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二周化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个案补充
[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把女儿比作是水做的,可见在曹雪芹的眼里水是美好的化身,同学们,在你的眼中,水是怎样的呢?
[回答]同学讨论回答
[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本27页一段,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
[板书]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第二课时
师生互动
2、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①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②一定体积的气体,受压后体积缩小。
[板书]二、水的天然循环
[活动天地]请同学们仔细研究31页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回答其中的问题。
[回答]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讲述]自然界中的水是不断循环的,所以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并不减少,但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不能被人类利用的,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而且这些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
[回答]同学针对课本28、29页情景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讲述]
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子那?这些小微粒都具备那些基本性质那?
[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做四个实验,(1)将少量品红溶解于水(2)将试管中少量水加热至沸腾(3)将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于200毫升量筒中(4)给密封在玻璃管内的固体碘加热、冷却。
[课后作业]
结合学习提纲理解记忆有关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后反思
首次进入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准备的都很充分,进行的也很顺利,,表现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但在技能的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与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这几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科
年级
主备人
王炳杰
课题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课型
教法
引导、启发、讲解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具
最常用的仪器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个案补充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结合P138附录Ⅱ认识常用仪器。
二、验室安全规则
P137附录Ⅰ;P21发生意外怎么办?
三、本操作练习
㈠、液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试剂瓶中的水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消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蒸馏的目的是除去什么样的杂质?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如下内容:
1、净化黄泥水的一般步骤:沉降、过滤、消毒、蒸馏。
2、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靠:漏斗底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在漏斗中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的尖咀处靠在玻璃棒上。
两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阅读]34页多识一点内容,丰富生活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的三态变化
1、原因
2、分子的性质
二、水的天然循环
三、水的人工净化
1、实验
2、一般步骤:沉降过滤消毒蒸馏
[小结]同学起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总结。
[作业]课本3在线测试;教学目标本节内容。
教后札记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使分子之间彼此吸引,相互聚集,又使分子之间相互排斥,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
二、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
1.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同㈠中1的步骤)放在试管架上;
2.点燃酒精灯(同㈢中1的步骤);
3.将试管夹从下往上套夹到距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4.试管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并来回移动。
注意事项:
1.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法
实验、讨论、阅读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具
烧杯、注射器、铁架台、玻璃棒、漏斗
“实验探究,共享学习”导学案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王炳杰
课题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实验技能
2、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3、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养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意识。
重点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板书]三、水的人工净化
[讲述]青岛地区的水源有黄河水,如果我们取一些黄河水,肯定不能直接用于生活,那你觉得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将其中的杂质除掉,变成自来水呢?
[回答]同学讨论,交流回答。
[实验]教师演示32页活动天地的实验:净化黄泥水。
同学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问题:1、制作过滤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试管由平放到竖直,保证固体滑落,防止块状固体直接坠落砸破试管。
㈢、物质的加热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一、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1.将酒精灯放在实验桌中央;
2.取下灯帽正放在桌上;
3.用火柴点着酒精灯,将废火柴梗投入废液缸中;
4.观察酒精灯火焰,然后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否则会引燃灯内酒精而着火!
试管2:倒入氢氧化钠滴加酚酞;
试管3:倒入硫酸铜滴加酚酞。
2.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2-3块石灰石,滴入2mL稀盐酸,观察石灰石表面的变化,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
3.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滴入约2mL稀硫酸;
加热上述试管。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仪器和练习基本操作,同时要掌握几个反应的实验现象。
个案补充
[讲述]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对,水分子。水在自然界中都有那些呈现方式呢?
[回答]同学讨论回答
[讲述]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一会是汹涌的大海,一会又变为皑皑白雪,一会又化做水蒸气不见了呢?在此过程中,水分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子是一些真实存在的很小很小的微粒,因为肉眼看不见,同学们在学习分子的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再仅仅应用以前研究肉眼看的见的宏观物质的思维方法,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真正进入微观世界去研究。
[讨论]做完实验后,同学们讨论,并完成以下实验要求:
[投影]1、叙述实验现象,并从分子的角度加以解释
2、说明分子具有那些基本性质
[学生实验讨论]教师参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分子,钻到这些物质的分子中去,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性质。
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1)品红溶解于水:品红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分子间有间隔
(2)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定间隔
(3)固体碘加热、冷却:加热,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
[讲述]通过刚才的实验讨论,同学们一致得出(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
动(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这三条基本性质
[板书]一、水的三态变化
1、原因
2、分子的性质
[练习]1、课本30页活动天地内容,请每组派代表上来描述。
(4).滴管于试管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5).滴管用后洗净插在试管架上。
注意事项:
1.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滴管;
2.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会污染滴管;
3.不可倒持滴管,滴管内的试液会腐蚀胶头。
㈡、固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少量细砂于试管中
2.将盛细砂的试剂瓶取出;
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试管平放,用纸槽将食盐送到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起来,慢慢取出纸槽。
注意事项:
1.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2.若药匙大小合适也可直接将药匙伸入试管中,不用纸槽。
练习:取石灰石颗粒于试管中
1.将盛石灰石的广口瓶取出;
2.打开瓶塞并倒放在桌上;
注意事项:
1.试管平放,用镊子取一粒石灰石放入试管口,缓慢将试管竖直使固体滑落。
2.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万一液体溅出可能伤人;
3.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来回移动是为进行预热。
4.加热后的试管放回试管架上,冷却后再洗涤。
㈤、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四、实验练习
——对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
实验内容操作步骤现象
1.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三种液体间的反应试管
试管1:倒入氢氧化钠滴加硫酸铜;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 3)标签对着手心,剂瓶口靠紧试管口倾倒液体。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约20滴水。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胶头滴管,先挤压排气后,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师生互动
个案补充
[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把女儿比作是水做的,可见在曹雪芹的眼里水是美好的化身,同学们,在你的眼中,水是怎样的呢?
[回答]同学讨论回答
[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本27页一段,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
[板书]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第二课时
师生互动
2、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①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②一定体积的气体,受压后体积缩小。
[板书]二、水的天然循环
[活动天地]请同学们仔细研究31页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回答其中的问题。
[回答]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讲述]自然界中的水是不断循环的,所以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并不减少,但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不能被人类利用的,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而且这些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
[回答]同学针对课本28、29页情景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讲述]
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子那?这些小微粒都具备那些基本性质那?
[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做四个实验,(1)将少量品红溶解于水(2)将试管中少量水加热至沸腾(3)将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于200毫升量筒中(4)给密封在玻璃管内的固体碘加热、冷却。
[课后作业]
结合学习提纲理解记忆有关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后反思
首次进入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准备的都很充分,进行的也很顺利,,表现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但在技能的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与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这几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科
年级
主备人
王炳杰
课题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课型
教法
引导、启发、讲解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具
最常用的仪器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个案补充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结合P138附录Ⅱ认识常用仪器。
二、验室安全规则
P137附录Ⅰ;P21发生意外怎么办?
三、本操作练习
㈠、液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试剂瓶中的水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消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蒸馏的目的是除去什么样的杂质?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如下内容:
1、净化黄泥水的一般步骤:沉降、过滤、消毒、蒸馏。
2、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靠:漏斗底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在漏斗中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的尖咀处靠在玻璃棒上。
两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阅读]34页多识一点内容,丰富生活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的三态变化
1、原因
2、分子的性质
二、水的天然循环
三、水的人工净化
1、实验
2、一般步骤:沉降过滤消毒蒸馏
[小结]同学起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总结。
[作业]课本3在线测试;教学目标本节内容。
教后札记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使分子之间彼此吸引,相互聚集,又使分子之间相互排斥,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
二、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
1.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同㈠中1的步骤)放在试管架上;
2.点燃酒精灯(同㈢中1的步骤);
3.将试管夹从下往上套夹到距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4.试管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并来回移动。
注意事项:
1.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法
实验、讨论、阅读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具
烧杯、注射器、铁架台、玻璃棒、漏斗
“实验探究,共享学习”导学案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王炳杰
课题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实验技能
2、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3、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养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意识。
重点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板书]三、水的人工净化
[讲述]青岛地区的水源有黄河水,如果我们取一些黄河水,肯定不能直接用于生活,那你觉得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将其中的杂质除掉,变成自来水呢?
[回答]同学讨论,交流回答。
[实验]教师演示32页活动天地的实验:净化黄泥水。
同学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问题:1、制作过滤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试管由平放到竖直,保证固体滑落,防止块状固体直接坠落砸破试管。
㈢、物质的加热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一、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1.将酒精灯放在实验桌中央;
2.取下灯帽正放在桌上;
3.用火柴点着酒精灯,将废火柴梗投入废液缸中;
4.观察酒精灯火焰,然后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否则会引燃灯内酒精而着火!
试管2:倒入氢氧化钠滴加酚酞;
试管3:倒入硫酸铜滴加酚酞。
2.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2-3块石灰石,滴入2mL稀盐酸,观察石灰石表面的变化,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
3.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滴入约2mL稀硫酸;
加热上述试管。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仪器和练习基本操作,同时要掌握几个反应的实验现象。
个案补充
[讲述]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对,水分子。水在自然界中都有那些呈现方式呢?
[回答]同学讨论回答
[讲述]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一会是汹涌的大海,一会又变为皑皑白雪,一会又化做水蒸气不见了呢?在此过程中,水分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子是一些真实存在的很小很小的微粒,因为肉眼看不见,同学们在学习分子的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再仅仅应用以前研究肉眼看的见的宏观物质的思维方法,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真正进入微观世界去研究。
[讨论]做完实验后,同学们讨论,并完成以下实验要求:
[投影]1、叙述实验现象,并从分子的角度加以解释
2、说明分子具有那些基本性质
[学生实验讨论]教师参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分子,钻到这些物质的分子中去,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性质。
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1)品红溶解于水:品红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分子间有间隔
(2)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定间隔
(3)固体碘加热、冷却:加热,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
[讲述]通过刚才的实验讨论,同学们一致得出(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
动(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这三条基本性质
[板书]一、水的三态变化
1、原因
2、分子的性质
[练习]1、课本30页活动天地内容,请每组派代表上来描述。
(4).滴管于试管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5).滴管用后洗净插在试管架上。
注意事项:
1.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滴管;
2.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会污染滴管;
3.不可倒持滴管,滴管内的试液会腐蚀胶头。
㈡、固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少量细砂于试管中
2.将盛细砂的试剂瓶取出;
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试管平放,用纸槽将食盐送到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起来,慢慢取出纸槽。
注意事项:
1.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2.若药匙大小合适也可直接将药匙伸入试管中,不用纸槽。
练习:取石灰石颗粒于试管中
1.将盛石灰石的广口瓶取出;
2.打开瓶塞并倒放在桌上;
注意事项:
1.试管平放,用镊子取一粒石灰石放入试管口,缓慢将试管竖直使固体滑落。
2.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万一液体溅出可能伤人;
3.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来回移动是为进行预热。
4.加热后的试管放回试管架上,冷却后再洗涤。
㈤、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四、实验练习
——对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
实验内容操作步骤现象
1.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三种液体间的反应试管
试管1:倒入氢氧化钠滴加硫酸铜;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 3)标签对着手心,剂瓶口靠紧试管口倾倒液体。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约20滴水。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胶头滴管,先挤压排气后,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