授中,可以设置“摸着石头过河”体验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和曲折。
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围绕重点问题收集资料、阅读经典等任务,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机会。
(四)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教学是提高“概论”课亲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毛概”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而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毛概”课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内容广泛、思想丰富、理论较深,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就已经比较困难,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脱节,实践教学开展起来并不是很顺利,就算开展了,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专题化教学模式中,由于已经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科学整合和精心设计,这就为开展实践教学赢得了课时。
比如在我校“毛概”课专题化教学中,分为课堂和课外实践教学。
课堂上,我们设置了5次专题实践教学,比如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导入教学中,齐唱《东方红》歌曲,让学生感受对毛主席的敬意;在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革命英雄的故事,课上派代表讲革命故事;第三章课前布置任务观看电影《建国大业》,课堂上发表感想等。
课外实践中,比如在教学第八章中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内容时,布置学生课前采访老师或家长在十年前的期望,然后与现在作比较,选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目的是理解我国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切实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提高了教学的亲和力,当然,这都得益于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高职“毛概”课实施专题化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我校实施专题教学两年多时间,虽然对于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题教学形式痕迹凸显
一方面,在“毛概”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专题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虽然采取的是专题化教学的形式,但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尤其是教案的设计上不够合理,只是对原有教学内容章节的序号或是大标题进行了改动,教学内容完全没有整合,导致专题化教学改革名不副实。
比如“毛概”课第五章的教学,计划三个专题,但是专题的名称用的就是原有章节的标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专题的标题不但没有改动,而且专题内容也没做深入整合和创新,与原本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完全一样。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对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导致专题之间缺乏逻辑性和整体性,有的专题内容还相互重复,比如,在第一章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内容里面讲述近代中国的国情,在第二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内容里面依然讲述近代中国国情,这会让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的过程中难免感觉混乱,甚至乏味。
(二)专题内容脱离教材内容
“毛概”课教学内容涉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极其丰富,学习者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而高职院校“毛概”课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导致教学内容缺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支撑,会对“教”与“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专题化教学模式下,每个教师团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选取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高效率备课,这确实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本专题内容,对全书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对整本教材缺少认真研读、学透吃透并认真思考和总结,认真归纳每一章、每一节中的重难点问题,导致专题内容与教材内容脱离。
(三)专题内容与教学主体时代背景差异大
“毛概”课的教学内容中前面四章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第五章产生于改革开放前,这部分内容都与“00”后学生所处的国内环境差异明显,加之,在高职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行的2018版教材,相比于2015版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强,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挑战。
从年龄结构来看,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对于教学内容所处的20世纪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具体国情缺少直接的感受与体验。
对于本身基础知识薄弱的“00”后学生而言,对“毛概”课的学习是缺乏热情和主动性的。
他们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信息能力比较强,纯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他们思维活跃,但“三观”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成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
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对“毛概”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提高“毛概”课的亲和力。
66--
. All Rights Reserved.
(四)教学主体的参与度不高
现在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专题化的教学,不愿意接受专题化的设计和教学的体系,导致专题化教学在使用的时候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从思维的层面来看,高职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一个被动接受教育的层面,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毛概”课的头脑和信心。
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模式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学习,而专题化教学是打破了章节的顺序将内容整合之后呈现给学生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已经有思维惯性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再者,通过课前线上调查、组织学生座谈和课后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投入“毛概”课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很多学生下课后基本不看“毛概”课教材,学习“毛概”课内容“无用论”在学生中影响很大。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可行措施引导大学生改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价值观的层面来看,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有很强的功利心,关注的点也都是自己未来的工作和人生,忽视了对自己思想的重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高职“毛概”课实施专题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紧扣教材教学大纲,保持专题教材一致
一方面专题教学内容的提炼和选取在适应学情的基础上,既要做到贴近学生所关心和存在困惑的问题,又要做到不违背教学大纲,要能具有代表性,并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
另一方面教师对专题的整合应基于教材,同时高于教材,而不是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只简单更换章节题目,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二)大胆创新专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题教学的特点就是深度研究和广度延伸,所以专题化教学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针对“00后”学生的特点,要想真正发挥专题化教学的功能,就需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比如组织小组讨论、原著阅读,并辅之以丰富的影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老师与学生一起商量、研究,彼此学习,彼此尊重。
为了提高课堂的时效性,课堂讨论必不可少。
在确定讨论主题之前,老师要对学生实时的思想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关注哪些热点新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主题。
老师还可以选择几个热点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分别以演讲以及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把这些展示内容作为考核的一个因素。
(三)科学整合专题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入脑入心
对“毛概”课进行科学的专题整合,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学情,比如学生的性格差异、思想状况及行为特征,注意根据学生内心深处的症结与困惑,选取有针对性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
另一方面要深耕教材,转变并打破传统的章节体系,把各个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解,将这些独立的模块整合在一起,做到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另外,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教研室应该提前开会分配任务,首先根据教师个人擅长领域和个人特质认领专题,然后不定时召开集体备课会,所有专题的老师要相互讨论内容的取舍,并探讨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创新,避免重复的教学工作,对无人问津的一些专题进行协调和分工,任务分配好之后,教研室主任提出备课要求,以期实现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的目的。
(四)充分挖掘专题实践资源,推动实现教学改革
课上,根据专题内容,可组织红色故事会,让学生讲述与教学内容贴近的“红色故事”,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重要论断的内涵。
唱红歌,组织学生自己组队、排练、课堂演唱经典革命歌曲,引导学生去认识、熟悉那个时代的人和事,透过革命歌曲了解当时的国情。
课外,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设计更符合“时宜”、更“鲜活”的实践项目。
比如在教学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前,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参观,以及到大蜀山烈士陵园扫墓,通过重温入团誓词,参观、缅怀先烈,激励自我。
总之,我校在探索实施“毛概”专题教学的两年时间里,已经收获了很多经验,同时也汲取了不足,实施专题化教学,除了以上路径外,还需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完善考核机制,才能推进专题化教学进一步发展,提高“毛概”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打造“毛概”金课。
参考文献:
[1]李妍,张帅,王琦.新时代高校“毛概”课专题式教学实施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21(2).
[2]孙晓霞.高职院校“毛概”课专题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9(4).
[3]韩强.高校“毛概”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7(1).
[4]关振国.高校“毛概”课实施专题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
人教育,2019(10).
◎编辑郑晓燕
67--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