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杨震暮夜却金翻译赏析
东汉时期名臣杨震暮夜却金对后世的启示
![东汉时期名臣杨震暮夜却金对后世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e47422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5.png)
东汉时期名臣杨震暮夜却金对后世的启示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早年隐居,晚年才出仕,因为为官清廉而很快得到重用,官至司徒、太尉。
杨震为官清廉其中也有很多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杨震暮夜却金,也就是杨震拒礼的故事,那么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杨震在做荆州刺史的时候,发现王密才华出众,可以说是个人才,于是杨震就向朝廷举荐了王密做昌邑县的县令。
后来杨震调任到了东莱做太守,上任途中路过了王密任职的昌邑县,王密知道知道之后亲自去郊外的路上迎接杨震。
到了晚上,王密又亲自前往杨震住处,拜会杨震,两个人彻夜长谈,聊的非常高兴。
眼见夜已深,王密于是准备起身告辞汇集啊,但是他却突然取出来金条来,放在桌子上,对杨震说,恩师难得来,我准备了一些礼物,报答您当日的栽培举荐的恩情。
杨震却说,之前我知道你是真有才华,所以才举荐你做了官,我的本意就是希望你做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但是你如今这么做,和我所期待的不符,违背了我举荐你的初衷和厚望。
你应该回报我的是报效国家,而不是送我礼物。
但是王密却依旧坚持希望杨震收下礼物,说,现在三更半夜,只有我知道,你知道,不会有人知道的,您就收下吧。
杨震于是严肃起来,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人知道,就算没人在,难道你的良心就不在吗?王密听了之后羞愧难当,匆忙溜走了。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其实就是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正直清廉的人,不能得不义之财,就算是没有人看见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而且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不行不义之事,不取不义之财,抵得住诱惑,禁得住打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而且杨震的清廉的故事不仅如此,有人曾劝杨震应该早些置办写田地给后人所用,但是杨震却不肯还说,让后世都知道他们的是一个清官的子孙,这样的一份丰厚的遗产难道还不够吗?杨震为官清廉,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一个光辉的忠臣清官的形象,更多的是杨震这种刚正不阿、清白做人的精神。
杨震暮夜却金的译文
![杨震暮夜却金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b5b6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3.png)
杨震暮夜却金原文译文及解析
原文:杨震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到郡上任,路过昌邑时,过去曾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
”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译文:杨震四次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到郡上任,路过昌邑时,他曾经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
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并怀中揣了十斤金子,要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
”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解析:这个故事是用来比喻在任何时候都坚决拒绝不正当的诱惑或贿赂。
杨震以自己的行为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原则,拒绝了不义之财,展现了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
这个故事强调了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在面临诱惑时,人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拒绝不正当的请求,保持诚实和公正。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翻译译文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58cd3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5.png)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翻译译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柳永《望海潮》原文和翻译译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翻译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2、《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后汉书班昭续《汉书》原文: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
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6b01ff382f60ddccda38a069.png)
欣
赏
中华德育故事·杨震四知(12:32)
练习: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
( 到达) ( 过去) (担任)
( 升迁)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拜见) ( 送给) ( 了解) ( 您 )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
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
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 愧地退出去了。
杨震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
暮夜无人,拒收重金。
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
密曰:“暮夜无知者。”
( 知道 )
( 您) (说 )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作 业
• 熟读课文,鼓励背诵古文部分。
• 预填本课《配套练习》。 • 预习下一课《尊敬普通人》。
yì
yè
wèi
邑 谒 遗
文白对照,理解句意
杨震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
东莱太守。当他到郡上任,路过昌邑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 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时。过去他曾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 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 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 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 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
入
京
(明)于 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杨震暮夜无知
![杨震暮夜无知](https://img.taocdn.com/s3/m/a57331ea31126edb6e1a1056.png)
杨震暮夜无知杨震年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
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
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S金来要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 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
”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通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
原来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耿宝对杨震说:“李常侍在是皇上眼前红人,希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
”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杨震虽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还吃着家常饭菜、出门没有车坐。
有人劝他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
杨震说:“让后世知道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这个遗产不是很丰厚吗?”“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有人知道。
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暮夜无知的意思是:〖解释〗黑夜无人知晓。
延伸阅读:杨震西元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
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
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
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
居摄二年公元7,杨宝与龚胜、龚舍、蒋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隐匿、不知去向。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786ecd5c2e3f5727a5e9626c.png)
4.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 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 清正廉明等)
质疑再探
经过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 怎样想,怎样做呢?
1.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2.杨震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读文思考,王密为什么要 暮夜给杨震送礼? ① 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② 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③ 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杨震是怎样做的? 1.自读杨震说的话。 2.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 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以边说边 作边演。) 3.杨震为什么不接受王密送的金子?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 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 州茂才பைடு நூலகம்密为昌邑(yì)令,谒 (yè)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wèi)震。震曰:“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 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 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 出。
杨震暮夜却金
却:不接受,推辞。 遗:赠与、送给 迁:调任 知:了解、知道 举:举荐、推举 何:怎能 谒:拜见
却金暮夜解析
![却金暮夜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5080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f.png)
却金暮夜解析
“却金暮夜”是一个出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来源于东汉时期杨震为官清廉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坚守道德底线,拒绝不义之财。
杨震在东莱太守任上时,曾途经昌邑,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在晚上带着十斤黄金来到杨震的住所,想要贿赂他。
杨震十分不高兴,王密说夜深人静没人知晓的。
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意思是说,天、神、我和你都知道这件事,我怎么会是无知的人呢?
杨震坚决拒绝了王密的贿赂,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立场。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却金暮夜”这个成语的来源,用来形容那些在私欲面前坚守正义,不收不义之财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却金暮夜”这个成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私欲时,要坚守道德底线,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秉持正直的品德,不收不义之财,不为私欲所动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杨震暮夜却金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4a9c0b510b1c59eef8c7b4e1.png)
杨震暮夜却金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
杨震是王密的上司,又是他的恩师。
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
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
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
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就今天来看,杨震的行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古今译文对照,理解古今不同的词意。
教案一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1课时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
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
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
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六年级语文:杨震暮夜却金 原文及译文
![六年级语文:杨震暮夜却金 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d9ee6ff111f18583d05abc.png)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杨震暮夜却金原文及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原文:杨震孤贫好学,明①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②,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邓骘③而辟④之,时震年已五十余,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⑤王密为昌邑令,谒⑥见,至夜怀金十斤遗⑦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⑧?”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资治通鉴》译文: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尚书》,眼光透彻,知识渊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
”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
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
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
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1605f4721eb91a37f1115c63.png)
①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 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 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许多人拜他为师,跟着他做学问。 ②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杨震开始步入仕途,升 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他做官清正廉明,后被提 拔到朝中历任太仆、太常和司徒等职,颇受朝廷重用。任职期 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③后因受奸人诬陷,杨震蒙受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 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 阳(今河南南阳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 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 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 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 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 《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迁
升迁
之
到…去
故
至
过去
到
举遗Leabharlann 推荐赠送茂才 优秀的人才 谒见 拜见
君
你
愧
羞愧
结合译文,解释词义
杨震暮夜却金 小升初阅读理解
![杨震暮夜却金 小升初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3d2cd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1.png)
杨震暮夜却金小升初阅读理解1. 介绍杨震暮夜却金这个典故杨震暮夜却金是我国古代典故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杨震在夜晚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弯曲如金鳞的蛇。
这个故事历史悠久,源自《史记》,被广泛传颂。
2. 分析故事的寓意杨震暮夜却金的寓意是敢于担当,勇于面对。
杨震遇到了如金鳞一般的大蛇,当时大家都十分惊恐,而杨震却没有害怕,他勇敢地去捉住了这只大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勇敢果敢,不能畏惧。
3. 阐述小升初阅读理解小升初考试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重要关口,而阅读理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杨震暮夜却金这个典故既有深刻的寓意,又富有教育意义,是小升初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4.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杨震暮夜却金在引导学生理解杨震暮夜却金这个典故时,老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原文、讨论寓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引导他们学会从故事中领悟人生的道理。
5. 教育意义和启示杨震暮夜却金这个典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它告诉我们勇敢面对困难,不畏挑战,敢于担当。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们也要树立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杨震暮夜却金也告诉学生要善于思考,要有敢于追求真理的品质。
6. 总结杨震暮夜却金这个典故,是我国古代典故中的一个经典之作,它深刻地告诉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畏挑战。
在小升初的阅读理解中,这个典故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教育学生理解这个典故,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真知,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典故中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其中杨震暮夜却金便是具有深刻寓意的经典之一。
这个故事源自《史记》,讲述了杨震在暮色降临的时候,遇到了一条弯曲如金鳞的大蛇。
他并没有畏惧,而是毅然决然地捉住了这条巨大的蛇。
那条如金鳞一般的大蛇象征着杨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困难,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3c30343d7375a417866f8f12.png)
范晔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言文,
反复吟诵,对照译文粗通文意,理解杨震却 金的教育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语言,能够对“高 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 德修养。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 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自律”现象的感受。
记得主席身上穿的睡衣也打了补钉。主
席这样简朴,有些人不相信,可我是亲 眼所见,事实就是事实。我在主席那里 吃过多次饭,总是二两米饭,三到四个 菜。来了客人,主席通知加点菜,也只 是增加点分量,有鱼有肉而已。在主席 那里,我从未吃过什么山珍海味。这就 是全国解放以后,作为党和国家领袖的 毛主席的日常生活。
神态:皱着眉头、非常严肃、气愤
动作:猛地站起、挥着手、来回走动 语气:失望
杨 震
•不贪不占 •清正廉明 •光明磊落 •严于律己
高 尚
(二)六月天还穿薄毛裤
1957年6月中旬,我去主席那里汇 报工作,我们都穿上了单衣,而毛主席仍然 穿一条灰黄色的旧毛裤,没穿罩裤,毛裤已 经很旧了,上边还有几个洞。我问:“主席, 您这个时候还穿毛裤,是不是腿有毛 病?”“没有毛病,只不过是买不到适合我 穿的宽大线裤。”毛主席说。“我在广州针 织厂为您定做两套线衣、线裤好吗?”我问。 “那就麻烦定做两套,我自己出钱。”主席 说。
杨 震
(1)字伯起,东汉时华阴 人,少时聪敏好学,当时被 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2)历任荆州刺史等职。任 职期间,曾举荐才华出众的 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 屈而死, 后世人们为了纪 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范晔 (yè),
南朝 杰出史学家, 是《后汉书》 的
杨震暮夜却金的翻译
![杨震暮夜却金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38eae2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b.png)
杨震暮夜却金的翻译教材分析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
杨震是王密的上司,又是他的恩师。
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
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
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
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就今天来看,杨震的行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古今译文对照,理解古今不同的词意。
教学构想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或者教师范读、领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对照译文,读懂意思。
先自己读,读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再把问题集中起来,全班交流。
接着配乐朗读课文(古文)并指导背诵。
最后讨论《杨震暮夜却金》的意义。
教学准备工作查找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和有关杨震的资料。
课时精心安排1课时学生自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你晓得那些古人高风亮节的故事,讲给大家倾听不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你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二、读通文章1.自读课文2.范读、孙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反复的自由的朗读,读完古文,再读读译文。
三、对照译文,记住意思1、先自己读,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在书的旁边做批注2、小组交流,再把问题分散出来。
全班交流3、古文与现代文对照,你发现哪些词的意思不同?重点指导:却:不拒绝接受,辞让。
遗:受赠、赠送给。
迁于:改任。
言:介绍、晓得。
握:荐举、推选。
何:怎能。
谒:谒见。
4、指名自己试着练习说说故事的内容。
5、探讨、认知杨震的高尚犯罪行为,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杨震“却”的就是什么东西,多少东西?你体会至什么?(他却的就是“金”,而且就是“十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拒绝接受巨额财产,可知他不疯癫,更不贪婪,做官清正廉洁,品德高尚。
北师大版《杨震暮夜却金》
![北师大版《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cedb61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8.png)
北师大版《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版〈杨震暮夜却金〉》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杨震暮夜却金》这一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高尚品德的光辉。
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杨震为官清廉,公正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敬重。
有一天,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过昌邑。
当时,昌邑县令王密曾因杨震的举荐而得以任职。
王密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特意在夜间怀揣十斤金子前来拜见。
杨震见到王密,神色严肃地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此时夜深人静,无人知晓,便说:“暮夜无知者。
”杨震却义正言辞地回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不已,带着金子匆匆离去。
杨震的这番话,简短却有力,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理。
他坚信,即使在无人知晓的夜晚,人的行为也不应违背道德和良心。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八个字不仅是对王密行贿行为的严厉斥责,更是对自身清正廉洁的坚定维护。
杨震的高尚品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在那个官场上充满权谋和私利交易的时代,许多官员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择手段,贪污受贿之风盛行。
然而,杨震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屈,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从杨震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他深知,作为一名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用于为人民谋福祉,而不是谋取个人私利。
这种自我约束和对职责的敬畏,是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应当学习和效仿的。
同时,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各种诱惑。
也许是一次小小的作弊,也许是一次不诚实的交易,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能逐渐腐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失去做人的根本。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我们都应当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再深入思考,这个故事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价值取向。
杨震暮夜却金译文
![杨震暮夜却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0257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8.png)
杨震暮夜却金译文杨震暮夜却金是唐代文学家杨炯的绝世佳作。
这首诗曲折动人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杨震暮夜却金进行译文,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杨震暮夜却金最著名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一个思乡之情,以及诗人对于明月的瞩目。
诗人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形容月光的明亮和洁白,将月光和霜合而为一,给读者一种清冷的感觉。
接着,诗人又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绪。
这两句简单的诗句,却将人们童年时期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引发出来。
译文:In the silence of the night,With a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my bed,I mistook it for frost on the ground.Lifting my head, I gaze at the moon above,Dropping my head, I think of my hometown.这是对杨震暮夜却金的一个简单译文。
在译文中,我试图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体现诗人的情感,我选择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同时,我也尽量保持了原诗的韵律和押韵。
杨震暮夜却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乡情感。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故乡是一个神圣而美好的地方,是我们永远向往却无法抵达的地方。
诗人通过描绘明月和思乡的情景,将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同时,这首诗也告诉我们,即使身处他乡,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美好的回忆和思念来寻找内心的安宁和慰藉。
杨震暮夜却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情感表达,还在于它的艺术价值。
杨震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以写景和抒情为主,兼具诗意和哲思。
杨震暮夜却金的表达方式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用简单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出诗人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在杨震暮夜却金译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f06020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b.png)
⽂⾔⽂杨震拒礼全⽂及翻译 杨震拒礼讲述的是杨震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遇到了在昌⾢当县令的熟⼈王密。
⽂⾔⽂杨震拒礼全⽂及翻译,⼀起来看看。
原⽂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关西孔⼦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年,众⼈谓之晚暮,⽽震志愈笃。
⼤将军邓骘闻其贤⽽辟之,举茂才,四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令,谒见,⾄夜怀⾦⼗⽄以遗震。
震⽈:“故⼈知君,君不知故⼈,何也?”密⽈:“暮夜⽆知者。
”震⽈:“天知,神知,我知,⼦知。
何谓⽆知!”密愧⽽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孙常蔬⾷步⾏,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使后世称为清⽩吏⼦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
杨震从⼩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
众儒⽣说:“真是关西的孔⼦杨伯起啊。
”平常客居在湖城,⼏⼗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们都说他错过⼤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
⼤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王密怀揣⼗⽄⾦⼦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没有⼈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知道呢!”王密(拿着⾦⼦)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孙孙常吃蔬菜,步⾏出门,他的⽼朋友中有年长的⼈想要让他为⼦孙开办⼀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字词解释 道:路上 举:举荐 ⼦:你 知:了解 厚:优厚 故:以前 之: 路过 遗:馈赠 愧:羞愧 欲:想要 谒:拜见 作者简介 杨震(西元59⼀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
杨震四知文言文翻译
![杨震四知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d11a4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1.png)
杨震四知文言文翻译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杨震四知》文言文翻译,希望有所帮助!《杨震四知》文言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四知》原文注释1.邓骘:(?—121)东汉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字邵伯。
妹为东汉帝皇后。
何帝死,安帝即位,太后临朝,他任大将军。
辅朝期间,曾进贤士,罢力役,又有建树。
太后死,邓氏为安帝乳母所诬,宗族并废,他绝食而死。
2.其:这里指杨震。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人。
历任司徒、太尉等职。
3.辟:征召。
4.举:推举,选拔。
5.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
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
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6.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7.昌邑:古地名,在今山东巨野东南。
8.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9.转:调动(官职)。
10.清白:廉洁守正。
11.当之郡,之:用做动词。
到,往,去。
《杨震四知》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
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杨震暮夜却金翻译赏析
文言文《杨震暮夜却金》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注释】暮夜:深夜迁:升迁;升官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为:做谒见:拜见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密愧:王密羞愧四迁:四次迁升。
却:不接受。
拒绝遗(ei):赠与,送给。
知:了解,知道。
举:举荐,推举。
何:怎能。
以:拿,把。
故人:“我”。
老朋友,老熟识。
当:到地方去。
郡:郡上道经:路过故:过去【翻译】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尚书》,眼光透彻,知识渊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
”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
人们都说他年纪大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
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
屡次升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