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高利润背后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背后的危机
摘要:在全球经济发展遭遇低谷,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在2011年取得骄人业绩引来市场一片争论,本文从各银行财务报表数据比对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下银行业高利润背后可能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银行业;高利润;危机2012年全球经济不容乐观,多数经济机构的预期都低于2011年。
从身陷债务泥潭、复苏缓慢的美欧,到高通胀、增速放缓的新兴经济体,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似乎同步走到了在震荡减速中寻求转型的一年,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低迷。
2012年中国面临实体经济加速放缓、虚拟经济扭曲加剧和风险上扬、结构问题持续恶化的问题,面临增速下行、通胀上行与经济转型等短期与长期问题叠加的多重压力,同时还要应对欧债危机恶化的外部冲击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复杂局面。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国内银行披露的业绩,各家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披露,银行业绩一片红。
一、银行的高利润
中国银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2011年净利润达1.0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而在2012年4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
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负债总额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资本利润率19.2%,同比提高 1.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
2003年银监会成立时,银行业总资产仅27.64万亿元,8年时间银行业总资产增长超过4倍。
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度排名,随着中国银行抢占受困欧洲同业放弃的市场份额,中国银行2011年利润占到全球利润的近1/3,而2007年时仅为4%。
中国银行包揽利润榜前3名,中国工商银行连续两年位居榜首,税前利润达到432亿美元。
中国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利润达到348亿美元,其后的中国银行利润达到268亿美元。
摩根大通位居第四,利润为267亿美元,汇丰银行为利润最高的欧洲银行,利润达到219亿美元。
《银行家》估算,2011年欧元区银行利润占到全球利润的6%,而5年前这一比率为46%,其去年的资产占到全球银行资产的45%。
相比之下,2011年中国各银行利润总和占到全球银行业利率的29.3%。
中国银行业绩为何能够一枝独秀?跟上市公司平均利润下滑、增长乏力的实体经济相比,银行暴利是否值得反思?银行是否会一直红下去?
二、分析比对银行2011年财务报表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各银行2011年年报
从上述财务数据不难看出,相比之下国内银行取得了更好的业绩,两家国内银行在2011年都取得了较高的净利润,招行与工行的毛利率也分别达到了48%与57%,而恒生银行与汇丰银行只有41%和22%左右,同时在总资产收益率与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两家银行水平也较高。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各银行2011年年报
进一步分析各银行的收入结构可以发现,国内银行多依靠存款利息差赚取高毛利,是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其他收入方面占比极小,其他收入中很
大一部分都是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及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业务的收入。
在办理这类业务时,银行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地位,以中间人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是不依赖存贷差,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业务。
相比之下,恒生和汇丰银行的其他收入占比很高,都接近了50%左右。
由此可见,国内银行相较国外银行在业务上存在单一性,对于息差业务有较强依赖性,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各银行2011年年报
同样,在各银行的投资收益方面,招行与工行的占比微乎其微,而恒生与汇丰两家银行的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10%左右。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各银行2011年年报
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有两个关键性指标: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自身资本(核心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代表了银行对负债的最后偿债能力。
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风险加权资产为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乘以相应风险系数求和所得到的带有风险的资产额。
规定现金和政府债券没有风险,居民抵押贷款50%风险,其他所有类型资产100%风险。
不难发现,两家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偏低,而在2010年这个数据为:招行11.47%(8.04%),工行12.27%(9.97%),汇丰银行则为15.2%(10.5%)。
从总贷款/净资产来看,国内银行在放贷业务中的杠杆率要强于国外银行50%左右。
放贷就意味着资本消耗,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银行需要不停的融资,且分红很小,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而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在2006-2010年的5年中,股息率分别为75%和78.1%。
并且资本充足率远高于国内银行。
根据我国相关指引文件规定,国内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并不低,甚至比国外的银行要高出不少,但是国内银行放贷杠杆要高于国外银行,所以坏账率对于国内银行的影响更大,而在如今高通胀和泡沫化的经济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坏账率,国内银行的资产安全性和风险抵御能力存在不少隐忧。
三、背后的危机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国内银行业的几个特点:第一,高利润, 较国外银行取得更好业绩,银行业绩跟实体经济出现背离的趋势。
去年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持续紧缩下行,银行净利上升了30%以上;第二,业务种类单一化,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净利息收入,自主投资收益占比小,对于息差依赖度强,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和尝新业务。
第三,资产安全性和风险抵御能力缺乏,资本充足率低,坏账率等因素可能给银行带来较大影响。
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国内银行业的特点会发现在高利润的背后存在着不小的危机:如此单一化业务的收入带来的高利润必不可持续,一旦仅通过净利息收入为主要营业收入的发展模式被终结,在缺乏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情况下,找不到新的收入增长点,银行将进入发展的缓慢期甚至瓶颈期,同时可能需要面对风险抵御能力偏低以及经济萧条带来的巨大影响。
过去5年,中国M2的同比增速平均为20%,而同期对应的GDP名义增速平均为16%,GDP实际增速平均为11%。
从存量角度看,M2/GDP已经到了历史最高的位置,在180%左右(2007 年中国经济过热时期的M2/GDP也仅有150%
左右)。
目前,美国M2/GDP在60%左右,日本M2/GDP在100%左右,韩国M2/GDP在140%左右,印度M2/GDP在80%左右,无论是对比成熟还是新兴经济体,我国货币存量都是最大的。
国内银行过去5年存款复合增长率基本相当于M2的增速,未来5年,GDP增速和M2的增速肯定均会下降,那么银行的存款或者总资产增速也会放缓,随着监管对资本充足率、拨备的进一步严格要求,贷款增速可能会下降更大。
为此,银行业主要收入来源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少。
2012年第一季,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业总盈利达到200亿美元。
银行以外其他中资公司的盈利合计为270亿美元,其中包括像中国石油这种巨型企业的盈利。
基本上,银行业盈利占到中国企业盈利的一半,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或美欧衍生产品大行其道时,银行业也没有达到如此之暴利。
关于利率市场化,香港经验来看,中长期并不一定会影响优秀银行的净利差。
但是银行业的分化会发生。
客户的粘性程度决定了存款的定价权,这是考察成本能力的方面。
贷款的定价权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匹配决定了收入的能力。
这两方面结合,可能会拉大银行间的差距。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在行业内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中小金融机构无法与之抗衡,在对大客户存款业务的争夺上,竞争呈现白热化。
但是银行业表面竞争的背后是业务高度的同质化,客户的依存度并不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的银行将不仅面临可能减少的净利差收入,还将面临客户的流失,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不断深入,中间业务、创新业务以及客户服务和资本运作等诸多问题都会逐渐凸现,迎来的将是全方面更为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 王莹.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分析[J].新金融,2008,(02):39-41.
[2] 韩伟、徐晶.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J].中国外资,2011,(22):52.
[3] 汪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6.
[4] 生柳荣.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优劣势比较[J].西部论丛,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