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级名校2024届高三4月仿真训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4届高三4月仿真训练语文试题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界定:广义上,以题材分,指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严格意义上,以作家分,指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

不管是哪一种界定,少数民族文学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少数民族为创作对象的文学。

当然,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

无疑,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理解、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构建中国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外产生文化影响、提升国家认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②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们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

然而,无论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

少数民族文学首先应该是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学。

如果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

③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应被看作是文学的特征。

因此,应该鼓励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字甚至未来用英语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理解。

④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

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如果丧失了这些资源,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也就没有了和世界对话的资本。

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⑤要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思维误区。

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

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

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

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

产生这种思维误区是因为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

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这只手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们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

B.为了能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

C.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D.即使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文化价值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

C.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

D.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

B.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C.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

D.藏族作家阿来124年创作完成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然而直到191年,由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3多万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

作为中医东北方向首条陆上天然气跨境战略通道,中俄东线管道项目包括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中方境内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逾80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的“输气管道”。

全线投产后,这条管道将为中国市场提供38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资源,这一数据占2018
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4%,超过2018年中国进口管道天然气的70%。

中国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将取得重大飞跃。

根据中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0%以上。

仅2018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即达到2729亿立方米,同此增幅达17.3%,当年天然气进口量达1254亿立方米,增量接近300亿立方米。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石油和煤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摘编自华声在线,海外网、《经济参考》等)
材料二
(摘编自观研天下《2018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分析报告》)
材料三
《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

据了解,2017年,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接近70%,而天然气净进口量是2007年的40倍,中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持续扩大。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要切实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要在能源贸易和能源技术上,不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在能源贸易的科技应用上取得突破,掌握能源行业的话语权。

一是中国要不断提升参与全球能源体系治理的能力,包括与各能源国家携手,维护石油生产和运输的安全与稳定,通过合作稳定油价,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的有序运行。

在能源技术方面,可以与各国一道在石油勘探、节能增效以及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从安全产业链角度,共商油气合作新机制,共建油气合作共同体。

就能源合作而言,不但需要政府力量的推动,更需要企业的有为参与,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扶助,让中国企业在海外能源勘探、市场开发上,不断提升谈判、签订合同、技术攻关、解决争端等方面的能力,发挥非政府行为体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地提升中国能源安全水平。

二是加快中国石化产业自身高质量发展。

国内产业需继续加大环保和质量不达标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巩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果,以及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产业链高端供给能力,形成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等。

三是建议加大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生态对我国油气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国际油气贸易生态圈的构建上,可采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的技术,解决油气商品融资传统业务的痛点、难点,实现能源贸易的数字化。

同时,利用区块链上数
字资产的可追溯性,使得融资货物达到银行的监管要求。

(摘编自《经济参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俄东线跨境天然气管道的投产,有利于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B.东线管道投产后,中国每年将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达到380亿立方米,超过2018年管道进口的70%。

C.对比201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我国油气能源消费占比不及全球的一半,而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更接近世界水平。

D.2018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消费量达到2729亿立方米,同此增幅达17.3%,进口量达1254亿立方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比全球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可知,我国的煤炭消费占比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我国在积极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现实出发,农村推进天然气的使用是当务之急。

C.中国石化产业要形成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须淘汰落后产能,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端。

D.降低有害排放,舒缓温室效应,改善地球环境质量,全球都应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当下能源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刚闭幕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获得13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第一。

我国青年技工一次次摘得大赛金牌,刷新着人们对当今技术工人及其职业的认识,让更多人意识到高技能工人对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值得全社会尊敬的。

从世界技能大赛传递出的某些信号中,我们可以对未来全球技能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预判。

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应用要求的提高可以看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不同领域的技能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服务领域精细度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将更加个性化,工艺需求将更加人性化,工匠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技能人才需要复合技能,要持续进行技能开发和培训。

(摘编自罗娟《期待“技能金牌”发挥杠杆效应》)
材料二:
“用工荒”“招人难”,是岁末年初的时令性话题。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用工短缺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前主要指技术门槛低的务工人员供给不足,现在则突出表现为高级技工的缺乏。

这一变化,是产业发展与升级在用工需求端的必然反映。

目前的招工难,间接表明产业工人供给尚未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

在谈论用工短缺现象时,近几年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企业自动化生产程度提高,用工荒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但现实中,机器人不仅不能完全代替人,还需要具有相应管理和技术能力的人来维护。

正所谓,“升级生产线容
易,但是让工人们随之升级却没那么容易”。

如果没有高级技工的支撑,以机器人替代人为象征的生产线升级也将被拖累。

(摘编自朱昌俊《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学历偏见早该放下》)
材料三:
进入5月,全国各地陆续组织首次高职院校扩招补报名,意味着高职扩招拉开了帷幕。

高职扩招举措的落地,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人社部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3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3.2%。

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使之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力军。

今年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此次高职扩招,正是促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催化剂,也将成为高等教育进入毛入学率50%这个普及化阶段的“临门一脚”,更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之举。

高职扩招进一步丰富生源构成,这对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倒逼高职教育完善考试招生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评价机制,对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高职扩招,使普通高中学生选择更多样,不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让中职学生有了更多就业优势、创业本领、升学通道和更扎实的终身发展基础;令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能够更高质量地就业。

(摘编自赵婀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生力军》)
4.下列对“高技能工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块块闪亮的“技能金牌”,展示了中国高技能工人的顶尖实力,让更多人认识到技术工作和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B.第45届大赛在项目设置、应用要求、技能开发与培训等方面都有变化,传递出对高技能工人需求的新信号。

C.新兴领域需要高技能工人,服务领域需要具备高精细度水准的技能人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D.“用工荒”“招人难”等现象表明,应借世赛拿金牌的东风,引领、培养高技能人才,壮大高技能工人的队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高技能工人的缺乏,使得用工短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只有拥有了专业的管理和技能人才,企业自动化牛产才能更有效地推进。

C.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都应得到政策的扶持,获得发展的通道,取得大众的认可。

D.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既表明了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坚定决心,又折射出时代的进步。

173.高职扩招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
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
...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
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
..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
..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孝景子武帝时,武安宴诸宾,魏其以灌夫故后因坐之。

而于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

劾系都司空。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

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

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

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

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B.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C.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D.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梁孝王,汉景帝刘启的弟弟。

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子嗣为诸侯王。

B.太后,中国古代通常把皇帝的母亲称为太后,并且太后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也可能是养母。

C.孝景,汉景帝刘启年号。

年号,如清朝皇帝使用的“乾隆”“嘉庆“光绪”等等。

D.拜,文中指授予官职,这个意思也可以是如《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年少为官。

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侄子,在汉文帝时做过吴国丞相,后来因病免官了。

B.窦婴忠君得罪太后。

梁王刘武是窦太后小儿子,窦太后因为窦婴为皇帝开脱没有让“兄终弟及”实现而开出窦婴族籍。

C.窦婴建功封侯。

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之后很多人士都投奔他这里来。

D.窦婴含冤而死。

因为窦婴获罪,他做了一个假的遗诏,被小人弹劾最后被斩首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2)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郎
陈与义
漫郎①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②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③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④。

[注]①漫郎:指唐代道家学者元结,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

②拄笏看山:比喻在官有高致。

③元:本来。

④跏禅: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做官十年间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特点。

B.颔联前句表面写透过镜子看到自己已双鬓斑白,实则暗示一事无成的无奈感慨。

C.颈联前句用“星霜”写岁月变幻,用“惊人句”写诗人有才华,表现了诗人的自负。

D.尾联将自己过去壮志难酬与现在只好坐跏修禅进行了对比,悲愤之情寓于其中。

2.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6、(1)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2)生亦我所欲,________________,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二章》)
(3)________________,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7)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7、“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

不超过150字。

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

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

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

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

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

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

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一种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人围起来夸奖一番的“夸夸群”火了。

2019年3月,浙大也出现了一个画风异常的微信群——浙大夸夸群。

无论是网购遇见无聊的骗子,实习时被上司批评,还是在校园丢了手机,雨天丢了伞,一桩桩令人心情糟糕的“人间惨剧”经过”夸夸群”群友们充满创意的赞美,都能瞬间变得温暖而治愈。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提出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标题,明确文体;(3)不得抄袭,不要套作;(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B
2.B
3.D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

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以偏概全。

根据原文“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可知,原文只是讲“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没有与非本民族作家相比。

C项“……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最后,原文是“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由此可见,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

D项“……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根据原文“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可知,题干将必然变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