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PL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as an
Example
作 者 姓 名:符来
导师(职称):邴志刚 教授
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提交论文日期:2020年6月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066
密 级: 学 号: 05M040518004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PL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as an
Example
作 者 姓 名:符来
导师(职称):邴志刚 教授
一 级 学 科:教育硕士
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年 级:2018级
提交论文日期:2020年6月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独创性声明
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摘 要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务院为加速发展职业教育现代化,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给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指导方案。
全国中职院校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创新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相应的应用问题也在不断凸显。
本文选取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例如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关键能力培养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尝试以项目卡包(一种卡片式教学辅助工具,卡包内每一种卡片都有特定的功能与内容)进行辅助教学来解决此类教学法复杂的应用问题,使教学效果更加可控。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观察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研究项目卡包配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分析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与项目、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设计成果汇报与评价以及设计项目卡包,并在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中进行教学实施与验证。
实践表明,运用项目卡包配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然后,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思想,以及“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卡包的相关特点。
其次,调查了PLC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项目卡包辅助“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需求。
再次,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指导,设计项目卡包配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教学模式。
之后,选取典型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验证。
最后,阐述了研究的结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卡包;PLC技术与应用;中职教学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tate Council,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has given a guide plan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s in response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upsurge of teaching reform.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methods are applied to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ut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problems are also constantly highlighted. This paper selects the course of PL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uch as the incomplete grasp of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inadequate manifestation of the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the insufficient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key abilities , and the simplifying of student's assessment method, etc.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ry to use the project card package (a card-type teaching aid, each card in the package has a specific function and content) to assist teaching to solve the complex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such teaching methods, and make the teaching effect more controllable.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survey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in vocational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theor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nalyz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reate scenarios and projects, design independent learning, desig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design results reporting and evaluation, and design the project card package, and implement teaching in PL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with verification.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use of the project card package to assist the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deepen students 'knowledge master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promo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enhance teamwork awareness, and clarify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Firs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us, and puts forward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s. Seco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project card package. Thir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PL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and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card package assisted the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Fourth,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design theory, this paper design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project card
package assisted the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in PL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Fifth, this paper selects a typical crossroa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project as a case to carry out specific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 verification. Sixth,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study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Key words: Project Launch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Project Card Package; PL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V ocational Teaching
目 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5)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5)
1.3.1 研究内容 (5)
1.3.2 研究方法 (6)
1.3.3 技术路线 (7)
1.4论文结构 (7)
第2章相关理论与概念研究 (9)
2.1相关理论 (9)
2.1.1 建构主义理论 (9)
2.1.2 多元智能理论 (10)
2.2相关概念 (11)
2.2.1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11)
2.2.2 项目卡包 (12)
第3章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情况调研与分析 (15)
3.1调研设计 (15)
3.1.1 调研目的 (15)
3.1.2 调研对象 (15)
3.1.3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15)
3.1.4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 (15)
3.2调研的实施 (16)
3.2.1 学生调查问卷的实施 (16)
3.2.2 教师访谈提纲的实施 (16)
3.3调研结果及结果分析 (16)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6)
3.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3)
3.3.3 调研结果总结 (24)
第4章“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 (26)
4.1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分析 (26)
4.1.1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26)
4.1.2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内容与步骤 (27)
4.2“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 (28)
4.2.1 教学目标分析 (28)
4.2.2 情境与项目创设 (30)
4.2.3 自主学习设计 (31)
4.2.4 协作学习设计 (32)
4.2.5 成果汇报与评价设计 (34)
4.2.6 项目卡包设计 (36)
第5章“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施 (40)
5.1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案例教学设计 (40)
5.1.1 教学目标分析 (40)
5.1.2 项目卡包设计 (41)
5.1.3 教学设计 (47)
5.2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案例教学实施 (49)
5.2.1 知识讲解 (49)
5.2.2 组织分工 (52)
5.2.3 实施活动 (52)
5.2.4 阶段性分享与讨论 (52)
5.2.5 成果汇报及评价 (53)
5.2.6 项目总结 (53)
5.3教学实施效果与实施总结 (53)
5.3.1 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分析 (54)
5.3.2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分析 (54)
5.3.3 团队合作意识分析 (55)
5.3.4 教学实施总结 (56)
第6章总结与展望 (57)
6.1总结 (57)
6.2展望 (58)
参考文献 (59)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5)
附录I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66)
附录Ⅱ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70)
附录Ⅲ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课后调查问卷 (71)
第1章绪论
本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一步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此外,本章简要说明了论文的结构。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中职教育稳健发展,为社会持续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已经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各个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再次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但是,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1]的指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并强调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2]中就已经给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案。
其中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文件指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行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同时强化多元灵活的实训考核评价[3]。
项目教学法自引进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界深受推崇。
它以解决现实生活具体问题为目标点,采取项目或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这种培养人才的形式更大程度上获得了企业的认可,从而推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4, 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者对项目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大量的理论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实践,项目教学法迎来蓬勃的发展[6, 7]。
然而,项目教学法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在典型的小组合作项目学习中,教师无法从容应对课堂上讲授、分组分工、指导、讨论、成果展示与评价等众多环节。
而小组分工的不明确与不合理导致个别学生的不合作,在课堂上无所事事[8, 9]。
因此,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与理论的指导,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一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动力,打着项目教学法的幌子进行传统教学,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受到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从“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思考中获得解决思路,延伸到“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上,以项目卡包为教学辅助工具,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实施、评价,努力推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可操作模式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1.1.2研究意义
本文以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分析“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在理论上,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问题缺乏相关理论指导,本文从此入手一方面能丰富课程的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还能代入真实问题促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促进中职院校教师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形成“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的可操作模式。
1.理论意义
(1)丰富中职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学理论
PLC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缩短讲授时间同时增加实践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中,受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影响,教学实践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学生的实操性不强[10, 11]。
另外,我国的PLC教学多是借鉴或者沿袭已有的教学模式,比如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因为复杂而受到教师的敷衍,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于上述中职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方法、推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所以说,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既能提高中职院校相关课程教学效果,又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体系。
(2)促进中职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院校所有的技能操作类课程都是在一定理论体系支撑下展开的实践活动,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还是延续到课堂之外的活动[12, 13]。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创设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确定与课程理论相关的主题。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引发学生进行更广阔的思考,做到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意义
(1)促进中职院校教师明确自身角色定位
中职学生在当今社会立足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综合的知识技能体系、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13]。
面对这种新需求,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既要保证课程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目前缺乏一套成熟的操作模式,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凭借相关经验和理论,完成角色转换,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对各个环节实施管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形成中职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可操作模式
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使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
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开展具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教师适应了遵循知识点顺序的教学,对使用复杂的教学方式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对于需要主动学习的项目教学法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所以,通过对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多角度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分析其在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项目卡包辅助教学,形成可执行、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供中职院校电气类专业教师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项目教学法源于16世纪意大利罗马艺术建筑学校开展的建筑设计比赛,随后其他国家争相借鉴,一度作为学生毕业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14-16]。
该教学法在18世纪的欧洲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学中得到了发展[17, 18]。
20世纪初,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概念[19, 20],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项目教学法逐渐在美国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中广泛的应用[21-23]。
经过几十年的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逐渐把教学方法的改革视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24-27]。
任务驱动教学法源于现代企业的操作模式,任务划分、劳动者行为表现和任务完成标准等被研究应用到教学任务中[28, 29]。
20世纪50年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言类教学中出现,80年代开始在西方职业教育中流行[30, 31]。
同时,德国职业教育开始大力推行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1998年,简·威利斯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系统的学习框架,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一系列说明,进一步推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发展[32]。
在以上两种教学法的研究中,各国主流研究方向依然是两种方法分别进行研究,只有少部分将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研究,比如德国和俄罗斯开始把类似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行动教学法应用于文化课程的教学中[33-35]。
2.“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在国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代替企业承担“实践型”训练的有效途径,一直是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深耕之地[36, 37]。
德国以双元制培训为核心的培训体系,教学活动时刻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在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上始终走在世界前列[38]。
但是由于忽视理论课程的教导,导致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基础不足,沟通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欠缺。
鉴于以上情况,德国开始提出类似“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39-41],以改善基础文化教授的方式。
俄罗斯沿袭了苏联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满足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才需要,但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开始施行“大职业教育”理念,创立了连续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就包含着类似“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推广[42-44]。
1.2.2国内研究现状
1.“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项目教学法,到2006年后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学者、相关部门和院校的努力[45-47]。
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开始受到了大量高校的青睐,教学效果相较传统教学表现出巨大的优势。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我国不断的实践和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并积极主动推广到教学实践中去,并尝试将两者结合进行研究。
比如南通职业大学冯志平、阚春燕和周玉鸿[48]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能力为核心,整合课程内容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革教学考核形式,改良教学效果。
贵州师范大学孙秋莲[49]在互联网营销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该专业的实际特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
2.“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关键。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始于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我国国家教委选派考察团赴德实地学习后,职业院校掀起了一股运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热潮[50]。
许多教师都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比如江南大学徐永良[51]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将项目任务化,学生通过完成各类任务,体验成功和失败的感觉,促使学生产生自我提高驱动力。
四川师范大学李娟[52]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使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数学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并及时调整数学教学项目和任务的设计,使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与专业建设同步发展。
3.“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中的研究现状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是电气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53]。
在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中,一般是先对学生传授PLC理论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后,才开始进行项目或者任务实训课程。
在有些学校的PLC实训课程上,虽然声称是使用项目教学法,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仅按照书本上的梯形图将程序输入到计算机里,再下载到PLC里运行,学生很少进行
独立思考[54]。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照搬照抄,得不到真正的实践锻炼,导致学生对PLC实验兴趣不高。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对中职教学的调查研究,虽然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很早就引入到中职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中,但两者相融合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以期刊文献为主,研究深度总体较弱,并且缺乏探索和讨论应用问题的研究。
比如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郑午和李静[55]基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方式改善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昌俊[56]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模块”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多个教学环节,边学边练、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
1.2.3国内外研究评述
通过仔细研读有关项目教学法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有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从研究主题方面来看,多数研究逐渐从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转向以具体某一专业、某一课程为研究目标的实证研究;
2.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大多学者仅采用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据此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3.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多数研究对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功效进行分析,而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实施中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应用问题研究上相对较少。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绝大多数是对之前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的继承,融合创新研究不足,并缺少对其应用问题的研究。
对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式,虽然都同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职业活动导向以及综合性评价”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上看法不同,并且在具体操作步骤的可操作性方面研究较少。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首先,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中职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分析在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可行性和必要性。
其次,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以此指导“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
项目卡包设计。
再次,研究“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操作教学模式,对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教学效果的验证。
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不足并展望未来。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综合国内外关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理论基础,明确“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及发展沿革,深入理解“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再通过查阅文献提炼出PLC技术与应用相关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奠定“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准备。
2.实验研究法
在开设PLC技术与应用课程的中职院校开展实验,选取两个平行班以两个典型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对照实验,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另一个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比两个班课程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变化作为效果评估依据。
3.观察法
本次实验中,采用实地观察的方法,定期对学生状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实验过程中,班级课堂氛围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比如通过记录学生上课发言的频次分析学生思维活跃程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变化。
4.访谈法
在实验实施前,通过访谈法对中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中职院校“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PLC应用与技术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验计划。
5.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实施前,通过问卷调查目前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项目卡包辅助“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需求。
在实验实施后,对学生发放问卷,分析“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实施效果。
6.定性分析法
依据现有的研究数据,结合相关研究经验推断研究的成效以及影响研究成效的主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