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4

合集下载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桥》,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的桥梁图片,让学生对桥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桥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桥梁的名字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二章: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梁桥、拱桥、吊桥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观察一些桥梁的图片,分析它们属于哪种类型,并说出其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的设计和建造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三章: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故事和传说。

2. 让学生听一些桥梁的故事和传说,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桥梁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以及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四章: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2.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 组织学生进行桥梁保护和利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桥梁模型、参观桥梁等。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家乡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桥梁。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桥梁建筑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家乡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家乡桥梁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家乡的桥》及相关生字词卡片。

2. 家乡桥梁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中桥梁的名字和特点,引出本课的主题《家乡的桥》。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和运用。

(3)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家乡的桥梁。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感受。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4. 写作练习:(2)教师批改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运用练习。

(3)观察和描述家乡的其他桥梁,与家人分享。

2. 拓展作业:了解我国著名的桥梁,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课文朗读和背诵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家乡的桥》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流利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表达家乡桥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家乡的桥》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家乡的桥》。

(2)收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家乡桥梁资料,增加学生对桥梁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家乡的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桥梁的短文。

(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完成课文内容的相关问题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短文写作等方面。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桥的结构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对桥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对桥的看法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桥的结构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桥的各类型及特点的描述。

2. 学生对桥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桥的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桥梁,加深对桥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课文材料,包括关于桥的定义、功能、结构等知识。

2. 准备一些桥梁的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桥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和功能。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关于家乡桥梁的课文,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结合课文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桥梁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桥是一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2)桥梁的支撑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是桥梁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允许人们在桥上行走和行驶车辆。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桥梁是如何保证安全的?(2)桥梁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八、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桥梁的短文。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家乡的桥》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口语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课文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 对桥梁建筑特点的描述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家乡的桥》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桥梁建筑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和书写。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口语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桥梁的看法。

6. 观察与描述:教师展示桥梁的图片或视频,学生观察并描述桥梁的特点。

学生练习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描述。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桥梁的特点和意义。

学生展示自己对桥梁的绘画或写作作品,分享对桥梁的理解和想象。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和默写。

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梁,进行观察和描述,下一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家乡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家乡桥梁的相关资料,了解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桥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增加对家乡桥梁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邀请家长参与,了解家庭所在地区的桥梁情况,共同完成一份桥梁调查报告。

四年级阅读教案设计《家乡的桥》

四年级阅读教案设计《家乡的桥》

四年级阅读教案设计-《家乡的桥》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发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生能准确读懂文章。

2.读懂文章后能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学生能发现文章中的情感基础上,分析情感传递的方式和效果。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入1.创设氛围: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桥”,引导学生谈论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题目: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桥》。

二、阅读训练1.教师讲解文章:教师用朗诵式的语调给学生朗读本文,讲解文中词语的意义,引导学生揣摩词句间的关系。

2.带领学生朗读:学生带领学生跟随朗读,熟悉语音、发音、重读等读音要点。

3.小组合作阅读: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获得一定数目的时间展开讨论和阅读,然后回答教师关于文章细节的提问。

4.教师辅导:教师解答学生的疑惑,并对文章进行点评与评估。

三、情感交流1.教师引导:教师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桥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2.学生讨论:学生围绕桥的建筑和文化背景进行讨论,阐述文章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四、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教师利用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学生举手回答: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反馈回答。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从生活中拍摄桥梁的照片,记录桥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学生撰写一份日记,描述自己阅读完《家乡的桥》后,对家乡的新认识以及对桥的新感悟。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采用了讲解法、演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设计中,对情感交流的部分讲解不够明确,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着重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让情感交流更加深入。

此外,随堂测试可以作为教学评估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情感体验。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26 、家乡的桥-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26 、家乡的桥-沪教版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家乡的桥)
激发兴趣
二、学习课文、掌握本领
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主要介绍了桥的哪些方面?
交流板书:(造型、名称、孩子们的乐园)
1、学习第一、二节
师:把书翻到(?)页,谁来读读课文第一、二小节,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并回答。(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
2、学习第六小节
师:桥如此之多,又如此普通,而作者却发出
4、“复述”学法指导
师:刚才你们看到的板书是三至五节的小标题。这节
课,我们来学学凭借小标题复述课文的方法。愿意
一试吗?
1)师:默读第三节。思考:作者例举了哪些桥来
明“桥的造型千资百态”?这些桥又有何特点? 生:朗读并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过户桥:最简单单拱桥:最漂亮、最有气派
师:围绕这两方面,试着复述这一节的内容。
了以下的感慨。听写这样一句话:“长相忆,最
忆家乡的桥。”
生:当堂听写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句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常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师:(试比较“长”和“常”的差异:前者为“长久”;后者为“经常”。前者更能体现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这句话就是课文最后一节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3、学习第三至第五节
②师:读读第五节,从哪里看出“桥是孩子们的乐园”?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下棋猜谜讲故事
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
荡舟进桥洞
③师: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复述课文的第四、五节的内容。
选择其中的一节进行复述练习。
生:选择复述第四或第五节内容(交流、点评)。
跟据板书总结,时光飞逝,当年那个在水边玩耍的小孩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百态的小桥( ),最简单的( ),最漂亮、最有气派的( ),脑海中也时常浮现出一个个充满情趣的( ),真想回道故乡再看看青石上凿就的( ),或( ),有的( ),有的( )。 真想在桥头( ),把桥当作跳水台,( ),真想( ),真想荡一条小船进桥洞,(),家乡的小桥给作者留下了无限美好的回忆,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精选8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精选8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精选8篇)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对家乡的桥有更深的了解,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让学生对家乡的桥所含的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在小组的合作中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践活动或得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游览家乡的桥,搜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谁知道武汉为什么被称为“江城”?(生回答)2、师归纳、过渡: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武汉市区,将它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而咱们的家乡汉阳位于武汉市西南部,东隔长江与武昌相望,北隔汉江与汉口对峙。

因此,桥梁成为了咱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家乡的桥吧!3、板书课题:家乡的桥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1、 CAI出示文本中桥的图片,小组内讨论:你见过这些桥吗?知道它们的名称吗?2、全班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采用多形式向大家介绍你所熟悉的桥,并说一说是怎样搜集到这些资料的。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

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江汉一桥是解放后新中国城市建设的第一批大型工程之一,它北起汉口武胜路,南接汉阳鹦鹉大道与武汉长江大桥组成的交通大动脉,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彻底改变了过去三镇间仅靠水运运输的落后局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商业、旅游等事业的大发展,为促进三镇交流,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做出了贡献。

《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的特点和作用,学习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悟来描绘家乡的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他们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情感。

2.教学难点:描绘家乡的桥,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家乡的桥,引发学生对家乡桥的关注和兴趣。

提问:你们对家乡的桥有什么印象?家乡的桥有哪些特点?2.阅读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描绘了家乡的哪些桥?它们有什么特点?3.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现家乡的桥。

提问: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桥如此喜爱?家乡的桥对作者有什么意义?4.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桥的感受,分享家乡桥的美好回忆。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桥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5.写作训练让学生以《家乡的桥》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1.描述家乡桥的外貌、结构、特点。

2.描绘家乡桥的周围环境,如山水、花草、人流等。

3.表达自己对家乡桥的情感,如喜爱、怀念、期待等。

6.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拓展活动:让学生回家后,拍摄家乡的桥的照片,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家乡的桥》。

2.收集关于家乡桥的资料,了解家乡桥的历史、文化、传说等。

五、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描绘家乡的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桥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话让学生分享对桥的个人理解,如桥作为连接、变迁的象征等。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家乡的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家乡的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桥梁的名字和位置2.了解桥梁的形态特征3.学会使用形容词描述桥梁的特征4.练习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认识家乡桥梁2.形态特征3.描述桥梁4.听力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家乡桥梁2.形态特征3.描述桥梁难点1.描述桥梁的细节2.准确使用形容词描述桥梁四、教学方法1.演讲法2.游戏法3.听力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学了什么,谁来回答?2、新课a.认识家乡桥梁桥梁是连接两地的建筑,我们的城市中有许多著名的桥梁,比如 *** 大桥, *** 大桥等等,那么,我们学习一下,我们家乡的桥梁。

b.形态特征现在,我们在讲到一个桥梁,就如同在画画一样,需要知道桥的形态特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描述桥梁。

我们来说一下,我们家乡的那座桥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上面有没有栏杆,在桥下是不是有河流流淌。

c.描述桥梁我们刚刚学习了一些形态特征,现在我们可以使用描述词汇,来描述这个桥梁了,例如:这座桥梁高高耸立,连接着两岸的山川,白色的栏杆旁开放式铁制构型,简洁明快,优美大气。

d.听力训练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会描述一个桥梁,你们听我说然后猜到底是哪座桥?比如:这座桥梁起伏多变,桥下流淌着清澈的河水,靠近河岸一侧是茂密的树林,另一侧是连绵的山川。

答案是八大公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家乡的桥梁进行描述。

六、练习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自己家乡的桥梁,某座桥梁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如何描述这个桥梁。

2.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在桥的图片前,练习描述桥的形态特征和细节。

七、总结与评价通过本节课讲解,学生们学习了如何认识家乡桥梁,学会了使用词汇来描述桥梁的形态特征。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口语训练等方式,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八、作业1.写一篇关于你家乡一座桥的文章,描述这个桥梁的形态特征你为什么喜欢他。

2.大声说出自己关于家乡坐落着哪座著名的桥梁,介绍该桥梁的独特之处,并尝试用几个词语描述这个桥梁的细节。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家乡的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家乡的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本课的生词和句子。

2. 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形状、功能,懂得珍爱家乡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二、教学重难点1.难点:能够理解作者的描述,从中感受到家乡桥的历史和文化。

2.重点: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描述家乡的桥。

三、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法。

2.图片展示法。

3.情景模拟法。

4.思维导图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本课的标题“家乡的桥”,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家乡的桥。

2、新课呈现(1)师生共同欣赏家乡的桥的图片,勾起学生对于家乡桥的向往和熟悉感。

(2)板书生词:翘起、蜿蜒、落差、横跨、风景秀美、历史悠久。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桥的文化内涵。

并重点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词。

3、互动探究(1)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绘制自己家乡的一座著名桥梁。

并通过图片展示各小组的画作,以此引发学生之间的探究,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桥梁及其文化遗产。

4、语言输出(1)请学生参与情景模拟,操练在询问家乡的桥时的正确句型和语音语调。

(2)学生完成作文:《我家乡的桥》。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家乡的桥梁。

5、课堂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并记录在思维导图上。

(2)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了家乡的桥的历史、形状和文化,对学生爱护家乡文化遗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家乡的熟悉感。

六、课后拓展1.去图书馆借阅有关桥梁的书籍,并整理出你所了解的桥梁知识。

2.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和了解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桥梁,如洛阳大慈恩寺古桥、福建南靖土楼金砖桥等。

《家乡的桥》教案之四

《家乡的桥》教案之四

《家乡的桥》教案之四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培养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四、教学准备1.课文《家乡的桥》2.教学课件3.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家乡的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乡有什么桥?你对这些桥有什么印象?(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针对重点句子进行解析。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家乡的桥》,谁能介绍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写作方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观察、描绘、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讨论其作用。

(三)仿写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家乡的风景”,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2.学生进行仿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仿写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谁能举个例子说明?(二)课文朗读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四)课后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景的作文。

2.学生认真听讲,明确作业要求。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家乡的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多、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课前读诵古诗《忆江南》收集上海的桥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有一位作家,叫刘秋思,他的家乡在江南的绍兴,虽然阔别家乡已有几十年,但他仍剪不断思乡的情结,他常常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小镇,故乡的小河。

出示句子:我的故乡在江南。

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师: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1)(小河多)是啊,绍兴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的美誉(2)(故乡情)一个“血脉”一声“母亲”道出了作者连着心,牵着情,一辈子割舍不了的故乡情(3)再读这段文字2、师: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桥是水的眼睛,桥是水的灵魂,江南的美景是自然少不得桥的。

出示句子: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师:家乡的桥连街接巷,五步一蹬十步一跨,可谓“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桥,构成了家乡一道特殊的风景,所以作者每每回忆家乡,都会想起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随着作者浸润了乡情的笔墨去看看那一座座家乡的桥。

快速浏览课文3-5节,说说家乡的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3、根据回答板书:造型名称乐园4、每一座桥名都镶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座桥名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我们把它们联袂而成一体时,这不就是一本用桥写成的书吗?信手一翻,就是一段关于家乡的文字啊!它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传承着家乡的文化,难怪作者最爱家乡的桥!五、学习第5小节1、家乡的桥美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上桥下,也是一幅幅怡人的画卷,打开它,思绪便把作者带回了童年。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4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4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4单元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把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明白得这些词语的意思。

能按指定的要求积存词语。

2、能正确明白得课文内容,在明白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形中能即兴说几句“要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明白得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依照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如此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课前预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刻: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一、引题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2、你明白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伙儿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明白得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摸索: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家乡的桥_沪教版

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了解课文从桥多、桥的造型多、桥的名字美等3个方面来介绍家乡的桥。

4、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从桥多、桥的造型多、桥的名字美等3个方面来介绍家乡的桥。

3、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1、能够体现课文内容的插图,柔美繁荣音乐。

2、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谈童年趣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愉快的童年生活,可以一起去干什么?(和朋友去划船,去游泳、去钓鱼……)童年的趣事说也说不完。

一说起童年,又让人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那条小何,想起了家乡那些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刘秋思的文章——《家乡的桥》。

(二)播放音乐配乐朗诵,整体感知美1、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认读生字,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3、再次出示生字的词语,期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1)如何给课文分段?(2)课文从哪些方面既然少家乡的桥?2、指名反馈:(1)可以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家乡的桥的特点。

第二段:(第5自然段)写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回忆最多的是家乡的桥。

(20课文从桥多,桥的造型,桥的名字等3个方面来介绍家乡的桥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段,了解的特点1、出事第一张体现江南水乡小何、小桥多的图画,让学生看图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家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2)“桥连接着一个个村庄,连接着一户户人家。

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十座八座小桥才怪呢!”A、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找这两个句子的特点。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家乡的桥_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家乡的桥_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家乡的桥_沪教版[教学目标]⒈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明白得“搁、缀、撷取”等词语。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明白得“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作者强烈的爱乡、怀乡之情。

⒊能把握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能按小标题介绍家乡的桥。

[教学重点]在阅读、明白得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爱乡、怀乡之情。

[教学难点]领会“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丰富含义。

[教学时刻]1.5—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⒈听写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⒉师板书句子,学生校对,说自己的明白得。

(引导学生从“长”和“最”初步感受作者的怀乡之情。

)说明:听写是学生同意并储存信息的好方法,也是学习知识的要紧途径,而这句话又是全文学习的难点,以难点为突破口导入新课,在训练学生听写的同时初步感受作者的怀乡之情,拉近了他们与文本间的距离,以情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⒊引出课题:同学们,写下这句话的作家,他离开他的故乡——江南,一别确实是几十年。

关于远离家乡的人而言,那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情,会不时地出现在眼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故乡的那些小桥,让作者魂牵梦萦,因此他就提起笔写了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家乡的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挥不走,抹不去的经历呢?带着那个问题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划出理由。

⒉交流:归纳板书:数量多造型千姿百态名称充满乐趣是小孩们的乐园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通过在读读、划划、说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结构,也为复述课文作好铺垫工作。

三深入研读,读说感悟。

师:大伙儿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部分去好好地读一读,细细的品味,去领会一番江南水乡专门的小桥,感受作者“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那份浓浓的家乡情。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交流,随机学习:㈠学习第2小节,了解作者家乡的特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课程背景本次语文课程为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教授《家乡的桥》一课。

本课教学旨在通过《家乡的桥》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桥梁、认识周围美好的事物,发现家乡的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同时,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方面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桥梁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认识周围美好事物,发现家乡的美。

3.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并介绍一下家乡的特色。

第二步: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家乡的桥》,让学生看看这篇作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作者喜欢自己的家乡。

第三步:朗读让学生读一遍整篇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第四步:分析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家乡的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文章中的桥有什么特殊含义?3.文章中的桥有哪些特点?4.人们建桥的初衷是什么?第五步:思考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家乡有哪些建筑物是特别的,具有代表性的?2.这些建筑物具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历史渊源?第六步: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或者介绍自己的家乡的某一个特色建筑物的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家乡的桥梁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通过《家乡的桥》这篇文章,了解到了自己家乡的桥梁文化,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本次课程也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互动和思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最后小节,说说作者为什么“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学生根据方位来背诵这一小节 读这小节,畅谈想法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4 的第 2 小题。 2 完成同步练习 六、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1、家乡的桥
小桥多 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第7 页
第二课时
一、 积累并复习 1 、默写词语: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 2.说说家乡桥的特点,可用上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雄赳赳、长
相忆等词语。 3、家乡的桥很多,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有关句子。 4、学生默写词语。 5、生交流,个别回答 例 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
母亲的身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相关的句子 4、学生个别—全体朗读这句话
第三课时
一、积累并复习 1 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学生交流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的 3、4 小节。 学生根据要求背诵 3,4 小节 背涌形式:第 3 节教师背“最简单的,最漂亮、最有气派的”第 4 节教
师背桥。 二、回忆理解词语准确性的方法 三、学习第 5 小节 1 读第 5 节,说说第 5 节讲什么? 学生读第 5 小节 学生交流第 5 小节的主要内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交流 2 什么地方看出家乡的桥是孩子们的乐园?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
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 想想让你在这样的桥边玩,你会怎么玩?你觉得会有什么乐趣? 读这句话。
3、填空:
第6 页
课文第 5 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读这句句子,交流会玩些什么 4、试着背这小节,讨论记忆的好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 (含楷体、篆体、草 体等 )。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型, 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A 根据形状起名。 B 根据民间传说起名。
第4 页
C 根据名人诗句起名。补充王维的诗《归篙山作》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篱高 下,归来且闭关。“
1、默读第 4 小节 2、交流分二层 2)请三位学生分别读这三句话。你记住了哪些桥名?说一说桥名,并 说出起名的根据。 1、再读相关的句子 2、考场测试:根据来源类型背出桥名 3)小结这一层的层意 4)桥的名称美,桥上的字也很美,桥上写了什么样的字呢? 学生交流这一层的层意并试着背诵 读读书上的句子,回忆介绍的字体 A 读读书上的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用词的准确性。 “有趣的是, 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 或篆或隶或楷 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 B 出示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 想想什么样的桥名可能用什么字体的字? C 这情趣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再读 相关的句子,用曲线划出体现情趣的句子。 试着背这一层 全体同学齐读这一小节 完成填空练习 5)小结这一层的层意 2、配乐朗读第 4 节。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 4 节围绕这句话写的, 介绍和 --,有的是—有的是 -有的是 ---这些桥 名的也各不相同。家乡的桥给孩子们带来了情趣。 3、再读这小节,试背。 男同学读,女同学试着背
二、学习课文第 2 小节 1、学习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网布”的意思。 ①:查字典,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②: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网布” 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 给读者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 、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 很多,造型很美,每座
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第2 页
1、熟读课文。 2 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 2 遍。
课时重点:学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 3— 5 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
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1、自由朗读第 3 节 2、划出最喜欢的一种形态描写的句子,并同桌交流理由。 3、全班交流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请闭上眼睛,想想夜里,如果你撑着小船穿梭于 桥洞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1、分男女生读最后一句,并思考想象 2、交流想象的内容 3、学生试背这一小节,交流快速背诵的诀窍。 4、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再背 5、全班背诵。 2、试背这一小节。 3、概括这小节的节意 1 自由读第 4 小节,思考:这小节分别介绍了家乡小桥的哪两方面? 1)说说家乡小桥名称是根据什么起的?
家乡的桥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 29 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 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 25 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 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 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 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 ,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 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
第5 页
老师引读,全体跟背 2、根据这小节的节意
家乡的不但多,而且桥造型美、桥名美,连桥上的字也美。 那么除以以外,还有什么吸引作者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 熟读课文 3、4 小节,并背诵 3、 4 小节。 2 完成课后练习 3 的第一道填空题。
课时重点 : 巩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 : 通过交流和练习
★学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 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
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第3 页
学生听讲解 小结: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可以先了解词语的意思, 再根据具体的 句子,体会它的准确性。小声读读体会方法,再找找有关句子。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 与 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 学生朗读理解词语准确性的方法 指名读句子 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其余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 3 小节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但是,却有着非常美的形态。 1、读第 3 小节,你最喜欢的一种形态。 1)最简单的过户桥。 (简单在何处? ) 2)最漂亮、最有气派的单拱桥。 ( 漂亮、气派在何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