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干线公路网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规划背景 (1)
1.2 规划依据 (2)
1.3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3)
1.5 规划研究内容与思路 (4)
1.6 规划目标 (5)
1.7 抚州市公路网布局 (6)
1.8 主要结论表 (6)
第二章地理及经济交通概况 (8)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8)
2.2 社会经济状况 (14)
2.3 交通基础设施情况 (16)
2.4 交通运输业 (18)
第三章抚州干线公路网功能分析 (19)
3.1 公路网现状分析 (19)
3.2 公路网发展状况 (22)
3.3 主要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 (24)
3.4 在省级干线调整下的抚州干线公路变化分析 (26)
3.5 抚州市公路网状况在全省的地位 (29)
3.6 区域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 (32)
3.7 公路网服务水平评价 (33)
3.8 抚州市目前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第四章抚州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分析 (37)
4.1 经济发展预测及运输形势分析 (37)
4.2 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分析 (37)
第五章抚州交通运输发展需求预测 (41)
5.1 交通通道流量分析预测 (41)
5.2 运输需求发展预测 (44)
5.3 公路网规模发展预测 (48)
第六章干线公路网布局 (56)
6.1 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 (56)
6.2 规划目标 (59)
6.3 布局研究 (60)
6.4 功能定位与布局方案 (68)
6.5 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74)
第七章干线公路网规划实施安排 (83)
7.1 公路网规划的实施安排 (83)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91)
8.1 土地资源影响分析 (91)
8.2 声环境的影响分析 (91)
8.3 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91)
8.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92)
第九章问题与建议 (94)
9.1 问题与建议 (94)
第一章概述
1.1 规划背景
抚州东临福建,南接赣州再连广东,西近京九铁路,北接南昌,是距离省会南昌最近的设区市,国道320、316、206,鹰厦、浙赣、向乐铁路,以及沪昆、福银高速公路在抚州境内交汇通过。
在建的向莆高速铁路、济广高速和规划的抚吉、资溪至花山界、广昌至船顶隘高速公路,将使抚州境内各县(区)全部实现高速化连接,从而形成省内“4小时经济圈”和省际长珠闽地区重要城市“6小时或8小时经济圈”。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以及福建海西经济区的建立,抚州市作为赣闽两省的结合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对于我省参与海西经济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外交通尤显重要,构筑区域内外的快速公路交通对于把抚州建设成为“赣闽”两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十分重要。
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看,抚州市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安全、舒适、高效、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
全市现有的公路网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
段,与同类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因此,必须加紧完善抚州市公路网布局,以利于全面科学地指导抚州市公路的建设。
本次规划工作依据委托单位的要求,在整个路网规划方案的层次中,主要对国省道公路网络层次进行论述分析。
1.2 规划依据
1.《抚州市公路网发展规划》编制委托书;
2.《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交通部[90]交计字225号,199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交通部颁,200
4.3;
4.《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
5.12;
5.《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
6.《江西省2020年高速公路网规划》;
7.《江西省2020年干线公路网规划》;
8.《江西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9.《江西省统计年鉴》(1991~2005年);
10.《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初稿)》;
11.《抚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12.其它有关材料。
1.3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3.1 规划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抚州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实现交通现代化为目标,服从全省公路网规划,结合现有公路网布局、城镇人口分布、区域经济状况、自然条件以及周边地区公路网布局规划,提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抚州市公路网络,从满足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构筑快速便捷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
1.3.2 规划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前瞻性原则
3.协调性原则
4.远近结合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1.4.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抚州市行政区域,1区、10个县。
1.4.2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
规划分为二个阶段,即: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规划特征年为2010年、2015年、2020年。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交通量预测以2008年为基年。
1.5 规划研究内容与思路
1、分析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发展环境和趋势,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网的要求,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适应未来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抚州市公路网规划目标。
2、在对抚州市公路交通现状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剖析抚州市公路网存在的问题,真实客观地评价现状,为未来抚州市的公路网的合理规模、等级配置提供依据。
3、根据抚州市公路网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以及公路网发展现状和交通通道分析,研究抚州市公路网的布局方案。
4、根据抚州市公路网的总体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整体,加强协调”的基本原则确定抚州市公路建设项目排序。
5、根据抚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公路建设环境,分析和总结
发达地区在公路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出抚州市公路网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并对未来规划布局进行评价。
6、对抚州市公路网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6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服从国家和江西省公路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部署和安排,围绕并服务于抚州市及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紧紧抓住宏观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家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机遇,加快干线公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国省道公路等级,逐步实现国道二级及以上标准、省道基本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交通密集路段以一级公路为主、平原微丘地区以二级公路为主、山岭重丘地区以三级公路为主、国省道路与高速公路网快速对接、国省道路与农村公路网快速对接、省际出口路基本对接的目标,优化公路网等级结构配置,全面提高公路网的服务水平。
形成以抚州为中心,覆盖抚州市域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干线公路网体系,实现抚州市“30分钟和90分钟交通经济圈”(即半小时交通覆盖:东乡、金溪、南城、宜黄、崇仁;一个半小时交通覆盖:资溪、黎川、南丰、乐安)。
干线公路网建设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具体目标:
1、近期(2010年~2015年)
·提高干线公路网的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干线公路网路况质量;
·抚州市域内G316、G206、G320三条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
·加快省道公路改造升级,重点对三级以下省道进行改造升级;
·打通省际、市际、县际断头路。
2、远期(2016年~2020年)
·抚州市域内三条国道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十条省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
·建设完成干线公路网,主要干线公路达到二级公路及以上等级水平;
·城市进出口路段达到二级路标准;
·干线公路网与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快速对接,全面提高干线公路网的等级结构配置。
1.7 抚州市公路网布局
抚州市公路网布局方案设计为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两个层面。
干线公路网是由骨架公路、重要干线公路和一般干线公路构成;农村公路由一般县道、乡道和村道组成。
本次干线网规划主要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论述。
1.8 主要结论表
公路网规划预测综合结论表
第二章地理及经济交通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上游,有“赣东”之称。
东界武夷山与福建省南平市、三明市相邻,南连赣州市,西交吉安市、宜春市,北抵南昌市、上饶市、鹰潭市。
地跨东经115°35′~117°18′、北纬26°30′~28°30′之间。
南北长约222公里,东西宽约169公里,总面积18816.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27%。
2.1.2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抚州东南西三面环山,武夷山脉逶迤东南,雩山山脉绵延西南,地势南高北低,渐次向鄱阳湖平原地区倾斜。
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地、谷地广布,河川平原开阔,土地连片集中,抚河水系网及全境。
境内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3673.4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9.52%;海拔100~500米,相对高度50~300米的丘陵面积11807.4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2.75%;海拔小于100米的岗地、平原3336.0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7.73%。
2、水文、气候
抚州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寒冬日出则暖,盛夏雨过便凉。
1月份平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9℃。
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雨量1735毫米,无霜期平均在27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780小时,很适宜农作物生长。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春季罕见高温,局部强对流;夏季台风暴雨,部分内涝;秋季较严重干旱。
全市重度春分寒;崇仁县遭受强对流袭击,损失严重;高温高湿造成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大面积发生;农作物遭受较严重秋旱危害。
3、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抚州资源丰富,全市土地面积18816.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26%。
其中耕地33.4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顷。
耕地中有灌溉水田20.01万公顷,望天田10.27万公顷,水浇地300公顷,旱地1.85万公顷,菜地1.19万公顷;园地3.8万公顷,其中有桑园3600公顷,果园3.14万公顷,茶园2000公顷;牧草地600公顷,其中天然草场100公顷,改良草场100公顷,人工草场400公顷;林地121.45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2万公顷;交通用地1.42万公顷。
水域面积9.34万公顷,其中河流水面5.35万公顷,湖泊水面500公顷,水库水面2.37万公顷,坑塘水面8400公顷,沟渠水面2300万公顷。
在水域面积中,可养殖水面占2.18万公顷。
全市未利用土地13.73万公顷可供开发。
土壤类型分为红壤、黄壤、山地草
甸土、紫色土、红粘土、新积土、粗骨土、潮土和水稻土9个土类及15个亚类、65个土属、200个土种。
(2)水资源
抚州区域河流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水系完整,河道密布,溪流不断,水流量大,含沙量少,水能资源丰富。
全市河流分抚河、信江、赣江三支水系,有大小河流470条。
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干流总长350公里,流经境内广昌、南丰、南城、金溪、临川5县区,抚河水系在抚州市集水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4.6%,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5.9亿立方米。
信江支流泸阳河、白塔河分布于资溪、金溪、东乡3县。
赣江支流乌江水系网及乐安,梅江水系网及广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各7.5%和0.24%。
由于大小河流切割,长年冲积,逐渐形成峡谷沃土,赣抚平原即由此形成。
市内水资源总量达232.97亿立方米。
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资源来自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322亿立方米,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
4~6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
全年地表水资源为181.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6300立方米左右。
全市地下水(浅层)资源可动量初步估算为51.86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为22.6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3)动植物资源
境内生态条件较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动物资源中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软体动物、浮游动物等。
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7种,分别为华南虎、金钱豹、云豹、梅
花鹿、金猫、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
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37种。
全省仅抚州特有的动物有黑熊、红腹锦鸡。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资溪县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处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之一。
境域内植物起源古老,可提供物质原料的资源植物生产潜力很大。
全市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109科322属1018种(含亚种、变种及少数栽培种),在木本植物中,有优良速生树种26科55种全市森林覆盖率61%,是江西省的主要木竹产区。
水杉、伯乐树、香果树、杜仲、福建相、银杏、长柄双花木、蛛网萼、天竺桂、银种花、野大豆、凹叶厚朴、红豆树、乐东拟单性木兰、闽植、浙江浦、青檀、银鹊树、南方红豆杉,长叶榧树20种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
(4)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有金属矿产20多种,非金属矿产30多种。
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铋、钒、钴、碲、硒等,其中金矿储量10025.5千克,银矿储量167吨,铜矿储量199050吨,铅矿储量70585.47吨,锌矿储量12470.7吨,钨矿储量45492.42吨。
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其中铁矿储量3445.36万吨。
放射性矿产有铀,乐安县在4.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40多个矿床,属超大型铀矿床。
稀有矿产有伟晶岩脉型、风化壳型和沙矿型3种,矿产储量2495.6吨。
稀有金属矿产有铌、钽,其中铌矿储量103吨,钽矿储量47吨。
非金属矿产有石墨、花岗岩、瓷土、石灰石、硫铁、石英石、珍珠岩等,其中石墨矿储量300万吨,花岗岩石材8
亿多立方米,硫铁矿储量486.1万吨,重晶石矿储量351.11万吨,石灰岩矿储量2164万吨,硅藻土矿储量1106万吨,瓷土矿储量1243.3万吨,硅石矿储量1160万吨,萤石矿储量38.5万吨,煤炭储量827万吨。
其他非金属矿产还有磷、钾长石、白云母、红柱石、玛瑙等。
(5)旅游资源
抚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宜人,名胜古迹众多,革命胜迹遍布,艺术遗产独特,地方物产丰富,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抚州市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美誉,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资源突出。
曾诞生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李觏、陆九渊等名儒巨匠。
“宋词四开祖,抚州有二晏”(晏殊、晏几道),“唐宋八大家,两家在抚州”(王安石、曾巩)。
宋宰相王安石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唐裙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发出“光照临川之笔”的由衷赞叹。
乐安县流坑村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9处。
著名风景区和名胜有誉为“千古第一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乐安流坑古村,“天然氧吧”资溪大觉山旅游区、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法水温泉,“洞天福地”南城麻姑山,南丰潭湖景区、军峰山风景区、曾巩读书岩,广昌莲花景区,黎川岩泉自然保护区,宜黄鱼牙嶂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曹山寺,金溪竹桥古村、疏山寺,临川温泉、金山寺,抚州市区文化园、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墓、天主教学、正觉寺等。
2.1.3行政区划
抚州市现辖1个市辖区、10个县,即临川区和南城、黎川、南丰、崇仁、乐安、宜黄、金溪、资溪、东乡、广昌10县。
共有7个街道、88个镇、62个乡,1个民族乡,192个居委会、1800个村委会。
人口381.3万。
有汉、畬、回、满、蒙古、藏、维吾尔、壮、苗、彝、布依、朝鲜、侗、土家等民族。
抚州市行政区划汇总详情见表2-1。
表2-1
单位:平方公里、个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2008年,抚州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赶超发展,提速进位的良好势头,生产总值达到43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幅连续六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6.35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208.2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6亿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21.8:46.7:31.5调整为22.2:48.0:29.8。
财政稳步增长。
财政总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
我市财政收入过2亿元的县比上年增加3个。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1.1%, 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抚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详情见表2-2。
农业总产值180.05亿元,比上年增长9.2 %。
粮食总产52.9亿斤,连续5年刷新历史记录。
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尤其是南丰蜜桔“双百工程”成效明显,新增种植面积10.2万亩,达到78万亩,总产达到65万吨;烟叶收购量超过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
烟叶新增种植面积3.7万亩,达到10.5万亩,总产达到1.4万吨;粮食种植面积604.39万亩,比上年增加13.3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39万亩,增加0.92万亩;茶园种植面积3.03万亩,增加0.4 万亩;果园种植面积116.66万亩,增加8.8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98万
亩,增加0.5万亩。
工业增加值1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81亿元,同比增加1.1%;集体企业2.95亿元,同比下降11.3%;股份制企业78.59亿元,同比增长3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69亿元,同比增长1.2%。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51.27亿元,同比增长18.4%;重工业63.33亿元,同比增长2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农村投资12.07 亿元,比上年有所下降。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6.59亿元,同比增长334.9%,第二、三产业完成投资188.45亿元和6.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1 %和22.2%,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1.17 亿元,同比增长33.9 %,其中电力完成9.32亿元,同比增长24.7 %,交通运输完成13.87亿元,同比增长1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3.67亿元,增长25.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3.94亿元,增长22.9%。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1.49亿元,增长6.3%;零售业零售额130.08亿元,增长24.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64亿元,增长32.7%;其他行业零售额3.72亿元,增长11%。
单位:亿元抚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表2-2
2.3 交通基础设施情况
1、铁路
抚州市现有铁路三条,即:向乐铁路、沪昆铁路、鹰厦铁路。
目前向莆铁路正在建设中。
规划中的鹰潭至梅州至汕头铁路和吉安至武夷山铁路也将进过抚州市域。
向乐铁路:从抚州市域西北部穿过,起自南昌向塘,止于乐安县江边村,境内长约123公里,在向西站与沪昆铁路相交,为沟通赣东地区与外界的一条重要交通支线。
沪昆铁路:从抚州市域北部擦边穿过,自上海站引出,止于云南昆明,境内长约32公里,设东乡站(三等站)。
鹰厦铁路:从抚州市域东部擦边穿过,
自鹰潭站引出,止于福建厦门,境内长约35公里,设资溪站(三等站)。
2、公路
抚州市公路主要有沪昆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320国道、206国道、316国道、省道10条和多条县乡道,公路运输较为便捷。
抚州市主要公路一览表表2-3
3、水路
(1)航道:抚河流域水量丰沛,但由于抚河河道窄浅,加之两岸灌溉农田,致使枯水历时长,航道淤积,跟不上发展要求,另外跨沿
河建筑物对水运等综合利用的失衡,抚河航道逐年恶化,为季节性通航。
目前,航运主要以短途运输为主,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份,航运品种主要为粮食、木材、矿建石材、工农业及日用百货等。
南城—抚州段:河段长73.5公里,河面宽400-1000米,因河床淤塞,加上抚河水位变化,只有少量低吨位船进行短途运输。
抚州—焦石段:位于抚河下游,属抚河较好航段,也是抚州—赣江水上的唯一通道,河段长36公里,河面宽400-1000米,枯水河面宽100-300米。
(2)港口码头:抚州市现有港口3个,主要为抚州港、南城港、金溪港。
抚州市港口情况一览表表2-4
2.4 交通运输业
2008年公路运输完成运输量表2-5
第三章抚州干线公路网功能分析
3.1 公路网现状分析
抚州市境内有高速公路2条(G35和G60),国道3条(G206、G316、G320)和省道10条,干线公路东西横贯、南北交错,与相邻省及相邻市均有高等级公路相连,市内路网通过“快速通道”的建设,城区至县和县至县之间基本上通三级以上公路,基本形成了抚州市二小时经济圈。
截止2007年年底,抚州市公路总里程为12487公里,占全省的9.57%,公路面积密度达66.64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全省78.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人口密度达33.82公里/万人,高于全省30.08公里/万人的平均值。
全市拥有高速公路192.5公里,占总里程的1.55%,略低于全省1.697%的平均水平。
一级、二级公路里程分别占总里程的1.71%和4.99%,较全省平均水平的0.67%和7.1%略有不同,抚州市公路里程不断增加,高等级公路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全市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仅占总里程的8.25%,尚未形成二级以上公路为主干线的公路网络。
至2007年末,抚州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0859公里,从路面状况上看,未铺装路面的公路占59.4%,全市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偏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差,行政村的公路通达率达到了91.79%,通油路的行政村占68.39%,低于全省94.28%和71.06%的平均水平,分别位全
省的第9位和第8位,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192.5公里,国道376公里,省道991公里,县道2279公里,乡道3713公里,专用公路68公里,村道4867公里。
路网中县乡村公路占绝大部分,达到了86%以上,国道、省道只占公路总里程的3.01%和7.94%。
按技术等级分,有高速公路192.5公里,一级公路214公里,二级公路624公里,三级公路904公里,四级公路5527公路,等外公路5026公里。
抚州市路网的技术等级结构较低,等外公路和四级公路分别为40.25%和44.26%,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只占总里程的8.25%。
在此背景下,急需提升路网技术等级,优化等级结构配置。
按路面等级分,有铺装路面(高级路面)公路4737公里,简易铺装路面(次高级路面)公路1303公里,未铺装路面(中级、低级路面)公路6448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7.94%、10.43%、51.63%。
抚州市的路面等级较低,导致运行速度慢,严重制约了物流和信息流的发展。
2007年抚州市公路网现状汇总表表3-1
抚州市2007年公路技术等级分布图图3-1
抚州市2007年公路行政等级分布图图3-2
从图3-1中可见,目前抚州市公路通车里程中,以四级公路最多,等外公路次之,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也占有相当比例。
而以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小。
3.2 公路网发展状况
表3-2、表3-3、表3-4、表3-5分别为抚州市历年公路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里程情况和抚州市公路等级构成变化情况。
“十五”期间抚州的对外通达能力得到了大大改善,以公路交通为主轴,强化了公路主骨架,进行了国、省道干线和主要县道改造,加速了县乡公路建设和改造步伐。
2001-2007年间,公路总里程增长了6.97%;等级公路增长了59.6%,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提高到32.3个百分点;有铺装、简易铺装路面里程增长了224%,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抚州市公路网发展情况见表3-5。
从历年的行政等级来看,国省干线公路占有总里程的比重从2001年至2007年的增长幅度仅为1.1%,说明抚州市境内的行政等级配置结构相对合理,里程绝对数相对稳定。
从历年的技术等级来看,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的数值从2001年的582公路至2007年的1031公里,增长量比较明显,表明抚州市经过几年的公路建设,对外通道的高等级公路已基本形成。
抚州市历年公路里程表表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