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圆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绘制lgh f ~-lgv 曲线;
2.掌握管流沿程阻力系数的量测技术和应用压差计的方法; 3.将测得的Re-λ关系值与莫迪图对比,提高实验成果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
对于圆管稳定流动,达西公式给出:
g
v d L h f 22
⋅⋅=λ 对于给定管径、管长的圆管稳定流,由达西公式可得:
2
2
5
22
22
8422Q
h K Q
h L
gd d Q L gdh Lv
gdh f f f f ⨯
=⨯
=
⎪⎭
⎫ ⎝⎛=
=
ππλ
式中:L
gd K 85
2π=
对水平安装的等直径圆管,由能量方程可得:
γ
2
1P P h f -=
对于指示液,被测液体均为水的U 形管压差计,有:
212
1h h P P h f -=-=
γ
式中h f ——测定管段L 的沿程水头损失,cmH 2O
γ——实验水温和大气压力下的水容重
三、实验装置
1.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装置1套,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2.秒表1块
3.温度计1支
4.管径d=1.0cm 。

图1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装置示意图
1.水箱(内置潜水泵)
2.供水管
3.电器插座
4.`流回水管
5. 整流栅板
6. 溢流板
7.水箱
8. 测压嘴
9.实验管道10.差压计11.调节阀门12.调整及计量水箱13.回水管14.实验桌 15旁通管阀门 16 进水阀门
本装置有下水箱、自循环水泵、供水阀、稳压水箱、实验管道、流量调节阀,计量水箱、回水管、压差计等组成。

实验时应将管道、胶管及压差计内的空气排出,接通电源水泵启动,开启供水阀,逐次开大流量调节阀,调整两个阀门开度。

每次调节流量时,均需稳定2-3分钟,流量愈小,稳定时间愈长;测流量时间不小于8-10秒;测流量的同时,需测记压差计、温度计[自备]应挂在水箱中读数。

四、实验步骤
1.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记录有关常数管道内径d ,测量管段长度L ,水箱长a 和宽b ;
2.检查储水箱水位(不够高时冲水),旁通阀是否已关闭;
3.接通电源,启动水泵,全开进水阀16,水泵自动开启供水,保持溢流板有稍许溢流。

4.打开流量调节阀11,系统充水赶气(排气);
5.稳定后,测读并记录数据表中所要求的参数;
①层流区:应在水压差计△h=20-30cmH 2O 量程范围内,进行3-5组实验。

其中第一次实验压差△h=0.2cm 左右,逐次增加压差△h=0.2cm 左右。

②紊流区:开大流量,第一次实验压差△h=0.5-0.8cm ,逐次增加压差△h=10cm ,直至测出最大的
f
h (右侧测压点水位最低),进行3-5组实验。

③流量改变时用秒表和计量箱测定流量,记下时间Δt 和体积V 。

7.实验仪器校核:实验结束后,关闭阀门11,检查水差压计仪是否指示位零,
若均为零,则关闭进水阀门16,断开电源,清理现场。

否则表明差压计已进空气,需重做试验。

五、数据记录与整理
1.记录与计算见表1; 计算原理:
)
s cm (980g )
s (cm d
4v cm t
000221.0t 0337.0101775
.0v 3222
e ==++=
=
πνν
Q
d
R )( 2.绘制lgh f ~lgv 曲线,以lgv 为横坐标,以lgh f 为纵坐标;根据具体情况练成一段或几段直线,求各段直线的斜率2121(lg lg )/()f f m h h v v =--。

将求得的各区段m i 值与已知的各流区的m 值(层流区m=1,光滑管流区m=1.75,紊流过渡区1.75<m<2.0,粗糙管紊流区m=2.0)进行比较,确定各测段所属流区。

3.绘制lg100λ~lgRe 对数曲线,lgRe 为横坐标,以lg100λ为纵坐标。

表1 记录及计算表格
常数:圆管内径d= 1.0 cm ,量测管段长度L= 9.0 cm ,水箱长度a=18.50cm ,宽度为b=15.00cm
)/cm (8/2552s l gd k ==)(π
同组者:
说明:运动粘度保留四位有效数字,K 保留三位,Re 位整数,其余保留两位小数后两位。

六、分析思考题
1.为什么本实验中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如实验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响实验结果?
2.如何从lg lg f v
h 曲线得到的2121(lg lg )/()f f m h h v v =--值,判定流区
(m=1,m=2, 1.75<m<2,m>2)?
3.实际工程中钢管中的流动大多为光滑管流或紊流过渡区,而水电站泄洪洞的流动大多为紊流阻力平方区,其原因何在?
4.本次实验结果是否与莫迪图吻合?如果不吻合,试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