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选5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选5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本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

“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地轻松接受。

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学生对于刘珈吟同学位置的描述产生了多种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

通过小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种简单表示第2列第3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

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找位置教具准备:多媒体、方格纸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到过军营吗?战士们的飒爽英姿一定让你羡慕。

下面大家请看屏幕,让我们走进军营,领略军营的风采,同学们看他们的队伍站的多整齐啊,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能说出小强站在什么位置吗?(生答)师:同一个位置,可能有多种说法,怎样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确定位置。

二、合作探索(一)探索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

1、师讲明含义:我们通常是这样规定的:列:竖排叫做列,从观察者角度,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依次是一、二、三、.....现在以同学们的座次为例,坐在第一列的同学请起立。

行: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依次是一、二、三、.....现在请坐在第一行的同学请起立。

师:那些同学站了两次,请说明原因。

(使同学们明白通过列与行就可以确定出位置)2、应用中巩固、理解数对:同学们你能用列与行表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吗?3、抽象出数学符号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改进,教师点拨引导,利用数对表示位置。

我们现在用圆圈来表示每一个同学,大家说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呢?(更加简洁、清楚)(1)在这幅图上你能说出小强的位置吗?小亮在第三列第二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通常情况下,数对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

(2)指出第四列、第三行是哪位同学呢?(3)谁能说出小芳的位置?小青、小亮、小明、小华各在哪?(4)小军和小力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1,1)和(5,4),你能在图中标出他们的位置吗?4、小结升华:明确数对的含义设置问题:(3,2)(2, 3)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信息条【教学过程】一、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师:这是同学们军训的场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生:从前面数第二排,从左边数第3个。

(教师板书:从前边数从左边数)师:还可以怎么说?生:从左边数第三排,从前面数第2个师:同学们,虽然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表示了小强的位置,有的同学是先从前往后数再从左往右数,有的同学是先从左往右数再从前往后数,但是听了这些方法你有什么感觉?生:太麻烦了二、用行和列的方法来确定位置师:是不是觉得方法有点乱呀,而且还不够简洁,那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洁地确定小强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教师板书:确定位置)。

一般我们数学上用列和行来确定一个人或一个物体的位置(教师板书:列行),那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呢?谁来指一指?对,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哪是第一列呢?和你想的一样,确定第几列一般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边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观察者,这是第几列?哪是第一行呢?对,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这是第几行?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观察这幅图的时候好像有点困难,是不是这幅图不太容易数清楚一个人的位置呀,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有什么好处?师:那现在你能说一说小强的位置吗?生:第3列第2行(师板书)确定位置时,我们一般先说第几列再说第几行。

三、用数对确定位置师:“第3列第2行”可以准确地确定小强的位置,但如果把所有人的位置都表示出来,第几列第几行,是不是也很麻烦呀!还能更简洁吗?请同学们试着创造一种更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小强的位置!试试看。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军营里队列训练的场面,以“小强在什么位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行列的含义和规则,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串说明】本节课以“参观军营”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确定位置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参观队列训练呈现军营中整齐的队列,激起学生的向往感,通过用不同方式对小强位置的描述,使学生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数对”的形成,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境二:参观军营餐厅,借助餐厅墙面上装饰的小动物图片,进行数对知识的基本练习。

情境三:参观军营生态园——石榴园,借助石榴园提供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调整好姿势,跟随老师做手脑体操前6节。

二、设境置疑,产生需要1、出示班级辩论赛平面图,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和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数对确定位置的概念掌握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匡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情分析:1. 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概念、数的比较和排序等内容,对于数的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含糊。

2.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会影响他们对于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促进他们对于数对确定位置的认知发展。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预度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预。

二、教材分析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对确定位置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教学。

在进行教材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的编写和结构:选择教材时,需要关注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结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教材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数对确定位置的概念。

2. 教材的教学资源:教材中是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实物、游戏等,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教材的适合性:选择教材时,需要考虑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材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引起学生的思量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总结和评价,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篇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篇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篇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全部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展相应的教学。

”确实,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已有阅历。

唤醒学生原有学问,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是学生学习的根底。

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阅历,然后通过沟通评价,自己熟悉到这些方法的缺乏,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平台,彰显共性学习是一种共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共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得到尽情释放。

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依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制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供应了自主思索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慧才智的乐园。

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制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冲突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

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

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楚了。

3、知趣交融,欢乐求学心理试验说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急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惫,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

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连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殊留意练习的设计。

“找好朋友”的练习严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好玩,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加学习。

通过这个形式新奇好玩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加,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加。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预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教学难点】经历数对形成的过程,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描述小强的位置。

师:这是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小强表现最棒,子细观察,小强在什么位置?想一想怎样用准确而简炼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描述位置时说法可能不统一,从而产生统一说法的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走进兵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让学生先尝试描述小强的位置,感受到不同的方法,感受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二、直观感受,探索新知1.介绍列和行,抽象成点子图播放课件,介绍数学上列和行的规定。

在数学上,我们是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通常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边数。

确定第几行,是从前面往后数。

课件同时呈现将具体的人抽象成点子图的过程,感受点子图的优势。

2.用列和行描述位置学生运用列和行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第3列第2行。

追问:你是怎样确定小强在这个位置的?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明确第一行和第一列的数法。

学生进一步用列和行表示位置。

3.学生尝试用更简洁的方式描述位置追问:像这样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有什么好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方法比较简洁。

追问:能不能让它再简炼一些呢?学生自主尝试用更简炼的方法记录小强的位置。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出用以下方法记录小强的位置。

预设1:3.2预设2:3l2h预设3:3列2行……学生交流各种方法,并谈自己的感受。

4.介绍数对谈话:数学上我们用数对(3,2)表示小强的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篇一1制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教材第79页情境图的内容,然后再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讲情境图上的座位。

由于争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简单激发起学生兴趣。

2找准起点,创设情境我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创设真实、详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非常熟识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热忱。

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争论谁的方法比拟好。

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去表述。

此时,本课重要的学问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意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承受。

3联系实际,突破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消失(4、2)和(2、4)的问题时我准时进展比照,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有序性,当出示(,5),学生找不出它所对应的位置,准时地强调数对有两个数字组成,缺一不行。

这样也是比拟朴实地化解了本课的难点。

总之,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设计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学问的有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学问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加学生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篇二回忆本节课,发觉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熟悉—抽象—实践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亲密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熟悉,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终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进展规律。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课题】: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用数对确定位置》【前置基础】:学生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后继地位】:为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核心知识点】:理解数对的意义,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军训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图片)师:觉得他们做的怎么样?师:小强班在军训中表现突出,(出示小强班的军训图),找到小强了吗?(稍微停顿一会儿)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你来说,生1:从左边竖着数第3排,从前面数第2个。

你再来说,生2:从前面横着数第2排,从左边数第3个。

你还有不同的说法,你是生3:从右边竖着数第4排,从前面数第2个。

(教师分别根据学生的描述找到小强。

)二、探索交流,用数对表示位置1、认识列和行。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都表示出了小强的位置,听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生: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很多,有先横着数的,有先竖着数的,有先从左边数的,还有先从右边数的,听上去有点乱。

师: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数学上有个统一的规定。

像这样的一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通常从左向右数,依次是——生:第 1 列、第2列、第3列、第4列……师:这样一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或者是从下往上数。

依次是第1行,第2行……(课件依次显示第几行)师:现在,你能再来说说小强的位置吗?你来说,生1:小强在第3列第2行,你再来说,生2:也可以说他在第2行第3列。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标:1、使学⽣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法,并能在平⾯图上⽤数对表⽰位置。

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体验数学的符号美、简洁美。

3、学⽣经历由实物到⽅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思想,发展学⽣的空间概念。

4、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活情境,体会数对在⽣活中应⽤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的含义,能⽤数对表⽰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平⾯图中⽤数对确定位置,提⾼学⽣的抽象思维能⼒,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

师:明天我们要举办家长会,开会时,每位家长都要坐在⾃⼰孩⼦的座位上。

为了让家长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你的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请写在练习纸上。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要为学⽣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

教学中,通过“怎样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这⼀学⽣熟悉的情境,拉近学⽣⽣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探究⽅法,学习新知。

1、介绍⾏与列的知识,重点是如何确定列。

师:同学们说起来⾮常⿇烦,我们可以给它加个规定:横排为⾏,⾏从前往后数;竖排为列,从左往右数,⼀般我们先说列再说⾏。

师:现在你能⽤“第⼏列第⼏⾏”来确定你的位置了吗?⽣1:我在第⼆列第三⾏师:你怎样确定你在第⼆列呢?⽣:从我的左边起我在第⼆列师:可从⽼师的⾓度看你是第七列,那到底是从谁的左边起为第⼀列呢?学⽣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通常以站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的观察者的左边为第⼀列,这也是为了和观察平⾯图⼀致。

师:现在你能重新⽤“第⼏列第⼏⾏”来确定你的位置了吗?(设计意图:由学⽣根据已有的⽣活经验来确定第⼀列,却与⽼师说法不⼀,在认知冲突中,介绍⾏、列的规定,加深对⾏与列的认识和理解,使学⽣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_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执教: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

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数对的含义。

2、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咱们班有一个同学,老师特别想跟他成为好朋友。

想知道是谁吗?师:他就坐在第3列,第2行。

(板书:第3列,第2行)师:想一想是你吗?如果是你请起立,如果不是你,找找是谁?(学生自主交流后会有多名学生起立)师:老师只说了一个位置却有这么多同学起立,看来确定位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用列和行确定位置⑴师:刚才我只说了一个位置,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起立呢?(师生交流,同时板书如下)先竖列从左往右后横行从前往后师:现在再来找一找这个同学是谁?⑵师:你能用列和行说清自己的位置吗?(思考后说给同桌听)2、用数对确定位置⑴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想与这个同学成为好朋友吗?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找到老师了吗?谁能用列和行的知识说出老师所在的位置?(交流)师:验证一下。

(课件演示平面图中的列与行)师:老师正好与这个同学在同一个位置,所以我特别想与他成为好朋友。

⑵师:跟老师一块照相的还有班长、语文、数学、英语课代表呢,你能说出他们的位置?(师生交流,同时板书如下)班长:第4列,第1行语文:第3列,第6行数学:第5列,第4行英语:第1列,第3行师:看黑板,你们不觉得这些文字写起来很麻烦吗?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简练。

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再简练一些呢?比如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来描述。

小学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件设计1.出示队列图直观形象2.合作探究队列图–从左到右为列的方向箭头—列行从前到后的方向—行总结横的为列竖的为行列行数的渐近线,小强的位置数对表示小强的位置,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点子图---方格图的变化由静态变为动态直观形象在方格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小军小力的位置,体现数形同一。

3.练习设计(1)找一找猜一猜(2)找(4,3)(3,4)的不同(3)图形中找点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队列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版)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前面已经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但与前后的知识联系比较少,相对来说比较独立。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学生在生活中基本没有接触。

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座位引出本课,让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坐的非常端正,笑容也非常自信。

他的位置是第竖排,第横排,大家说他是谁啊?(生说不准,会指认出好几个学生,这时可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同学)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说的很清楚啊,在。

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才能避免呢?生小组讨论。

对了,因为缺少了统一的规定,其实在我们数学上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有规定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座位比较熟悉,所以教师从课前谈话入手,让学生找出坐的好的同学,有效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课件出示队列图这是夏天同学们走进军营的队列图,我们就以这个队列方阵为导引学习数学上规定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这幅图是在图的前面观察是吗?师手指这是什么?(列)这呢?(行)按照你的习惯,数列的时候从那边开始呢?(从左边开始)课件演示第一列,第二列……数行从那开始数?课件演示行。

那现在我们就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

谁来说一下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就应该是第3列第2行。

小组记录其余同学的位置。

要求一分钟时间内看哪个组记录的多,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并且简单的方法啊。

我们数学是简练的语言,其实在数学上就是用这样的两个数来表示的。

生说师介绍数对的读法及写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投入到小组合作中,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简洁】2、课件出示队列演变成的圆圈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圆圈的位置。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小刚、小青、小芳的位置3、课件出示圆圈图演变成线图(1)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小明的位置(2)小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y),让学生猜一猜小华的位置。

4、课件出示小游戏《打地鼠》5、课件出示数对( 1 , 2 )、 ( 2 , 2 )、 ( 3 , 2 )、 ( 4 , 2 )、 ( 5 ,2 )、 ( 6 , 2 ),让学生观察这组数对有什么特点?能从中发现什么?【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到圆圈图到线图,引领学生一步步的学习数对,体会的数学的简洁性,并且以学生的座位贯穿始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三)实际应用介绍数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看似非常简单的数对,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

小到我们的座位,棋盘里,中医药橱,大到神州飞船返回舱能顺利的降落到预定的位置。

还有我们的地球仪。

问学生你能想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数对吗?课件出示视频:人类是如何运用经纬线确定地理位置,并利用卫星定位来预测自然灾害的?课件出示嫦娥2号卫星发射视频。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印象,从而应用到生活中。

对于行和列的认识,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如他们的第几排第几行逐步过度到第几列第几行,在班内请全体同学按照老师的指令依次站起,这样他们有了确切的认识并在其中数列和行的过程中,加强了思维的训练。

而在具体的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中也是请全体同学由自己到他人逐一表示出位置,使学生的观察、表述能力以训练,并加强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在整个的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到方根图逐步变化的过程,并让学生逐一进行对比、发现变化的优势,逐步渗透、培养了学生简化的思想。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从简单的按图来表示位置,到利用不全的数对找位置,画位置,找同位的位置等题型逐渐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1、课堂的引入,若是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这样的关于位置的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进行了预习,可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

《数对确定位置》课标分析“确定位置”其内的结构及脉络线索:由具体情境中用较朴素的方式确定点的位置,逐步发展为用抽象的数对确定位置,进而再拓展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等,甚至还可以由二维进一步向三维或多维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衍生出坐标思想。

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往往在如何用“显微镜”对内容本身作微观解读方面做得更好,而在如何用“望远镜”对该教学内容的宏观定位作出把握上,显得关注不够。

教学过程中就“数对”教“数对”的现象较为普遍,而“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原本所附着的更为丰富、饱满的教学价值,往往也因为这种不必要的忽视而无形中被普遍弱化。

比如,二年级“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确定位置”无疑是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雏形与基础,但两者的关系该如何去把握?知识及方法间的前后承接又该如何实现?这本身便是教学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进而,如果愿意把线索再往前追溯一下,那么,一年级时学生所认识的“几和第几”无疑是“确定位置”知识序列更早的起点。

由一年级时在某一行(或列)中借助“第几”来“确定”某个人或事物的位置,到二年级时用两个“第几”来确定相应的位置,看似简单的数量增加(“第几”的个数由原来的1增加到了2),而其内在的实质却是:给定的空间由最初的一维到二维,确定相应空间中点的位置所需参数也自然应由最初的1个增加到2个。

本节课教学之所以选择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确定位置”的情境引入,继而引导学生尝试着探索、建构“更简洁准确”的确定位置的方式,由此引出“数对”,进而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对“为什么用数对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用一个数行吗”“为什么有的时候用一个数也行”“会不会存在需要用三个数来确定位置的情况”等问题作出思辨,从而在学生刚刚获得认知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材料的引入,帮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再次打破平衡,并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促进学生获得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

《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主要编写特点:一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经验。

由此,教材通过“军营中的队列训练”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数对”知识的学习。

教材选择这一情景,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二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表达的简明性。

通过“小强在什么位置?”“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小强的位置呢?”“你能在格子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

三是选取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这些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通过学习数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二维空间的表象,架起数与形间的桥梁,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及坐标思想,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用数对确定位置》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

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年级学生,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一、基础性练习⑴、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⑵、○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在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二、发展性练习动物园请标出如图的数对位置。

三、补充练习:1、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C'(,)《数对确定位置》效果分析第一大板块: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1、情境引入:播放刘公岛少年军校学生军训录像,并很快将画面定格在方队图上,让学生提问题。

效果分析:学生提的问题经常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男生几人”“女生几人”等等,因为“××同学在什么位置”大部分学生可能觉得这不是数学问题,因此往往兜了一大圈也切入不了主题。

2、情境引入:课伊始,播放刘公岛少年军校学生军训录像,并很快将画面定格在方队图上,引导学生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把方队中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

效果分析:教师的提问直奔主题:“小强在什么位置?”,“怎样能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将学生直接引入到有效的思考中,避免学生兜圈子,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时间。

3、自由描述:学生发言,用自己的方法直接描述小强的位置,其他同学评价。

效果分析:当前面同学的描述被其他同学否定后,后面的学生就不愿意再发言,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

4、自由描述:描述小强的位置由学生直接说出来改为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