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郑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郑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洪涝等自然、地质灾害历来是危害文物安全的重要因素,古老的文物建筑在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面前尤为脆弱。

受自然环境侵蚀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古桥梁、古城墙、古民居等文物建筑,都是历经岁修、大修以及灾后重修才得以保存至今。

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且分布区城复杂,许多位于山区、河流湖泊、沟谷区域,更容易在自然地质灾害中受损。

一旦赶上极端天气,文物安全压力更是大增。

2016年中秋,受台风“莫兰蒂”影响,浙江泰顺的文兴桥、文重桥、薛宅桥被洪水冲毁。

我们当时第一时间通知当地居民注意抢救保护被冲散的廊桥木构件。

在大家的努力下,三座廊桥大部分木构件、石构件第一时间被搜寻回来,保证了廊桥后期的修复可以使用原构件,再对抢救回来的原构件进行检测分析。

我们综合考虑构件受力特征和构件残损的情况后,对糟朽和开裂严重的伸臂梁、木拱架、木平梁等构件采用墩接、镶补、拼接和铁件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

保证其可以再次使用。

如今,廊桥以崭新面貌重新回到老百姓身边。

要持续发挥古建筑的作用,需要付出巨大的维护成本。

从李冰修建都江堰以来,后人坚持每年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

形成了包括岁修、大修、特修和抢修在内的维护保养机制。

每年岁末,堰官利用枯水期对工程进行“体检”和“治疗”称之为岁修。

隔几年,对整个工程“全面体检”,对看不见的水下破损进行修理,就是大修。

都江堰成为世界遗产后,对它的日常监测更加科学化。

岁修与大修,对古老的文物建筑安全十分必要。

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将文物建筑的抢险加固和保护性设施建设纳入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

总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需要细致的呵护,形成一套完整的预防灾害方案,方能“延年益寿”。

(摘编自黄滋《岁修机制为古建“延年"》)材料二:
随着贴金工序的结束,沈阳故宫大政殿彩画工程日前竣工,这也意味着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全部完成。

该工程于2013 年初正式启动,工程范围为大清门、崇政殿、左翊门、右翊门及大政殿共5处建筑。

沈阳故宫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 年,自上世纪50年代修缮后,大政殿彩画已近70年没有修缮。

由于保护不善和管理不当,以及当时的经济能力有限,上世纪50年代的修缮改变了部分彩画纹饰,新
绘制纹样质量较差、笔触祖糙,而且部分使用了现代材料。

而这部分现代材料劣化性状与传统材料不一致,导致出现了起甲、变色、发黑的状况。

又进一步影响了原有彩画的保存现状。

古建筑修缮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改变文物的原状,尽量使用原材料、原工艺来进行修缮,什么地方坏了就修什么地方,而不是进行整体、全面修缮。

第二是遵循可逆性的原则,就是维修之后要让别人知道哪些修过,哪些是原始的。

大清门,崇政殿、大政殿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工程的保护设计和修缮工作严格遵守“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原则。

在材料上,坚持使用传统矿物质原材,主要有群青、石绿等;在形制上,一方面以原有彩画为基础,同时参考历史资料并结合清代官式做法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大清门、崇政殿、大政殿的历史原貌;在工艺做法上,多次组织召开油饰彩画工程专家论证会,聘请国内具有优秀彩画施工技术的匠师参与,坚持采用传统的清代官式彩画工艺做法,确保地仗及彩画的质量。

(摘编自辛阳《古建修缮,不求“返老还童”》)材料三:
据统计,山西73%以上的古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

古建告危,附属在古建筑上的壁画情况亦岌岌可危。

山西现存壁画约2.4万平方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及外在环境的改变,这些珍稀罕有的文化遗存出现了断裂起甲、空鼓酥碱等多种病害,其中相当一部分险情严重。

此外,一些古村落虽未废弃,但村中现代化新房比比皆是,传统风貌被破坏殆尽。

虽然山西古建筑保护一再被媒体及各地文物管理部门重视,但真正实施起来难上加难。

文物主管部门也承认,大量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尚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原因有二:一是缺少资金;二是缺少人才和技术。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山西省曲沃县2010年出台了《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组织、鼓励、引导民间资金认领保护古建筑。

古建认领,有效破解了“文物部门有心无力,民间力量有力无门”的难题,为文化遗产保护找到了一条好出路。

山西文物部门拟将核心、精华的古建筑保护起来,把省保以下的文物全部放开,借助社会力量来维护。

而山西省文物局则建议,地方政府应负起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

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让文物建筑有人负责、有计划、有钱养护和维修。

此外,山西拟出台《文物建筑构件保护管理办法》,让有关部门在监管时“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对破坏行为进行制约。

“许多本应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镇化建设浪潮中遭到破坏。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门就城镇化过程中古建筑及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进行过调研,指出:对于古建保护,首先要摸清存在的问题,梳理出当地古建筑及传统村落的分类、分布及发展变化趋势,研究其发展客观条件和内在相关因素。

其次要立足于当地经济文化特点,确立“古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驱动力模式,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

第三是在规划建设上进行探索,在保持古建筑和村落特色、特征和时代风貌的基础上,形成城镇
化建设类型和利用模式。

(摘编自邢兆远、李建斌如何留住历史的记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自然环境侵蚀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古桥梁、古城墙、古民居、古庙宇、古戏台等文物建筑都会存在严重险情。

B. 李冰自修建都江堰以后,坚持每年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形成了包括岁修、大修等在内的维护保养机制。

C. 沈阳故宫古建筑自上世纪50年代修缮后,已近70年没有进行任何修缮,主要是因为国家当时的经济能力有限。

D. 山西古建认领有效破解了“文物部门有心无力,民间力量有力无门”的难题,为文化遗产保护找到一条好出路。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建筑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文物部门、民族建筑研究会等各方面共同维护。

B. 要持续发挥古建筑的作用,需要付出巨大的维护成本,但由于资金不足,大量古建筑尚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C. 被洪水冲垮的古廊桥可以再次使用,得益于大部分构件被及时寻回和有关部门再对原构件进行检测和修复。

D. 为避免古建筑在城镇化建设中遭到破坏,要进行专门调研,探索建设规划,形成合理建设类型和利用模式。

3. 如何有效保护古建筑并继续发挥其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作为《意见》的配套文件,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更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对学校提出了细化要求和专业指导。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日常生活、生
产和服务性劳动,即在将教育与生产劳动作为两个独立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时代新人。

(摘编自吕晓娟、李晓漪《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助推器》,《中国教育报》2020年7月17日)材料二: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

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

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要看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基因,重视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培养时代新人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极为迫切。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时代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革,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影响和冲击。

要构建科学实用的现代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培养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也培养大国工匠,还培养创造发明的科学大师,形成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从简单体力劳动引向创新创造复杂劳动,加快教育强国和制造业强国建设。

(摘编自曾天山《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材料三:
调研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怎么会这么少?
从历史角度讲,我国社会长期流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全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部分家庭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家风家教传承不够。

目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为“70后”或“80后”,他们中间独生子女居多,大多从小就缺乏家务劳动的意识和经验。

调查还发现,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停留在“不能挤占正课时间”“做一些清洁扫除即可”的观念上,甚至有36.54%的受访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增加学生负担有违减负政策初衷”。

家校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推诿的现象。

学校认为已经采取充分措施进行劳动教育,但家庭教育配合不够;而家长又认为学校考试压力和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回家没时间进行家务劳动。

此外,社区组织的劳动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持续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

数据显示,57.3%的受访学生偶尔参加社区劳动,35.8%的受访学生从不参加社区劳动。

此外,各方对于开展青少年劳
动教育也受到安全、成本、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热情不高。

调查还发现,在日本,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自理能力,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在美国,家务劳动写进教科书,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应承担的家务都有明确规定;在德国,劳动课衔接职业和社会实习,注重实践。

(摘编自新华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务院颁布的《意见》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那必将对青少年的成长、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

B. 构建现代劳动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形成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加快教育强国和制造业强国建设。

C. 日本、美国、德国的劳动教育系统成熟,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劳动教育水平越高,中小学生的劳动时间也就越长。

D. 为了提升吸引力,让更多学生参加劳动,社区需在劳动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活动的持续性上下功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时代新人。

B.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是说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可持续发展要靠劳动教育完成。

C. 劳动教育与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不同,和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同。

D. 开展劳动教育,要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还要树立和传承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家风家教。

6. 如何有效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隋代是我国传统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结束了东汉末年以后分裂割据的局面,经济活跃,文化发展,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使全国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丝绸之路畅通,国际交流频繁,隋朝皇帝曾经以“皇帝可汗”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隋代在制度上多有创新,其中民间义仓的设立即重要创新之一。

这种应对自然灾害的社区互助自救措施,因效果明显,很快便得到中央政府认可,并采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它不仅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代义仓的设立,在我国传统社会应对自然灾害仓廪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义仓丰富了我国仓廪制度的
内容,使得政府仓廪与民间仓廪相得益彰,表明备荒救灾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也表明国家对保障直接生产者的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知。

隋代义仓的设立过程充分说明,民间具有取之不竭的创造力。

其创新之处在于,将这种民间自助形式制度化,成为国家倡导并加以保护的仓廪制度。

尤其重要的是,这使我国仓廪制度更加成熟,政府仓廪与民间仓廪并行,互相补充。

义仓的设置,是开展生产自救的一项有效应急措施。

经过多年经营,隋代各地义仓无不充盈。

这对当时脆弱的自耕农经济和个体手工业生产应对干旱、蝗灾、水涝、地震、瘟疫及社会动乱,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隋代疆域扩大,东部、南部均到大海,西至且末,北到五原。

大业五年(609),全国有户8907536,人口达46019956,直到百余年后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才重新达到这样的户口数据。

隋代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学界将“隋唐”并称是有一定道理的。

宋代史学家马端临评价说:“古今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这是比较中肯的,而其中义仓的普及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隋代创立的义仓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李唐取代隋朝的当年,即沿袭前制设置义仓,虽然其间多有周折变化,却一直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规定,凡耕种土地者每亩纳粮食2升作为义仓粮,存贮州县,以备荒年赈灾之需。

这为“贞观之治”增添了新的内容。

至迟在唐代宗广德年间,义仓已经普遍设立于全国各地,与太仓、正仓、转运仓、常平仓、军仓共同形成布局结构严整的仓廪体系。

北宋的义仓制度更加完善,成为因地制宜、种类繁多的地方性备荒赈灾重要仓储。

南宋朱熹鉴于义仓设在州县往往发挥不了救荒赈灾的作用,又在乡间设由“乡人士君子”管理的社仓,并在一些地区得到推行。

这种情况在我国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仍然存在。

例如,清代规定乡村设社仓,市镇设义仓,实际上二者没有实质差别,义仓或社仓成为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主要自教措施。

政府完全掌控的大型仓廪则主要集中于大都市附近,其功能是满足军队、都市贵族和官员的需求。

义仓或社仓与之形成了强烈对比。

创建于隋代的义仓,当时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过程,其在后代的变化更加明显。

但是,其应对自然灾害、民间自救互助这一基本功能并未发生多大变化。

因此,义仓在稳定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魏明孔《从义仓设置看隋代制度创新》)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义仓的设立是隋代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效果显著,因而得到认可并获推广。

B.义仓表明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了保障百姓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C.隋代各地义仓充盈,在应对干旱、蝗灾、水涝等灾祸方面起到了最为重要作用。

D.隋唐义仓尚存在诸多弊端,北宋始加以变革,制度于是更为完善,义仓成为重要仓储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对义仓的出现、作用、意义及沿革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B.文章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阐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引用宋人马端临的评价,从侧面论证了义仓的普及对隋代国家富强起到的作用。

D.文章“多有”“一定程度”“比较”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注重语言表达严密性的特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代义仓的设立过程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百姓的创造性,发挥民间的智慧和作用。

B.唐朝开元天宝时期户口数据才达到隋代大业年间的规模,可见隋朝当时经济的富有。

C.南宋时,鉴于州县义仓在救荒赈灾方面作用不大的现状,朱熹又在乡间设置了社仓。

D.清代义仓或社仓是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主要自救措施,政府在赈灾上不够积极有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

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

十五年,河北大饥。

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拜刑部尚书,请敕天下抚按,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帝报从之。

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竖杀人,逃匿禁中。

丕扬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陈台规三事,请专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为令。

又言:“闾阎民瘼非郡邑莫济,郡邑吏治非抚按监司莫清。

请立约束颁天下,奖廉抑贪,共励官箴。

”帝咸优诏报许。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

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

乃创为掣签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

二十三年冬,帝以军政故,贬两京言官三十余人。

丕扬犹在告,偕九卿力谏,弗纳。

复抗疏谏,帝益怒,尽除其名。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B.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
常/
C.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D.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畿辅,京城附近的地区。

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辅,辅助,拱辅京城之意。

B. 大理,指大理寺,审定法律、掌管刑狱的官署。

一般有大理寺卿、大理丞等官员。

C. 闾阎,闾本指门户,阎本是里巷的门。

闾阎,后指代房屋或乡村,也泛指平民百姓。

D. 在告,休假在家。

在,正在;告,古时官吏休假。

文中指孙丕扬当时正休假在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丕扬性情刚直,不徇私情。

任右副都御史后,张居正嘱托他为中官冯保建坊,他拒不答应。

任吏部尚书时,绝无请托之事,被人盛称无私。

B. 孙丕扬心系天下,关爱百姓。

河北发生大饥荒时,他见百姓竟然靠采石充饥,十分伤心,就请求皇帝宽赋救民,皇帝受到感动,减免部分赋税。

C. 孙丕扬为政严厉,凛遵法度。

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各府时,属吏都因他的严肃正直而惴惴不安;执掌刑部时,把逃到宫中的杀人犯抓出制裁。

D. 孙丕扬直言敢谏,遭到打击。

隆庆年间他因弹劾权臣高拱而遭其诬陷,后来上疏皇帝,反对其贬斥两京的言官,结果两次都被罢职而归家闲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

(2)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红玫瑰
杨万里
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课通。

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

风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

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