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0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第3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二节 日本的劳务输入
考点2: 日本的劳动力短缺现状 日本是全球社会高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该国人口的1/4已超过65岁。 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这可能对日本经济发展造成相当大的阻力 。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二节 日本的劳务输入
考点3: 日本劳动力输入体制 1.出入境管理制度 在日本入境的外国人中,90%为旅游观光等短期滞留。 1990年修订了《出入国管理法》,使技术移民进入日本更加容易。 2004年6月日本再次修改《出入国管理法》,修改的目的之一是减 少非法滞留的数量。 日本虽然劳动力短缺,但只接受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外国 人,原则上不准许没有技能的外国工人就业。 在日本从事非技术工作的外国人,目前只限于: 准许的永久居民及 永久居民的配偶和子女;日本侨民的配偶和子女;日本接收的亚洲 部分国家的工人;经过允许的部分时间打工的外国留学生。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1: 韩国的劳务输入 (三)韩国劳务市场现状 外籍劳动力从1987年开始进入韩国,韩国法务部在1991年10月 26日制定第255号训令《外国人产业技术研修签证发放等相关业 务处理指 南》,11月1日起实施产业技术研修生制度,以产业技术研修生 的名义正式引进外籍劳动力并多次扩大引进规模。 预计韩国引进外籍劳务的总体规模会逐步缩小,不排除韩国政 府对引 进外籍劳务政策进行调整的可能。今后韩国引进外籍劳 务人员的行业 可能将主要集中于餐饮等服务业、建筑业、种植 业、水产业和海运业。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3: 中国香港的劳动输入 《接上一页 1.入境管理 香港一向实施宽松和开放的入境政现。 2.引入人才 及资金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于2006年6月28日实施。 2008年5月19日推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和回港就业安 排。 3.中国国籍事宜 香港回归后,入境事务处开始处理与《中国国籍法 》有关的申请。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劳务输入
考点2: 比较完善的移民立法体系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法移民国家之 一。澳大利亚有关移民的立法比较健全。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劳务输入
考点3: 移民在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中的现状 移民情况 2000-20010年三种移民中都以技术移民所占比重最多,家庭团聚类 移民次之,人道主义移民最少。 移民就业情况 从技术移民的情况看,2011年技术移民来自印度的人数最多,事业 率为5.68%,同时时,前十位国家家庭团聚类移民的失业率为6.4% ,人道主义移民失业率为 8.7%。 移民职工的产业和职业状况 按照就业人数的多少排列,2011年澳大利亚移民就业人数最多的产 业是卫生保健和社会援助,其次是专业、科技及技术服务行业,最 后是制造业。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2: 新加坡的劳务输入 法律体系 新加坡十分重视劳动力市场立法工作,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外 籍劳务管理法律体系,涉及工作准证、劳动关系、职业安全、 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其宗旨是建立可调控的外籍劳动力资源 库,调解本国劳动力市场,确保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劳动力 市场良性循环,保证本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主要法案包括: 《外国人力雇佣法》、《就业法》、《移民法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工伤赔偿法》《就业代理法》。 管理机构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1: 韩国的劳务输入 考点2: 新加坡的劳务输入 考点3: 中国香港的 劳动输入
考点4: 中国台湾的劳务输入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1: 韩国的劳务输入
(一)韩国人口低增长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韩国建国以后人口 增长较快。 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把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 劳动力大规模向海外输出。 韩国在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历年真题(简答题)解析】
例: 简述亚洲劳务输出国在劳务输出方面的主要问题。 答: (1)移民工人招募渠道混乱,商业化现象严重,出国工人受到严重剥削。 (1分) 移民工人的劳动合同得不到严格执行。(1分) 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统一的职业或行业的标准,造成执行合同的困难或变更。 (1分) 移民工人常常遭受社会保险待遇方面的歧视。(1分) 大批移民工人的回国给国内就业造成压力。(1分) 相当一部分劳务汇款从私人渠道流失了,给国家造成损失。(1分)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3: 中国香港的劳动输入 (三)中国香港入境事务 香港已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和商务访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出入境事务处负责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对经海、 陆、空三路出入境 的人士施行管制;第二类是为本港居民办理 各类证件,包括处理与《中国国籍法》有关的申请及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而提出的居留权声 称、 签发旅行证和身份,以及办理生死和婚姻登记手续。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1: 韩国的劳务输入 2.金卡制度 2000年11月韩国开始实施相当于美国”绿卡“制度的”金卡“ 制度, 从海外招聘高级人才,以帮助中小风险企业解决高级技 术人才的缺口。 3.外国人雇佣许可制 韩国劳动部于2004年8月开始执行”外国人雇佣许可制“,与” 研修 生制度“两制并行实施三年后,于2007年1月开始中止两 制并行措施,实行”雇佣许可制“单一制度下引进外籍劳务的 政策。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二节 日本的劳务输入
考点1: 日本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状况 考点2: 日本的劳动力短缺现状考点3: 日本劳动力输入体制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二节 日本的劳务输入
考点1: 日本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状况
日本是一个向外移民的国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政府都 奉行鼓励国民移居国外的政策。日本的人口密度大,国内资源相对 匮乏,日本政府对外国人入境就业和居留历来是严格控制的。在20 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下,外籍劳 工大量涌入日本,日本政府不得不正视劳务输入问题,并做出相应 的法规调整。 2012年,日本人口达到1.27亿人,人口密度为341.9人/平方千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以下。日本表现出少子高龄化与劳动力短缺 的特征。 日本完成人口转变的时间短,人口出生率下降较快。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二节 日本的劳务输入
考点3: 日本劳动力输入体制 2.研修生制度 日本主要采取引进外籍研修生的办法,来缓解劳动力供给短缺。 日本接收国外研修生的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加强国际 经济合作。研修生通过在日本的研修,学习和掌握日本企业的技术 、技能、知识和管理经验,回国后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日本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2:新加坡的劳务输入 (一)新加坡劳动力市场现状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城市国家,却又是经济发展最快的亚 洲国家之一,因此,长期保持着对外籍员工的强劲需求。 (二)新加坡外籍劳务管理情况 外国人员在新加坡工作需要持有由新加坡政府人力部颁发的有 效准证即就业准证或工作准证。所有外国劳工必须在准证注明 的公司做工,否则将触犯移民法令。就业准证分为:P1 、P2. Q1、Q2四种,前3种主要发给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文凭,在 新加坡企业中担任行政、管理、财务等较高职位且月薪在2500 新加坡元以上的外国人。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 外就业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劳务输入
考点1: 澳大利亚移民与劳务输入的历史 考点2: 比较完善的移民立法体系 考点3: 移民在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中的现状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劳务输入
考点1: 澳大利亚移民与劳务输入的历史 1.早期移民 在澳大利亚最早的移民中,从欧洲流放来的犯人居多数。 2.战后 的”非技术“移民政策 工业生产和建设对非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引发了澳大利亚的战后第一 次移民潮。 3.20世纪70年代,移民选择标准中技术因素的引进 4.20世纪80年代,根据劳动力短缺情况确定移民数量 1982年,多因素评估体制被移民评估体制所取代,这种体制给予申 请者的技术以更多的积分,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技术移民开始涌入澳 大利亚。 5.20纪纪90年代,目标更加明确的技术移民政策 为提高移民的质量,澳大利亚实行一种资格认定制度。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1: 韩国的劳务输入
(二)韩国劳动力输入制度 1.研修生制度 1994年开始实施研修生制,规模引进外籍劳务。 韩国外国人研修生是指外国劳动力通过两国政府人力资源合作 渠道来韩国工作的人员,并享受韩国劳动法的基本权利。 外国研修生分为产生研修生(签证D-3)、就业研修生(签证 E-8)。 韩国全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产业技术研修制只适 用于个别行业,渠道单一,且每年引进的研修生数量有限,难 以满足韩国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3: 中国香港的劳动输入 (二)中国香港的劳务输入计划 香港政府输入外劳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规模合法输入外劳政策的开始时期。——一般 输入外劳政策。 第二阶段1990年5月香港政府实施了”新输入劳工政策“,放 宽和扩大了输入外劳的计划。 第三阶段是1995年年底对输入外劳政策的调整时期,香港政 府于1996年2月实施了”补充劳工计划“,大幅减少输入外地 劳工。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4: 中国台湾的劳务输入 1.快速老化的中国台湾 台湾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2.台湾的劳务输 入法规 3.台湾劳务市场现状 劳动力不足,台湾当局需着手促进中高龄人口就业。台湾中高 龄劳动参与率较低的可能原因有两个: 一是台湾的退休年龄较 外国早;二是部分时间,临时性或人力派遣工作等非典型就业 率,台湾向来都比外国低。 《联合报》的报道称,台湾”未老先退“与”靠政府养老“的 情形严重。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2: 新加坡的劳务输入
(三)新加坡外籍劳务的分布及就业状况新加坡政府注重高技 术人才的引进。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非技术工作为主,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 后期的熟练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比例大致持平 。2010年左右,新加坡引进的外籍劳工将以熟练技术工人为主 ,占引进劳工总数的60%。 新加坡的劳动力政策具有两重性: 对非技术工人实行严格控制 政策,对技术或专业人士的控制则相对宽松。 新加坡劳动力政策的宗旨是吸引技术移民,抵消新加坡技术人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入 考点3: 中国香港的劳动输入 (一)中国香港劳动力状况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 让香港感到劳动力不足。 香港《文汇报》2014年5月20日报道,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日益严峻。 预料2022年的人力需求高达379万人,足足缺少12万人。估计 2022年的人力供求差额将在5.9-17.7万人。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历年真题(单选题)解析】
例:新加坡的外来劳动力主要来自( ) A、马来西亚 B、越南 C.斯里兰卡 A D.孟加拉国
第三章 亚太地区的劳务输入
【历年真题(简答题)解析】
例: 简析日本的劳动力输入与失业率呈相关系关系的原因。 答: (1)日本人口结构老龄化大大早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2分) 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日本青年的就业意愿 也高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青年。(2分)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不利于一些企业的“富余”工人或技术骨干流动到劳动力短 缺的部门去。(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