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输血方式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输血方式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输血方式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肿瘤复发等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异体输血,观察组进行自体
输血,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率;患者出院后通过随访,记录两组患者
肿瘤转移复发人数和五年生存人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和肿瘤转移复发人数均明显较低,对照组五年生存率为45%(18/40),观察组五年生存率为87.5%(35/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自体输血具有不良反应率小、术后感染率低的特点,有利于保证患
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自体输血;异体输血
当前对于恶性肿瘤通常采取手术、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
异体输血存在疾病传播和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免疫抑制,最终造成患者
发生免疫逃逸,增加恶性肿瘤的转移复发率,提高术后感染风险[1]。

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一
问题,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输血方式对患者预
后的影响,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经病
理诊断后,均确诊为恶性肿瘤,且Hb<60g/L,需要对患者输注红细胞。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5.6±1.7岁,平均手术时间176.3±18.4min,平均体重67.1±8.7KG,在恶性肿瘤类型中,肺癌18例,胃癌11例,乳腺癌7例,宫颈癌3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44.7±1.8岁,平均手术时间178.5±17.6min,平均体重66.2±7.4KG,
在恶性肿瘤类型中,肺癌17例,胃癌12例,乳腺癌6例,宫颈癌4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
肝肾疾病,无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等。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对患者输注成分血,包括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等。

观察组对患者
输注自体血液,输血操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中的要求执行,在
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手术要求分1-3次提前进行备血,每次采集200-400ml,手术前4天完成血液采集,采集过程中根据采血量给予患者等液量补充,采血完成后,对患者注射人红细胞生成素,提高患者贮血量。

采集的血液做好相关信息的登记,存放
于专用储血冰箱中保存,在术中和术后24小时内回输至患者体内[3]。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率;患者出院后通过随访,记录两
组患者肿瘤转移复发人数和五年生存人数。

感染标准为患者出院前或术后一个月内出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发热、肺部感染、过敏等。

1.4 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和肿瘤转移复发人数均明显
较低,对照组五年生存率为45%(18/40),观察组五年生存率为87.5%(35/40),观察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由表1所示
3 讨论
输血属于替代治疗的方法,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与放化疗期间必要的疗法,通过输血,可
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疗效。

但与此同时,输血也会降低患者的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的转移与生长,导致患者的加速死亡。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等都是影响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对患者进
行异体输血,也会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4]。

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输血方案,严格掌握相关的输
血指征,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
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和肿瘤转移复发人数均明显较低,对照组五年生存率
为45%(18/40),观察组五年生存率为87.5%(35/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自体输血具有不良反应率小、术后感染率低
的特点,有利于保证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海芳.2008-2012年我院住院前10位恶性肿瘤疾病构成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
[2]苏佳,穆丽娜,俞顺章,牛润桂,韩小友,刘力,史建平,张作风.太原市肺癌病例对照
研究[J].肿瘤.2013(10)
[3]潘冰莹,梁伯衡,杜琳,刘翔翊,李科,林国桢,吴雪霁,董航.广州市居民恶性肿瘤疾
病负担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01)
[4]孙晓凯,刘荣海,李峰.盐城市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03)
[5]姜敏,游宇哲,王文林,周燕群.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
药指南.201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