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综合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综合作
业
1.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政治经济学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空想社会主义(6)科学社会主
义
(本题 1.5 分)
A、(1)(3)(6)
B 、(2)(4)(6)
C 、(2)(4)(5)
D、(2)(3)(6)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2. (单选题)哲学是()。
(本题 1.5分)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D、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1.5
3. (单选题)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本题 1.5分)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D、
学生答
C
案:
标准答
案:C
解析:
得分:1.5
4. (单选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本题 1.5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 、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1.5
5. (单选题)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
(本题
1.5 分)
A、具体性
现实性
B、
多样性
C 、
D、客观实在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6.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本题 1.5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A、
B 、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运动和规律的观点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7. (单选题)矛盾是()。
(本题 1.5分)
A、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C、
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8. (单选题)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本题 1.5分)
A、唯理论
B、先验论
C 、反映论
经验论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9.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本
题 1.5 分)
A、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动力和源泉
D、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10. (单选题)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本题 1.5分)
A、普遍性、
多样性
B 、
C 、稳定性
客观性
D、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11. (单选题)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本题 1.5分)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 、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12. (单选题)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 1.5分)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D、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13. (单选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本题 1.5分)
A、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经济基础的发展
上层建筑的发展
D、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14. (单选题)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本题 1.5分)
A、进步的知识分子
B 、爱国的进步人士
C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各时代的进步阶级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15. (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是()。
(本题 1.5分)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C 、价值和交换价值
价值和价格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16. (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本题
1.5 分)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实践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17.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本题 1.5分)
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
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
C 、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18. (单选题)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本题 1.5分)
A、国家政党问题
B、国家政权问题
C 、国家政府问题
人民政权问题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19. (单选题)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本题 1.5分)
A、相等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无关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20. (单选题)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本题 1.5分)
A、经济和政治
B 、政治和文化
C 、对内和对外
D、军事和外交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21.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本题 1.5分)
A、﹒19 世纪初期的欧洲
B、﹒19 世纪中期的亚洲
C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
D、﹒19 世纪末期的欧洲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22.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本题 1.5分)
A、﹒唯物论和辩证法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D、﹒彻底地唯物主义一元论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2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开始出现了()。
(本题
1.5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24.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本题 1.5分)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25. (单选题)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本题 1.5分)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28. (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本题
1.5 分)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实践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29. (单选题)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本
题 1.5分)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1.5
30. (单选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本题 1.5分)
A、﹒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31. (单选题)从本质上讲,资本是()。
(本题 1.5分)
A、﹒厂房
B、﹒机器
C 、﹒原材料
D、﹒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1.5
32. (单选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
间
(本题 1.5 分)
()
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是对抗性的矛盾
B、
C
﹒是完全相适应的
、
D、﹒是没有矛盾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33. (单选题)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本题 1.5分)
A、﹒脑力劳动
B 、﹒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
C 、﹒体力劳动
D、﹒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34. (单选题)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本题 1.5分)
A、﹒相等
B 、﹒成正比
C、﹒成反比
D、﹒无关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35. (单选题)资本价值构成是指()。
(本题 1.5分)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 、﹒购买原料的价值与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比例
D、﹒劳动力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的比例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36. (单选题)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 1.5分)
A、﹒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
B、﹒社会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C 、﹒社会产品的物质补偿问题
D、﹒社会资本的积累问题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37.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本题 1.5分)
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B 、
C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38. (单选题)必然王国与自然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本题 1.5分)
A、﹒两个不同阶段
B 、﹒两种不同道路
C 、﹒两种不同结果
D、﹒两种不同方法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39. (单选题)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
(本题 1.5 分)
A、﹒一种国家制度
B、﹒无产阶级民主
C 、﹒人民群众民主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形式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40. (单选题)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本题 1.5分)
A、﹒国家政党问题
B 、﹒国家政权问题
C 、﹒国家政府问题
D、﹒人民政权问题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1.5
41. (单选题)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本题
1.5分)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42. (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 的标
准。
()(本题 1.5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 、
D、一元论和二元论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43. (单选题)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
作用是()(本题 1.5分)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44.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
分)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45. (单选题)坐“地日行八万里
哲理是()(本题 1.5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本题 1.5 ,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D、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46. (单选题)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本题 1.5分)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
B
解析:
得分:1.5
47. (单选题)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本题 1.5 分)
A 、运动
B、实践
C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48. (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本题 1.5分)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 、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49. (单选题)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本题
1.5 分)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50. (单选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
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本题 1.5 分)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51. (单选题)《坛经》“时有风吹幡动, 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
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本题 1.5 分)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A、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C 、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52. (单选题)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本题
1.5 分)
A、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时空性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53. (单选题)实践是指()(本题 1.5分)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54. (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本题
1.5 分)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
C
解析
得分:1.5
55.(单选题)实践的主体是()(本题
1.5分)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56. (单选题)实践的客体是()(本题 1.5分)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 、
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57. (单选题)实践的中介是()(本题 1.5分)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5
58.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本题 1.5 分)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D、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5
59. (单选题)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本题 1.5 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 、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5
60. (单选题)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本题 1.5 分)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D、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5
61. (单选题)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本题 1.0分)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
62. (单选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本题
1.0分)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人口因素
D、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
63. (单选题)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本题1.0分)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B 、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1
64. (单选题)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本题 1.0分)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1
65. (单选题)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本题 1.0 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1
66. (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本题 1.0分)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D、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1
解析: 得分: 1
67. (单选题)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本题 1.0分) A 、 生产力
B 、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 D
解析:
得分: 1
68.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 )(本题 1.0分) A 、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
科学技术
C 、
社会生产关系 D 、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 D
解析:
得分: 1
69. (单选题 )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 它的基本规律是 ( )(本题 1.0分) A 、 价值规律
B 、
剩余价值规律
C 、 竞争规律
D 、
货币流通规律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解析:
得分: 1
70. (单选题) 马克思说 :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 ,对它 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 )(本题 1.0分)
A 、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