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考点4化学用语教师用书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考点4化学用语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e3790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7.png)
考点4 化学用语核心梳理1.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结构示意图Al:S2-:球棍模型甲烷:空间填充模型(比例模型)乙烯:电子式结构式乙醇:结构简式对二甲苯:分子式或化学式明矾:KAl(SO4)2·12H2O 2.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特别提醒常见电子式的错误类型(1)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漏写错误。
如N 2的电子式错写为N ⋮⋮N 。
(2)离子合并错误。
如Na 2S 的电子式错写为[∶S ···· ∶]2-。
(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混淆错误。
如HCl 的电子式错写为H +[∶Cl ···· ∶]-。
(4)原子结合顺序错误。
如HClO 的电子式错写为H ∶Cl ···· ∶O ···· ∶。
(5)共用电子对数目错误。
如CO 2的电子式错写为∶O ···· ∶C ∶O ···· ∶。
典题精研考向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例4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A .羰基硫(COS)的结构式:O===C===SB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10C .由H 和Cl 形成化学键的过程:D .的名称:2甲基3丁烯练4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合成路径如下图所示。
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淀粉的分子式:(C 6H 12O 6)nB .DHA 的最简式:CH 2OC .FADH 的电子式:D .CO 2的空间填充模型:典题精研[例4] 解析:羰基硫(COS)的结构类似于CO2,其结构式为O===C===S,A正确;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过氧根离子表示为18,B错误;遗漏H和Cl原子最外层电子,H和Cl形成H—Cl的过程应表示,C错误;给烯烃碳原子编号时,要从靠近双键碳的一端开始,故的名称为3甲基1丁烯,D错误。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化学用语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a51b314d647d27284b7351f0.png)
课件ppt
(二)理论、规律整理 把相关理论进行比较,找到内在的联系与区别,不仅有利 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还可减轻记忆负担。高中化学的理论体 系有以下五个方面: 1.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3.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阿伏加德罗定律→标况 下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物质的量浓度
课件ppt
4.性质方面的概念:物理性质(色、态、味、熔点、沸点、 溶解性等)、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中性等。
如还原性强弱,即物质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失去电 子还原性越强,如Na比Al的还原性强,就在于Na比Al更容易失 去电子。
课件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变化、反应方面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 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水解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离子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 应、缩聚反应、铝热反应、焰色反应等。
课件ppt
酸性氧化物多为非金属氧化物(但Mn2O7、CrO3等也是酸性 氧化物),但有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 物。
酸性、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 (如SiO2、Fe2O3)。
课件ppt
酸酐: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 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不是氧化物。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487c7758fb770bf78a555f.png)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四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 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 存 在 化 学 键 断 裂 的 变 化 不 一 定 是 化 学 变 化 , 如 HCl 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 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 液化等。
乙烯使溴水褪色 A 苯使溴水褪色
B
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为氨气
C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D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
均发生了加成 反应
试纸均需要蒸 馏水湿润
均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
均发生了水解 反应
1.明确物质分类的关键,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考点二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例 2] (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 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 代表不同元素 的原子。
【即时演练】 1.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 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光导纤维
纯碱 电解质 置换反应
Y 酸性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的多样性。
牢记常见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3.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并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平
常养成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
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 1] (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人教实验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人教实验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e5462c19e8b8f67d1cb92e.png)
精选课件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精选课件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精选课件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精选课件
2.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树状分类
精选课件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
精选课件
(3)氧化物的分类及其关系
精选课件
Fe(OH)3(胶体)+3HCl。
2.胶体粒子带电荷,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荷,整个胶体是电中性的;并不
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电荷,如淀粉、蛋白质等分子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
质溶液不发生聚沉。
3.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应先聚沉生成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
如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变为 棕黄色溶液。
精选课件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例1] 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电解质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也包含部分共价化合物,如HCl 等,C项错误。
[答案] C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1.(2011年高考北京理综)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 合理的是( )
精选课件
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与判断
[例2] 碘跟氧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
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I2O3 C.I4O7
B.I2O4 D.I4O9
精选课件
[解析] 碘酸碘是中学未接触过的物质,但氯酸钾是中学生熟悉的,
将碘酸碘与氯酸钾进行类比,将氯酸钾的知识迁移到碘酸碘,就可
,是混合物。
4.结晶水合物不是混合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 Na2CO3·10H2O等只由一种成分组成,属纯净物。
2021年高考大二轮复习冲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2021年高考大二轮复习冲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cfb6322c81c758f5f71f672c.png)
物质组成、分类易错误区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 O2、O3 组成的混合 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 C4H10 的结构有两种, 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 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 NaHSO4 是一种盐。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实践活动 (1)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体现了化学的久远与魅力。解决此类问题要 认真读题,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字信息,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回答。如《本草 衍义》中精制砒霜过程中“置火上”“器覆之”“烟上飞”“凝结”等明确 指明了“升华”的操作特点等。
(6)误认为结晶水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如 CuSO4·5H2O 属于纯净物。 (7)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如聚乙烯 ( CH2—CH2 ),n 值不确定,是混合物。 (8)俗名对分类的误导:纯碱(Na2CO3)是盐;甘油(丙三醇)是醇。
1.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 NaHCO3,由 Na+和 HCO- 3 构成,属于盐,A 不符合题意;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质量 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B 符合题意;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C 不符合题意; “84”消 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NaClO)的 水溶液,属于混 合物,D 不符合题意。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 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重点突破
主干知识梳理
1.把握物质分类的四个“标准”
(1)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否由 □01 同种物质(或分子)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否与 □02 碱、酸
组成。 反应只生成盐和
水。
(3)电解质、非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 □03 导电
【精编】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课件-精心整理
![【精编】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课件-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87da25767f5acfa1c7cdf8.png)
考向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015·北京卷)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 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思路引导] 看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析] A、B、D 项均涉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C
[规律方法]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两种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 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 的熔化。
[答案] (1)× (2)× (3)× (4)√ (5)√ (6)×
考查角度 2.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2.(2014·青岛模拟)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
是( )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蔗糖 NaHCO3 CO2
B 天然橡胶 生石膏 SO2 CH3CH2O H
C 王水
冰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明矾[KAl(SO4)2·12H2O]、 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 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 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 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 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 均是弱电解质;NaHCO3 是强电解 质;SO2、CO2、CH3CH2OH、NH3 均是非电解质;Cl2 是单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6)KClO3 和 SO3 溶于水后能导电,故 KClO3 和 SO3 为电解 质( )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53085cece2bd960591c677a0.png)
2. (2015·湖北武汉四校联考)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 D ) A.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条光柱 C.明矾[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由 A 项可知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由 B 项可知暗室里 的空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项,明矾电离出的 Al3+水解产 生 Al(OH)3 胶体,Al(OH)3 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物后形成沉 淀而净水;D 项,发生反应:Fe3++3OH-===Fe(OH)3↓,产 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无关。
2.下列物质:①冰醋酸 ②NaOH溶液 ③CaO ④小苏打
⑤纯碱 ⑥SiO2 ⑦CO2 ⑧淀粉溶液 ⑨水玻璃 ⑩Al ⑪Cl2 ⑫碱石灰 (1)属于纯净物的是__①__③_④__⑤__⑥__⑦__⑩_⑪______,属于酸性氧化 物的是_⑥_⑦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④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②__⑧__⑨_⑫______,其中②__⑨____属于溶液, __⑧_____属于胶体。
解析:A 项,S 燃烧生成的是 SO2,错误;B 项,铜锈的主要 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 (OH)2CO3,而明矾溶液中的 Al3+发 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可以与碱式碳酸铜发生反应,正确;C 项,碳酸氢钠可以与水杨酸反应,正确;D 项,水中的钙离子 与肥皂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钙,降低了肥皂的去污能力, 正确。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D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CO为不成盐氧化物,A错;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B 错;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C错;故选D。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514dc6d1ccbff121dc3683e5.png)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知考点明方向满怀信心正能量设问方式①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等综合判断[例]2022·全国卷Ⅰ,8,2022·江苏卷,3②物质的分类、胶体知识的识别及正误判断[例]2022·全国卷Ⅱ,8,2022·海南卷,1,2022·北京卷,6③化学用语的书写及判断[例]2022·江苏卷,2,2022·天津卷,7,2022·江苏卷,7知识点网络线引领复习曙光现释疑难研热点建模思维站高端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认识▼命题规律:1.题型: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填空题。
2.考向:以拼盘形式考查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的分类标准,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辨认与再现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
▼方法点拨: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注意氧化物分类中“交叉”关系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胶体微粒一般是难溶物离子、分子的聚集体,少数是淀粉、蛋白质类高分子。
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nm。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EF__。
A.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2022·全国卷Ⅲ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安徽卷C.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安徽卷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之间的氯化钠属于胶体2022·辽宁六校协作体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2022·福建四校联考E.已知三价Cr在溶液中有两种存在形式:Cr3+和CrO,所以CrOH3为两性氢氧化物2022·鄂东南联盟期中F.明矾净水与高铁酸钠净水原理完全相同2022·广东模拟G.视频《苍穹之下》再次引起公众对的关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时作业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42cb21610661ed9ad51f326.png)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一、选择题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下列有关说法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B.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下列情况不能用胶体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B.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牛油与烧碱溶液共热,向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则有固体析出3.(2010·上海,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5.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鱼虾放置时间过久,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腥臭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入了甲酸的缘故,此时立即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则可以减轻疼痛D.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及化学用语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及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80122fbe0029bd64783e2cd9.png)
技能必备
1.物质的组成规律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可构成金属、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及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等。
分子主要构成非金属单质,如氧气、非金属氢化物、酸、有机物(有机盐除外)等。
离子可构成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
2.氧化物类别的判断要点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及化学用语
出示目标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自学
指导
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②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
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判断分散系的种类;
④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
当堂
训练
常考问题1(题型一和题型二)
常考问题2(题型三)
(见资料)
教后记
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先学
1、学生做资料中的真题集练;
2、学生自己学习资料中的知识必记和技能必备部分。
后教
教师活动
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动
1.物质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后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化学用语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化学二轮专题复习30个考点: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化学二轮专题复习30个考点: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c70d3379563c1ec5da71b3.png)
【考点1】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是从分类对比展开的。
多举例、多角度、全方位剖析物质概念知识就是需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在比较中理解运用升华概念。
物质的分类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混合物、纯净物。
2.单质、化合物。
3.电解质、非电解质。
4.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5.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胶体。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无机化合物(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物质物质的分类【考点2】分散系三种分散系比较【例1】实验室里通过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
回答下列问题:(1)Fe(OH)3胶体呈色,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所得上述的液体是胶体。
(3)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0-9m B.胶粒带正电荷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能够通过滤纸(4)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淀粉胶体中含有的杂质NaCl溶液?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除了使用烧杯、玻璃棒,还要使用什么实验用品(药品除外)?。
(5)如何验证(4)中淀粉胶体已经基本净化(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答案】(1)红褐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2)丁达尔现象(3)B、C(4)渗析半透膜、细绳(5)取烧杯中最后一次渗析液(或半透膜袋中的液体)少量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如果没有沉淀产生,说明胶体已经基本净化。
【点拨】胶体隶属于分散系中的一种,它离我们是那样近,又是那样远。
高考复习时应高度重视胶体版块知识的梳理,不要成为盲点。
【考点3】反应分类【例2】已知反应为:2KXO3+Y2==2KYO3+X2,其中X、Y是两种非金属元素。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Y的非金属性大于B.Y2的氧化性大于X2C.Y2的还原性小于X2 D.Y2的还原性大于X2【答案】D。
【点拨】解答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仅凭印象办事,防止落入俗套、进入误区。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1bb8efa0116c175e0e4826.png)
空气,CO,CH4,MgCl2,H2CO3,MgSO4。
(1)属于单质的是:
;
(2)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3)属于氧化物的是: (4)属于酸的是: (5)属于碱的是: (6)属于盐的是: (7)属于混合物的是:
; ; ; ;
。
答案 (1)H2、Al (2)CH4、CH3CH2OH (3)CaO、Fe2O3、CO2、CO (4)HCl、HNO3、H2SO4、H3PO4、 H2CO3 (5)Cu(OH)2、Ba(OH)2、NaOH (6)NaHSO4、CuSO4、MgCl2、 MgSO4 (7)浑浊的河水、空气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1.化学用语中常考“一图”“二模型”“六式”,请填写下表中
的空白。
结构示意图
Al:
;S2-:
模型
甲烷:
模型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式或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乙烯:
CO2: 乙醇: 对二甲苯: 明矾: 氯气与水反应:
答案
球棍
比例
·· O ····C···· O ··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 物 ( )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 酸性氧化物 ( )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 (7)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
答案 A 本题考查化学史相关知识。用谷物酿造酒和醋的过 程中,淀粉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 成乙醇,乙醇经氧化进一步生成乙酸。A项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1.(2014·湖南五市联考)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分散系C.溶液、胶体D.化合物、电解质解析A项中化合物包括氧化物;B项中分散系包括溶液;C项中溶液与胶体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D项中化合物包括电解质。
答案 D2.(2014·湖南联考)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③电解质:明矾、二氧化碳、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⑤ D.②④⑤解析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③错误;C2H4O2、C3H6O2、C4H8O2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酯,④错误;①②⑤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3.(2014·大连双基测试)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归类中不合理的是( )解析选项A,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含有可变价态的元素,且这些元素都处于中间价态,H2SO3中S为+4价,符合此特点,正确;选项B,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是弱酸,HF符合此特点,正确;选项C,分类标准中的反应都是化学变化,而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错误;选项D,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能电离出NH+4,NH4HCO3符合此特点,正确。
答案 C4.(2014·宁波期末)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D.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交叉关系解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A项中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包含关系;溶液与胶体同属于分散系,是并列关系;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 C5.(2014·济宁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B.可通过电解熔融MgCl2来制取金属镁,故也能通过电解熔融AlCl3来制取铝C.铝热剂、盐酸、水玻璃、双氧水、明矾均为混合物D.Na2O2、MgCl2、NaOH、NH4Cl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解析B项熔融AlCl3不导电,金属铝通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故错误;C项明矾是纯净物,故错误;D项氯化镁中不含共价键,故错误。
答案 A6.(2014·北京市东城区检测)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氯气B.明矾水解得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C.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和用途,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D项错误。
答案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和生石灰都属于碱B.干冰和氨气都属于弱电解质C.沼气和乙醇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铝和铜在工业上都常用电解法冶炼解析 A 项,纯碱和生石灰分别为Na 2CO 3和CaO ,分别属于盐和氧化物;B 项,二者均为非电解质;C 项,二者均为可再生能源,D 项,铝是活泼金属,通常采用电解法冶炼,而铜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
答案 C8.(2014·辽宁联考)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 .打开盛装NO 的集气瓶;冷却NO 2气体B .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 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 .木炭吸附NO 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 .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 2O 2;向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解析 NO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2NO 22O 4(g) ΔH <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 项错误;冰水混合物冷却SO 3气体得到的固态SO 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 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先变无色,氯气过量时变黄绿色,属于化学变化,C 项正确;将过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褪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属于化学变化,D 项错误。
答案 C9.(2014·南昌调研)X 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下列转化关系:X ――→①O 2X n O m ――→②碱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①②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 .X n O m 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 .X n O m 是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解析 X 可以是金属(如铝),也可以是非金属(如碳、硅等),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X n O m 可以是金属氧化物(Al 2O 3),也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CO 2、SiO 2等),反应②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D10.(2014·南昌一模)下列物质可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得到的是 ( ) ①H 2 ②FeCl 3 ③Fe 3O 4 ④O 2 A .只有②③ B .只有①④C .①②③④都能得到D .①②③④都不能得到解析①Zn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氢气;②氯气与FeBr3发生置换反应得到FeCl3和单质溴;③高温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④单质氟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气和HF。
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答案 C11.(2014·高考命题原创)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5B.胆矾的化学式:CuSO4·5H2OC.NH3的电子式:D.原子核内有17个中子的氯原子:3517Cl解析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为+7,A项错误;NH3的电子式中氮原子周围还应有一对孤对电子,C项错误;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含有17个中子的氯原子质量数应为34,D项错误。
答案 B12.(2014·高考名校优化卷)下列描述违背化学原理的是( )A.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结合H+的能力:AlO-2>CO2-3B.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高温时碳能置换出二氧化硅中的硅,说明还原性碳比硅强D.亚硫酸是良好的还原剂,浓H2SO4是良好的氧化剂,但两者混合,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高温时碳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与一氧化碳,该反应之所以能发生,主要原因是生成物之一一氧化碳会很快脱离反应体系,导致该反应持续向右移动,实际上碳的还原性比硅弱,故C项错误。
答案 C13.(2014·高考名校优化卷)根据下列分类标准,对各组物质的归纳合理的是( )A.根据化学键种类:氢氧化钠、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碳酸氢钠B.根据元素化合价:二氧化硅、二氧化硫、二氧化氯、二氧化锰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聚氯乙烯、蛋白质、油脂、糖类D.根据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氢氧化亚铁、氢硫酸、亚硫酸钠、碳酸钙解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氢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但过氧化氢中只含共价键,A 项错误。
四种氧化物中,氧均为-2价,另一种元素都是+4价,B项正确。
聚氯乙烯、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和糖类中的单糖都是小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
碳酸钙在空气中稳定,其他物质易被氧气氧化,D项错误。
答案 B14.(2014·洛阳市统考)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的结构式:H—O—O—HB.2,2-二甲基丁烷的实验式:C3H7C.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11HD.Cl-的结构示意图:解析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为21H,故C项错误。
答案 C15.(2014·浙江省联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2O、Na2O的电子式都可用“”表示B.Cl、Br、I的+1价含氧酸的结构式都可用“”表示C.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都可用“C n H2n O n”表示D.碳酸、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都可用“H2XO32H++XO2-3”表示解析H2O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而Na2O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A项错误;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别为C2H4O2、C4H8O2、C6H12O6,显然乙酸乙酯不符合C n H2n O n,C项错误;碳酸和亚硫酸均为二元弱酸,电离过程都是分步进行的,D 项错误。
答案 B16.(2014·湖北省高三调研)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⑧C.①④⑤⑧ D.②③⑤⑦解析—OH与都表示羟基,①正确。
HCN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稳定结构,C、N 原子之间共用3对电子,H、C原子之间共用1对电子,②正确。
Br的核电荷数为35,③错误。
二氧化碳是直线形分子,④错误。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⑥错误。
⑦中结构简式的名称应为2甲基2戊烯,错误。
本题选B项。
答案 B17.(2014·北京东城区检测)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A .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CO 2B .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C .向含1 mol Ca(HCO 3)2的溶液中加入1 mol Na 2O 2D .向含1 mol KAl(SO 4)2的溶液中加入2 mol Ba(OH)2解析 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CO 2,所得溶液中含有Ca(HCO 3)2、CaCl 2、HClO ,蒸干过程中Ca(HCO 3)2分解为CaCO 3,HClO 分解为气体逸出,所以最终得到CaCl 2和CaCO 3的混合物,A 项正确。
B 项,若盐酸少量或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得到氯化铝溶液,蒸干后得到纯净物氢氧化铝,或盐酸过量,反应后得到盐酸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蒸干后得到的还是纯净物氢氧化铝,错误。
C 项,发生反应为2Na 2O 2+2H 2O===4NaOH +O 2↑,Ca(HCO 3)2+2NaOH===2H 2O +CaCO 3↓+Na 2CO 3,过滤后滤液中只有Na 2CO 3一种溶质,蒸干得到纯净物Na 2CO 3,错误。
D 项,发生反应为KAl(SO 4)2+2Ba(OH)2===2BaSO 4↓+KAlO 4+2H 2O ,过滤所得滤液中只有KAlO 2一种溶质,蒸干后得到纯净物KAlO 2,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