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的N次方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语言的 N 次方效应
摘要:有意义的语言重复,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堆砌,而是教师基于对学生的
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对教材的解析,并伴随着情感和教学目标
的变化而调整后的重复。
这种气吞山河的力度、春风化雨的情怀、化腐朽为神奇
的语言力量直击学生的心灵,让晦涩变得明白,让抽象变得具体,让高深变得浅显。
这就是教师语言所孜孜以求的N次方效应。
关键字:教师语言语言修养语言表达 N次方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
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作为一名语言工作者,如何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语言素养
要求?以及如何让教师的语言呈现”N次方效应?”
一、如何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语言素养要求?
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的冲击,对教书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对比网络等新
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态,只简单教书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堂内外所需,要结合
新时代特点,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领略教师语言的魅力。
1、新时代下,现代教学手段无法替代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
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不少教师将生活语言混同教学语言。
生活语言不够严谨,缺
乏韵律,缺乏美感。
而教学语言应该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
升华,而形成的形象化的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
它能够在教学中出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
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
我
们知道,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它反映着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教师的语言要传达课
程的内容、文本的内容、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入学生的心灵。
而现代的教学手段做不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只能起到辅助促进的作用。
2、新时代的教师要研究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语言怎样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语言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个网络信息化时代。
那么,首
先要用语言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桥梁。
我们知道,处于00后的孩子们,他们所接触的网络已经不再是一种工具,而
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是“吃老本”的职业了,应该与时
俱进,否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秉承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
断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真正了解并深入掌握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与需求。
与之亦师亦友,方能成就双方。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互相成就”。
努力让教学语言和教育语言更贴近学生主体。
教师的语言是“一条纽带”,
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这就必须让新时代的教师研究新
形势下课堂教学语言怎样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丰富与更新教学语言库存。
现
在学生们都喜欢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和对于某件事物的评价等等。
比如:主人公对自我的评价太“凡尔赛”了。
我们
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请不要选择“躺平”,要勇做“逆行者”。
在当今“双减”的教育大环境下,不仅要减少课后的作业量,还要减少校外培训班等等。
我认为,了解这些网络流行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揣摩学生的心思,激发他内心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
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
成性格”。
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就得广泛学习积累,获得教学语言永不干涸的
源头活水。
1.
如何更好的运用和打造教师语言的N次方效应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肺腑”“精神”的体现;“诚于中,形于外”,语言是内心的表白。
若教师的语言拥有感人的力量,教育就会获得成功,教师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把思想概念,而且还能够把最复杂,色彩最
细腻的图画用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教师正是通过娴熟、睿智、富有启发性的教
学语言,打开了知识世界的窗口,使学生茅塞顿开,也正是凭着循循善诱、包含哲
理的教学语言,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热望,甚至确立了学生们一生孜孜追求的方向。
1、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说”的基本功
教师的语言集播音员的准确、科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雄辩、艺术家的丰富
于一身。
因此,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说”的基本功,力争用语言在课堂上为学生
们创设一种行云流水的意境,师生双方在享受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
教师的语言虽不是蜜,却要能粘住学生。
如果教师出言诙谐、妙语连珠、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声情并茂,那么学生会在听课过程中渐渐与老师消除
隔膜、代入情境、如沐春风、渐入佳境。
教师的语言表达有方法无定法。
我在这里用水的四种特性来举例。
老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具有无孔不入的渗透性、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性、
因时而异,因势而变的灵活性、滴水穿石的持久性,这样的语言会让学生始终跟
着你的思路走,被你的明媚的语言所感动,所吸引、乃至会积极的与你进行互动
交流,此时的课堂一定生机盎然,师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解答中提高,在
反思中提升。
这样以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轻松得达成。
2、教师应从哪几个方面锤炼语言?
大致说来,课堂教学结构不外乎为“导、析、结”三个字。
“导”: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道音符,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教学
引语应简洁、扼要、富有吸引力,开启性和过渡性。
才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情感升级、主动配合教师教学。
“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一
片爱心,带着这份情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融入对教材思想感情的深刻体验
和准确把握,再有效地传情达意,以情动情,感染学生,后思而后得;师生会
乐享其中:教师到了新的一层境界,“读则如出我口,讲则如出我心”;学生在
欣赏和思考中获得美感、愉悦和成功感,主动迁移旧知识,达到新旧知识的融
会贯通。
“结”是归纳中心。
这里有七种结课的好的方式。
延伸式结课、激励式结课、悬念式结课、对比式结课、归结式结课、畅想
式结课、迁移式结课。
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结课方式,
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3、如何实现教学语言的“N次方效应”?
这里所说的“N次方效应”:教学过程中的多次重复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效应,不是简单的1+1的叠加,而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礼记·学记》:“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
学相长也。
教师的语言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叠加,教学要回归生活。
教师在生活情境中“教”,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教师乐在其中,学生也乐此不疲。
这一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学习体验知识经验的生长过程,是情智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生
命飞扬的过程。
实质是师生双方知识和生命不断演绎的活动场。
从形式上看似重复的教学,充满着不断创新的语境,丰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教学工作在教师的经营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有意义的语言重复,不再是简单
的语言堆砌,而是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对教
材的解析,并伴随着情感和教学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后的重复。
这种气吞山河的力度、春风化雨的情怀、化腐朽为神奇的语言力量直击学生的心灵,让晦涩变得明
白,让抽象变得具体,让高深变得浅显。
这就是教师语言所孜孜以求的N次方效应。
参考文献:
彭玲:《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语言行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0
赵秋利:《论课堂教学空间的教师语言艺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8,7
骆小兰:《教师语言的艺术》文教资料,200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