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敏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型光敏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本文对一种二氢卟吩衍生物(DPX)作为光动力抗肿瘤药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体外,DPX能有效的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的生长。

在体内,接受DPX-TM光动力治疗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肿瘤体积显著变小。

研究表明二氢卟吩衍生物(DPX)用于PDT能有效的抑制肿瘤,有成为新型光动力抗肿瘤药物的潜能。

标签: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二氢卟吩衍生物;抗肿瘤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癌症治疗的众多方法中,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1]。

自问世至今的几十年来,PDT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其有效、安全、副作用小、可协同性、可重复性和相对低成本等优点脱颖而出,并且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为中晚期、特别是无法(或拒绝)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癌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增加了一种治疗手段[2]。

PDT的原理是光敏剂被靶细胞吸收后,在一定波长激光照射下,从基态(S0)跃迁到激发态(S1),通过系间串跃进一步跃迁到三线态激发态(T1),处于三线态的光敏剂与周围分子发生反应(主要有type I型和type II型),产生高氧化活性的自由基(如单线态氧),杀伤靶细胞;并破坏照射区域血管,阻断靶细胞营养和氧供给;同时激发机体免疫调节,导致肿瘤坏死[3]。

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肿瘤的关键之一,长久以来,为了适应光动力治疗的需要,人们研制了多种光敏剂用于PDT治疗[4]。

在此,我们对一种二氢卟吩衍生物(DPX)作为光动力抗肿瘤药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1实验材料
1.1试剂DPX由本实验室自主合成。

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且未做任何预处理。

细胞培养所用材料均购自上海元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实验细胞人脑胶质瘤U87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

1.3实验动物BABL/c 裸鼠,5~6 周龄,体重10~12 g ,18只,SPF 级,购自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2方法与结果
2.1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化合物DPX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成浓度为5 μM的溶液,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譜仪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DPX在420 nm和653nm处有极强的紫外吸收,在527 nm,552 nm,600nm处也有较弱的紫外吸收;以波长为653 nm的激光激发DPX时,
在656 nm处能检测到极强的荧光信号,说明该化合物可用于荧光诊断,且检测波长为656 nm.
2.2单线态氧生成速率的测定使用N,N-二甲基酰胺(DMF)溶液配置成终浓度为20μM DPBF和0.5 μM DPX的工作液,利用UV-Vis测定化合物的扫描波谱。

将工作液加入石英管中,调节激光强度5 mW/cm2照射溶液(λ=650 nm),每隔10秒测定紫外图谱,记录在410 nm处紫外吸收度值[5。

单线态氧生成速率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得出。

In[DPBF]t/[DPBF]0=-kt (1)
其中[DPBF]0为起始吸光强度,[DPBF]t为某一时刻的吸光强度;t为时间;k为DPBF消耗的速率常数,即单线态氧生成速率。

溶液在410 nm处紫外吸收度值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说明有单线态氧的产生,单线态氧的生成速率为0.0299.
3. 噻唑蓝(MTT)检测体外DPX抗肿瘤活性U87细胞以5×104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铺满70- 80 % 96孔板,加入含有不同浓度(0μM、2μM、4μM、6μM、8μM)DPX的细胞培养液,继续避光孵育24h;吸除上清含药培养液,加入新鲜的培养液,实验组采用635nm的激光进行照射,光剂量分别为1.2 J/cm2、2.4 J/cm2、3.6 J/cm2。

对照组作为暗毒性实验,不进行照光;照光后继续培养4h。

吸除培养液,每孔加入10% MTT溶液(5mg/ml)的含FBS 的培养液200μl,继续于37℃,5%CO2孵箱中培养4 h。

终止培养,小心吸取孔内培养的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 150μl,室温下将培养板置于振荡器上振荡10 min,使甲臜充分溶解。

选择570 nm波长,使用酶标仪测定各孔光吸收值(OD value)。

结果如图1,在孵育过后不给予光照,DPX具有很低的毒性;然而给予光照后,DPX的毒性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光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

图1 U87细胞的存活率曲线图
4. DPX体内抗肿瘤活性的评价取对数生长期U87细胞,0.25%胰酶含0.02% EDTA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并计数,调成细胞浓度1×107/ml,取0.2 ml接种于昆明小鼠右后腿部皮下。

待肿瘤长到直径为5-7m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DT组。

PDT组,DPX以5 mg/kg的剂量,采用尾静脉注射,再以波长650 nm的He-Ne 激光照射肿瘤局部;对照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照射肿瘤局部。

光照后,每隔一天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结节长度(a),宽度(b),求出近似瘤体积(V)=a×b2×1/2。

激光照射后肿瘤表面可见充血、发红。

其中接受DPX-PDT 治疗的小鼠,瘤体表面出现局部坏死,2~3 d 后肿瘤组织坏死,溃烂,结痂;14d左右,结痂出现脱落。

DPX-PDT治疗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图2),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
图2 肿瘤生长曲线
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有显著意义。

討论
光动力疗法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又一种肿瘤治疗新技术。

其治疗基础为先给与对肿瘤组织有选择性摄入作用的光敏剂,然后用一定波长的光照辐照瘤区,有光敏剂诱发光动力效应,导致肿瘤组织坏死而显示治疗作用的[6]。

在体外,DPX对于U87细胞具有极低的暗毒性,但是光照过后,不同浓度的DPX对于U87细胞均有不同抑制生长的作用,且有浓度/光剂量-效应关系。

在荷U87肿瘤裸小鼠体内,DPX-PDT组,光照后肿瘤组织坏死,溃烂,结痂,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

以上实验结果提示了DPX有望成为新型光动力抗肿瘤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ckroyd,R.,et al.,The history of photodetection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Photochem Photobiol,2001. 74(5):p. 656-69.
[2]Brundish,D.E. and W.G. Love,Photodynamic therapy comes of age. IDrugs,2000. 3(12):p. 1487-508.
[3]Zhang,L.J.,et al.,Photosensitizing effectiveness of a novel chlorin-based photosensitizer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vitro and in vivo. 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4. 140(9):p. 1527-36.
[4]Chen,Y.H.,G.L. Li,and R.K. Pandey,Synthesis of bacteriochlorins and their potential utility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2004. 8(12):p. 1105-1134.
[5]Ashen-Garry, D. and M. Selke,Singlet oxygen generation by cyclometalated complexes and applications. Photochem Photobiol,2014. 90(2):p. 257-74.
[6]Dima,V.F.,et al.,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some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oncology. Roum Arch Microbiol Immunol,2002. 61(3):p. 159-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