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位于豫皖交界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丘县位于豫皖交界处,居颖水中游,境内5条省道纵横交错,漯阜铁路、南洛高速横贯东西,沙河航运通江达海,占地利之优势,得交通之便利,享物产之芸萃,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
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23万人,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
30年,弹指一挥,30年沧桑巨变。
3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历届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务实拼搏下,沈丘县走出了一条不断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振兴崛起的科学发展康庄大道。
数字可以明证:2007年,该县国民经济总量达到80亿元,是1978年的倍,工农业总产值亿元,是1978年的倍,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是1978年的倍。
近几年特别是县十次党代会以来,沈丘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本着“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沈丘”的工作定位,以推进全民创业、实施工业突破为总抓手,立足传统优势和良好基础,革新条框束缚,激活创业主体,提速增效,跨越发展,沈丘城乡面貌由此巨变。
2005年至2007年,该县在全省100多个县域中的综合位次提升了20位,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进入全省发展10快县,受到省委、省政府重奖。
2007年,在全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考评中,该县获综合评定第一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前三季度,全县GDP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20元,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75元,
增长%;居民储蓄余额61亿元,比年初净增10亿元,居全市县域单位排序第二位。
工业向荣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增加值最高、财政贡献最大、容纳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县十次党代会以来,沈丘坚持以加快工业发展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把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思路向工业聚焦、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工作力量向工业摆布、资源要素向工业聚集,以工业的突破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的追赶跨越。
秉承这一思路,该县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全民创业、项目发展、工业创新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全县万名干部职工参与招商,欧阳一杰等230名机关人员辞职留薪领办企业,王贺华等千余名在外务工人员“群凤还巢”回乡创业,全县规划的沙南、沙北产业集聚区迅速隆起。
覆盖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9250万元,自去年4月16日开工建设的沙南综合产业集聚区现已入驻中宝家纺、怀安集团、振东纺织、乾丰暖通等14家大型企业和1个中小企业孵化园。
整个工业园区的建筑风格统一:灰白色的墙体,湖蓝色的房檐,方方正正的建筑,色彩明快,格调大气。
沙北造纸网特色园区是全省特色园区之一,已入驻华丰、恒丰、华鑫等造纸网企业19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河南省造纸网业协会、中国造纸网科技研发中心落户该园区。
城市向靓
沈丘的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汇聚了人气,带来了商机,带动了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
“建设现代城市,营造江淮情调,打造水韵
绿城,展现个性沈丘……。
”在编制成县城总体规划后,沈丘县在全市首家请专家和专门机构对县城重点路段、重点街区和新城区发展编制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
几年前,沈丘县只有大闸路和县府街一纵一横2条主街道。
自县十次党代会以来,该县对兆丰大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沙北一干渠进行硬化美化,新建拓宽了站前大道、长安路东段,规划修建的纸店沙河大桥、东环路、新埠口大桥、西环路建成通车。
两年多来,全县修建城区道路11条,总长35公里,总面积130万平方米;改造修复城区道路6条,总长23公里,总面积60平方米,县城规划区形成主要干道“五纵三横一环”的网状格局。
城市建设2年多的投入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而这些全靠城市经营和市场运作。
城市变化带动了房地产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
目前,在宽敞、明亮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兆丰大道和火车站前大道沿线以及沈丘沙颍河两岸,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景象。
富都财富中心、铭源世纪豪庭、颍河嘉园、锦苑小区、永基水岸花城、绿城水岸名家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正在建设,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8亿元。
引资逾亿元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四星级宾馆锦华大酒店,硬件设施全市一流。
县文体中心、综合体育馆、恒瑞商业步行街、一峰购物广场、万家乐生活广场等先后投入使用。
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拉动了城市三产快速提升。
沈丘的街心花园、市民文化广场、街角林带、10多公里横贯城区的滨河公园,把昔日相貌平平的县城装扮成了靓丽小城。
农村向好
2007年至2008年,沈丘全县小麦平均单产连续2年超千斤,是黄河以南第一个小麦亩产超千斤的县,被国家农业部和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该县积极引导农民依托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开展订单优质小麦种植,并延伸种业、仓储业、面粉加工业和食品业,特色小麦经济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依托金丝猴集团、康福食品公司、富盈养殖小区等畜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生猪、槐山羊四大重点畜种养殖,延伸畜牧产品加工、食用菌种植、沼气、牧草等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畜牧业生产重点县”,全市在沈丘召开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推介了该县的做法。
同时,该县还注重引导培育农民积极建立互助合作组织,互利合作,共赢市场。
现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83家,涉及畜禽养殖、蔬菜种植、林果栽培、订单粮食、中药材种植等多个门类,社员入股资金8316万元,入社农户3468户,带动非成员农户12万多户。
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沈丘县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全县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通路(硬化)、通电话、通宽带、通广播电视,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了文明幸福新生活。
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558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借助沙颍河复堤改造,新建“一河两路”8个乡镇(办事处)1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自2006年始,该县坚持开展“和美家庭”评选活动,全县尊老爱幼、互敬互助、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的文明乡风日渐形成。
完善优惠措施,营造“政策洼地”
沈丘县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注重统筹城乡,三化并举,工业向荣,城市向靓,农村向好,社会和谐,续写了沈丘辉煌,凝聚了民心、凝聚了智慧、凝聚了希望。
有了这些,沈丘经济社会就一定会充满活力,沈丘人就一定能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