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房屋第2篇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住宅中的厨房、浴厕等辅助用房的平面和室内透视图。
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有: (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 全尺度;
(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满足采光通风要求; (4)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一、过道(走廊)
过道(走廊)是连结各个房间、楼梯和门厅等各 部分,以解决房屋中水平联系和疏散问题。
四、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各类民用建筑中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和上述使 用房间的设计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厕所、盥洗室等 辅助房间,通常根据各种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使用 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见表2-3)。
根据计算所得的设备数量,考虑在整幢建筑物中
厕所、盥洗室的分间情况,最后在建筑平面组合中,
图2-7为一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学校专用六角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图2-9所
示是各种不
同形状的音
乐教室实例。
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例如住宅、宿舍、学校、
办公楼等建筑类型,大多采用矩形平面的房间。
大型性民用建筑的平面以至整个体型可能采 用多种形状。例如室内人数多、有视听和疏散要 求的剧院观众厅、体育馆比赛大厅等(图2-10)。
第二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 平面组合设计
本章提要 本章内容包括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 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 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以上内容以大量性民用建筑为主,论述了 平面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在分析过程中,着 重于建筑的共性,运用一般性的原理阐明民用 建筑中平面设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学 习本章时要总结其规律,灵活运用,勤于观察 与思考,不断地实践,这是搞好民用建筑方案 设计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二篇 第一章平面设计
度来确定。
民用建筑的房间,窗台高度一般为900mm左右;
上页
幼儿园窗台高度为600mm左右;
展览建筑的房间,窗台高1800mm以上,以满足
下页
采光和布置展品的需要。 一些风景建筑、公共建筑的公共空间,如餐厅、 多功能厅、大堂等,为使室内阳光充足及观景需要, 常降低窗台高度或做成落地窗。
窄长条的窗洞往往是图书馆书库的 识别标志, 这是由内部书架的排列及光照需要 形成的
主要卧室,要求床能够双向布置,因此开间尺寸 应保证床在横向布置后,剩余的墙面还能开设一个门, 常取3.30m,进深方向应考虑竖向两张床.或者横竖两 张床中间加床头柜或衣柜.,常取4.50m左右。 小卧室则必须保证竖放一张单人床后还能开设一 扇门,故开间尺寸通常取2.40m—3.00m。
医院病房的开间进深尺寸主要是满足病床的布置 和医护活动的要求,3—4人病房开间尺寸常取3.30m— 3.60m,6-8人病房开间尺寸常取5.70m—6.00m
2、工作学习房间:办公室、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
3、公共活动房间:商场营业厅、剧院、电影院的观众 厅、休息厅、博物馆展览馆中的陈列馆、展厅等 生活工作学习的房间:安静、少干扰,由于人 在其中停留时间长,希望有较好的朝向 公共活动房间:人流集中,出入频繁,人活动 面积及其交通组织比较重要,特别是人流的疏散 问题较为突出
种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平面图的形成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
主要使用房间:住宅的起居室、卧室、
使用部分
教学楼的教室、办公室,商业建筑
中的营业厅 辅助使用房间:公共建筑中的卫生 间、贮 藏室及其他服务性房间,住宅 中的厕所、厨房,及各种设备用房
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走道的长度控制
图
走道的长度控制
注:1.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 增加5m。 2.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最大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 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 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 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4.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 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 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0m。
①家具和设备所占用的面积;图2.1.1.1 ②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图2.1.1.2 ③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图2.1.1.1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房间面积有面积定额,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项目 建筑类型 中小学 铁路旅客站 图书馆
房间名称 普通教室 普通候车室 普通阅览室
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组成平面各部分使用功能分类图2.1 主要使用房间:住宅: 起居室、卧室 教学楼:教室、实验室
1.使用部分
剧院:观众厅
辅助使用房间:住宅:厨房、卫生间、贮藏室 教学楼:卫生间、资料室、教休室 剧院:化妆室、库房等
2、交通联系部分: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 3、房屋构件所占的面积:墙、柱、隔断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层数 2、3层 2、3层 2层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m2) 500 200 200 人 数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 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 数之和不超过50人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人
7、电梯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复习笔记-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圣才出品)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按照建筑平面的使用性质,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使用部分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各使用部分的空间。
一、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1.确定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1)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2)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
2.与建筑物使用空间的平面形状有关的因素矩形是采用最多的平面形式。
(1)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
(2)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
(3)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要求。
二、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1.确定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尺寸和形状(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
(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满足采光、通风等要求。
2.走道(1)走道是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走道的宽度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走道的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疏散距离是指使用房间对走道的出口到达疏散口之间的距离。
(3)走道的平面形状决定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也决定建筑物的平面形状。
3.门厅和过厅(1)门厅是指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部分人流、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缓冲作用。
(2)门厅和过厅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是导向性明确。
(3)在公共建筑中,门厅内还设置接待问讯台、休息座、会客处、小卖部等。
(4)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往往是建筑物设计中的活跃元素,或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
4.楼梯和电梯楼梯和电梯是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楼、电梯设计的首要要求是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
(1)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使其到达各使用部分端点的距离较为均匀。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u 1.主要用房房间平面面积的确定
u 依据: 使用性质
Ø 使用人数、人在该空间中进行活动所需的面积(包
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
Ø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26.08.2021
不同建筑物面积指标限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6.08.20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6
房 间 尺 寸 举 例 1
26.08.20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7
房间尺寸举例2
26.08.20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3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u 建筑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 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 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Ø 平面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形状、尺
度及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 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33
门的宽度和数量
u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3条)等的要求,如:
Ø 1)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
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 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当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
建筑平面功能与平面组合设计研究
建筑平面功能与平面组合设计研究摘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方法与空间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分析各独立空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空间结合方法,以此来实现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目前,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结构正在不断复杂化,而在满足建筑物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还需要对有效空间进行利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价值。
所以,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对建筑物平面功能及平面组合进行研究,并对组合方法进行探讨,从而给平面组合设计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平面;功能;平面组合;设计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对其平面进行组合设计。
通过对建筑平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让建筑物设计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在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需提高施工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物从设计图纸变成实物。
1 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组合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建筑形态的组成结构为基础,而形态组成结构主要是指面、线、点间的多种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了整个空间结构。
通过不同的设计与组合,也可以其构造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当然,通过对点、线、面进行正确的应用与组合,可以对几何图形进行相应的改变,并使其具有更高的实用性与观赏性。
在建筑平面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方形的立体结构,而此种结构具有较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从外观上来看,其美观性也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部分办公大楼、门、窗等均采用了方形结构,这样既能够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又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审美方面的需求。
2 平面功能分析2.1 单元分析法在使用单元分析法的过程中,需要将建筑单位作为基本的单元,而各个单位部分间可能并没有过多功能方面的联系,例如:在住宅区域中,绿化区域、休息区域、厨房区域以及卫生区域等都是互相独立的部分,并且在功能方面并没有延续性以及连续性。
所以,在使用单元分析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空间中的每个单元功能,这样才能够让单元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满足住户的基本需要。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和环境影响。
03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居住小区的平面功能分析
总结词
功能齐全、空间布局合理
详细描述
该居住小区的平面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安排了住宅、绿化、休 闲、服务等功能区域,使得小区空间布局既紧凑又舒适。同时,设计注重日照、 通风等因素,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垂直交通
根据建筑楼层高度和功能需求,设置合适的楼梯、电梯等垂直交通设施,优化 垂直交通流线。
02
平面组合设计
平面设计原则
01
02
03
04
功能优先
以满足建筑功能需求为首要原 则,确保平面布局合理、高效
。
空间最大化
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建筑的使 用率,同时保持空间舒适度。
流线清晰
确保建筑内的交通流线清晰、 顺畅,便于人员流动和物资运
空间布局
开放式布局
打破传统空间界限,采用灵活的隔断 和家具布置,创造开放、通透的空间 感,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交互性。
封闭式布局
根据功能需求,设置明确的分隔和独 立空间,以满足不同工作或生活需求 ,提供安静、私密的环境。
流线设计
水平交通
设计合理的走廊、通道等水平交通流线,确保空间内人员流动的顺畅和安全。
不足
本研究未能全面考虑建筑平面与其他设计要素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建议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建筑平面的功 能分析,探索更多种类的平面组合设 计方案,以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 率。
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 化,建筑平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 遇。未来研究可关注建筑平面的可持 续发展、智能化设计等方面,以适应 时代发展布置, 形成相对独立的平面布
第2次课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 2. 空间形状:由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 置方式;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采光、通 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50座矩形平面教室的布置:离黑板最远座位不大于8.5m; 边座和黑板远端夹角不小于30°;第一排座位离黑板的最 小距离为2m左右。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 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
•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使 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的个 数→确定辅助房间的分间情 况→确定辅助房间的面积、 平面形式和尺寸。
• 建筑物中公共服务的厕所应 设置前室,使厕所较隐蔽, 改善卫生条件。
❖ 组织好厨房的通风设计和管线布局,使厨房环境得 以净化、外观整洁。
❖ 过小会感到局促,过大会感到疲劳。
➢ 3. 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火灾时紧 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限度与建筑物的耐 火等级有关)。
➢ 4. 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 织。
• 过道的采光通风:在过道边上的墙上开设高窗或设置 玻璃隔断以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
• 过道的利用:可以把过道等水平交通联系面积和房间 的使用面积完全结合起来,组成套间式的平面布置。
❖ 窗的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因素:室内采光、通风要求。
采光方面,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照度是否足够, 窗的位置关系到室内照度是否均匀。通风方面,房
间两侧相对应的窗户或门窗之间可以组织穿堂风, 对面通直布置的门窗可使室内气流通畅。
❖ 采光面积比: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 的比。
❖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 ④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 →一些公共建 筑物,通常在主要出入口处,相应地设置一个位置 明显的主要楼梯;在次要出入口处,或者房屋的转 折和交接处设置次要楼梯供疏散及服务用。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 同时合理选择覆盖和围护大厅的结构 布置方式也极为重要。
42
43
44
• 以上三种建筑平面的组合方式,在各类建筑物中,结合房屋 各部分功能分区的特点,也经常形成以一种结合方式为主, 局部结合其他组合方式的布置,也即是综合式的组合布局, 随着房屋使用功能的发展和变化,平面组合的方式也会有一 定的变化。
• 当建筑物中房间较多,使用功能又比较复杂的时候,这些房 间可以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组 分区。
14
功能分析图
• 通常借助于功能分析图〈图2-43a),能 够比较形象地表示建筑物的各个功能 分区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或分隔要求 以及房间的使用顺序。
• 建筑物的功能分区,首先把使用性质相
4
• 本节将着重叙述建筑平面组合的功能分析,平面组合和结构 布置的关系;以及基地环境对平面组合的影响等内容,有关 平面组合中要考虑的建筑艺术问题,将结合在建筑体型和立 面设计一章中叙述。
5
一、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方式
– 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组合方式的内容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
• (一)各类房间的主次、内外关系 • (二)功能分区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分隔 • (三)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四)建筑平面组合的几种形式
要交通路线,人流较少的部分〈如工作
人员内部使用、辅助供应等)可用次要
交通联系,门厅或过厅作为交通路线连
25
图2-46 为教学 楼平面 中,交 通路线 的主次 分工和 连结方 式的分 析示意。
1一主要交通路线, 2一次要交通路线, 3一起连结作 用的门厅、过厅
26
(四)建筑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c) 某展览厅按照连续布展的方式组合空间
串连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
串联式的平面布局容易组 织交通路线
利用连廊部分的收进使得 建筑的体块明确
某美术馆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 部分,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 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 (a)是.用公使共中用心 最多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
1 活动室 2 卧室 3 盥洗室 4 衣帽间 5 音体室 6 值班室 7 办公室 8 医务室 9 厨房 10 洗衣间
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
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学楼, 容易实现动静分区、按年级组合及良好 的采光、通风效果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 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 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 分流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 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 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 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 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其他民用建筑
安全疏散距离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cA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9
-----------
教学建筑使用功能分析组合实例
中小学校及 培训机构
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学楼, ------------------------------容----易----实----现----动静分区、按年级组合及2良0 好
----------- 的采光、通风效果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 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 通的面积)
该空间中设备和家 具的数量以及布置 方式
使用者在该空间中 的活动方式
采光、通风及热工、 声学、消防等方面 的综合要求
----------------------------------------------
----------------------------------------------
10
-----------
第1讲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 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 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3.楼梯和电梯 ——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4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58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59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0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1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2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
②门数量的确定 根据正常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及紧急疏散的 要求来确定。 公共建筑中一般房间面积如不超过 60mm2, 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若超过该 规定时,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增 设房门。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
(5)门厅和过厅(Halls)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 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过厅一般位于体形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 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 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设计要求: 导向性明确; 交通区域与其他功能区域不要互相干扰, 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安全。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6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50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1
观光电梯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2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3 返回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1)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Function)分区 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相互间因为使用性 质不同或使用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其关系的疏 密进行分组分区——功能分区。 (2)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Order)和交 通路线(Route)组织 研究流线组织,即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组织 人流和物流,保证使用方便和安全。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3
③数量 人数多少,建筑防火要求。 ④位置 使用性质不同的楼梯在建筑物中的位置不 同。 梯段应适当从走廊墙面后退。 楼梯应位于房屋朝向较差的一面,但应有 自然采光。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4
(3)电梯(Elevator) 多层或高层建筑(8层以上住宅或高24m以 上公共建筑),特殊要求。 平面设计内容:电梯类型与规格选择 ,电梯 布置方式,电梯侯梯厅设计,电梯机房设计等 问题。 (4)自动扶梯(Escalator) 客流量大而且均匀连续的场所。 平面选位应处于客流最集中的地方。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5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②厨房的平面设计 厨房设计原则: 厨房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和便于清洁, 地面应比一般房间地面低20~30mm。 厨房的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 的操作空间,方便使用。 厨房内应布置足够的储藏设施。
36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37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38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39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0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7
(3)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 ①串联(Series)式组合 ②并联(Parallel)式组合 ③混合(Both series and parallel)式组合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8
(4)辅助房间(Auxiliary rooms)平面设计 卫生间(Toilet),厨房(Kitchen)等。 使用特点,使用人数→确定所需设备的个 数→设备分间→确定房间面积、形状、尺寸。 一套设备时,由设备的类型和布置方式决 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③门位置的确定 面积大、人流活动多、设多个门的房间 — —通行简捷,疏散安全。 面积小、人数少、只设一个门的房间 —— 家具布置。 门不止一个的小房间 —— 缩短交通路线, 保留较完整的活动面积,尽可能留有便于靠墙 布置家具的墙面。 门的位置比较集中,并经常需要同时开启— —注意协调各门位置及开启方向。 组织室内穿堂风。
63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4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5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6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7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1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2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3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4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5 返回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1
③采光通风 走道的窗地面积比以不低于1/10为宜。 具体做法: 走廊端部开门或窗; 过道侧墙上开高窗; 侧墙门上设亮子; 房间与走廊间设玻璃隔断; 利用过厅或楼梯间; 内外走廊结合。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2
(2)楼梯(Stairs) ①形式 使用要求,室内空间组合。 ②宽度(梯段) 通行人数多少,建筑防火。 平台宽≮梯段宽,净宽≮1.2m,直跑楼梯 平台宽≮0.75。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6
④门的开启方式的确定 根据房间内部的使用特点来确定。 ⑤窗的大小和位置 窗的大小____ 照度是否足够 通风量 节能 立面效果 窗的位置____ 照度是否均匀 组织穿堂风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7
8
①卫生间的平面设计 公共卫生间: 卫生间应位于人流交通线旁,既使用方 便又较隐蔽的地方;位于朝向较差、通风较好 的地方。 卫生间应设前室。 卫生间应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 使用人次少的卫生间可间接采光,但必须设通 风道。 男女卫生间在人流路线、视线、声响等方 面应做到严格的隔离。 注意管线集中布置。 非公共卫生间: 9
23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24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25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26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27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28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29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30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31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6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7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48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49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2
(2)使用房间平面形状的确定 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及布置方式 使用者在该空间的活动方式 采光、通风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3
(3)门窗在房间平面的布置 ①门宽度的确定 门的最小宽度由通过该门的人流量及需要 通过该门的家具或设备等物品的大小来决定。 房间面积小、人数少,只设一个门时,按 最小宽度设计。 房间面积较大、活动人数多时,门的宽度 应增加,以满足紧急状态下安全疏散的要求: 600mm/100人。
第1章 建筑平面(Floor plan)的功能 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物的使用部分 (Service part) 、交通联系 部 分 ( Traffic part ) 和 结 构 、 围 护 分 隔 构 件 (Enclosing and dividing space part)本身所占的面 积之和,构成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 Total
32 返回
注:窗地面积比:窗的透光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33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34 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返回 35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