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_简单且有意义的民间小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_简单且有意义的民间⼩故事
简单且有意义的民间⼩故事,可以帮助⼩朋友学习更多的知识,从中也可以发现⼀些历史⼩常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供⼤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
郑板桥审⿇棵
郑板桥在⼭东范县任知县时,有年遇⼤旱,农民粮⾷⼤⾯积减产,乞讨的穷⼈随处可见。
这天,在通往县城的⼤道上来了⼗⼏辆马车,拉着成捆的⽺⽪,旁边有武师骑马护送。
正当他们⼈困马乏时,忽然听得⼀声⼝哨声,接着从路边的⾼粱地⾥跳出⼏⼗个⾐衫破烂的壮汉,他们⼿持棍棒,把货车围了个⽔泄不通。
两名武师⼀见这么多穷汉要拼命的架势,⾃料猛虎⽃不过饿狼,只好下马赔着笑,请他们⾼抬贵⼿。
货主早已吓得浑⾝哆嗦,叩头求饶,乞求放⾏。
不料,这帮⼈不吃这⼀套,⼈背驴驮不多⼀会,就把⼗⼏车⽺⽪抢光了。
这时两名武师拉起瘫软在地的货主,骑上马赶到县衙去报案。
知县郑板桥⼀听击⿎马上升堂问道:“谁是原告?谁是被告?”货主颤巍巍地说:“⼤⼈,我们都是原告,状告有⼈强抢我们⼗⼏车⽺⽪。
”“可有⼈证物证?”“没有,⼤⼈。
”
郑板桥⼀听这是⼀起“⽆头案”,料定是本县饥民所为。
他深深体谅穷⼈疾苦,不管,难以服众;管,⼜怕刑加于苦难⼦民,⼀时还真犯了难。
他沉思⽚刻问道:“原告,你们吃得肥头⼤⽿,听说话也是识字之⼈,怎么事到临头就浑了呢?当真没有他⼈见到你们被劫?当真没有⼀点物证?”货主答:“当真没有。
”郑板桥⼀拍惊堂⽊道:“既然没有⼈证物证,缘何状告?分明是为难本官,给我每⼈先打三⼗⼤板!”衙役们⼀拥⽽上,摁倒武师和货主。
正要开打,货主情急之下⼤喊:“⼤⼈息怒,我想起来了,现场有⿇棵可以作为⼈证物证!”
这本是⼀句搪塞的话,没想到郑⼤⼈却吩咐道:“速去带⿇棵回来候审!”接着⼜吩咐师爷,“布告全县,三天后,本官公审⿇棵,众⼈都可旁听。
”
布告⼀出,⼀传⼗,⼗传百,本县、邻县百姓都知道了,虽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都想来看个热闹。
转眼到了公审⿇棵那天。
县⼤堂、衙门内外挤满了⼈。
郑板桥传下话来,乡绅、地主可到⼤堂听审案。
其他⼈等均在⼤堂外听审案。
审案开始,堂威喝毕,郑板桥喝道:“带⿇棵!”衙役⼀声“遵命”,抱上来⼀捆⿇棵扔到堂上。
郑⼤⼈⼀拍惊堂⽊
道:“⼤胆⿇棵,在你眼前发⽣劫案为何不告知本县令?先重打四⼗⼤板!”⼀阵“噼⾥啪啦”板⼦响,⿇棵已是枝叶横飞,满堂狼藉。
郑⼤⼈⼜喝道:“⿇棵,从实招来,免得再受⽪⾁之苦。
”⿇棵当然不能回答,众乡绅、地主⼗分纳闷,县太爷这是唱的哪出戏啊?郑板桥见⼤堂鸦雀⽆声。
再次喝道:“刁顽的⿇棵,为何不招,给我再打四⼗!”⼜是⼀阵乱打,堂中那捆⿇棵已经变成了⼀堆烂柴。
众乡绅、地主中有些⼈已经忍不住偷偷笑了,不知县太爷哪根神经出了⽑病。
⼜过了⼀会,郑板桥已是暴跳如雷:“⼤胆⿇棵,你分明藐视本官,再给我狠狠地打!”这回可没说打多少,衙役们只管打起来,⼀个个累得⽓喘吁吁,⿇棵早已经成了碎⽚。
⽽郑板桥怒发冲冠,正襟危坐的模样终于使得堂内的乡绅、地主们爆笑开来。
这下可惹恼了郑板桥,他⼀拍惊堂⽊怒斥道:“本官审案并⾮⼉戏,你们哄笑公堂,成何体统,该当何罪!”说完拂袖⽽去。
众乡绅、地主见闯了⼤祸,⼀个个呆若⽊鸡,不知所措,纷纷跪下,听候发落。
不⼀会,师爷传出话来:“在堂内听案的⼀律登记姓名,限七天之内每⼈交出⽺⽪五张作为处罚,交不上的戴枷锁游街。
”乡绅、地主们原以为县令请他们到⼤堂听审是对他们的尊重,此时才明⽩这⼀切原来是个“圈套”,⼼中暗⾃叫苦不迭。
当时正是初秋。
根本不是杀⽜宰⽺的时节,哪有那么多现成的⽪货。
百⼗个乡绅、地主四处⾼价收买,到了交货⽇期,他们还真把⽺⽪交齐了。
郑板桥悄悄将原告召回询问:“你们的⽺⽪上可有记号?”货主答道:“有,是本货庄的红印。
”郑板桥把原告领到库房说:“看看这⾥可有你们的货?”货主仔细查看⽚刻后发现其中⼀半左右的⽺⽪是⾃⼰货庄的。
郑板桥命⼈把加了红印的⽺⽪挑选出来,逐⼀登记。
原来他已经事先向师爷交待过,每张⽪上都登记好交⽪⼈的姓名,接着⼜命班头、捕快将交⽪⼈带来⼀⼀审问⽺⽪的来历,最后终于查出劫货的⼀帮⼈。
把追回的⽺⽪归还货主后,郑板桥⼜令⼈将没有加印的⽺⽪变卖,把钱分给劫道的穷⼈们,然后教育安抚⼀番,了结了这桩案⼦。
中国民间故事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末年,各路起义军中有两⽀最⼤的⼒量,这就是刘邦和项⽻的队伍。
他们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朝⾸都咸阳,谁就在关中⼀带为王。
结果,刘邦先攻破了咸阳,控制了函⾕关。
项⽻因此⾮常⽣⽓。
他想我有四⼗万⼤军还没称王,你⼗万⼈马居然称王啦!于是要找刘邦决战。
项⽻的⼀个远房叔叔项伯与刘邦的谋⼠张良很要好。
听到这消息,他连夜告诉张良,劝他赶紧离开。
张良不愿背叛刘邦,经张良介绍,刘邦热情地接待了项伯,并与项伯结为⼉⼥亲家。
项伯劝刘邦亲⾃去向项⽻解释、道歉,以避免这场⼤战。
第⼆天,刘邦带着⼀百多⼈亲⾃去鸿门向项⽻陪礼道歉。
项⽻的谋⼠范增劝项⽻在酒宴上除掉刘邦。
宴会上埋伏了⼀批武⼠,约定项⽻⼀举杯,就⽴即动⼿。
在宴会上,刘邦对项⽻态度谦卑,处处陪着⼩⼼。
那项⽻是个直性于,被刘邦哄得渐渐⾼兴起来,根本不再想杀他了。
所以对范增的⼏次⽰意,都没有反应。
范增眼看没按计划进⾏,就把项⽻的堂兄弟项庄找出来说:“项王太仁慈了。
你快进去借舞剑为名,趁机杀了刘邦。
”
项庄回来便到宴会上敬酒,并请求让他舞剑助兴。
只见剑光闪闪,项庄越舞越靠近刘邦。
项伯担⼼出事,对项⽻说:“⼀⼈独舞,兴致不⾼,让我和他对舞吧!”项伯也拔剑起舞,暗暗地⽤⾃⼰的⾝体挡着刘邦,使项庄找不到下⼿的机会。
张良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出去对刘邦的武将樊哙说:“现在项庄舞剑,他的⽤意就是要杀沛公啊(原⽂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听,⽴即拿起武器,闯到宴会上。
在张良、樊哙的保护下,刘邦终于借机离开宴会,安全地回到⾃⼰的军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
后来张良说的“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演化成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
“沛”本是地名,刘邦曾在那⾥作过官,所以沛公指刘邦。
这个成语⽤来⽐喻⾏动或⾔语隐约针对某⼀个⼈。
中国民间故事3
刘唐捉“妖”
话说⼤宋年间,东潞州城南三⼗⾥有个刘家庄,刘家庄有个⾚发⿁刘唐。
为何给刘唐送这么⼀个绰号?只因他⾯⿊,鬓边有⼀⾚砂记。
他家境贫寒,⽗母早亡,孤苦伶仃,⼩⼩年纪⽆依⽆靠,还常常受⼈⽩眼,遭到有钱有势家孩⼦欺辱,从⼩养成对为富不仁者的恨。
刘唐认为只有习武,才能出⼈头地,⼀怒之下,外出拜师学艺,在五台⼭⼀学就是五年。
出师时,⽼师对他⾔道:“现在社会⿊暗,习武之⼈,⼀要为国,⼆要为劳苦⼤众。
这就是武德,要见义勇为,扶弱抑强,杀富济贫,替天⾏道,为民除害。
”
刘唐洒泪告别⽼师,闯荡江湖,结交天下好汉去了。
刘唐辞别⽼师,向⼭东⽽来,这⽇来到⼭东东阿地界王家村。
红⽇西沉,他想找个住处,说也奇怪,三千余户的王家村,天刚刚⿊,家家户户却早早关门闭户,连⼀个⾏⼈也不见。
刘唐坐在⼗字⼤街,观看动静,看看若有⼈⾛动,好问问原因。
他等啊等啊,等了半个时⾠,不见⼀⼈。
于是,他⾛向偏街⼀家⼤门前拍叫,拍了⼀阵也⽆⼈应声,他⼜到另⼀家⼤门前拍叫,还是⽆⼈应声。
他⼀时性起,猛⼀脚把这家⼤门跺开,闯了进去。
这家四⼝⼈,见闯进⼀⿊脸⼤汉,当即跪在地上,⽼汉浑⾝哆嗦着,⼀个劲磕头道:“⼤仙饶命,要吃就把俺⽼俩⼝吃了吧,留下闺⼥、⼉⼦,求求你啦!”⽼汉声泪俱下。
刘唐见此,问道:“快快起来,这是为何呢?我不是妖,也不是仙,是过路的⼈。
”
“什么?你不是⼤仙,是过路的?”⽼汉擦擦泪眼,吃惊地问。
刘唐把⽼汉搀起,那⽼汉⼀家⼈⼀个劲擦泪。
⽼汉的⼉⼦⽴即把⼤门⼜顶上,⼥⼉跑进屋⾥。
刘唐问:“这是怎么回事?”
⽼汉把刘唐领进房中,让刘唐坐下,忙活⼀阵⼦,接着说:“我姓王,名剑。
”接着就讲起了恶⿁妖怪破门吃⼈的事⼉。
“俺庄三千余户,本来都姓王,后来有⼀家⼤户改了姓,改成姓蔡,从此俺庄就不安静了。
”
刘唐问:“改了姓,为什么?”
王⽼汉接着说:“这⼤户有良⽥千顷,是俺庄⾸富,叫王忠。
这王忠进京赶考未中。
他听⼈说只要送钱,找到蔡京或⾼俅,就可升官。
于是他带了千两纹银到了蔡府。
蔡京问他姓⽒,他当时眼珠⼉转了⼏转,跪下磕头道:‘⼩⼈姓蔡,我来认祖归宗哩’,那蔡京⼀听,哈哈⼤笑道:‘咱姓蔡的当官,爷爷我说了算,那就到扬州任知府吧。
’他从东京回到村⾥,对王姓宣布
道:‘⽼爷不姓王了,改姓蔡名良,从今之后,和你们姓王的⽆任何关系,往后你们见我⼀律称⽼爷,见我公⼦⼀律喊少爷!’说后他就上任去了。
从他改姓蔡后,俺庄就有了姓蔡的⼀姓。
他⼉⼦王继,改成蔡继了。
打那时起,不⼏天,俺庄上天天夜⾥闹妖、闹⿁。
有⼈见过,⼀个⽩⿁,⼀个⿊妖,这⿁妖光吃俊美闺⼥。
”
刘唐听着想着,接着道:“你们不⽤怕,我学了⼀⾝绝技,会拿⿁捉妖。
这样吧,给我弄些吃的,我吃饱在这等着,不管⿁、妖来你家或别处,只要我见到,让他们跑不掉。
”
那⽼汉听此,⼜⼀次跪下道:“若能那样,你不光救了俺⼀家,也救了俺村上的⼈啊!”
刘唐道:“都起来,你们尽管闩上门,再⽤粗棍顶上,不管院⾥有何动静,你们尽管睡觉,我定能捉住⿁、妖让你们看看。
不过,怎么能知道他来呢?”
“他⼀来,全村都能听到‘哞、哞’叫唤声,进谁家,谁家就有⼀股股⽩烟、⿊雾,把闺⼥迷死就吃了。
”⽼汉说后,⼉⼦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刘唐吃将起来。
刘唐吃饱喝⾜,⼀纵⾝跳到⼤门楼上,⼿握单⼑,四下张望。
全村⼀⽚宁静、⿊暗。
望着听着,不⼀会⼉,刘唐打起了盹。
快到半夜,忽听村内“哞、哞”声不停,刘唐猛然醒来,向响声处观望,果不然,两个⾝⾼过丈的怪物⼀⿊⼀⽩,那⿊的从头⿊到脚,⽩的雪⽩刺眼,“哞、哞”声由远⽽近。
来到门楼下,刘唐⽅才看清,都长着青⾯红发、⾎⼝獠⽛,⼿⾥拿着⼤棒,只见两个怪物⽿语⼀阵,抡起⼤棒照王剑⼤门撞来。
门虽顶着,只听“咯嚓”⼀声响,门被撞开。
两⿁妖闯进院⾥,放出⼀股股⽩烟。
刘唐⼼⾥明⽩,紧闭着嘴,撕⼀条扎腰带勒上嘴⿐。
那两⿁妖“哞、哞”叫着,放着⿊⽩烟。
正在此时,刘唐⼀跃轻轻落到院内,抡起单⼑照那恶⿁、妖劈去。
那两个妖物躲开,放出浓浓⿊⽩烟,刘唐随之倒地。
那两个恶⿁、妖,转脸望见刘唐昏倒地上,就向那闺⼥房门⾛去。
刘唐看得清楚,避开烟雾,⼤吼⼀声,如炸雷⼀般:“妖怪看⼑!”
只听⿊妖“哎呀”⼀声,被刘唐劈死。
⽩妖见此,就躲开刘唐单⼑,猛放⼀阵⽩烟,抡起⼤棒照刘唐打来,刘唐来了个旱地拔葱跳起,单⼑⼀抡,只听那棒“当啷”⼀声,落在地上。
刘唐单脚点地,照那⽩妖踢去,⼜听“哎呀”⼀声,那⽩妖倒在地上,他⼜飞快踏上⼀只脚,只听那⽩⿁喊道:“好汉爷爷饶命!”
刘唐解开勒嘴⿐带⼦,喝道:“何处蟊贼,竟敢扮⿁、妖害⼈,强抢民⼥。
谁让你们⼲的?若不如实说来,要尔等性命!”
那⽩妖趴在地上:“好汉爷,我不是妖,是⼈啊,是俺东家让我们这么⼲的!”
“你东家是谁?”刘唐怒吼道。
“俺东家原先姓王,后改姓蔡,叫蔡继。
他让我们戴着⾼⾼尖帽、⾯具,眼突出眼眶,⽤⽩、⿊熏⾹把⼈熏倒。
姑娘们被熏倒后,我们扛着姑娘送到蔡府,供蔡继玩乐,玩腻了再卖到东京妓院。
”
“你说的可是实情?”
“句句是真!”
“什么时候送去?”
“半夜三更多点。
”
“怎么送去?”
“我们有后门钥匙,到那打开后门进去。
全村家家关门闭户,⽆有⼀⼈知道,蔡继在⼤厅等候。
”
刘唐喊过王剑全家,指着死在地上的⼀妖,和在地上哆哆嗦嗦的那妖道:“被我杀死⼀个,这个被我捉住。
我这就跟随‘⽩妖’进蔡府,除掉蔡继那贼⼦!”说罢⾃⼰穿上那⿊妖⾐服、⾯具,悄悄向蔡府⾛去。
刘唐跟随那“妖”来到蔡府后门,打开门,⾛了进去。
蔡继正在那等候,笑着迎了上来:“⼩妮带来了吗?”
刘唐飞起⼀脚,将蔡继踢倒,踏上⼀只脚:“带来啦!你这害民贼⼦,祸害多少良家⼥⼦!今⽇你刘爷爷前来给你送‘喜’。
留你贼⼦有何⽤!”⼀⼑下去,蔡继连哼⼀声也没有,就死在⼤厅内了。
刘唐⼀时性起,将蔡府前后院点起⽕来,顿时⽕光冲天。
只听蔡府上下,⼀⽚混乱,有的被烧死在房内,有的光着腚跑出。
刘唐望着熊熊⼤⽕,⼤踏步离开王家庄。
后⼈对此赞道:
英雄捉妖王家庄,为民除害⼈颂扬;七星聚义梁⼭寨,后⼈称赞颂刘唐。
中国民间故事4
两兄弟除⼭魔
从前,在哈尼⼈居住的哀牢⼭上,有⼀个叫奢得阿窝的⼭魔。
它的脑袋⽐磨盘还⼤,嘴巴张开的时候就像没有捆扎⼝的⿇袋⼀样,锋利的⽛齿像⼀把把开⼭斧,⼿上的指甲像弯弯的镰⼑。
这⼭魔残暴⽆⽐,⽽且⼜善于变化,那些豺狼虎豹等修炼成的妖怪,全都服从它的指挥。
⼭魔经常变成⼈的模样,悄悄地溜进寨⼦⾥,抓住⼩孩⼦⼤⼝吃掉,闹得哈尼⼈整天提⼼吊胆,⼈⼼惶惶。
谁要是敢触犯它,它就带着那群成了精的豺狼虎豹闯到寨⼦⾥来,咬死⼈畜,捣毁庄稼,寨⼦⾥的⼈都恨死了⼭魔,却⼜没有任何办法。
⼈们眼看着寨⼦⾥的孩⼦⼀天天在减少,脸上都罩上了厚厚的愁云。
⼈们知道,没有孩⼦,哈尼⼈就⽆法⽣息繁衍,从此就会绝种。
于是,⼤家⼀起商量找来了能与⼭魔打交道的咪⾕,请他出⾯去与⼭魔说情,让⼭魔不要再来吃那些年幼的孩⼦们,并且在每年的⼆⽉,选⼀个漂亮的姑娘给⼭魔做新娘,再送上许多珍贵的礼品。
⼭魔终于答应了⼈们的请求,但⼜恶狠狠地
说:“如果要是延误了⽇期,违背了诺⾔,我就要把你们哈尼⼈都吃光。
”
就这样年复⼀年,每年哈尼⼈都要失去⼀个美丽的姑娘,每年都要传出凄惨的撕⼼裂肺的哭声。
这⼀年,轮到寡妇碑娘家送姑娘了。
她家⾥有三个孩⼦,⽼⼤叫⽇则,⽼⼆叫努戛,他们都是英勇强悍、机智俊美的⼩伙⼦;⽼三叫梅霜,是个刚满⼗六岁的美丽姑娘。
全寨⼈只要提起梅霜姑娘,全都交⼝称赞。
她不但⼈长得美丽,为⼈谦和善良,⽽且做得⼀⼿好活。
她绣的花,连蜂蝶都难辨真假;她织的布⼜⽩⼜好,好像天上的⽩云她做的饭,哪怕只是⼀碗野菜,也格外⾹甜。
因为今年轮到她家送姑娘了,从过年那天起,梅霜的母亲碑娘就整天以泪洗⾯。
绝不可以把阿妹送给⼭魔!⼤哥⽇则急得⼀柴⼑砍断了棕⽊做的楼梯。
不能叫阿妹落⼊魔掌。
⼆哥努戛⽓得⼀拳把⼟墙打倒了。
前来劝慰碑娘的乡亲们,也都伤⼼地潸然泪下。
给⼭魔送姑娘的⽇⼦⼀天天地临近了,⽇则和努戛再也忍不住了,他们对妈妈说:“让我们去和那⼭魔拼了吧!”说完,他们就操起了磨得雪亮的柴⼑。
梅霜见怎么也拦不住两个怒⽓冲天的哥哥,就跪在地上哀求说:“哥哥,你们不要莽撞和冲动,我知道你们对阿妹的好,可是你们再勇敢再有⼒,也抵挡不住⼭魔那镰⼑⼀样的⽖⼦。
这样不但救不了我,还会给全寨⼦带来灾难。
还是让阿妹去吧,让阿妹去对付那个狠⼼的魔王。
”
碑娘也忙拦住两个⼉⼦,声⾳颤抖地说:“⼉呀,你们先放下柴⼑,咱们快围到⽕塘边仔细地商量⼀个更好的办法吧!”
碑娘冥思苦想了好久,终于计上⼼头。
她忙叫两个⼉⼦坐近,把⾃⼰的想法仔仔细细地告诉了他们。
⽇则和努戛两兄弟听完后,⾼兴得⿎掌称好,但梅霜却眉头紧锁,很是担忧。
碑娘随后⼜把计谋悄悄地告诉了乡亲们,⼤家都⾮常赞同。
给⼭魔送姑娘的这⼀天到了。
咪⾕带着两个姑娘,乡亲们抬着供品,背着装满⽶酒的⽵筒,来到⼭魔住的⼭洞前。
此时的⼭魔变成了⼈的模样,当它看到两个貌美如花的姑娘时,竟兴奋得现出了原形。
刹时,它那巨⼤的⾝躯把太阳都遮住了,天地间⼀⽚⿊暗,它的眼睛射出两道阴森可怖的蓝光,就像两道划破夜空的闪电。
它⾼兴得怪叫了⼀声,虎、豹、狼妖马上都跳到了它的⾝边。
咪⾕⾛到⼭魔的⾯前说:“尊敬的神,今年特意为您送来两位姑娘和丰盛的礼品,还有四⼗九筒⾹甜的⽶酒,请神笑纳,望神赐福给我们。
”⼭魔听完,慢慢地⼜变成了⼀个看起来⽂静儒雅的年轻⼈,他说:“你们不要害怕,只要以后每年都照今年的样⼦,我保证你们哈尼⼈⽆灾⽆难。
把供品献过来,你们可以回寨⼦去了。
”
乡亲们把供品、⽶酒和两个姑娘留下,便随着咪⾕离开了⼭洞。
但他们并没有⾛远,⽽是躲在草丛之中,看两个姑娘给⼭魔敬酒。
⼭魔接过两个姑娘敬上的酒,⾼兴地⼀饮⽽尽,醇⾹的味道诱得它喝了⼀筒⼜⼀筒。
其他的妖怪也都⼤吃⼤喝起来。
⼭魔格外地⾼兴,它接连喝了三⼗六筒酒,醉得东倒西歪,于是它丢开酒筒,双⼿把两个姑娘搂住,对她们说:“美⼈,往年⼈们送来的姑娘都没有你们漂亮,我就把她们吃掉了。
现在我要把你们留在⾝边,让你们为我⽣⼏个⼉⼦。
”两个姑娘忙说:“⼤王,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你的媳妇了,有句话不知该问不该问。
”⼭魔⼀听姑娘说话就像唱歌⼀样美妙动听,忙说:“问吧,问吧!”
她们说:“我们要给⼤王⽣⼉育⼥,做⼤王最温顺的妻⼦,只是不知道⼤王有哪些忌讳,⽣怕⽆意中触犯了,惹⼤王⽣⽓。
”⼭魔听了满意地哈哈⼤笑。
⼀旁的虎妖听了赶紧讨好地说:“⼤王最忌的,是动它⼼窝上的那根⽩⽑。
那是⼤王神⼒的来源。
”⼭魔⼀听虎妖把它的秘密泄露了出来,酒⼀下⼦就醒了⼀半,刚要动怒,两位姑娘忙说:“⼤王,不必和它计较了,天已经不早了,我们陪你回去休息吧。
”两位姑娘的美⾊和柔情使⼭魔的⽕⽓顿消。
两位姑娘把⼭魔扶进⼭洞,让它仰⾯躺在床上。
这时它⼼窝上那根银闪闪的⽩⽑便露了出来,两位姑娘趁着⼭魔伸出⼿来打哈⽋的时候,猛地拔了那根⽩⽑。
⼭魔“呀”地⼤叫了⼀声,急忙坐了起来,但随后⼜重重地倒在了床上。
被拔掉⽩⽑的它筋⾻酥软,没有了以前的⼒量。
两位姑娘就势跳到地上,刷地从各⾃腰间抽出明晃晃的尖⼑,⼀起动⼿把⼑⼦刺进了⼭魔的双眼。
⼭魔疼得⼤声叫喊,震得⼭洞⾥乱⽯横飞。
两位姑娘没有丝毫的畏惧,拔出带⾎的尖⼑,⼜不断地向⼭魔的胸膛刺去。
⼭魔⽆⼒地挣扎了⼀会⼉,在绝望中死去了。
藏起来的乡亲们,听到⼭魔的叫声,⼿持着棍棒和柴⼑⼀齐冲进⼭洞,把那些妖怪也都杀死了。
乡亲们来到两位姑娘⾯前,向他们表⽰祝贺。
原来,两位姑娘是梅霜的两个哥哥假扮的,杀死⼭魔的英雄就是机智勇敢的⽇则和努戛。
中国民间故事5
李⽩题诗取名字
唐朝天宝年间,诗仙李⽩被⽞宗召⼊京城做了供奉翰林。
开始,他⼗分得意,很想有所作为。
但这时正是⽞宗当政后期,政治⽇趋腐败⿊暗,根本就不可能给李⽩以施展才能的机会。
李⽩便⽇夜饮酒解忧。
⼀天,李⽩刚饮罢酒,醉醺醺地回到住处。
⼀个名叫李谟的学⼠抱着个刚满⽉的孩⼦,来到了李⽩的住处,兴⾼采烈地对他说:“李翰林,看看我的⼩外孙,多可爱,你学识渊博,请给孩⼦起个名字吧!”
李⽩醉眼朦胧地看了看李谟的⼩外孙,便拿起笔来写了20个字:“树下彼何⼈,不语真吾好。
语若及⽇中,烟霏谢成宝。
”
李谟⼀看,⼼想,李⽩真喝醉了,让他起名字,他却写了⾸诗,便告辞说:“本来是请翰林给起名字,可是您却写了⾸诗,不明⽩是什么意思。
您喝醉了,休息吧!”就很不⾼兴地抱着外孙⾛了。
李谟回到家中,把这个事情给家⼈说了,刚好⼀个举⼈在家做客,他对李谟说:“李太⽩的这⼏句诗⾥⼤有⽂章呢。
树下⼈是‘⽊’‘⼦’,即‘李’也。
不语是‘莫’‘⾔’,即‘谟’也。
好是‘⼥’‘⼦’,⼥之⼦,‘外孙’也。
语及⽇中是谈到中午即‘⾔’‘午’,‘许’字也。
烟霏谢成宝,‘烟霏’是‘云’,‘成宝’即‘封’中,乃天封也。
这四句诗联起来即‘李谟外孙许云封’也。
”
李谟⼀听,才知这是⾸诗谜,对“许云封”这个名字他很满意,
李谟的外孙长⼤后⼀直就⽤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