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季节更替的时间点。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每个节气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

在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意义,并展示了一些节气的典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师出示了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朗读并体会韵味。

学生可以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或齐读。

然后,教师逐句指名学生说出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综合学生的答案并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最后,教师简要介绍了两句歌词的意思。

接下来,教师具体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PPT展示了相关图片。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解释了立春的含义。

随后,教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回答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并解释了雨水节气的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节气的特点和与农业相关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学生需要提前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制作一组幻灯片作为课件。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可以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15) 在寒露这个节气里,北方已经进入深秋,白云红叶,有时还会出现早霜。

南方也逐渐进入秋天,雷电逐渐减少。

气温持续下降,需要多方面了解天气预报,因地制宜,及时进行农事活动。

16) 当天气开始变冷,出现霜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霜降这个节气。

17) 立冬这个节气标志着真正的冬季开始了,但实际上,冬季的开始并不是以立冬这一天为准,而是以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度为标准。

18) XXX是表示降雪开始的节气,这个时候,黄河流域一般会出现XXX。

虽然在我们这里降雪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冷空气南下的机会较多,我们仍然需要做好防寒和防冰的准备。

19) 大雪的字面意思是指降雪开始变得很大。

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因为雪能够覆盖在地上,杀死越冬的虫子,给农业带来好处。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讲课教案【教案】二十四节气幼儿园讲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其特点;2. 学习和体验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习俗和活动;3. 提高幼儿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案、PPT、图片、手势卡片等教具;2. 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物品或道具;3. 幼儿园的室内外教学环境调整。

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创设情境,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节气呢?”2. 学生回答后,引导了解二十四节气,并展示相关物品或道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探究:(20分钟)1. 以立春为例,通过引导问答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立春的特点和习俗。

2. 制作手势卡片或展示PPT,帮助幼儿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

3. 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节气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感知。

拓展:(15分钟)1. 团队合作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根据抽到的节气名称进行表演或描述,其他小组猜猜是哪个节气。

2. 制作季节装饰品:让幼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与季节相关的装饰品,增强他们对季节变化的实际操作经验。

巩固:(15分钟)1. 幼儿创设情境,模拟不同的节气场景,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教师提问幼儿,帮助他们巩固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结束:(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并强调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活动和习俗,提高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特点和与之相关的习俗和活动有了基本了解。

他们通过小组活动、制作装饰品等任务的完成,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幼儿对节气的内容记忆较为困难,即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不够及时。

今后的教学规划中,可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通过家庭作业和亲子活动加深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

整体而言,幼儿在本次教学中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对二十四节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晨诵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2.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中蕴藏着的农事活动,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3. 在古诗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体会农民种地的辛苦。

二、教学过程:
(一)全班齐唱《二十四节气歌》
(二)教师导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

我们的祖先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主要为农民服务,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他们的每一项农事活动都和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它指引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

(三)学生朗读古诗:
1、个别学生介绍相关节气
2、其他学生朗读相关古诗(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个别读、学生领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
3、教师介绍本班级的‘劳动小能手’(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四)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春天耕地、夏天播种、秋天收割、冬天仓储,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的繁忙,这学期,我们共同在二十四节气中感受了很多农事活动,有些同学和爷爷奶奶也学会了很多农活儿,老师希望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多帮一帮家里人,为他们减少疲劳。

三、结束语:
孩子们,二十四节气不仅能指导农事活动,还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除了我们本学期学习的古诗,还有好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俗谚语,等着我们一起去学习呢!。

二十四节气(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长春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长春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及其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3)学会运用二十四节气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了解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现象、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2)运用图表、图画等工具,展示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作用。

(3)开展实践活动,体验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农业生产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起源2.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及其与季节、气候的关系3. 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现象、农作物生长的关系4. 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及其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2)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现象、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2)运用二十四节气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图表、图画、调查表、实践活动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及其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3)分析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现象、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4)探讨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观察自然现象,记录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2)调查农作物生长情况,分析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开展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二十四节气教案篇1活动目的:1.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风俗,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物质准备:1.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

2.黏土制作的图片。

经历准备: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经历。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二、引出二十四节气及其中的立春。

师: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可以更好地耕田农作,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寓意着不同的气候变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个节气,立春。

你们知道立春的含义么?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风俗。

师:立春作为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立春的立是开场的意思,春代表着春天,每年这一天,就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从这一天开场,我们的白天时间会渐渐变长,冰雪开场渐渐融化,小草也开场冒出新芽,我们的周围渐渐从白色变成了绿色。

知道了立春的含义,你们知道这么重要的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么?幼儿讨论考虑。

师:立春这天,我们有些地方会有打春的风俗,大家用泥塑捻成一个泥牛,用小皮鞭抽打泥牛,寓意祈求庄稼丰收。

立春这一天还有一个风俗,叫做“咬”春。

你们知道什么叫咬春么?幼儿讨论考虑。

师: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会买白萝卜回来吃,北方的人们也会用面饼裹新颖的蔬菜吃,叫做“春饼”,南方人那么会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丰收,企盼庄稼丰收。

人们也会将做出来的春卷互相赠送,共庆这美妙的时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春卷呢?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师:我们的春卷做好了,你们想送给谁呢?我们一起去送给她吧。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2活动名称:《小寒的由来》活动目的:1、感受小寒节气,理解小寒由来。

2、积极参与晨谈,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片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出小寒。

老师: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这可是我们中国的瑰宝,今天我们来理解——小寒。

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

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

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这些节气在农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传统农耕生活的关系,本教案以“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为题,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指导意义,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中的应用。

一、春节气春节气标志着冬天正式结束,春天的到来。

这一时期正是农民开始忙碌的季节。

在春季开始,农民会根据气温的变化来种植庄稼。

此时,他们会选择适合春季的作物种植,如小麦、大豆和蔬菜等。

同时,农民还会抓紧时间对土地进行耕作和疏通沟渠,为之后的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雨水节气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的开始,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一年中的第一场雨。

此时,农田中土壤中的水分会得到补充,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农民会趁着雨水来临的机会,开始播种一些湿润的作物,如水稻和花卉等。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农田积水对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三、惊蛰节气惊蛰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它标志着春雷开始响起,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候,农民会继续进行播种作业,并开始关注农田的养护。

他们会密切观察天气变化,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

四、春分节气春分节气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节点。

在春分期间,农民会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除草和松土等工作。

同时,农民还会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恶劣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五、清明节气清明节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农田管理的重要时间点。

在清明节气期间,农民通常会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他们会巡视农田,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六、谷雨节气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谷雨时节,农民会开始进行灌溉和田间管理。

他们会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提供水分和养分,确保庄稼的良好生长。

同时,农民还会进行田间杂草的清理,保证养分的充分供应。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引言: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在农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优质课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二十四节气歌和相关的农事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特点和起源;2. 学唱二十四节气歌,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意义;3. 掌握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 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背景知识;2. 二十四节气歌的学唱和歌曲中所蕴含的意义;3. 农事活动与二十四节气的联系和实际应用;三、教学准备1. PPT,包含二十四节气的介绍和相关图片;2.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3. 农事活动的相关材料和道具;4. 学生书写用的笔纸;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板书“二十四节气”四个字,帮助学生了解节气的概念。

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气呢?请谈谈你们的观察和感受。

Step 2:二十四节气介绍(10分钟)通过PPT展示的方式,教师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特点和起源。

同时,向学生展示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感受不同节气的特点。

Step 3:学唱二十四节气歌(20分钟)教师将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放在PPT上,并以歌曲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演示。

然后,反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逐渐学会唱整首歌,并理解每个节气在歌曲中所表达的意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并在学生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Step 4:农事活动介绍和实践(30分钟)教师介绍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材料和道具。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在“立春”这个节气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种植花草的过程;在“大暑”这个节气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夏季特色食物。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节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象征。

二十四节气,又称节令、时令,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根据太阳地球运行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阴晴圆缺、气温变化等现象为基础,划分的每年太阳视运行角度折算成的24个时段。

这些节气各具特色,与农事活动紧密相关。

为了加强小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农事教育,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案分享。

一、教案名称: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划分和特点;2. 掌握每个节气所对应的农事活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动手能力;4. 增强爱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节气一:立春1. 让学生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日期;2.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春花盛开、天气逐渐变暖等;3. 组织学生在校园进行春耕体验活动,如播种花草。

节气二:雨水1. 向学生解释雨水的来历和意义;2. 带领学生观察降雨的情况,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雨水;3.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节气三:惊蛰1. 介绍惊蛰的特点和对农作物的影响;2. 指导学生观察昆虫的活动,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3. 带领学生进行田间小昆虫的观察和记录。

节气四:春分1. 解释春分的意义和日期,引导学生观察昼夜时间的变化;2. 带领学生了解春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 组织学生进行小麦、水稻等春季作物的种植实验。

节气五:清明1. 讲解清明的传统习俗和历史背景;2. 引导学生了解植树节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植树活动;3. 鼓励学生整理校园内的花坛和墓地,体验清明扫墓的文化传统。

节气六:谷雨1. 向学生介绍谷雨的特点和农事活动;2. 带领学生观察农田的变化,了解播种、施肥等农事技巧;3. 进行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实地观察活动。

节气七:立夏1. 讲解立夏的意义和日期,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2. 带领学生了解夏季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方法;3. 组织学生进行蔬菜的播种和养殖实验。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2. 掌握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学习并掌握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2. 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3. 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事安排。

2. 如何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的指导作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教学内容。

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2. 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3. 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

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1.1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1.2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

1.3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历史。

1.4 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表现。

2. 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2.1 二十四节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2.2 二十四节气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有何作用?2.3 二十四节气对农作物的施肥、灌溉和管理有何指导作用?3. 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3.1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作物的播种和栽培?3.2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作物的收获和储藏?3.3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管理?六、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生长观察和田间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生产的指导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事安排,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手段。

1.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和相关图片,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农作物和实验器材,进行田间实践和观察。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八、教学评价。

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情况。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课教案
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
教师应通过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歌的理解和吟唱情况,对学 生的文化素养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讲预告及预备工作
下一讲内容预告
教师应简要介绍下一讲的教学内 容,如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历史渊源和现代意义等,以便学 生提前了解和预习。
预备工作要求
教师应明确下一讲的预备工作要 求,如需要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文 献、准备课堂讨论话题等,以便 学生更好地参与下一讲的学习。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二十四节气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历史渊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组织学生交流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审美素养。
分组讨论,分享家乡农事习俗和经验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提 问,促进交流互动。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在不同节气时的农事习俗和经验, 如春耕、秋收等。
教师总结并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 产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现代农业技术
播放现代农业技术相关视频资料,如机 械化种植、智能化管理等。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现代农业技术与传 统农业的差异和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现代农业技术的优缺点及 对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
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芒种
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标 志着盛夏的到来。习俗有“吃夏 至面”等,寓意着健康长寿、平 安吉祥。
秋季节气特点及习俗
处暑
暑去凉来,炎热的天气即将结束。习俗有 “放河灯”等,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立秋
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农作 物开始成熟。习俗有“贴秋膘”等 ,补偿夏天的损失、为冬天储备能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以及它们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认识到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点。

(2)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对应关系。

2、难点(1)理解二十四节气背后的天文地理知识。

(2)如何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农事活动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农事活动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如种子、花盆、小铲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四季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农民伯伯会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农事吗?”从而引出二十四节气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

2、依次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如立春一般在 2 月 4 日左右,标志着春季的开始;雨水在 2 月 19 日左右,此时雨量开始增多等。

3、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每个节气的特点和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例如,惊蛰时节,春雷始鸣,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开始苏醒,此时是春耕的好时机;清明时节,气候温暖,草木萌动,人们会进行扫墓、踏青等活动,也是播种的重要时期。

(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哪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现象?2、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四)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农事活动,如在花盆里播种,让学生亲身体验播种的过程,并了解在不同节气播种的注意事项。

2、让学生制作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与农事活动的关系,强调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节气的变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

读懂二十四节气,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背24节气歌。

2、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和农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2、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XXX和XXX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一)有韵味地诵读二十四节气歌1、出示一些骨气的典范图片,激起学生的研究24骨气的兴趣。

2、出示24骨气歌,让学生诵读几遍。

(读出韵味)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XXX夏暑相连,秋处XXX降,XXXXXX小大寒。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骨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表现精确答案。

春雨惊春清谷天XXX夏暑相连秋处XXX降冬雪雪冬小大寒(3)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二)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PPT展现图片(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2)春季是从哪个骨气开始?(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一到,人们会明明地觉得到白日长了,太阳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不过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旧无常,农作物的防寒防冰还是需要的。

24节气农事课程设计

24节气农事课程设计

24节气农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4节气的概念、名称及顺序。

2. 学生能够了解每个节气对应的农事活动及其科学原理。

3. 学生掌握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判断节气变化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24节气知识,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农事计划。

2.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农业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调查等途径收集和整理节气与农事活动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的情感,提高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3. 学生养成观察自然、了解自然规律的好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4. 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生态农业。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24节气的概念与来历:讲解节气的基本定义,引入中国古代农历的节气划分方法,介绍其历史背景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 教材章节:历史与社会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与农事”2. 24节气的具体内容:详细讲解24个节气的名称、时间点及其对应的自然现象。

- 教材章节:科学 第六章 自然界的规律与现象中的“四季与节气”3. 节气与农事活动:分析每个节气期间适宜的农事活动,介绍相关农业技术及科学原理。

- 教材章节:综合实践活动 农业技术与生活 “农事与节气”4. 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当地农事活动与24节气的关联。

- 教材章节:综合实践活动 农业技术与生活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5. 节气与农业发展:探讨节气知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二十四节气教案揭秘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工艺技能

二十四节气教案揭秘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工艺技能

二十四节气教案揭秘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工艺技能二十四节气教案揭秘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工艺技能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指导着农民的种植和农作物的生长,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变化的体验。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二十四节气,并揭秘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工艺技能。

一、春季节气1. 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也是农耕季节的开始。

在立春这一天,农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开春仪式,比如祭祀和种植谷物。

这一季节也是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高峰期,包括织布、剪纸和制陶等。

2. 雨水:雨水节气是指大地开始解冻并进入雨季。

在这个时候,农民们会进行排水和开沟的工作,以防止水浸田地。

与此同时,精湛的灌溉工艺也被广泛应用。

3. 惊蛰:惊蛰是一个重要的农耕节气,也是春天真正来临的标志。

在惊蛰这一天,农民开始播种,并开始进行苗木的移植工作。

同时,匠人们也会着手制作农耕工具,如犁、锄等。

4. 春分:春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相传在这一天,昼夜平分,万物复苏。

在这一天,农民会进行春耕准备工作,包括翻地、施肥等。

此外,竹编、剪纸等手工艺品也会在春分时节创作。

二、夏季节气1. 清明:清明节气又称“扫墓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在这一时节,人们会用糯米等食品祭祀祖先,并前往坟墓扫墓。

与此同时,人们还会制作祭祀用的纸钱和纸扎。

2. 谷雨:谷雨是指田里的谷物开始抽穗并开花。

在这个时候,农民们会进行田间的杂草处理和耕作。

棉纺、染织等工艺技能也会在谷雨时节蓬勃发展。

3.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一天,农民会播种夏季的作物,并进行农田的修整。

同时,草编、制蜡等手工艺创作的活动也会迎来高潮。

4. 小满:小满是指谷物开始充实,并即将成熟的时节。

在小满这一天,农民会进行田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编竹器、木雕和制陶等手工艺技能也将继续发展。

三、秋季节气1.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这个时节,农田需要进行艰苦的除草和管理工作,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十四节气教案芒种的农忙

二十四节气教案芒种的农忙

二十四节气教案芒种的农忙二十四节气教案芒种的农忙一、引言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它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收获季节的开始。

在芒种这个时段,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农事措施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本文将针对芒种这个节气的农忙情况进行论述。

二、芒种的农事活动1. 播种和插秧芒种时节,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会忙于播种夏季作物或插秧。

主要包括水稻、玉米、豆类等。

他们会根据天气、土壤状况和作物生长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和适宜的时间进行种植。

同时,在播种和插秧过程中,农民还需要控制好水源和施肥等环节,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田间管理随着农作物的生长,农民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

这包括除草、浇水、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活动。

例如,农民会定期进行除草,以保证作物的光照和养分供应;同时,他们会根据作物的需要,及时进行浇水,以防止作物因缺水而受到损害。

此外,农民还会根据季节和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适时的追肥和防治病虫害工作,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3. 预防自然灾害芒种时节正值夏季,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

农民需要注意防范和预防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例如,他们会注意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暴雨、台风等天气灾害;同时,农民还会加强农田的灌排设施建设,以减少干旱和水涝对作物的影响;此外,他们还会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以防止病虫害对作物的损害。

三、芒种的农忙意义芒种的农忙对农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芒种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农事活动,农民们能够继承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芒种的农忙是农民们收获季节的开始,对于他们来说,丰收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时刻,也是他们辛勤努力的回报。

此外,芒种的农忙还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

四、结语芒种是中国农事活动中的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收获季节的开始。

劳动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劳动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劳动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劳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农事节气,是指根据地球运动轨迹和太阳辐射变化而划分的一年中的节气,表征了中国古代农民劳动的时序和农事活动的时间。

教授劳动二十四节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农事劳动的变化以及与自然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关于劳动二十四节气的教学设计,旨在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事劳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划分方式。

2. 了解每个劳动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相关的农事活动。

3. 探讨劳动二十四节气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划分方式。

2. 每个劳动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特点。

3. 与每个劳动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可通过展示与劳动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也可以通过提问,例如:“你知道劳动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吗?”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探究(30分钟):1. 给每个劳动二十四节气配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让学生们对每个节气有直观的认知和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劳动二十四节气。

组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和采访家人等方式,了解这个节气的特点、由来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事活动。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报告他们所研究的劳动二十四节气,包括节气的时间、特点和农事活动等。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补充。

拓展(30分钟):1. 针对每个劳动二十四节气,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讲解其背后的传说故事、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二十四节气与自然变化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节气?它们与农事劳动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劳动二十四节气如何影响农业生产?3. 分析劳动二十四节气背后的生态意义,为什么保护自然环境对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巩固(20分钟):1. 进行节气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劳动二十四节气的了解。

二十四节田园课程设计

二十四节田园课程设计

二十四节田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概念、来历及在农业生活中的重要性;2. 使学生了解田园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3. 帮助学生理解二十四节气与气候、物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季节变化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二十四节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热爱生活的态度;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传承文化、关注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意义及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划分,以及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物候现象;3. 二十四节气与田园生活的关联,分析不同节气下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4. 探讨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价值;5.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意义及农业作用第二课时: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及气候、物候特点第三课时:春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四课时:夏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五课时:秋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六课时:冬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七课时: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价值第八课时:气候变化与环保意识培养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引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系统,它以观测自然现象和天文变化为基础,将一年分为24个时间节点。

每个节气都有与之相关的气候、物候和人们的生活习俗。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二十四节气的教学。

第一节: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含义和历史背景;2. 学习和掌握每个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点;3. 探索每个节气与人们的生活、农事和传统习俗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节: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包含二十四节气名称、时间和特点的教学材料;2.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以便向学生展示;3. 准备学生练习二十四节气名称和时间的活动。

第三节: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谈论其中的变化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与自然现象的关系,提出对二十四节气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 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历史背景,解释其与农事和传统习俗的关系;- 按照时间顺序逐个介绍每个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点,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节气;-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和探索所分配的节气,了解与节气相关的气候、物候和人们的生活习俗;-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设计一份展示,可以是图片、海报、PPT等形式;- 让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全班讨论和分享。

4. 总结和延伸- 总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点,并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制作个人节气日历、书写对节气的感悟等活动。

二十四节气(教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含义和作用,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时节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含义2.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特点3.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联系5. 二十四节气的诗词、谚语、习俗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含义、划分和特点,以及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时节变化,以及如何将二十四节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二十四节气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含义,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特点:详细讲解每个节气的日期、特点和习俗,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全面的认识。

4.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

5.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时节变化,将二十四节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6.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二十四节气的理念。

7.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践行二十四节气的经验和感悟。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9.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观察日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时节变化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 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 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 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 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 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蔬菜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一月,节气为小寒和大寒本月是一年中光照最短、气温最低且天气变化无常的时期。

但此月正是早春大棚(拱棚)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西瓜等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育苗的关键时期,也是越冬温室一大茬蔬菜管理的关键期,此月菜田农事主要有:1、严格培育茄果类壮苗。

“苗壮一半收”,壮苗是优质丰产的基础。

大棚多层覆盖栽培的番茄、辣椒、茄子已在上年11~12 月份育苗的,此时已逐渐进入分苗期。

此期要注意夜温不能过低,一般不低于12℃,否则长期的低温将影响花芽分化,直接影响以后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要做好苗期病害防治工作。

此期早春温室、大棚黄瓜开始育苗,多采用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在元月~ 2 月初,日历苗龄50~60 天,2月下旬定值于多层覆盖的大棚内或3月上中旬定值于单层大棚内。

此期温度低,如何升温、保温、做好温度的管理是育苗成败的关键。

2、元月中下旬,在温室内育早春拱棚栽培的菜花、甘蓝苗。

切记甘蓝苗夜温不要长期低于13℃,以免春化抽苔。

3、温室及大棚多层覆盖(三膜一苫)的延秋茬番茄、辣椒、西葫芦、芹菜等作物已进入生长后期,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收获,并抓紧腾茬整地,准备定值下茬蔬菜。

4、大棚多层覆盖的西瓜开始育苗,应选耐低温、耐弱光能力较强的品种。

此时影响西瓜育苗的关键因素仍是光照和温度,并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以利于培育壮苗,促进花芽分化;瓜农朋友一定要建好育苗设施,把小窝棚形式的简陋育苗棚改建为采光条件好、保温效果好的日光温室形式,并建议育苗前铺好地热线、火道等加温设施,做到有备无患。

此期是越冬一大茬蔬菜管理的关键时期,注意天气预报,以防强寒流天气,必要时要临时加温,勤擦洗棚膜,并及时清除积雪。

此期原则上温室内蔬菜不能大水漫灌,防地温大降。

5、元月份多是低温寡照天气,日光温室可在中午短时间放风排湿,提倡用粉尘剂与烟雾剂防治病虫害,尽量不用喷雾法施药,以降低棚内湿度。

二月,节气为立春和雨水虽然此月温度仍低,但开始日渐回升。

“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月应是育苗、整地及温棚蔬菜管理最忙的时候。

1、日光温室内早春茬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苗开始定植。

大棚早春茬栽培此时应及时施肥整地;大棚栽培的甘蓝、菜花苗可以定植;春地膜露地的辣椒、番茄、茄子此期开始育苗。

2、大棚小拱棚双层覆盖的西瓜在2 月上中旬开始育苗。

3、此期中小棚短期覆盖的黄瓜、西葫芦抓紧育苗。

4、大棚、中棚双膜覆盖的菜豆和豇豆2 月下旬开始直播。

5、2 月下旬可在温室、大棚中培育早春大白菜苗,注意夜温不可低于13℃,以防春化。

大棚春萝卜此期也可以种植。

6、在12~1月份于保护条件下培育的茄果类菜苗,此时已到2叶或3叶1心,要及时分苗,提倡采用营养钵护根分苗。

农谚“有苗一半收,壮苗多收半” 说的就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性。

番茄苗2叶1心时正是花芽分化关键期,因此,要特别注意温度管理工作,保持夜温不低于12℃,以利花芽正常分化,否则长期低温,番茄容易畸形。

7、露地6~7月份上市的芹菜,可在立春前后小拱棚加盖草苫育苗,立夏前定植8、越冬菜花和甘蓝注意揭膜放风,防止温度高时烤苗,并抓紧浇返青水。

9、2月底到3月份大蒜、大葱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注意防治蒜蛆等地下害虫。

三月、节气为惊蛰和春分严冬即将过去,自然界重现其应有的生机,菜田农事活动更为繁忙起来。

此期是温室越冬黄瓜产量的高峰期,虽然气温正在回升,但仍很反常,给农事活动带来很多不便。

此期要特别注意“倒春寒”、低温寒害及育苗棚内中午高温造成的焖苗现象。

1、大棚番茄、辣椒、茄子、黄瓜开始定植,而越冬温室的黄瓜、西葫芦、番茄此期要注意追肥、浇水并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此期是争取产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

2、地膜或露地春提早栽培的西瓜,此期开始在小拱棚内育苗,苗龄30 天左右。

此期育苗仍要注意温度和昼夜温差管理,以利培育壮苗和花芽分化。

3、春分前后春播大葱开始育苗,春韭菜也开始播种育苗。

4、西葫芦春地膜栽培开始育苗。

5、直播春白菜、萝卜、胡萝卜。

6、麦瓜套辣椒育苗开始,四月、节气为清明和谷雨这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

1、大棚早春黄瓜、西葫芦陆续上市,温室的番茄、黄瓜正是高产盛期,但此时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番茄灰霉病开始较多发生,要贯彻“防病胜于治病的”原则。

四月下旬露地蔬菜青虫开始发生,注意防治2、仍可继续播种大葱、韭菜。

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此期开始直播露地、地膜西瓜,同时,麦套无籽西瓜开始育苗,提前育苗的西瓜可覆盖地膜定植。

4、谷雨过后,中原大部分地区露地茄果类蔬菜开始移植大田;小拱棚提前栽培的西葫芦要加强通风,避免在棚内旺长,4月下旬准备揭膜。

5、露地春黄瓜、豇豆、菜豆盖地膜直播。

五月,节气为立夏和小满此期气候宜人,河南中部旬平均气温19℃~23℃,是多种喜温蔬菜开花结果的最佳时期,也是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高发期。

此月菜田主要农事有:1、温室大棚蔬菜昼夜放风,加强水肥管理,可结合浇水每亩每次冲施三元复合肥15 ㎏,尿素5 ㎏,同时加强各种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提高商品菜率,争取高产高效。

2、在上中旬,要抓紧定植麦田套作的西瓜、辣椒、茄子等蔬菜,套种时间掌握在麦收前20~25 天,不可太早。

3、育好耐热甘蓝、白菜苗。

4、播种夏豆角、夏黄瓜。

黄瓜在二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用增瓜灵或1ml 乙烯利加水2 ㎏处理幼苗,可降低坐瓜节位,出苗后45~50天黄瓜即可上市。

5、露地秋芹菜育苗开始。

群众俗称的“三立”芹菜,即立夏育苗、立秋定植、立冬收获。

播种前低温催芽,播后3 天内苗田用“噁草酮”封闭除草,效果很好。

小苗时注意遮阴、防雨、防病、防缺墒。

6、露地越夏番茄5 月上旬开始育苗,一个月苗龄,麦收后定植,定植后50天可采收果实,正好赶上8 月份番茄淡季7、每年5 月下旬到6 月上旬为西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病毒病的高发期,要提前用70%吡虫啉防治蚜虫,用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并连喷2 次“健植宝”预防病毒病。

六月、节气为芒种和夏至六月已进入夏季,月平均气温可达25℃~26℃。

棚室果菜多数已拉秧,应做好棚室内病残体的清理工作,以减轻下茬病害;此期露地蔬菜已进入采收盛期。

此时中原区域小麦已经收割,选一些耐热、抗病的蔬菜品种及时播种, 2 个月后就可进入采收期以弥补8~9 月的秋菜淡季,效益很好。

1、抓好夏黄瓜种植。

注意在2~4 叶期及时用乙烯利或增瓜灵处理幼苗,以促进花芽分化,早结瓜、多结瓜。

2、种好夏白菜、夏甘蓝、夏菜花。

6 月下旬育早熟菜花苗,国庆节、中秋节“双节”前收获,此期菜价一般较高。

3、育芹菜苗。

秋大棚种的芹菜可在6 月中下旬育苗,此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一定要低温催芽后播种,并注意遮荫防雨。

用“噁草酮”封闭除草。

4、一般4 月底播种的春露地西瓜此时进入坐瓜期,坐瓜前要严格注意适当控水、控氮肥、严格防止旺长,以利于西瓜坐瓜;瓜坐稳后及时加强肥水管理,以利西瓜膨大,争取西瓜高产。

此期注意防治蚜虫,预防西瓜病毒病。

5、6月底~7 月上旬是秋延后大棚辣椒育苗的关键时期。

此期育苗要注意遮荫、防雨、严防病虫害。

多层覆盖的延秋大棚辣椒可延迟到春节采收红果,效益更好。

6、定植大葱。

上年秋分或3~4 月育的葱苗,割麦后抓紧定植,在入伏前扎好根,以确保丰收。

部分地区也有此期育大葱苗的习惯。

7、温室大棚的利用。

6 月份温室大棚蔬菜陆续拉秧,温室大棚可作如下处理:①深翻晒地,熟化土壤。

②拱架上覆盖遮阳网并卷起棚膜通风,种植耐热菠菜、香菜。

③栽种小沟葱或点种玉米,以改良土壤,对于有根结线虫的田块,此期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30 ㎝以上,并起垄做畦,垄高30 ㎝,灌水至平畦,然后盖地膜,扣严大棚升温至40℃以上,保持10~20天,杀灭线虫效果明显。

七月、节气为小暑和大暑7月是多变的天气,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此期是露地菜花、甘蓝及秋大棚番茄、辣椒、茄子育苗的关键时期。

采用全保护育苗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必要条件,即用薄膜防雨、遮阳网遮荫、防虫网并做好防病工作。

1、在7 月上旬分期播种耐热白菜,收获期安排在国庆节、中秋节前后,此期一般价格都高。

并从苗期开始预防病毒病、蚜虫、菜青虫等。

2、继续育好秋延后辣椒苗:6月底~7月20号为秋延后大棚辣椒的育苗期,温室栽培的可适当推迟。

苗龄一个月左右,11 月初至春节上市。

3、中原区域秋菜花、甘蓝的最佳播期为7 月上中旬。

4、秋延后大棚番茄一般7 月初育苗,8月中旬定植,亩栽3000株,10 月中旬~12月中旬采收。

近两年,番茄黄化曲叶(TY )病毒病发生严重,该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苗期开始做好预防工作,采用遮阳网、棚膜防雨、防虫网防虫等“全保护”措施培育壮苗,严防烟粉虱传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