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规范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
选用优质药材, 严格控制原料
质量
加强质量检验, 确保药品质量
采用先进的提 取工艺,提高
药物纯度
制定严格的操 作规程,规范
生产过程
严格控制生产 环境,避免污
染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生产质量
意识
完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 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量。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 致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 分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 分解等反应,从而引发不
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中药 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杂质、 重金属等含量超标,从而引发
不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致中 药注射剂中的杂质、重金属等 含量超标,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成分复杂且难以控制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包括 多种中药成分和辅料
中药注射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 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复杂, 难以保证成分的稳定性和均匀 性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法多样, 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使用不当
剂量过大:超过规定的剂 量范围,导致不良反应发
生
给药速度过快:短时间内 大量药物进入体内,引发
浓缩:通过蒸发、冷冻干 燥等方法将提取液浓缩至 一定浓度
过滤:采用滤布、滤纸等 过滤介质将浓缩液中的杂 质过滤掉
灌装:将过滤后的浓缩液 灌装到注射剂瓶中,并密 封保存
灭菌:采用高温、高压、 辐射等方法对灌装好的注 射剂进行灭菌处理
质检:对制备好的中药注 射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加强药品质量管 理:严格控制药 品生产过程,确 保药品质量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改善人们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从而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报道,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原因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比较严重,引起的原因有较多因素。
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要改变这种现状,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Causes.ABSTRACT: Objective:To elaborate the reason for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situa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which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ensure drug safety. METHODS: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ports, the reason for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situations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situation of TCM injections’adverse reactions is serious and the factors is various. 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we should change this situation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2010版中国药典[1]将中药注射剂定义为:注射剂系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分析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1]。
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疾病的急救及感染性、心脑血管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药效快、疗效确切等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德国等欧洲国家,植物药注射剂的生产技术和临床使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制药产业开拓未来国际市场独具优势的项目之一,如果我国的中药注射剂能够达到欧盟等发达国家植物药注射剂的研制和生产标准,即有效纯度达98%,非有效成分也能明确,药物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我国中药注射剂必能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国际产品[2]。
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及应用的广泛,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肝肾损害等,有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
为了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本文对2008~2009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几点建议。
1 资料与方法利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8~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进行检索,从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文献52篇,共3745例,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对所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2008~200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共2217例,另有1528例因年龄不详未列入表内)表2-1 2008~200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年龄段男女合计构成比(%)61 349 332 681 30.7中藥注射剂不良反应大多是静脉给药引起的,而静脉滴注是儿童常用的给药途径[4]。
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药品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有一定差别,对某些药品的敏感性也有不同;老年人因为处于身体衰老阶段,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减弱,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容易诱发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析

2014年2月温至28℃~30℃。
阻断升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部灌注4:1含钾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K﹢浓度首次25mmol/L,维持浓度10mmol/L,灌注间隔时间20—25分钟)心内操作接近完毕时开始复温,辅助循环时间为阻断时间的1/3~1/4以上,温度、血气、血红蛋白(Hb)、电解质等指标及心功能良好后逐渐减流量停机。
拔除腔静脉管后经颈内静脉或主动脉缓慢注入鱼精蛋白,其用量为与肝素量之比的1.2~1.5。
所有病例均安装血液浓缩器,转流中根据液面行平衡超滤(维持Hb>8克)、停机后行改良超滤10-15分钟使Hb达10克以上或接近术前水平。
人工肺预充:晶体液以醋酸林格氏液为主,胶体液选用新鲜血浆、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10kg以下的加用人体白蛋白10—20克。
所有病例均根据血红蛋白基础值及体重、手术种类加入2—3单位浓缩红细胞。
另加肝素、碳酸氢钠、地塞米松、乌司它丁、氨甲环酸等。
2 结果200例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后灌注含血冷停跳液,心脏均停跳好。
开放升主动脉后182例自动复跳,占91%。
另18例电除颤1-2次后复跳,占9%。
2例F4病人术后因低心排死亡,占1%。
术后灌注肺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各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因直接CPB故障而造成死亡的。
3 讨论机体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全且代偿调节能力差是婴幼儿这个群体的特点。
肺泡数量少且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高;肾脏对水电解质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机体代谢旺盛组织氧耗高,耐缺氧能力低下等[1]。
婴幼儿血容量少,在选择恰当型号的氧合器及管道外,我们尽量缩短体外循环管道以减少预充量。
预充液组成中,考虑到婴幼儿代谢特点,我们将HCT控制在24%~28%,避免稀释性缺氧又有利于血液保护。
同时注重适当的晶胶比,避免了胶渗压过低导致组织水肿以及重要器官的系列并发症。
在该年龄段的病例中我们常规使用超滤器。
转流中视液面高度及稀释程度间断行常规超滤,体外循环结束后继续改良超滤。
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中 药 注 射 剂 在 该 院 临 床 上 引起 的一 般 不 良反 应 多 轻微 , 停 药后未 经处 理 自行恢 复3 例 ,经 过对症 治疗恢复 的有2 6 9 基础上,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发展起来 的新型制剂 ,在医疗中 例 。药品严重不 良反应“是指引起 死亡或致癌 、致 畸、致 出 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 中药注射剂 的大量使用 ,中药注射 剂 的不 良反应例数逐渐增多 ,应该引起注意 。我院从2 0 年 生缺陷的不良反应,对器 官功 能产生永久损伤的不 良反应 , 06 1 月至2 0 年1 月,各临床 科室上报 了6 例中药注射 ̄ A R 09 2 5 UD 病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伤残的不 良反应, 例 现对这些数据进行 回顾性分析 ,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提 以及导致住 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的不 良反应 。本组 数据中共发
. .
中 药 注射 剂是 以 中 医药 理 论 为指 导 ,在 传 统 的 中药 剂 型
供参考 。 1 资料 来 源 与方 法 1 1 资 料来 源 、 . 从20 年1 0 6 月一 2 O 年 1 月 ,我 院药 剂 部 门 收 集 各 临 床 O9 2 科室发生 的中药注射剂诱 发的A R D 病例 ,共计6例 。 5
。5 、 2 . 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预后情况
[]邵学峰 ,方士年,李义珍.几种 中药注射液与常用输液的配伍 [ ] 4 J .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 ,2 0 ( 1 00 1 ). []林育华.中药注射剂若干问题刍议[] 5 J .中国现代中药,20 ,8( ):4 06 9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菊 物 所 究
Th d c t d e Me ii S u y ne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课题名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摘要:我国新发明的一种新剂型中药注射剂,主要就是在中药制剂的根本上有所改进和发展的。
它不仅可以避免传统中药制剂以及中药制剂的缺点,还可以将复杂的配药形式进行完善,从而实现了它自身的诸多优点,比如:它比传统剂型的药效见效要快的多,而且用药的药量也比传统的可控和量少。
在临床中,中药注射剂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它可以用来对抗急症疾病等重大疾病,但是,由于目前使用量越来越高,现出现了很多不良的反应现象,人们不得不对用药的安全方面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本文针对中药注射剂带来的不良现象,给出了见解和相关对策,是一次重大性突破。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一、前言从一些官方(CFDA)显示的数据来看,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市面上的中药注射剂大约有134种。
注射后效果显著,作用明显是中药注射剂的优点之处,所以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治疗中,但是,从近几年反应的数据来看,中药注射频繁出现不良反应,在社会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在2015年,共有12.7万例次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现象出现,其中严重不良反应高达9798例次。
在2015年,关于中药反应的不良事件中,其中占比最高的高达51.3%,就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中药注射剂。
相比来说中药制剂现又成为重大疾病的特殊治疗手段。
如:颗粒,胶囊,片剂等。
本文重要是深度研究和解析中药为人民带来不良反应的影响,同时针对不良影响给出建议,并对安全使用药物作出呼吁。
二、中药注射剂不良影响的原因(一)药物因素1.中药材质量无法保证中草药作为中药注射液的原材料,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产品安全、功效,但由于中药材的质量起源、处理方法、储存运输、采摘时间,存储时间和其他因素,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了什么有效而什么内容的将这些因素变化明显不同的影响。
黄芪的含量使用把控上存在了明显的不同,由于其原料比较复杂,截止到现在,我国依然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的用量标准体系。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中药注射剂有作用迅速、给药方便的特点,对急救、神志昏迷和不能口服的患者尤为适宜。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其临床主要表现为:①过敏反应,包括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高热、寒颤、大汗、畏寒;②皮肤损害,常见荨麻疹、风疹块、全身瘙痒、大疱型多形性红斑样药疹、红色丘疹、粟粒样红疹、猩红热样皮疹、剥脱性皮炎等;③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低,四肢冰凉,皮肤湿冷,心率快和药物热;④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腹胀;⑤呼吸系统常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甚而引起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损害中的支气管哮喘也属过敏反应;⑥肝肾功能损害是除过敏反应外较常见中药不良反应;⑦严重可见血液系统损害[1]。
如何预防、避免和减少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必须对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多个环节如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加以监管,从源头狠抓质量。
这样,中药注射剂面临的质量问题在社会和技术发展中得到妥善解决,并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
下面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探讨解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方法,以充分发挥祖国医药的优越性。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注射剂的质量:①不同厂家使用的生产原料不同,中药讲究地道产品,不同产地生产的相同产品成分有可能有差异。
例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芩苷含量有明显差别:河北0.140%,吉林0.079%,甘肃0.027%[2]。
②中药注射剂大多数是提取混合物,质量不稳定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大多由复方组成,其中成分十分复杂且有效成分尚不清楚,从技术上很难清楚的辨认,提取工艺上也难以提纯,制备过程中混杂的微量不纯成分,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使用过程中与常用输液配伍致不溶性微粒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adr的发生[3]。
③工艺条件不一致导致同品种不同厂家,由于原材料等其他原因的成品质量差异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析发表时间:2014-05-05T13:59:58.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孙庆[导读] 中药注射剂为我国独创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孙庆(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250101)【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从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结果 65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38.5%;其次是儿童患者,占32.3%。
药物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56.9%。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
新的不良反应有40例,占61.5%;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占3.1%。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寒战、紫绀等。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12-02 中药注射剂为我国独创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重症的作用。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在突破了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的同时,也失去了以往口服剂型可以选择吸收的优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也很复杂[1]。
本文将从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掌握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39例,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审核通过的有539例,其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有65例,占12.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年第13期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容易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病因中,胃酸/胃蛋白酶的持续作用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由于胃蛋白酶的活性与胃内的酸碱度有关系,当pH 值为1-3时,胃蛋白酶最活跃,pH 值>4时,活性迅速下降。
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 值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在胃酸的分泌过程中,最后的分泌步骤是壁细胞分泌膜内质子泵,即H-K-ATP 酶驱动。
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显著减少任何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而通过血小板粘附聚集及血液凝固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 值大于6时才能起到止血作用,而且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 值小于5时的胃酸中会迅速被消化。
在目前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是采用口服给予、单一给药或者多次重复给药等不能使胃内的pH 值保持在5以上,而采用首次静脉推注给药而后连续静脉滴注给药能够有效地控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 值。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起到止血和防止出血作用,同时有利于患者消化性溃疡愈合。
在本文中,观察组采用首次剂量推注,而后连续静脉滴注的大剂量给药方法,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较大剂量奥美拉唑持续给药方法能够有效地维持胃内pH 值大于6,优于传统的给药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1]张小玲.3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院报,2010,31(3):242-243.[2]郑晓风.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急性出血与发热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7):119-120.[3]何开兰,李家强.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拮抗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2):51-52.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3)13-0053-0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高旭*关键词:血栓通;鸦胆子油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文献分析*天津武清中医医院(300000)2013年4月12日收稿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制剂具有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是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近年来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受到了医疗界的格外关注。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分析

径、 不 良反应 临床表现及 其累及 系统 等相关信息 。
1 . 2 统 计 学方 法 采 用 E x c e l 表 对 本 研 究 数 据 进 行
射剂 不 良反应 的临床 表 现 主 要 有 : 皮肤瘙痒、 皮疹、 过 敏、 发热 、 寒颤、 头晕 、 头痛 、 恶 心 呕 吐 等 。具 体 不 良 反 应 的临床 表现 及其 累及 系统详 见 表 2 。
年8 月在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病历 1 5 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患者年龄、 性别、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及其累及系 统等,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1 5 0例患者中, 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以6 0 — 8 0岁的患者居多, 共6 6 例, 所占比例为
作者单位 : 1 .山西 省 中医 院 药 剂 科 ( 太原 0 3 0 0 1 2 ) ; 2 .山 西 省 中 医 院 病理科 ( 太原 0 3 0 0 1 2 ); 3 .山 西 省 儿 童 医 院 省 妇 幼 保 健 院 药剂科 ( 太原 0 3 0 0 1 2 )
安全评价及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 完善不良反应监测, 量减少或避免不 良 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8 9 1 4 . 2 0 1 7 . 0 2 . 0 0 4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 0 2 01 - 6 5 — 0 2
光明中医 2 0 1 7年 1月 第 3 2卷 第 2期
C J G MC M J a n u a r y 2 0 1 7 . V o l 3 2 .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2 过 敏性 休克 .
过 敏性休 克是变 态反应 中对 机
现。 见表 1 。
表 1 中药 注 射 剂 常 见 不 良 反 应
应为 主 , 要 是 对 皮 肤 损 害 , 常 见 为 过 敏 性 皮 主 最 疹、 麻疹 、 疹 、 素沉着 、 肤瘙 痒、 泡 、 荨 丘 色 皮 水 水 肿 、 脉炎 、 静 严重 致剥脱 性皮 炎等 。 2 2 变态 反应 变态 反 应 也 是 中药 注 射 剂 常致 . 的不 良反 应 之 一 , 与 药 物 中 的成 分 及 机 体 特 异 它 性有关 。变 态 反 应 集 中表 现 为 过 敏 性 哮 喘 、 敏 过
药物 的浓度 越高 , 良反 应越 重 。 不 2 3 引起 不 良反 应 的 时 间 不 良反 应 可 发 生 于 . 任何年 龄 , 重 程 度 与 患 者 的 年 龄 无 关 。一 般 中 严
药物热 寒颤 、 高热 心 血管 系统的一般损害 胸 闷心慌 、 心悸 、 室性早搏 、 静脉炎 胃肠 系统损害 泌尿 系统损害 血液 系统损害 肝胆 系统损害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全身损害 呼吸系统损害
荨麻疹 、 面部或四肢皮疹 、 弥漫性出血点 、 全身红斑疹伴瘙痒 全 身不适 、 过敏性休克 呼吸困难 、 干咳 、 气促 、 双肺干湿哆音
性休 克 、 管性水 肿 、 头水 肿 、 麻 疹 、 红 热样 血 喉 荨 猩
药疹 、 大疱 性 表 皮 坏 死 性 松 解 症 、 部 红 肿 坏 死 、 局 紫癜 、 脱 性 皮 炎 、 物 热 、tvn —Jh sn综 合 剥 药 See s o no 征 、 清病 样 反 应 、 血 内毒 素 样 症 状 等 。此 外 , 良 不 反应 的严 重 程 度 与 药 物 的 稀 释 度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78例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评价

7 中药注 射液 的不 良反 应报 告分 析和评 价 8例
薛 艳 丽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洛阳 4 1 0 ) 7 0 0 【 摘要 】 目的 正 确评价 中 药注射液 在 临床 应 用情况 , 为临床合 理 用药提 供参 考 。方 法 收集 2 年来 我院 使 用中 药注射液致 不 良反 应病侧, 进行分析 统计、归纳。结果 总结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及注意问题 。结论 加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监
12 不 良反应 发生情况 ( 1 . 表 ) 13 在7例不 良反应 中 , . 8 错误使用 溶媒 l例 , 2 未按药品说 明书浓度稀 释 , 度偏高 l 例 , 浓 5 连续使 用 2 中药注 射液 8 , 种 例 未注 明滴速 5 。 例
2 讨 论
2 1 中药注射液 的不 良反应多以变态反应最为突出 , . 累及系统 广泛皮肤
况。
个体差异表 现 明显 。 中药注射液 有效 成分复 杂 , 相对分 子量大 , 某 些 含蛋 白或者异型蛋 白成分具有抗 原性 , 易成为过敏原 , 这些不 良反应 在体弱 、 高龄 、 婴幼儿 及儿童表现尤 为明显 , 要慎重 。 不合理联合用 药 , 能用1 种药就坚决不用2 , 其中药注 射液 , 种 尤 要避免2 种以上联合应用 。 2 3 中药注 射液在 临床应 用 中应 注意 的问题 。 . 稀 释与配伍 。 中药注射液 在使用时一 定要严格按 照说明书 的规定
控 , 免和减 少不良反应 发生。 避
【 关键 词 l 中药注射液 不 良反应 合理 用药
【 图 分 类 号 】 R2 中 6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献标识码】A 文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原因分析报告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改善人们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从而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报道,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原因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比较严重,引起的原因有较多因素。
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要改变这种现状,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Causes.ABSTRACT: Objective:To elaborate the reason for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situa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which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ensure drug safety. METHODS: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ports, the reason for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situations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situation of TCM injections’adverse reactions is serious and the factors is various. 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 and we should change this situation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2010版中国药典[1]将中药注射剂定义为:注射剂系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国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国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经提取、加工、制备而成的注射制剂。
与传统中药制剂相比,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快速等优点,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药理成分和制剂工艺的复杂性,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发,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
本文将对国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引起的皮疹、瘙痒、发热、头晕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毒副作用毒副作用是指中药注射剂造成的肝功能损伤、肾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毒副作用时间一般较长,也容易造成患者严重伤害。
药物热药物热指服用中药注射剂后体温不升或轻微升高的症状。
药物热表明患者身体对药理成分的反应较弱,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导致感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还有可能导致患者血源性感染、局部感染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危害。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可能涉及中药的药理成分、药剂配方、制剂工艺等多个因素。
有些时候,患者个体差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为了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先进行过敏试验过敏试验是指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前进行过敏测试,确保患者对药品没有过敏现象。
要知道,中药注射剂的药理成分相对较复杂,过敏试验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严格控制药剂配方中药注射剂的配方是决定剂型的重要因素,控制药剂配方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因此,制剂工艺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药品质量稳定。
避免使用不合规产品市场上存在许多不合规产品,使用这些产品容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
必须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相关标准,避免使用不合规产品。
结论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医生应该注重预防,加强严谨的临床操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含有中药成分的注射剂,具有快速高效、方便易用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中药注射剂也存在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药物相互作用等。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不正确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与西药不同,很多时候是针对一些中医证候和疾病的综合治疗,而非局部症状治疗。
如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不正确,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案不合理中药注射剂存在多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导。
如果使用方案不合理,例如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频率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都会导致不良反应。
三、药品质量问题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质量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中药注射剂药品质量不好,例如药材来源不清、提取工艺不当、添加剂不规范等,就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该选择有信誉的制药厂家和药品代理商,确保药品的质量。
四、患者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不当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尤其需要注意使用时能否和患者基础疾病及同时使用药物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中药注射剂与患者原有药物有冲突或交互作用,在使用时就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五、专业知识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药理学、剂量、配伍等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生和护士负责,并且需要有规范的用药流程和记录制度。
如果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规范使用,就会影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六、不良事件上报不足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因此需要加强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监测。
如果不良事件上报不足,就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会影响临床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用药适应症、剂量、联合用药、药品质量、用药相互作用、专业知识、不良事件上报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指导和制度操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4例分析

水泥固定假 体 ; 6 对 o岁 以下 的患者选 择非骨 水泥 固定假 体。
② 骨质情况 : 带有髓 腔扩大 的骨 缺损或影 响骨 质量 的疾 病如
类风湿性关 节炎 、 骨质 疏松 或畸形 性骨 炎等则使 用骨水 泥假
体。对 于骨 质量 良好者 如骨 性关节 炎、 伤性关 节炎 和青壮 创 年股骨头坏 死及 髓 臼发 育不 良的患 者 , 则使用 非骨水 泥 固定
吉林医学 21 0 1年 1 O月第 3 2卷第 2 8期
・
56 9 1・
3 2 关节面的选择 : . 关节面有聚乙烯 、 高交联 聚乙烯、 金属对 金属 、 陶瓷对陶瓷或 组配式关 节面 。聚 乙烯关 节面 是最早使 用 的关节面 , 但聚乙烯磨 损颗粒 引起 的骨溶解 会影 响假体 的 使用 寿命 , 因此要用其他 的关节 面来替代聚 乙烯关节面 。
良反应 按 药 品 种 类进 行 分 类 。
型, 具有生物 利用 度高 、 作用迅速等特 点 , 近年来 , 中药注射剂
在临床上广泛应 用 , 于 中药注射剂 不 良反应 的报道不 断增 关 加” J 。中药注射剂 的疗效 和安全性 问题 ,已引起 临床 的质 疑, 阻碍 了我 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为此 , 笔者对本 院因使用 中药注射 剂产 生不 良反 应 的 6 4例患 者进 行分析 , 现报 告如
李征北 [ 摘 ( 湖南省永州市 中医医院 , 湖南 永州 45 0 ) 2 00
要 ] 目的 : 研究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 的情 况。方法 : 择在本 院因使用 中药注 射剂产 生不 良反应 的患者 6 选 4例。
对各个药品的例数 、 主要不 良反应的临床 表现 、 累及系统 、 用药 方法进行分 析。结果 :4例 患者 共涉及 l 6 1种药 品 , 中 6 .0 其 2 5 % (0 6 ) 4 / 4 存在 用药不 当情况 ; 正确 用药 占 3 .0 (4 6 ) 7 5 % 2 /4 。结论 : 密切跟踪药 品的疗效和不 良反应 , 强化 医务人员 中医辨证 用药 意识 , 可能掌握 中医用药指征 , 尽 正确合 理的用药可以有效 的降低患者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 。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剂 ; 良反应 ; 不 用药不 当 中药注射剂是 o世纪 5 2 O年代后发 展起来 的中药 新型剂
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探讨

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探讨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2012年收集的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20例,32.79%),47例在用药当日即发生不良反应(77.05%),61例不良反应是由6类19个品种所致,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24例,33.33%)。
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规范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和预防,从而确保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医院药学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在中药传统制剂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与传统中药剂型相比,具有疗效可靠、起效快、剂量准确等优点,特别是在危急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剂型难以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频发的不良反应(ADR)对其临床应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笔者通过对南充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2011-2012年发生的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其发生原因作一探讨,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本次调查资料来源于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集的ADR病例报告共167例,其中中药注射剂ADR报告61例(36.53%)。
采用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1],对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按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和损伤器官系统分布等指标,与所涉中药注射剂品种和ADR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2.1 一般情况61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中,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53.42岁,60岁以上老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高,为20例(32.79%)。
详见表1。
61例所涉的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61例中药注射剂ADR中,有47例(77.05%)在首次用药当日即发生,其中31例为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发生最快者为3 min,最晚为用药第10日。
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药

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药摘要:目的:探讨本院板蓝根等九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表现,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近三年间常用九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论:药物成分复杂、药材质量、工艺、配伍等都是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Key: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据,根据药物性质及临床需要经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注射使用的灭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在治疗多发病、常见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伴随其在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也频频发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资料分析收集我院2013年~2015年九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72例,占所有中药不良反应报告79.6%(见表1)。
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注射剂的质量。
中药强调地道药材,中药材本身的质量受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贮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药物的成分: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本身又多为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粘液、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份。
某些成分毒性较大,本身可引起毒副作用。
3、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制备工艺不同,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其不良反应存在差异。
4、配伍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加入到常用输液中以后检查表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
这种不溶性的微粒易产生静脉炎、静脉栓塞等不良反应。
5、误用、滥用、症药不符:超量使用是造成中药注射剂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组方遣药讲究以法统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应有的疗效。
证药不符属于临床不合理用药,也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6、个体差异: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均可受到年龄、性别及病理、生理状态的影响,特异性遗传特性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关系,有些过敏体质的人,能对很多抗原物质产生过敏。
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冯芳梅;李焰青【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上报的6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ADR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ADR最多(占28.2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3.53%);静脉注射是引发ADR 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18%);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占29.76%).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09(024)005【总页数】2页(P424-425)【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作者】冯芳梅;李焰青【作者单位】陕西省宗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陕西,宝鸡,721000;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宝鸡,7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目前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联合用药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ADR监测,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7例,进行分析。
2.1 一般情况 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其中男29例(43.28%),女38例(56.72%)。
其中0~18岁8例(11.94%),19~59岁37例(55.22%),60岁以上22例(32.84%)。
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90岁。
2.2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67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ADR 最多,其次是中药注射剂。
见表1。
2.3 用药情况与ADR的发生单一用药45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用药22例。
以静脉注射发生的ADR最多。
见表2。
2.4 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经统计,药物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
见表3。
3.1 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ADR占首位在本次收集的67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
72例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72例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吕宏伟【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13【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某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呈报的72例对中药注射剂过敏患者,调取所选的72例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具体临床表现、涉及的系统症状;分析哪些类别的中药注射剂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结果本组72例患者中,55例患者首次用药即出现不良反应,占76.3%;用药5~30 min有2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33.3%;20例用药30~90 min发生不良反应,占27.8%;涉及到皮肤及其附件共27例,占37.5%;涉及到免疫系统共15例,占20.8%;改善微循环或活血化瘀类药物共发生33例,占45.8%。
改善微循环或活血化瘀类药物共发生33例,占45.8%;清热解毒类的共16例,占22.2%。
结论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要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应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测和监护,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总页数】2页(P201-201,202)【作者】吕宏伟【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药学部,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4【相关文献】1.2007~200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附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J], 王昕;江磊2.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分析及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J], 张巧玲3.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J], 陈丽平4.对355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J], 梁慧超;黄庆宝;陈军5.120例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任晓蕾;詹轶秋;张春燕;封宇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a l i n i e c t i o n s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侯江涛 ( 山 东 蓬莱市 人民 医院 蓬莱 2 6 5 6 0 0 )
摘要 : 目的: 调 查我 院 2 0 1 3 年 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发生特 点及规律 , 为临床 安全 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 究方法。 结果 :
不 良反 应病 例 中 老年 人 、 儿 童 占比 最 高 , 达6 8 . 6 6 %。结 论 : 应 重视 中药 注射 剂 不 良反 应 , 促 进 中药 注射 剂合 理 使 用。 关键词 : 中 药 注射 剂 药 品 不 良反 应 中图 分 类 号 : R 2 8 5 文献标识码 : 8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4) 0 7 — 0 1 3 8 — 0 2
a t t e n t i o n t h e A D R i n d u c e d b y t r a d i t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i n j e c t i o n s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i n j e c t i o n s .
l 3 8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l 1 卷第 7期
大( 3 5例 , 占7 0 %) , 由于幼儿期大脑 发育不成熟 , 遇到刺激 , 脑 疾病等 。学龄前期 、 学龄前 ( 4 ~ 1 2岁 ) : ① 由于家属监管不 到位 , 神级元异常过度放 电所 产生 的突发性 、 一过性 的行为改变 , 包括 孩子好奇心强 , 容易误服药物 、 食物 , 引起 中毒 。 ②意外伤害。 癫 意识 、 运动 、 感觉 、 情感和认知的短暂异 常。 痫 。其次 , 感 染疾病 , 如细菌性痢疾 、 脑膜炎等 , 上述各种 区 i 素 均 3 . 2 惊 厥 的病 因分 析 : 引起惊厥的原因众多复杂 , 热 性 惊 厥 最 常 可 引起 惊 厥 。 见, 文 中( 3 0例 , 占6 0 %) 热性 惊厥 中 7 0 %以上与上 呼吸道感 染 4 结 论 有关 , 由于小儿 呼吸道 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免疫 功能均较差 , 幼 惊厥在不 同的年龄其病【 大 j不同 , 应结合临床尽早 明确病 , 儿期 ( 1 ~ 3岁 ) 辅 助性 T细胞 功能暂 时低下 , 使 分泌 型 I g A、 I g G 及 时治疗 , 减少误诊 。由于l 京厥后 留有不同的后遗症 , 虽 然一些 含量低 ; 此外 , 乳 铁蛋 白、 溶 菌酶 、 补 体等数量不足 , 故易患 呼吸 疾病 目前不能完全根治 , 但随着现代医疗科学 的发展 , 许 多患 儿 道感染 , 所以 , 幼儿期热性惊厥发病率 高 , 据统计 , 儿童期患病率 3 %~ 4 %f ” , 绝 大多数 5岁后不再 发作 , 热性惊厥是发生于颅外感 染性疾病发 热过 程中的惊厥发作 , 预后多数 良好 。婴儿期 ( <1 岁 )惊厥 的主要原因是 :① 目光照射 不足或疾病影 响维生 素 D 如果能及早做 出准确诊断 , 给予早期治疗 , 或许能延长或控制 其 并 发症 的发生 , 为将 来可 能的根治赢得时间 , 并且提高患儿的生 存 质量 , 减少家属的经济 负担 。 参考文献
的吸收 , 导致维生素 D缺乏症 。② 围生期窒息引起脑损伤 , 如缺 [ 1 】 沈晓明, 等. 儿 科 学【 M】 . 第 7版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氧 缺血性脑病 、 脑 出血等 。⑧ 先天发育畸形 , 颅 内占位 、 代谢性 2 0 0 8, 6 .
6 7例 中药 注射 剂 不 良反 应 分 析
Ab s t r a c t : Ob i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o c e u  ̄e n c e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ADR) i n d u c e d b y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a l i n i e c t i o n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o r r e f e F e n c e o f t h e i r r a t i o n a l u s e . Me t h o d s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b y d r u g n a me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