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一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考情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2022·江苏卷·T12022·河北卷·T92021·北京卷·T132020·山东卷·T12020·海南卷·T122020·江苏卷·T5牛顿第二定律与直线运动2022·辽宁卷·T72022·浙江6月选考·T192021·辽宁卷·T13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021·北京卷·T152021·湖南卷·T112020·浙江7月选考·T17(1)牛顿第二定律相关拓展创新实验2021·福建卷·T12(阻力与速度的关系)2020·山东卷·T13(测重力加速度)试题情境生活实践类跳水、蹦床、蹦极、火箭发射、无人机、跳伞运动、电梯内的超重及失重学习探究类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探究加速度与受力、质量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目标要求 1.理解惯性的本质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公式.3.了解单位制,并知道七个基本单位.会用国际单位制检查结果表达式是否正确.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理想实验:它是在经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3.物理意义(1)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2)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强调:运动状态的改变指速度的改变,速度改变则必有加速度,故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2.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2.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3.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3)物体惯性的大小取决于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无关.2.惯性的表现形式(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物体受到外力且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例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故B 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 正确;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故D 正确.例2 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用细绳悬挂和拴住一个铁球和一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 .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 .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 .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 .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答案 A解析 当容器突然向右运动时,同等体积的铁球和水比较,铁球的质量大,铁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水向左偏移,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同等体积的乒乓球和水比较,水的质量大,水相对于乒乓球向左偏移,因此乒乓球相对于水向右偏移,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故选A.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 =ma .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 )2.由m =F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 )3.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高速电子的运动情况.( ×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就有加速度.(2)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与Δv 、Δt 无必然联系;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 ∝F ,a ∝1m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考向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例3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B .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C .F =ma 是矢量式,a 的方向与F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D .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答案 ACD解析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由此可知当力作用瞬间,物体会立即产生加速度,选项A 正确;根据因果关系,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物体由于受合外力作用,才会产生加速度,选项B 错误;F =ma 是矢量式,a 的方向与F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C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会增大,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会减小,选项D 正确. 例4 某型号战斗机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 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所受合力不变,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B .飞机所受合力减小,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C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D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答案 D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合力逐渐减小至零时加速度a 不断减小到零;飞机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A 、B 、C 项错误,D 项正确.考向2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例5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所示,先对质量为m 1=1.0 kg 的标准物体P 施加一水平恒力F ,测得其在1 s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 m/s ,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 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 ,测得它们1 s 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 m/s.则待测物体Q 的质量m 2为( )A .3.0 kgB .4.0 kgC .5.0 kgD .6.0 kg答案 B解析 对P 施加F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1=F m 1=Δv 1Δt =10 m/s 2,对P 和Q 整体施加F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2=Fm 1+m 2=Δv 2Δt=2 m/s 2,联立解得m 2=4.0 kg ,故选B.例6 (2022·全国乙卷·1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 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 .一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35L 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A.5F 8mB.2F 5mC.3F 8mD.3F 10m 答案 A解析 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35L 时,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θ=3L 10L 2=35,设绳子拉力为F T ,水平方向有2F T cos θ=F ,解得F T =58F ,对任意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a ,解得a =5F8m ,故A 正确,B 、C 、D 错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3)根据F 合=ma 求物体的加速度a .例7 (多选)某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恒定的水平共点力的作用,以10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F 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某时刻撤去F 1,此后该物体(sin 37°=0.6)( )A .加速度可能为5 m/s 2B .速度的变化率可能为6 m/s 2C .1秒内速度变化大小可能为20 m/sD .加速度大小一定不为10 m/s 2 答案 BC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10m ,F 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 2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 2min =F 合sin 37°=6m .所以当F 1撤去后,合力的最小值为F min =6m ,合力的取值范围为6m ≤F 合,所以加速度的最小值为a min =F minm=6 m/s 2.故B 、C 正确. 考点三 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4.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公斤)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 ,(ν) 摩[尔] mol 发光强度I ,(I v )坎[德拉]cd例8 (20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 .J B .K C .W D .Wb 答案 B解析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分别是千克、米、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摩尔,符号分别是kg 、m 、s 、A 、K 、cd 、mol ,其余单位都属于导出单位,故选B.例9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已知空气阻力f =12cρS v 2,其中c 为空气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S 为物体迎风面积,v 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则空气阻力系数c 的国际单位是( ) A .常数,没有单位 B.sm C.s 2kg·m D.N·s 2kg 2 答案 A解析 由f =12cρS v 2,可得c =2f ρS v 2,右边式子代入单位可得 2 kg·m/s 2kg/m 3·m 2·(m/s )2=2,即c 为常数,没有单位,B 、C 、D 错误,A 正确.课时精练1.伽利略曾用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则下列选项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冲”上对接的斜面B.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C.减小斜面的倾角θ,小球仍然到达原来的高度D.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答案 A解析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冲”上对接的斜面,这是事实,故A正确;因为生活中没有无摩擦的轨道,所以小球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为推理,故B错误;减小斜面的倾角θ,小球仍然到达原来的高度是在B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故C错误;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这是在C项的基础上继续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2.(2020·浙江7月选考·7)如图所示,底部均有4个轮子的行李箱a竖立、b平卧放置在公交车上,箱子四周有一定空间.当公交车()A.缓慢启动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后运动B.急刹车时,行李箱a一定相对车子向前运动C.缓慢转弯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D.急转弯时,行李箱b一定相对车子向内侧运动答案 B解析a行李箱与车厢底面接触的为4个轮子,而b行李箱与车厢底面接触的为箱体平面.缓慢启动时,加速度较小,两只行李箱所受静摩擦力可能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两只行李箱可能相对公交车静止,不会向后运动,故A错误;急刹车时,a、b行李箱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a行李箱与车厢底面的摩擦力比较小,故a行李箱会向前运动,b行李箱可能静止不动,也可能向前运动,故B正确;缓慢转弯时,向心加速度较小,两只行李箱特别是b行李箱所受静摩擦力可能足以提供向心力,则b行李箱可能相对公交车静止,不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故C错误;急转弯时,若行李箱b所受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时会发生离心运动,可能会向外侧运动,故D错误.3.(2022·江苏卷·1)高铁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本书,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若书不滑动,则高铁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A.2.0 m/s2B.4.0 m/s2C.6.0 m/s2D.8.0 m/s2答案 B解析书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书相对于桌面不滑动,则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即有F fm =μmg=ma m,解得a m=μg=4 m/s2,书相对高铁静止,故若书不滑动,高铁的最大加速度为4 m/s2,B正确,A、C、D错误.4.如图,某飞行器在月球表面起飞后,一段时间内沿与月面夹角为θ的直线做加速运动.此段时间飞行器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可能沿()A.方向①B.方向②C.方向③D.方向④答案 C解析飞行器在起飞后的某段时间内的飞行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且速度在不断增大,说明飞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同向,飞行器受重力和喷气推力的作用,即重力与推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同,飞行器所受喷气的反冲力与喷气方向相反,由题图可知,只有推力在③的反方向时,合力才可能与速度同向,故C正确,A、B、D错误.5.(2023·河北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高三检测)某人想测量地铁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他把一根细绳的下端绑着一支圆珠笔,细绳的上端用电工胶布临时固定在地铁的竖直扶手上.在地铁启动后的某段加速过程中,细绳偏离了竖直方向,他用手机拍摄了当时情景的照片,拍摄方向跟地铁前进方向垂直.细绳偏离竖直方向约为30°角,此时地铁的加速度约为( )A .6 m/s 2B .7.5 m/s 2C .10 m/s 2D .5 m/s 2答案 A解析 对圆珠笔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合=ma ,由图可分析出F 合mg =ag=tan 30°,解得a ≈6 m/s 2,故A 正确,B 、C 、D 错误.6.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质量为m 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B .物体从A 到O 做加速运动,从O 到B 做减速运动C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 A解析 物体从A 到O ,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 间某点(设为点O ′)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 点时弹力减为零.所以物体越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综上所述A正确.7.(2023·江苏省南师附中模拟)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的大小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Y SL,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A.N B.m C.N/m D.Pa答案 D解析根据k=Y SL ,可得Y=kLS,则Y的单位是Nm·mm2=Nm2=Pa,故选D.8.(202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月考)某同学使用轻弹簧、直尺、钢球等制作了一个“竖直加速度测量仪”.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弹簧旁沿弹簧长度方向固定一直尺.不挂钢球时,弹簧下端指针位于直尺20 cm刻度处;下端悬挂钢球,静止时指针位于直尺40 cm刻度处.将直尺不同刻度对应的加速度标在直尺上,就可用此装置直接测量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5gB.4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gC.5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2gD.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不均匀的答案 A解析在40 cm刻度处,有mg=F弹,则4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B错误;由分析可知,在30 cm刻度处,有F弹-mg=ma,有a=-0.5g,A正确;由分析可知,在50 cm刻度处,有F弹-mg=ma,代入数据有a=0.5g,C错误;设某刻度对应值为x,结合分析可知mg·Δx-mg0.2 m=a,Δx=x-0.2 m(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经过计算有a=5gx-2g (m/s2)(x≥0.2 m) m或a=-5gx (m/s2)(x<0.2 m),根据以上分析,加速度a与刻度对应值x成线性关系,则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均匀的,D错误.9.(多选)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满液体静置于水平面上,容器中有a、b、c三个不同材质的物块,物块a、c均对容器壁有压力,物块b悬浮于容器内的液体中,忽略a、c与容器壁间的摩擦.现给容器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使容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物块将保持图中位置不变,与容器一起向右加速运动B.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C.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D.物块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答案CD解析由题意可知,c浮在上面对上壁有压力,可知c排开水的质量大于c本身的质量,同理b排开水的质量等于b本身的质量,a排开水的质量小于a本身的质量;则当容器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左侧壁相互挤压;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物块c因相等体积的水将向左运动,则导致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可将c想象为一个小气泡),故选C、D.10.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通过小物块压缩0.4 m后锁定,t=0时解除锁定,释放小物块.计算机通过小物块上的速度传感器描绘出它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倾斜直线Od是t=0时图线的切线,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m=2 kg,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B .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75 N/m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0 N/m答案 C解析 根据v -t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题图乙知,物块脱离弹簧后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 1.50.55-0.25 m/s 2=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所以μ=a g=0.5,A 、B 错误;刚释放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v ′Δt ′=30.1m/s 2=30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 -μmg =ma ′,代入数据解得k =175 N/m ,C 正确,D 错误.11.(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小球O 用1、2两根细绳连接并分别系于箱子上的A 点和B 点,OA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OB 水平,开始时箱子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力均增大B .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C .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力均增大D .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不变答案 BC解析 箱子静止时,对小球,根据平衡条件得F OA sin θ=mg ,F OB =F OA cos θ,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 OA ′sin θ=mg ,F OB ′-F OA ′cos θ=ma ,所以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选项A 错误,B 正确;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F OA ″sin θ-mg =ma ′,F OB ″=F OA ″cos θ,所以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也增大,选项C 正确,D 错误.12.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质量为m 的货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货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货物对车厢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连接索道与车厢的杆始终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 ,sin 37°=0.6,cos 37°=0.8,那么这时货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35mgB .0.3mgC .0.23mgD .0.2mg答案 D解析 将a 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对货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水平方向:F f =ma x ,竖直方向:F N -mg =ma y ,F N =1.15mg , 又a y a x =34,联立解得F f =0.2mg ,故D 正确. 13.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上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 )A .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增大B .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变小C .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D .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答案 C解析 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小球受重力mg 、绳的拉力F 绳1,由于小球静止,所以F 绳1=mg ,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稳定时,小球也向右匀加速运动.小球受力如图,由于小球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的加速度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合力也水平向右,根据几何关系得出:此时绳子的拉力F 绳2>mg ,所以绳中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整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等于其重力.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稳定时,整体在竖直方向无加速度,所以整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仍然等于其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选C.。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1讲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1讲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

第十一讲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基本思路2.基本步骤3.解题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4.常用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典例1】如图甲所示,滑沙运动时,沙板相对沙地的速度大小会影响沙地对沙板的动摩擦因数。

假设滑沙者的速度超过8 m/s时,滑沙板与沙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5变为μ2=0.25。

如图乙所示,一滑沙者从倾角θ=37°的坡顶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滑至坡底B (B 处为一平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地面,最后停在C 处。

已知沙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μ3=0.4,AB 坡长L =20.5 m ,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滑沙者到B 处时的速度大小;(2)滑沙者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距离;(3)滑沙者在AB 段与BC 段运动的时间之比。

解析 (1)滑沙者在斜面上刚开始运动时速度较小,设经过t 1时间下滑速度达到8 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1mg cos θ=ma 1解得a 1=2 m/s 2所以t 1=v a 1=4 s 下滑的距离为x 1=12a 1t 21=16 m接下来下滑时的加速度a 2=g sin θ-μ2g cos θ=4 m/s 2下滑到B 点时,有v 2B -v 2=2a 2(L -x 1) 解得v B =10 m/s 。

(2)滑沙者在水平地面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a 3=μ3g =4 m/s 2所以能滑行的最远距离x 2=v 2B 2a 3=12.5 m 。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在高考《考试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共有6个条目,其中包括“牛顿定律的应用”,为II等级要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由于整合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使得本节成为高考的热点和必考内容。

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并且,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后继“动能”和“动量”等复杂物理过程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等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显得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对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少同学在此感到困惑,疑难较多,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对一些典型的应用题型,如连接体问题、超重失重问题、皮带传动问题、斜面上的物体运动问题等,学生缺乏针对性训练,更缺少理性的思考和总结。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特征;2、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学会连接体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3、掌握超重、失重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变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时“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的建立。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示法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提问、讨论、评价(一)高三物理(复习)前三章的内容及其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二)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三)如何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PPT展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受力作用的物体存在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降或减速上升
F-mg=ma F= 原理方程
_m__g_+__m_a____
mg-F=ma F= __m_g_-__m__a___
mg-F=mg F=0
高考情境链接
(2022·浙江6月选考·改编)如图所示,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
面,吞食荷花花瓣的过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鱼儿吞食花瓣时鱼儿处于超重状态。
返回
考点三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返回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解决程序图
关键: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 关问题。
考向1 已知受力求运动情况 例4 (2022·浙江6月选考)物流公司通过 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 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 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 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2 ,货物可视为质
√D.图乙中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sin θ
题图甲中撤去挡板瞬间,由于弹簧弹 力不能突变,则A球所受合力为0,加 速度为0,选项A错误;撤去挡板前, 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3mgsin θ,撤 去挡板瞬间,B球与挡板之间弹力消失,B球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 速度为3gsin θ,选项B错误;题图乙中撤去挡板前,轻杆上的弹力为 2mgsin θ,但是撤去挡板瞬间,杆的弹力突变为0,A、B两球作为整体 以共同加速度运动,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速度均为gsin θ,选项C错 误,D正确。
对点练2.(多选)如图为泰山的游客乘坐索道缆车上山的 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索道缆车启动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B.索道缆车到达终点停止运动前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索道缆车正常匀速运动时站在缆车地板上的游客不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学习目标 1.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计算物体的瞬时加速度。

2.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3.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会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1.2.3.4.1.思考判断(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求解运动学物理量时,应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可根据运动速度、位移、时间等信息求解,所以加速度由运动情况决定。

(×)(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一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5)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6)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7)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2.(2023·江苏卷,1)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电梯加速上升的时段是()A.从20.0 s到30.0 sB.从30.0 s到40.0 sC.从40.0 s到50.0 sD.从50.0 s到60.0 s答案A考点一瞬时问题的两类模型两类模型例1 (多选)(2024·湖南邵阳模拟)如图1所示,两小球1和2之间用轻弹簧B相连,弹簧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小球1的左上方用轻绳A悬挂在天花板上,绳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小球2的右边用轻绳C沿水平方向固定在竖直墙壁上。

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1A.球1和球2的质量之比为1∶2B.球1和球2的质量之比为2∶1C.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球1的加速度大小为3gD.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球2的加速度大小为2g答案BC解析对小球1、2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B=m1g,F B sin30°=m2g,所以m1m2=21,故A错误,B正确;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弹簧弹力未来得及变化,球2的加速度大小为0,弹簧弹力F B=m1g,对球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2m1g cos 30°=m1a,解得a=3g,故C正确,D错误。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课题: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学习目标】1.回顾课本77页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能熟记其表达式、适用范围;能区别理解a的决定式和比值定义式。

2.通过分析典型例题,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求解瞬时加速度。

3.回顾课本84-86页的内容(例2、例3),能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并能结合图像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难点:受力分析、运动分析。

【课前导学】1、回顾课本77页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能熟记其表达式、适用范围;回顾课本84-86页的内容(例2、例3)思考讨论1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的比值定义式。

思考讨论2如图所示,超市中顾客随自动扶梯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已知扶梯倾角为θ,顾客质量为m,加速度为a.若求扶梯对顾客的支持力或摩擦力,你有何思路?小结:【课中探究】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例题1】在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内,用细绳a和b系住一个小球,绳a处于斜向上的方向,拉力为T a,绳b处于水平方向,拉力为T b,如图所示.现让小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此时小球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仍保持不变,则两根细绳的拉力变化情况是()A.T a变大,T b不变B.T a变小,T b变小C.T a不变,T b变大D.T a不变,T b变小【练1】(多选)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30°,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16 N的力F作用在质量为 2 kg 的物块上,物块恰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g取10m/s2,物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撤去力F的瞬间,物块所受摩擦力方向不变B.在撤去力F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方法:以为“桥梁”,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2)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

()(3)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

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讲)(含解析)

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讲)(含解析)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掌握超重、失重的概念,会分析有关超重、失重的问题。

2.学会分析临界与极值问题。

3.会进行动力学多过程问题的分析.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考点一超重与失重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

★重点归纳★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关系.下表列出了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处状态的关系。

加速度超重、失重视重Fa=0不超重、不失重F=mga的方向竖直向上超重F=m(g+a)a的方向竖直向下失重F=m(g-a)a =g ,竖直向下完全失重F =0特别提醒:不论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三”技巧(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典型案例★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 。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的施力方案;
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
能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看,要求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
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
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
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
45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张建设编写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 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 (5)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6)应注意: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 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仅由质量决定,与它的受力状况与运动状况均无关。一切物 体都有惯性。答案:D 例 2.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空气阻力不 计),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 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解析:人向上跳起,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所以水平方向与车速 度相同,因而人落回原处。 答案:D 例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但处于这些状态时不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所以 A 错;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看其受力是否为零,而不是看它的速度是否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章 第3课时 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章 第3课时 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m2F ①如图甲所示,用力F竖直向上拉木块时,绳的拉力FT=_m__1+__m__2 _;
m2F ②如图乙所示,用力F沿光滑斜面向上拉木块时,绳的拉力为__m_1_+__m__2 _;
m2F 斜面不光滑时绳的拉力FT=__m__1+__m__2 __。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2)若质量为m1和m2的木块A和B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B在拉 力F的作用下,A、B一起(相对静止)做匀加速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2.关联速度连接体 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下面三图 中A、B两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例2 (2023·福建龙岩市九校联考)如图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
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 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
3 课
综合应用

目标 1.知道连接体的类型以及运动特点,会用整体法、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2.理解几种常见的临界极值条件, 要求 会用极限法、假设法、数学方法解决临界极值问题。
内 容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 考点一 >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B、C间作用力
的大小。
答案
4 5mg
或25Mg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设B、C间的拉力为F, 对物体C,mg-F=ma 解得 F=mg-ma=45mg=25Mg 所以 C、B 间的作用力为45mg 或25Mg。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案一.考点整理基本规律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跟物体的质量成.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①表达式:F= .②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只适用于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2.单位制:①力学单位制: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②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kg)、______(m)和(s).③导出单位:导出单位有N、m/s、m/s2等.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两类基本问题,即由受力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关系如图.二.思考与练习思维启动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02.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kma中,比例系数k的数值()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B.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大小所决定的C.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D.在国际单位制中一定等于13.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面成θ = 37°角,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 = 10 N,刷子的质量为m = 0.5 kg,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天花板长为L= 4 m.sin 37°= 0.6,cos 37°= 0.8,g取10 m/s2.试求:⑴ 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⑵ 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三.考点分类探讨典型问题〖考点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例1】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A.a1 = a2 = a3 = a4 = 0 B.a1 = a2 = a3 = a4 = gC.a1 = a2 = g,a3 = 0,a4 = (m + M)g/M D.a1 = g,a2 = (m + M)g/M,a3 = 0,a4 = (m + M)g/M 【变式跟踪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0 B.233g C.g D.33g〖考点2〗整体法、隔离法的灵活应用【例2】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A.2f(m+M)/M B.2f(m+M)/mC.2f(m+M)/M– (m + M)g D.2f(m+M)/M + (m+M)g【变式跟踪2】如图所示,50个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30°,各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则第3个小物块对第2个小物块的作用力大小为()A.F/25 B.24F/25C.24mg + F/2 D.因为动摩擦因数未知,所以不能确定〖考点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例3】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 A后速度减为零,“B鱼””竖直下潜h B后速度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10/9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⑴“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 A1;⑵“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 A;⑶“A鱼”与“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 A∶f B.【变式跟踪3】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 = 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 = 37°,如图所示.力F作用2 s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s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x(已知sin 37° = 0.6,cos 37° = 0.8,g = 10 m/s2).四.考题再练高考试题1.【2012·安徽卷】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预测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的小球上有一水平拉力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A.F3kB.F2kC.L +F3kD.L +F2k2.【2013广东高考】.如图所示,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 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 D.甲比乙先到达B处【预测2】如图所示,AB和CD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和r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滑到B和由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与t2之比为()A.2∶1 B.1∶1 C.3∶1 D.1∶ 33.【2013江苏高考】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⑴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⑵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需所拉力的大小;⑶本实验中,m1 = 0. 5 kg、m2 = 0. 1 kg,μ= 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 0. 1 m,取g =10m/ 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 0. 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预测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布带上静止放着一质量为m = 1.0 kg的小铁块,它离布带右端的距离为L= 0.5 m,铁块与布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 0.1.现用力从静止开始向左以a0= 2 m/s2的加速度将布带从铁块下抽出,假设铁块大小不计,铁块不滚动,g取10 m/s2,求:⑴将布带从铁块下抽出需要多长时间?⑵铁块离开布带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4.【2013安徽高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顶端与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的物块.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 0.75l时将物块由静止开始释放,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⑴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⑵选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用x表示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证明物块做简谐运动;⑶求弹簧的最大伸长量;⑷为使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动摩擦因数 应满足什么条件(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mαM【预测4】如图(a )所示,“”形木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块水平表面AB 粗糙,光滑表面BC 与水平面夹角为θ = 37°.木块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b ))所示.已知sin 37° = 0.6,cos 37° =0.8,g 取10 m/s 2.求: ⑴ 斜面BC 的长度; ⑵ 滑块的质量;⑶ 运动过程中滑块发生的位移.五.课堂演练 自我提升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 B .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C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一个的大小成正比D .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2.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 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 ) A .将立即做变减速运动 B .将立即做匀减速运动C .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继续增大D .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3.质量为1 kg 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 s 内的位移为x m ,则F 的大小为(单位为N ) ( )A .2x t 2B .2x 2t -1C .2x 2t +1D .2x t -14.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 kg ,在14 N 的恒力作用下,则5 s 末的速度及5 s 内通过的路程为( )A .8 m/s 25 mB .2 m/s 25 mC .10 m/s 25 mD .10 m/s 12.5 m5.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细线相连,再用轻质弹簧悬挂起来,在A 、B 间细线烧断后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分别是 ( )A .A 、B 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方向都竖直向下B .A 的加速度为0,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C .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D .A 的加速度大于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6.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均为4 kg 的两木块A 、B 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拉动木块A ,使木块A 向上做加速度为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定A 的起始位置为坐标原点,g = 10 m/s 2,从力F 刚作用在木块A 的瞬间到B 刚好离开地面这个过程中,力F 与木块A 的位移x 之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7.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物块b 放在物块a 上静止不动.当用力F 使物块b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在下面所给的四个图象中,能反映物块b 脱离物块a 前的过程中力F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 ( )8.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则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中F 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 表示物体的速度) ( )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方的A 点处放置一光滑的木板AB ,B 端刚好在斜面上.木板与竖直方向AC 所成角度为α,一小物块自A 端沿木板由静止滑下,要使物块滑到斜面的时间最短,则α与θ角的大小关系应为 ( )A .α = θB .α = θ2C .α = θ3 D .α = 2θ10.质量均为m 的A 、B 两个小球之间系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紧靠墙壁,如图所示,今用恒力F 将B 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撤去,此瞬间 ( ) A .A 球的加速度为 F /2m B .A 球的加速度为零 C .B 球的加速度为F /2m D .B 球的加速度为F /m11.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轨道与水平轨道面相切于M 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 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 与M 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 是圆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 、b 两球分别由A 、B 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 点;c 球由C 点自由下落到M 点.则 ( ) A .a 球最先到达M 点 B .b 球最先到达M 点C .c 球最先到达M 点D .c 、a 、b 三球依次先后到达M 点12.一物体重为50 N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加上如图所示的水平力F 1和F 2,若F 2 = 15 N 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 1的值可能是(g =10 m/s 2) ( ) A .3 N B .25 N C .30 N D .50 N13.受水平外力F 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 – 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 A .在0~t 1时间内,外力F 大小不断增大 B .在t 1时刻,外力F 为零C .在t 1~t 2时间内,外力F 大小可能不断减小D .在t 1~t 2时间内,外力F 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14.用一水平力F 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F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g = 10 m/s 2,则可以计算出 ( )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B .F 为14 N 时物体的速度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体的质量1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质量为m 的物体使其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如图甲所示,通过力传感器得到推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通过频闪照相处理后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所示,若已知斜面的倾角α = 30°,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则由此可得 ( ) A .物体的质量为3 kg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9C .撤去推力F 后,物体将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可以静止在斜面上D .撤去推力F 后,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为103m/s 216.一辆质量为1.0×103 kg 的汽车,经过10 s 由静止加速到速度为108 km/h 后匀速前进.求:⑴ 汽车受到的合力大小;⑵ 如果关闭汽车发动机油门并刹车,设汽车受到的阻力为6.0×103 N,求汽车由108 km/h 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和所通过的路程.17.静止在水平面上的A 、B 两个物体通过一根拉直的轻绳相连,如图,轻绳长L = 1 m ,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 N ,A 的质量m 1 = 2 kg ,B 的质量m 2 = 8 kg ,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现用一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 作用在B 上,使A 、B 向右运动,当F 增大到某一值时,轻绳刚好被拉断(g = 10 m/s 2).⑴ 求绳刚被拉断时F 的大小;⑵ 若绳刚被拉断时,A 、B 的速度为2 m/s ,保持此时的F 大小不变,当A 静止时,A 、B 间的距离为多少?18.质量为0.3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中a 、b 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时的v – t 图象,取g = 10 m/s 2.求: ⑴ 物体受滑动摩擦力多大? ⑵ 水平拉力多大?19.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 = 16 m 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 = 10 m/s ,动摩擦因数μ = 0.5,在传送带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 = 0.5 kg 的物体.已知sin 37° = 0.6,cos 37°= 0.8,g = 10 m/s 2.求:⑴ 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 ⑵ 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参考答案:一.考点整理基本规律1.正比反比相同ma惯性宏观低速2.千克米秒二.思考与练习思维启动1.AC;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一定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0,物体必受力的作用,A正确;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不为0,C正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也是逐渐增大的,但其所受合力为0,故B错误;当物体的速率不变,速度的方向变化时,物体具有加速度,合力不为0,D错误.2.CD;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ma 是根据实验结论导出的,其过程简要如下:实验结论1:a∝F;实验结论2:a∝m-1;综合两个结论,得a∝F/m或F ∝ma.式子写成等式为F = kma,其中k为比例常数.如果选用合适的单位,可使k= 1.为此,对力的单位“N”做了定义: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即1 N = 1 kg·m/s2.据此,公式F = kma中,如果各物理量都用国际单位(即F用N作单位、m用kg作单位、a用m/s2作单位),则k = 1.由此可见,公式F = kma中的比例常数k的数值,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k = 1,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故选项A、B错,选项C、D正确.3.答案⑴2 m/s2⑵2 s⑴刷子受力如图所示,对刷子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sinθ–mg sinθ–F f = ma垂直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有:F cos θ = mg cosθ + F N其中F f = μF N由以上三式得:a = 2 m/s2.⑵由L = at2/2得:t = 2 s.三.考点分类探讨典型问题例1 C;在抽出木板的瞬时,物块1、2与刚性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1 = a2 = g;而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因此物块3满足mg = F,a3 = 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4 = (F + Mg)/M = (M + m)g/M,所以C对.变式1 B;平衡时,小球受到三个力:重力mg、木板AB的支持力F N和弹簧拉力F T,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突然撤离木板时,F N突然消失而其他力不变,因此F T与重力mg的合力F =mgcos 30°=233mg,产生的加速度a =Fm=233g,B正确.例2 A;对木块M,受到两个静摩擦力f和重力Mg三个力而向上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木块不滑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 m = (2f–Mg)/M①对整体,受到两个力,即力F和整体重力(m + 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 M)g= (m+ M)a ②代入最大加速度即得力F的最大值F m= 2f(m+ M)/M,A项正确.变式 2 B;设题中50个小物块组成的整体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50μmg cos30°–50mg sin30° = 50ma;从整体中将第3、4、…、50共48个小物块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设第2个小物块对第3个小物块的作用力大小为F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48μmg cos30°– 48mgsin30° = 48ma;联立以上两式解得F N= 24F/25,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第3个小块对第2个小物块作用力大小为24F/25,故选项B正确.例3 ⑴“A鱼”在入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v A12– 0 = 2gH①得:v A1 = 2gH ②⑵“A鱼”在水中运动时受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A,有F浮 + f A-mg = ma A③0 - v A12 = – 2 a A h A④由题意:F浮 = 10mg/9 由②③④式得f A = mg(H/h A– 1/9) ⑤⑶考虑到“B鱼”的受力、运动情况与“A鱼”相似,有f B = mg(H/h B– 1/9) ⑥综合⑤、⑥两式,得f A:f B = h B(9H - h A)/[h A(9H - h B)].变式3设力F作用时物体沿斜面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a1,撤去力F后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2,则:a1t1= a2t2①有力F作用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cosθ–mg sinθ–F f1 = ma1②F f1 = μF N1 = μ(mg cos θ + F sin θ) ③撤去力F后,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F f2= –ma2④F f2= μF N2= μm gcosθ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a2 = 8 m/s2,a1 = 5 m/s2,μ = 0.25,物体运动的总位移x = a1t12/2 + a2t22/2 = 16.25 m..四.考题再练高考试题1.C;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块沿斜面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a = g(sinθ–μcosθ) > 0,即μ< tanθ.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后,物块的加速度a′= [(mg+ F)sinθ–μ(mg + F)cosθ]/m = a + (F sinθ–μF cosθ)/m,且F sinθ–μF cosθ> 0,故a′ > a,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预测 1 C;两个小球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相等,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 (m + 2m)a,对质量为m的小球水平方向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可得:kx = ma,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L +F3k,C正确.2.BD预测2 B;由“等时圆”模型结论有:t AP = t CP =2Rg,t PB = t PD=2rg,所以t1 = t AP + t PB,t2 = t CP + t PB,知t1 = t2,B项正确.3.⑴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f1 = μm1g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f2 = μ(m1 + m2)g f = f1 + f2,解得f =μ(2m1 + m2)g.⑵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f1= m1a1F–f1–f2= m2a2发生相对运动a2>a1解得F > 2μ(m1 + m2)g.⑶纸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x1 = a1t12/2 纸板运动的距离d + x1 = a2t12/2 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2 = a3t22/2 l = x1 + x2由题意知a1 = a3、a1t1 = a3t3解得F = 2μ[m1 +(1 + d/l)m2]g代入数据解得F = 22.4N预测3 ⑴设铁块离开布带时,相对桌面移动的距离为x,布带移动的距离为L + x,铁块滑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a= μg= 1 m/s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L+x= a0t2/2,x = at2/2,解得:t =2La0-μg= 1 s.⑵由v = v0 + at得铁块速度v = 1×1 m/s = 1 m/s.4.⑴设物块在斜面上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L,有mg sinα–kΔL = 0解得ΔL = (mg sinα)/k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 (mg sinα)/⑵当物块的位移为x时,弹簧伸长量为x + ΔL物块所受合力为F合 = mf sinα–k(x + ΔL)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合 = –kx则物块作简谐运动⑶物块作简谐运动的振幅为A = L/4 + (mg sinα)/k由对称性可知,最大伸长量为L/4 + (mg sinα)/kxmαMOfFαF N2⑷ 设物块位移x 为正,则斜面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斜面 体平衡,所以有水平方向 f + F N1sin α – F cos α = 0竖直方向F N2 – Mg – F N1cos α – F sin α = 0 又F = k (x + ΔL )、F N1 = mg cos α联立可得 f = kx cos α,F N2 = Mg + mg + kx sin α为使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应有︱f ︱≤ μF N2 所以μ ≥︱f ︱/μF N2 =(k ︱x ︱cos α)/(Mg + mg + kx sin α)当 x = – A 时,上式右端达到最大值,于是有≥ [(kL + 4mg sin α)cos α]/(4Mg + 4mg cos 2α- kL sin α)预测 4 ⑴ 分析滑块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1 =g sin θ = 6 m/s 2,通过图(b )可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 1 = 1 s ,由运动学公式得:s = a 1t 21/2 = 3 m . ⑵ 滑块对斜面的压力为:N 1′ = N 1 = mg cos θ,木块对传感器的压力为:F 1 = N 1′sin θ;由图(b )可知:F 1 = 12 N 解得:m = 2.5 kg .⑶ 滑块滑到B 点的速度为:v 1 = a 1t 1 = 6 m/s ,由图(b )可知:f 1 = f 2 = 5 N ,t 2 = 2 s ,a 2 = f 2/m= 2m/s 2,s = v 1t 2 – a 2t 22= 8m .五.课堂演练 自我提升1.D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无关,A 项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则a ≠ 0,B项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C 项错误.2.C ;物体在力F 作用下向左加速,接触弹簧后受到弹簧向右的弹力,合外力向左逐渐减小,加速度向左逐渐减小,速度增加,当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力F 时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物体继续向左运动,弹簧弹力大于力F ,合外力向右逐渐增大,加速度向右逐渐增大,速度减小,最后速度减小到0,此时加速度最大.综上所述,A 、B 、D 错误,C 正确. 3.A ;由牛顿第二定律F = ma 与x = 12at 2,得出F = 2mx t 2 = 2xt2.4.C ;物体由静止开始在恒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a = F /m = 2 m/s 2,v = at = 10 m/s ,x = at 2/2 = 25 m . 5.C ;在细线烧断前,A 、B 两球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对B 球有F 绳 = mg 对A 球有F 弹 = mg + F 绳;在细线烧断后,F 绳立即消失,弹簧弹力及各球重力不变,两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B 球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A 球有F 弹 – mg = ma A 解得a A = g ,方向向上.综上分析,选C .6.A ;设初始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弹簧劲度系数为k ,木块的质量为m ,则kx 0 = mg ;力F 作用在木块A 上后,选取A 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 、竖直向下的重力mg 和弹力k (x 0–x )三个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 k (x 0 – x ) – mg = ma ,即F = ma + kx = 20 + kx ;当弹簧对B 竖直向上的弹力大小等于重力时B 刚好离开地面,此时弹簧对木块A 施加竖直向下的弹力F 弹,大小为mg ,对木块A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 mg – F 弹 = ma ,代入数据,可求得F = 100 N .7.C ;将a 、b 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设两物体的总质量为m ,物体向上的位移为Δx = at 2/2,受到向上的拉力F 、弹簧的弹力F N 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 ,由题意得kx 0 = 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 k (x 0– Δx ) – mg = ma ,即F = mg + ma – (mg – k Δx ) = ma + k ×at 2/2,故C 正确.8.C ;由F = ma 可知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同向,且大小成正比,故F – t 图象与a – t 图线变化趋势应一致,故选项A 、B 均错误;当速度与加速度a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 是定值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9.B ;如图所示,在竖直线AC 上选取一点O ,以适当的长度为半径画圆,使该圆过A 点,且与斜面相切于D 点.由等时圆知识可知,由A 沿斜面滑到D 所用时间比由A 到达斜面上其他各点所用时间都短.将木板下端与D 点重合即可,而∠COD = θ,则α= θ/2.10.BD ;恒力F 作用时,A 和B 都平衡,它们的合力都为零,且弹簧弹力为F .突然将力F 撤去,对A来说水平方向依然受弹簧弹力和墙壁的弹力,二力平衡,所以A 球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A 项错、B 项对.而B 球在水平方向只受水平向右的弹簧的弹力作用,加速度a = F /m ,故C 项错、D 项对. 11.CD ;设圆轨道半径为R ,据“等时圆”模型结论有,t a =4Rg= 2 Rg;B 点在圆外,t b > t a ,c 球做自由落体运动t c =2Rg;所以,有t c < t a < t b ,C 、D 正确. 12.ACD ;若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2 – F 1 – μG = ma > 0,解得F 1 < 5 N ,A 正确;若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 – F 2 – μG = ma > 0,解得F 1 > 25 N ,C 、D 正确.13.CD ;0~t 1时间内,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由F 1 - F f = ma 1,a 1减小,可知外力不断减小,A 错;由图线斜率可知t 1时刻的加速度为零,故外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B 错;t 1~t 2时间内,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若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由F f - F 2 = ma 2,a 2增大,可知外力逐渐减小,若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由F f + F 3 = ma 2,a 2增大,可知外力逐渐增大,又由于在t 1时刻,外力F 大小等于摩擦力F f 的大小,所以F 可能先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大小逐渐减小,减小到0后再反向逐渐增大,故C 、D 对.14.ACD ;由a – F 图象可知,拉力在7 N 之前加速度都是0,因此可知最大静摩擦力为7 N ,选项A正确;再由图象可知,当F = 7 N 时,加速度为0.5 m/s 2,当F = 14 N 时,加速度为4 m/s 2,即F 1 – μmg = ma 1,F 2 – μmg = ma 2,可求得动摩擦因数及物体的质量,选项C 、D 正确;物体运动为变加速运动,不能算出拉力为14 N 时物体的速度,选项B 错误. 15.ABD ;在0~2 s 由速度图象可得:a =Δv Δt=0.5 m/s 2,由速度图象可知,2 s 后匀速,合外力为零,推力大小等于阻力,故0~2 s 内的合外力F 合=21.5 N -20 N =1.5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 =F 合a =1.50.5kg =3 kg ,故选项A 正确;由匀速时F 推=mg sin α+μmg cos α,代入数据可得:μ=39,所以选项B 正确;撤去推力F 后,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之后所受合外力为F 合′=mg sin α-μmg cos α=10 N >0,所以物体将下滑,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F 合′m =103m/s 2,故选项C 错、D 对,所以正确选项为A 、B 、D .16.汽车运动过程如图所示,v = 108 km/h = 30 m/h .⑴ 由v = v 0 + at 得 加速度a = (v - v 0)/t = 3 m/s 2;由F = ma 知汽车受到的合力大小F = 1.0×103×3 N = 3.0×103 N .⑵ 汽车刹车时,由F = ma 知加速度大小a ′ = f /m = 6 m/s2;据v = v 0 + at 知刹车时间t = v 0/ a ′ =5 s,由x = v 0t /2 知刹车路程x = 75 m .17.⑴ 设绳刚要被拉断时产生的拉力为F 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 物体有 F T – μm 1g = m 1a 代入数值得a = 2 m/s 2;对A 、B 整体有:F –μ(m 1 + m 2)g = (m 1 + m 2)a ,代入数值得F = 40 N .⑵ 设绳断后,A 的加速度为a 1,B 的加速度为a 2,则a 1 = μg =2 m/s 2,a 2 = (F – μm 12g )/m 2 = 3m/s 2,A 停下来的时间为t ,则t = v /a 1 = 1 s ,A 的位移为x 1,则x 1 = v 2/2a 1 = 1 m ;B 的位移。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牛顿第二定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牛顿第二定律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13)--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2.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两类动力学问题【自主学习】一、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 成正比,跟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方向相同。

2.公式:3.理解要点:(1)F=ma 这种形式只是在国际单位制中才适用一般地说F =kma ,k 是比例常数,它的数值与F 、m 、a 各量的单位有关。

在国际单位制中,即F 、m 、a 分别用N 、kg 、m/s 2作单位,k=1,才能写为F=ma.(2)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四性”①矢量性: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 的方向始终相同。

②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力的瞬时效应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同生、同灭、同时变化,所以它适合解决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问题。

③独立性: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而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加速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 F x =ma x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即:F y =ma y④相对性:物体的加速度必须是对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而言的。

4.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课件(新教材粤教版):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课件(新教材粤教版):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
梳理 必备知识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无关 (选填“无关” 或“相关”). (2)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 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对比
名称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现象 视重 大于实重 视重 小于 实重
(3)运动员滑上水平雪道后,在t′=2.0 s内 滑行的距离x. 答案 59 m
运动员滑到B点时的速度vB=v0+at=30 m/s 在水平雪道上运动员受力如图乙所示,建立如图乙 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运动员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x方向上有-μFN′=ma′, y方向上有FN′-mg=0,又x=vBt′+ 12a′t′2 , 联立解得x=59 m.
开始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伸长量为x,设弹簧的 劲度系数为k,则kx=0.5mg,剪断细线后a向下 做加速运动,a向下运动x时弹簧恢复原长,然 后a继续向下做加速运动,弹簧被压缩,弹簧弹力向上,开始弹簧弹 力小于a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F1=2mgsin 30°=mg,物块继续向下 做加速运动,设弹簧压缩量为x′时物块a所受合力为零,则kx′=F1 =mg,x′=2x,当物块a所受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在此过程物块a 下滑的距离s=x+x′=3x,D正确.
例7 (2023·四川金堂县淮口中学高三检测)如图所示,ABC是一雪道, AB段为长L=80 m、倾角θ=37°的斜坡,BC段水平,AB与BC平滑相连. 一个质量m=75 kg的滑雪运动员(含滑雪板),从斜坡顶端以v0=2.0 m/s 的初速度匀加速滑下,经时间t=5.0 s到达斜坡底端B点.滑雪板与雪道间 的动摩擦因数在AB段和BC段均相同(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取g=10 m/s2, sin 37°=0.6,cos 37°=0.8.求: (1)运动员在斜坡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a; 答案 5.6 m/s2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牛顿定律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牛顿定律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三、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课时: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要点:1.牛顿第一定律:①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一切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③惯性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而与物体受力和运动无关。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方向相同。

表达式:F 合=ma (F 合与a :统一于同一物体、同时产生、相同方向)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

物体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3.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是同一种性质二、例题分析:1.火车在水平的长直轨道上匀速运动,门窗紧密的车厢里有一位旅客向上跳起,结果仍然落在车厢地板上的原处,原因是:【 】A.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一个向前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在跳起前、跳起后直到落地,沿水平方向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D.人跳起后,车仍然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回地板后确实偏后一些,只是离地时间短,落距离太小,无法察觉而已2.用F=99N 的力向上提重G=100N 的物体,如图所示,没有提动。

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N ,方向向下,所以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1ND.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N ,产生的加速度太小,人们察觉不出来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三个水平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

现使水平向右的力F 1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和方向,而其余力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指出何时加速度最大?何时速度最大?4.轻弹簧连两个小球A 、B 质量分别m 1为和m 2,用细线悬挂而静止,(1)线中及弹簧中的拉力分别为多大?(2)剪断细线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5.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为使质量为m 的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共同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斜面的加速度应为多大?此时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多大?三、巩固练习:1.一个质量为0.5kg 的质点,在几个恒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高中物理牛二教案

高中物理牛二教案

高中物理牛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方法;
3. 进行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
1. 实验操作的技巧;
2.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引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 发现问题:提出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给出自己的思考。

3.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并确定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4.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所施加的力,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加速度等信息。

6.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并分析实验结果。

7. 结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给出结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8. 总结和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阅读和练习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牛顿第二
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回顾:1、静力学问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是(核心求解问题:共点力的平衡):确定对象,受力分析,选取坐标,正交分解,立出方程,联立求解。

基本方法:整体法,隔离法2、运动学问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是(核心求解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确定对象,运动分析,画出草图,选择规律,立式求解。

基本方法:函数式计算(选公式),图象应用而动力学问题既研究受力又研究运动,是前两部分内容的综合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2)注意:A、力不是运动的原因,即运动可以不受力的作用。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a。

C、运动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的能力)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

例题分析: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只要接触而相当光滑,物体就能在水平面上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何等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像中的实验,但是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大卡车的速度小,轿车的速度大,所以轿车的惯性大B、汽车在速度大的时候比在速度小的时候难以停下所以汽车速度大时的惯性大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地来回抽杀,是因为其惯性小的缘故D、用同样的力骑自行车,车胎没气时速度增加得慢,运动状态难以改变,因此,比有气时的惯性大3、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是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计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②③①④ (只要填写序号)(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B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学生练习:1、在车厢顶板上用细线挂一小球,车内的观察者,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正确的是(BCD )A、若细线保持竖直,车一定是静止的B、若细线保持竖直,车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若细线向右偏斜,车可能向左转弯D、若细线的前偏,车可能向前减速2、如图所示,车厢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向左行驶,车厢顶落有油滴滴落在车厢地板上,车厢地板O点位于A点的正下方,则当滴管依次滴下三滴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点的右方,且一滴比一滴高O点远B、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点的右方,且一滴比一滴高OC、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点的右方,且在同一个位置上D、这三滴油依次落都在O点上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推动原来静止的物体比推动正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B、正在行驶的质量相同的两辆汽车,速度大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C、自由下落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这时物体的惯性消失了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A、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将静止B、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运动C、物体没有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2)注意: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学案

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牛顿第二定律单位制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注1](2)表达式:F=ma。

[注2]2.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 [注3]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质量、长度和时间为三个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千克、米和秒为基本单位。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注4]【注解释疑】[注1] 加速度的大小是由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

[注2] 应用F=ma进行计算时,各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注3] “基本量”既可以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可以采用其他单位制中的单位,如厘米、英寸、斤等常用单位,并且不同的单位制规定的基本量不尽相同。

[注4] 既可以根据受力求加速度,也可以根据运动规律求加速度。

[深化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跟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物体受力的瞬间,立即获得加速度,而由于惯性,速度不会立即产生变化。

[基础自测]一、判断题(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2)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

(×)(3)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

(×)(4)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为零时,立即产生加速度。

(√)(5)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

(×)(6)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题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计划课时 3 节教学目标1、巩固记忆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公式和物理意义。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

3、通过例题分析、讨论、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4、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图分析、完善步骤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建立思路、掌握方法是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法、探究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牛顿第二定律主要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桥梁,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二、主要教学过程突破一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

1.“两大类型”(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

3.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和关键(1)分清图象的类别: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表示的物理意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物体的运动情况相结合,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得出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突破二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1.连接体的分类根据两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不同,常见的连接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绳(杆)连接: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的作用连接在一起;(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在一起;(3)接触连接:两个物体通过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连接体的运动特点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3.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①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②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

突破三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三、典型例题分析【例1】(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0)如图1(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

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图1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 由v -t 图象可求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0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

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角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v 0(v 0+v 1)4g,选项D 正确;仅根据v -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

答案 ACD【例2】 如图3所示,有材料相同的P 、Q 两物块通过轻绳相连,并在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轻绳与拉力F 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

当拉力F 一定时,Q 受到绳的拉力( )图3A .与斜面倾角θ有关B .与动摩擦因数有关C .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 .仅与两物块质量有关解析 设P 、Q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Q 受到绳的拉力大小为F T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分析,有F -(m 1+m 2)g sin θ-μ(m 1+m 2)g cos θ=(m 1+m 2)a ;对Q 分析:有F T -m 2g sin θ-μm 2g cos θ=m 2a ,解得F T =m 2m 1+m 2F ,可见Q 受到绳的拉力F T 与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数μ和系统运动状态均无关,仅与两物块质量和F 有关,选项D 正确。

答案 D【例3】 如图5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1=3 kg 、m 2=2 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

两个大小分别为F 1=30 N 、F 2=20 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 1、m 2上,则( )图5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 NC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2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D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解析 对两物体和弹簧测力计组成的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F 1-F 2m 1+m 2=105m/s 2=2 m/s 2,隔离m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2=m 2a ,解得F =24 N ,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 N ,选项A 错误,B 正确;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m 1的加速度不变,为2 m/s 2,m 2的加速度a 2=F m 2=242m/s 2=12 m/s 2,选项C 、D 错误。

答案 B【例4】 (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

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 .8 B .10 C .15 D .18解析 设挂钩P 、Q 西边有n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则挂钩P 、Q 西边车厢的质量为nm ,以西边这些车厢为研究对象,有F =nma ①P 、Q 东边有k 节车厢,以东边这些车厢为研究对象,有 F =km ·23a ②联立①②得3n =2k ,总车厢数为N =n +k ,由此式可知n 只能取偶数, 当n =2时,k =3,总节数为N =5 当n =4时,k =6,总节数为N =10 当n =6时,k =9,总节数为N =15当n =8时,k =12,总节数为N =20,故选项B 、C 正确。

答案 BC【例5】 如图8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

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

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

图8(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若a >g tan 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

解析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v 2=2a ′x 1,v 2=2ax 2,且x 1+x 2=s解得:a′=av22as-v2(2)假设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应满足F N sin θ=ma0,F N cos θ=mg,解得a0=g tan θ,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当a>g tan θ时,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为零,顶部对球的力不为零。

此时球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cos θ=F+mgF N′sin θ=ma解得F=m(atan θ-g)答案(1)av22as-v2(2)0 m(atan θ-g)四、课堂练习《创新设计》第42、43页变式训练1、2、3五、课堂小结几种临界状态和其对应的临界条件如下表所示临界状态临界条件速度达到最大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两物体刚好分离两物体间的弹力F N=0绳刚好被拉直绳中张力为零绳刚好被拉断绳中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处理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数学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六、作业《4级优化满分练》第三章能力课时3板书设计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1、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1) “两大类型” (2) 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和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