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讲稿:捧着良心教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捧着良心教书。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写过一个故事《师傅的碗》:几位老师去见他们敬仰的师父。

“现在的学生好难教哇!他们的程度相差很远。

有的家里有钱,早早就请了家教。

有的家里穷,放学还得打工。

有些是单亲家庭或隔代教养,再不就是外籍新娘生的。

师傅!您说我们该怎么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急着问。

师傅并不急着回答,却让几位老师用碗帮他打水,这些碗中有银碗、铜碗、铁腕、瓷碗、陶碗、木头碗。

他们盛满水回来时,虽然小心翼翼,还是洒了不少。

师傅一看,银碗和瓷碗里的水特别多,铁碗和木碗里的水特别少。

师傅问为什么,拿银碗的人笑了:“大概我看这碗值钱又漂亮,特别得意也特别小心吧!”拿瓷碗的也点头:“我也特别小心,搞不好这是青花瓷的古董。

”拿木碗的则耸耸肩,手一动,又洒出一些水。

师傅笑了:“都是碗,都一样盛水,都盛一样的水,你们心里只要想着盛水就行了,何必念那碗是什么做的呢?”
说真心话,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我都感到非常羞愧。

因为我并没有平等对待我们班的每一个“碗”。

就说刚毕业的这个六年级吧!记得那是临毕业前的一个数学午自习,我刚到教室,就有学生向我报告:“老师,张晋豪说他不上学了,离‘家’出走了!”张晋豪,是上五年级时转到我们班上来的一个男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手里总拿着东西玩;字写得歪七扭八,每次我都是连蒙带猜的给他判作业;后来干脆连作业都不交了。

这个报告的学生口中所谓的“家”就是小饭桌,张晋豪的妈妈弃他而去,爸爸把他放在小饭桌,只有周六、日才把他接回家。

早就成了我们班的“问题学生”。

现在又出走了,怎么办?我一细想:“不对呀!上午他还好好的上课呢,是不是又和谁打架了?”询问周围的同学谁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和陈老师急忙与小饭桌老师联系,终于了解到了情况,原来中午吃饭时,张晋豪又和低年级的同学打架,被小饭桌的老师训斥了一顿,还吓唬他:“这儿就你调皮捣乱,整天就知道打架,我们这儿不要你了,你走吧!”不容细想,我们赶快联系了家长,想办法一起找。

在焦急中过了两节课后,张晋豪的爸爸从高速路口把他找了回来。

站在我们面前的张晋豪脸上带着泪痕,抽噎着说:“老师,我做错了,我以为小饭桌老师不要我了,爸爸也不要我了,你们都不要我了,我才……”这傻孩子!我心里满是怜悯和疼爱,这个已经长得和我一般高的12岁的男孩,其他的孩子都已进入青春期了,他怎么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呢?主要是平时太缺少关爱和教育了,在他眼里小饭桌就是他的“家”,可在他犯错、彷徨时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出走,而不是去找老师承认错误、寻求帮助。

我觉得自己实
在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对于张晋豪这样的学生只是抱怨:学习基础差,不努力不勤奋,家庭教育跟不上,小饭桌老师不够负责……扪心自问,当他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时;当越批评作业写得越糟时;当他隔三差五不交作业时;我对他悉心照顾了吗?平等对待了吗?去倾听他的内心了吗?解开他学习上的疑惑了吗?没有,这是因为我在心目中一直把他看做了不珍贵的铁碗、木头碗,没有倾力用知识的泉水把他注满。

转眼间,当初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升入了初中,经过反思悔悟后的我,面对着一年级新生那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今天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里的一段话使我一直难以释怀。

“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儿,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童年对每个孩子来说只有一个。

孩子们把他们这段最美好的时光献出来和我们分享,我们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故事中的师傅说得好:“教育就像缸里的水,需要小心翼翼,积少成多。

孩子就像这些碗,好像有银的、铜的、瓷的、铁的,还有粗陶和木头的。

表面看虽然价值不同,但是在老师的心中应该一样。

他们都是碗、都有用,都应该悉心地照顾,都应该平等的对待,都应该小心的注满。


我知道,我只是一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教师,回首过去的十几年,其中有过迷茫,有过无助,但更多的是努力,是成长,是每天的成熟和进步。

像魏书生类、李镇西类凤毛麟角,也许我一生跋涉不止也难及其一二,但我会凭着良心教书,公平的对待我们班的每一种碗,尽我的最大努力,把他们全部注满。

六年后,还家长一个朝气蓬勃、诚实坚韧、谦逊有礼、求知上进的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