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鸡鸣三域文化黄梅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6
三、历史沿革
黄梅县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1—4万年前)即有 人类栖息。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境内即建有寻 阳县,迄今2149年。 西晋永兴元年(304),以长江江北故道为界,分庐江 郡寻阳县,于江南立寻阳臣隶寻阳郡,其江北地遂并 入蕲春。自此黄梅县境开始南北分治。隋开皇初改名 新蔡,十八年(598)改为黄梅,民国25 年(1936),国 民政府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省界,从此县境合一。 历史上黄梅这块地方行政区域隶属多变,曾东属扬 州,西属荆州,北属豫州,南属江州。新中国成立后, 县辖行政区划变动频繁,但县域境和上隶省、地基本 未变。
p9
p 10
2、黄梅有女皆挑花
黄梅挑花是具有黄梅特色的民间工艺,距今约有500年的历 史,被誉为“民间艺术奇葩”。它用彩线挑绣,色彩绚丽, 艺术处理大胆,富于变化,各种团花、填花、边花、角花构 图有千百种之多。尤其是多彩多姿的戏曲人物造型,如“四 郎探母”、“辕门斩子”、“桃园结义”等,体现了黄梅戏 艺术之乡的独有风韵。 黄梅挑花曾多次被邀请到巴拿马、波兰、苏联、美国、法国 等国家展览,荣膺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波兰民间艺术 展览金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挑花 在黄梅县蔡山、新开、孔垅等棉乡极为盛行,新开挑花绣女 石九梅曾应香港政府邀请,参加港府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展 览,并现场表演挑花技艺。近几年来,黄梅挑花开始逐步市 场化,主要作为工艺美术品。
p4
两 乡一 个 和般 部 下人 分 乡们 之 都 成 间 黄习 一 既 梅惯 个 有 可上 整 很 以就 体 大 说把 的 是黄 差 有梅 异 山分 有为 又水 连 上
, .
.
,
p5
二、县名由来
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置庐江国,领县十二,有寻阳。此为寻阳县 名见于史册之始。 西晋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 立寻阳郡,约以今之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江北故道” 为界,北境划归蕲春县,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之寻阳。 北境,东晋太元三年(378)改蕲春为蕲阳。南齐永 明四年(486)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581), 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县。 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故名(有说法是山上多黄 梅花) 。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卲、塘 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八年(625),废州,省 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今,县名未变。
吴头楚尾
郭 锐 彭 蛟 付晨晨 刘 曼 夏萌萌 叶 颖 聂敬凤 陈 颖
鸡鸣三省
县域文化黄梅篇
200530950050(历史学院) 200530950041(历史学院) 200530950046(历史学院) 200530000031(文学院) 200530000044(文学院) 200531270013(哲学学院) 200630880015(艺术学院) 200531210011(哲学学院)
p2
p3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 之称。 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 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 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 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 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 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 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 20帄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 角”。 黄梅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已经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 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 旅游网络。
p7
四、特色文化
p8
1、一去二三里,村村垸垸都有戏 ——黄梅戏曲文化
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就起源于黄梅多云山区、太白湖畔 的田歌畈腔采茶调,它是在黄梅采茶歌和民间小调基础上,经 过与黄梅道情、莲厢、旱龙船等民间说唱艺术的结合而形成的,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黄梅戏的繁荣是在它传入安徽以后, 但在它的产生地,它还是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1949年,黄梅 县人民剧团成立,1988年更名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50多年来, 剧院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剧目,其中最具影 响的有《羊入虎口》、《於老四与张二女》、《邢绣娘》、 《离巢凤》、《守护真情》、《兑现》等。 全县现有黄梅戏专业剧院1个,半职业黄梅戏剧团23个,村级 业余黄梅戏剧团161个,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95年8月, 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
p 11
p 12
3、蕲黄禅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
在佛教界,黄梅曾有“小天竺”之美誉。原始宗教遗迹可上 溯至距今6000余年的长江流域第一龙--焦墩卵石摆塑龙。 在魏晋时期,黄梅地域就有了佛教徒的行踪。进入唐代,由 弘忍改革首创的中国禅宗--“东山法门”在黄梅横空出世, 独秀于佛教八宗之外,吸引了国内外无数僧俗远涉关前来请 益修禅,经由弘忍十大弟子与嗣法慧能弘化全国,使禅宗成 为中国佛教宗派的主流。而禅宗六代祖师,有两位祖师卓锡 黄梅,“蕲黄禅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已成共识。 黄梅有累劫幸存的塔、庙、桥、碑、摩岩石刻,也都是佛寺 历代复兴工程的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的四祖寺塔即为代表。改革开放以来,黄梅佛教文 化得到了很好地继承和弘扬。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 研究讨会、首届中国黄梅佛教文化节纷纷在黄梅举行,佛教 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正觉》、《东山法门》等佛学刊物、 佛学论文集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佛教文化在黄梅正发扬光大。
1
1
一、地理区位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 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 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 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 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 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 南驰百粤。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 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 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 1645帄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黄梅县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1—4万年前)即有 人类栖息。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境内即建有寻 阳县,迄今2149年。 西晋永兴元年(304),以长江江北故道为界,分庐江 郡寻阳县,于江南立寻阳臣隶寻阳郡,其江北地遂并 入蕲春。自此黄梅县境开始南北分治。隋开皇初改名 新蔡,十八年(598)改为黄梅,民国25 年(1936),国 民政府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省界,从此县境合一。 历史上黄梅这块地方行政区域隶属多变,曾东属扬 州,西属荆州,北属豫州,南属江州。新中国成立后, 县辖行政区划变动频繁,但县域境和上隶省、地基本 未变。
p9
p 10
2、黄梅有女皆挑花
黄梅挑花是具有黄梅特色的民间工艺,距今约有500年的历 史,被誉为“民间艺术奇葩”。它用彩线挑绣,色彩绚丽, 艺术处理大胆,富于变化,各种团花、填花、边花、角花构 图有千百种之多。尤其是多彩多姿的戏曲人物造型,如“四 郎探母”、“辕门斩子”、“桃园结义”等,体现了黄梅戏 艺术之乡的独有风韵。 黄梅挑花曾多次被邀请到巴拿马、波兰、苏联、美国、法国 等国家展览,荣膺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波兰民间艺术 展览金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挑花 在黄梅县蔡山、新开、孔垅等棉乡极为盛行,新开挑花绣女 石九梅曾应香港政府邀请,参加港府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展 览,并现场表演挑花技艺。近几年来,黄梅挑花开始逐步市 场化,主要作为工艺美术品。
p4
两 乡一 个 和般 部 下人 分 乡们 之 都 成 间 黄习 一 既 梅惯 个 有 可上 整 很 以就 体 大 说把 的 是黄 差 有梅 异 山分 有为 又水 连 上
, .
.
,
p5
二、县名由来
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置庐江国,领县十二,有寻阳。此为寻阳县 名见于史册之始。 西晋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 立寻阳郡,约以今之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江北故道” 为界,北境划归蕲春县,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之寻阳。 北境,东晋太元三年(378)改蕲春为蕲阳。南齐永 明四年(486)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581), 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县。 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故名(有说法是山上多黄 梅花) 。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卲、塘 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八年(625),废州,省 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今,县名未变。
吴头楚尾
郭 锐 彭 蛟 付晨晨 刘 曼 夏萌萌 叶 颖 聂敬凤 陈 颖
鸡鸣三省
县域文化黄梅篇
200530950050(历史学院) 200530950041(历史学院) 200530950046(历史学院) 200530000031(文学院) 200530000044(文学院) 200531270013(哲学学院) 200630880015(艺术学院) 200531210011(哲学学院)
p2
p3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 之称。 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 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 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 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 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 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 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 20帄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 角”。 黄梅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已经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 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 旅游网络。
p7
四、特色文化
p8
1、一去二三里,村村垸垸都有戏 ——黄梅戏曲文化
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就起源于黄梅多云山区、太白湖畔 的田歌畈腔采茶调,它是在黄梅采茶歌和民间小调基础上,经 过与黄梅道情、莲厢、旱龙船等民间说唱艺术的结合而形成的,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黄梅戏的繁荣是在它传入安徽以后, 但在它的产生地,它还是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1949年,黄梅 县人民剧团成立,1988年更名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50多年来, 剧院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剧目,其中最具影 响的有《羊入虎口》、《於老四与张二女》、《邢绣娘》、 《离巢凤》、《守护真情》、《兑现》等。 全县现有黄梅戏专业剧院1个,半职业黄梅戏剧团23个,村级 业余黄梅戏剧团161个,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95年8月, 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
p 11
p 12
3、蕲黄禅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
在佛教界,黄梅曾有“小天竺”之美誉。原始宗教遗迹可上 溯至距今6000余年的长江流域第一龙--焦墩卵石摆塑龙。 在魏晋时期,黄梅地域就有了佛教徒的行踪。进入唐代,由 弘忍改革首创的中国禅宗--“东山法门”在黄梅横空出世, 独秀于佛教八宗之外,吸引了国内外无数僧俗远涉关前来请 益修禅,经由弘忍十大弟子与嗣法慧能弘化全国,使禅宗成 为中国佛教宗派的主流。而禅宗六代祖师,有两位祖师卓锡 黄梅,“蕲黄禅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已成共识。 黄梅有累劫幸存的塔、庙、桥、碑、摩岩石刻,也都是佛寺 历代复兴工程的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的四祖寺塔即为代表。改革开放以来,黄梅佛教文 化得到了很好地继承和弘扬。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 研究讨会、首届中国黄梅佛教文化节纷纷在黄梅举行,佛教 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正觉》、《东山法门》等佛学刊物、 佛学论文集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佛教文化在黄梅正发扬光大。
1
1
一、地理区位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 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 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 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 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 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 南驰百粤。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 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 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 1645帄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