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出血性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019年第11期 吉林畜牧兽医
·养猪专栏·
YangZhu ZhuanLan
猪出血性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李金龙1,张庆华2,高敬昕1
1.吉林省公主岭市畜牧总站,吉林公主岭 136100;
2.吉林省公主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公主岭 136100
进入夏季以来,随着温度的升高,猪出血性痢疾进入高发期,尤其在生长育肥猪中表现多发。
猪出血性痢疾临床上又称为“猪血痢”或“猪黑痢”。
根据默克兽医手册记录,该病关键性的致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
主要症状表现为猪尤其是生长育肥猪出现水样黏液性出血性腹泻。
1 病原
此病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螺旋体。
病原持续性、广泛存在于发生过此病的猪场中,也可能与新引进种或者猪转群发生污染有关。
病原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102 d,在潮湿污浊环境中可生长繁殖并长期存在。
阳光照射、热源及一般的消毒剂可杀死病原,对干燥环境敏感。
2 流行病学
猪群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此病。
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2~3个月龄以上的育肥猪最为常见,哺乳仔猪发病较少。
易感猪群携带病原可能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发病后的猪群又可以持续性排出病原从而污染猪舍用具、饮水、供料系统和环境。
猪出血性痢疾发病基本没有季节性,在环境条件较差、饲养管理不善的猪场较为多发。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发病进程差异较大,最初的症状一般是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排软便或稀便。
急性病猪以出血性下痢为主,粪便中含有血液或血凝块,咖啡色或黑红色的脱落组织碎片。
病猪精神沉郁,几天以后,粪便大多变为褐色,出现片状的纤维性坏死物。
腹泻的发病猪大多会出现脱水、身体无力、消瘦。
抵抗力稍强的发病猪能转为亚急性和慢性,大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40.5 ℃,但一般不超过41 ℃。
4 剖检特征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得到初步诊断结论。
剖检后,典型的病变在盲肠、结肠和直肠。
大肠多见黏液性、出血性的病变,结肠或直肠上皮
黏膜有弥漫性坏死组织,直肠粪便上多见混有黏液的血凝块。
病程较长的主要有坏死性大肠炎,黏膜上有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坏死,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5 治疗
生长育肥猪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后,可及时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用抗生素,例如乙酰甲喹(痢菌净)5 mg/kg,每日2次,连用3 d。
硫酸新霉素可以按照每日20 mg/kg,连用3 d。
另外,林可霉素、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及四环素类等多种抗菌素药物都有一定的疗效,但相比而言乙酰甲喹(痢菌净)是便宜而见效快的药物。
由于该病的病原会长期存在于猪场中,因此,治疗后比较容易再次感染复发。
所以应与猪场生产管理相结合,以降低治愈猪再次感染和将感染传播给其它猪群或其它批次猪的风险。
6 预防
6.1 防止从疫区或发病场引入带病猪,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如需引入猪只需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无病后方可并群饲养。
6.2 坚持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生产,严禁把上批次病弱猪只转入下一批次。
6.3 坚持及时清扫猪舍,猪粪堆积发酵集中处理,场区道路坚持用2%~3%火碱消毒。
6.4 每次转群要彻底清圈,消毒喷上新鲜石灰乳,干燥一周后备用,保证充分的空圈时间,只有坚持药物卫生和管理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