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 观察记录】大班 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解读幼儿的告状行为及处理对策
解读幼儿的告状行为及处理对策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
特别是幼儿常常会出现告状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困扰。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幼儿的告状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幼儿园或学校里,经常会听到幼儿告状的声音。
幼儿在告状时常常会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会有些夸张和虚构。
有时候,幼儿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告状,比如说其他同学在游戏中占了他的位置或者抢了他的玩具,这些都可能成为幼儿告状的导火索。
那么,为什么幼儿会频繁地告状呢?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会将一些轻微的摩擦看成是欺凌或者侵犯,因此会选择通过告状来保护自己。
幼儿还没有学会通过合理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矛盾,而告状则成为了他们的一种解决途径。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而告状就成为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需要理解幼儿的心理,采取合适的对策。
要倾听和尊重幼儿的表达,不要随意忽视或打断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的告状虽然有时候是过于敏感或者夸张,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因此需要被认真对待。
需要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和冲突,比如通过交流沟通和妥善解决问题。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和关爱,让幼儿感受到他们在家庭和学校的安全和被尊重,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减少告状行为。
除了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外,还需要关注幼儿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时候,幼儿频繁告状可能是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可能会因为害怕、不安或者自卑而进行告状,这时就需要及时找到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正。
幼儿的告状行为还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或者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
通过告状,孩子可以了解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次,告状 行为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与他人的关系和矛盾。当孩子向老师告状时, 他们正在尝试学习如何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最后,告状行为还可以帮助孩子发 展语言和沟通技能。通过与老师交流,孩子可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技能。
因此,对于孩子的告状行为,老师应该认真对待,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本次演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
1、求助型告状
在大班幼儿告状行为中,有很多是求助型告状。孩子们因为受到其他孩子的 欺负或者无法解决某些问题而向老师求助。例如,有些孩子无法说服其他孩子交 换玩具,或者无法阻止其他孩子的破坏行为而向老师告状。这种类型的告状可以 帮助老师了解孩子们在社交和情感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三、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
1、认真倾听孩子的告状
当孩子向你告状时,你应该认真倾听他们的告状内容。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和 尊重,不要打断他们的话语或者轻视他们的感受。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 绪和表情,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
2、区分不同类型的告状
根据不同类型的告状行为,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求助型告状,老师 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对于检举型告状,老师应该及时 纠正孩子的违规行为,并教育孩子们如何在集体生活中遵守规则;对于示弱型告 状,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及时的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
基本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告状行为非常普遍。常常有孩子向老师告状:“他拿了 我的玩具”,“老师,她打我了”,“老师,他吃零食了”等等。有些老师对此 见怪不怪,甚至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从孩子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告状行 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告状行为可以帮 助孩子建立道德和社会规范。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事实上,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
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幼儿的人格,也可以有效的解决幼儿在学习成长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幼儿之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此,本文重点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其原因,并找出应对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因为幼儿之间存在行为矛盾,或者是由于一些幼儿不遵守规则,引起其他幼儿的不满,需要通过第三方的力量对其矛盾进行分析解决。
幼儿告状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幼儿告状行为所存在的原因及频率与幼儿自身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大班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如果本身不具备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也将会不利于的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很难融入的后续的学习和成长之中。
为此,要着重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后续的健康成长。
一、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存在的原因(一)同伴方面的问题针对幼儿可能存在的告状行为,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其影响的因素之一。
幼儿之间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告状行为的发生。
反之,如果同伴关系相对比较紧张。
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长告状行为的发生。
同伴也就是幼儿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当发生矛盾时,如果幼儿之间的关系比较好,也就会降低告状的行为。
当幼儿认为自己的朋友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也会对自己的朋友提供帮助,进而向教师告状。
为此,要能够认识到同伴之间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告状行为的发生。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培养的方式也会影响到幼儿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幼儿之所以存在告状行为,也与家庭教育之间就有着密的联系。
当前,很多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都是小公主或者是小王子,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
也就导致产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自私、自利、不懂礼貌等。
大班爱告状的孩子教育随笔
大班爱告状的孩子教育随笔在幼儿园里,有个小家伙特别爱告状。
每次一见到老师,他就像个小法官,开始陈述案情,声音大得像是上了发条一样。
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毕竟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总是免不了的。
小明和小红在玩玩具,小明一下子抢了小红的汽车,小红立马跑去告诉老师:“老师,老师,小明抢我玩具!”一瞬间,整个教室就像被点燃的烟花,嘈杂声此起彼伏,谁都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师无奈地笑着摇头,心想这孩子真是个小小“告状王”。
说起来,这告状的习惯可真是让人头疼。
平时一起玩的时候,明明是小伙伴们在玩得开心,结果一告状就变成了小小法庭,大家都得站出来作证,紧张得像是参加了全国知识竞赛。
每当这个时候,老师总是用那种耐心十足的声音说:“大家要学会解决问题哦,不要老是跑来告诉我。
”可是这孩子们就是听不懂,眼睛一转,又开始在心里盘算谁是下一个“告状目标”。
每次告状,就像过节一样,大家心里都乐滋滋的,唯独老师感到一丝无奈。
孩子们告状的背后,是他们对公平的渴望。
他们觉得被不公正对待了,立刻就想寻求帮助。
我看着他们,心里暗想,这可真是一种“小法治”意识啊!不过呢,告状也有告状的烦恼。
就像小红一次告状,老师耐心听完后,给了小明一个“警告”,小明当场就不乐意了,心里想:“凭什么呀,我又不是故意的!”于是,整个班级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尴尬。
就像是做错了事的小学生,脸上挂着无辜的表情,但心里又埋怨那个“告状者”。
告状有时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小李爱吃零食,一天他就把自己的饼干分给小伙伴们,可好景不长,小张却去告诉老师:“老师,小李在给我发零食!”结果小李瞬间就成了“违规者”。
老师听了,也只好笑着说:“零食分享是好事啊,小李,不用告状。
”这时候,小李的脸上瞬间变成了困惑的表情,心里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孩子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却又复杂,分分钟都可能因为小事变得风云变幻。
再说说小芳,她总是喜欢告状,有时候明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她也会拉着老师的手,仿佛这世界上的一切不公都与她有关。
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爱告状
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爱告状
观察内容:在进行生活活动时,王**小朋友因没有遵守纪律而得不到小贴花,却希望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获得奖励。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王**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描述:
大二班活动室内,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如厕、喝水的生活活动,老师请小班长进行巡视,表现好的小朋友能够得到小贴花作为奖励。
但是王**小朋友仍然和身边的小朋友聊的热火朝天,小班长只告诉老师王**没有遵守纪律,王**表示很不服气,便也向老师告状:老师,刚刚××也讲话了。
按照约定她是不能得到小贴花的,王**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违法约定,还是继续问老师:老师,我想要小贴花,我可以得到小贴花吗?当得知不能得到时,她并没有收敛行为,而是不停地告诉老师某某小朋友也说话了。
还提出明天自己带个小贴花发给大家。
分析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不起眼,却是幼儿道德感缺失的表现,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产生矛盾之后,希望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如果告状次数很频繁,对幼儿性格形成和品质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应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王**小朋友的告状行为是因为自己未能意识到不遵。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然而,在大班级中,幼儿的个性和行为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其中包括了有些幼儿常常会将自己的同伴告状。
大班教师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告状的行为会给幼儿园带来的几个影响。
第一个是此类行为会破坏班级之间的和谐氛围,让幼儿园不再是一片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而变得严肃起来。
其次,告状行为也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有些孩子在被告状后会感到自卑和失落,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日常表现。
那么,大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告状的行为呢?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异。
告状不仅仅是对被告状的孩子不公平,也会让告状孩子在看似得意的时刻失去自己的信心。
我们应该对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告诉他们警告的含义和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在班级中建立一个更加友好的氛围。
其次,大班教师应该赞扬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才会选择告状。
所以教师要给予孩子以表扬和认可,使其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物,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在处理告状的行为时,大班教师还需要保持宽容和包容。
作为大班教师,我们需要理解幼儿的行为是其自身思维和成长阶段的自然表现,不要过度责怪、惩罚孩子。
尤其是在多人同时出现纷争的情况下,如果单纯的依靠告状解决问题,大班班级氛围只会变得更不协调。
而幼儿园更应该是一个包容互惠互爱的乐园,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最后,它并不是说要完全忽视告状的行为,因为在班级和校园中有些行为,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和惩戒,会影响其他孩子和导致学生受侵害。
因此,大班教师需要有明确、公正、公开的处理方法,并且在处理问题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人们意识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责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告状行为是幼儿园不可避免的现象。
大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并处理这种现象,让幼儿园成为一个充满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的圈子。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教师对策研究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教师对策研究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告状行为愈发普遍。
在园中,大班幼儿告状也时有发生。
大班幼儿告状的行为现象滋生着一种互不信任的氛围,并且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教师可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缓解这种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大班幼儿告状的行为表现大班幼儿(4-5岁)告状行为的表现多是在经历了矛盾或纷争之后,主动向老师或家长举报其他同学的行为,类似于“告状”和“揭穿”等行为。
他们可能会使用告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不满,以及试图在园中获取资源和权利。
有时候,他们会混淆所谓正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界限。
因此,有必要探讨背后的原因。
三、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1. 社会行为模仿大班幼儿向人请愿或上告等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一些观念不明晰或教育不当的成人或同龄人所模仿出来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行为而形成的。
在与成人之间的互动中,大班幼儿容易受到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存在那些与自身兴趣或需求并不匹配的行为举止。
2. 竞争与攀比心理大班幼儿开展告状行为与个人竞争和攀比心理有关。
在竞争和攀比下,大班幼儿希望通过提醒教师或家长来证明自己的“品德高尚”、“优秀”和“被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告状成了一种赢得安慰、表扬和嘉奖的手段。
3. 健康的沟通方式尚未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发展健康的沟通方式是一项需要不懈努力的任务。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情感需求,并且比较难以准确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告状行为就成了一种自我宣泄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四、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1. 消极情绪的传递当幼儿告状时,无论自己所做出的举报是否公正合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传递消极的情绪,激发不必要的互相攻击和抵触。
2. 社交、情绪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大班幼儿在过多使用告状的沟通技能后,往往会发现自己在社交、情绪和认知等关键方面受到重大影响。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案例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案例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案例
我所在的幼儿园里有一个五岁的大班男孩小明,他总是爱跟其他小朋友抢玩具,有时还会打其他小朋友。
有一天,我在课堂上听到一些小朋友在告状,说小明抢了他们的玩具并打了他们。
我立刻停止了课堂活动,并让所有小朋友坐下来安静地听我讲话。
我告诉小朋友们告状是不好的,因为这会让小明觉得被孤立和排斥,也会让小朋友们变成小报告。
我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分享和合作来获得更好的玩耍体验。
我把小明叫到我身边,问他为什么打其他小朋友和抢他们的玩具。
小明告诉我他很喜欢这些玩具,并希望能玩得更久一些。
我告诉他,如果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玩这些玩具,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或者和他们轮流玩。
我还告诉小明,打其他小朋友是不好的行为,如果他需要帮助可以找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寻求帮助。
我鼓励他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最后,我和小明一起找到了被他打和抢玩具的小朋友们,并帮助他们重新获得了玩具。
我还和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时间表,让他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们轮流玩玩具。
通过这个案例,我学到了告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而是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去寻求帮助和合作。
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
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一、概述在幼儿教育领域,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反映了幼儿在社交互动中的一些问题,如沟通不畅、情绪管理不当等。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还可能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
如何有效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成为了幼儿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观察和案例研究,提出一套系统的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告状行为背后的原因,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改善幼儿之间的社交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1. 背景介绍:阐述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应对幼儿告状行为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幼儿教育的日常实践中,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普遍且复杂的现象。
大班幼儿通常处于社交技能、语言能力和道德认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告状行为往往体现了对规则、公平和自我认同的追求。
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幼儿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社会交往、解决问题和形成初步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有效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并非易事。
告状行为可能打断正常的教育活动,影响教学秩序,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幼儿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社交难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准确理解幼儿告状背后的真实意图和需求,还需要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解决冲突,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在此背景下,研究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也有助于为大班幼儿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2. 研究意义:分析探讨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课堂秩序,还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浅析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及对策
浅析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及对策摘要: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形成社会意识的初步表现,是一种普遍现象。
它一般分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他人为导向、以规则为导向等告状类型。
教师如及时地加以引导,这样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疏导的方式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分清类别,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仔细倾听,宽容对待;尝试让幼儿解决问题;不要强行建立规则,培养幼儿的自控力。
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处理得当,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对策一、前言幼儿的告状行为在一天的生活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根据一些调查数据表明,幼儿园每一天有60%的孩子向老师告状,平均每人每天高达5次之多,使教师不知所措。
他们不能处理和应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或周围的事,因为他们不能做出正确、全面地判断。
同伴之间的摩擦、矛盾、猜疑、嫉妒,甚至引人关注都会导致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
韩晓也指出,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导致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也指出自由活动的类型、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层面以及恶劣的生活条件都会导致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
虽然表面上看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件小事,但它显示了幼儿情绪的各个方面在不断发展,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幼儿同伴之间的关系,也会大大影响到师幼之间的关系,告状行为太多对教师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要恰当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有时候会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如果你做了一些不对的事情都要告诉老师、你受到欺负了也一定要跟老师说,幼儿有了一些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时候告状这一行为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如果受到同伴欺负了,可以告状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有时也是幼儿想引起老师的关注,满足自我需要。
而大班幼儿的告状特点如下:(一)以自我为中心的告状年幼的幼儿通常有一些寻求帮助、试图改变别人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意愿时采取这种方法和策略。
通常会出现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帮助,不停的告状、并且耐心等待老师的回复;为了得到老师的注意;为了得到一些物品或玩具而请求老师帮助、撒娇。
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爱告状
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爱告状
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爱告状
观察内容:在进行生活活动时,王**小朋友因没有遵守纪律而得不到小贴花,却希望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获得奖励。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王**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描述:
大二班活动室内,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如厕、喝水的生活活动,老师请小班长进行巡视,表现好的小朋友能够得到小贴花作为奖励。
但是王**小朋友仍然和身边的小朋友聊的热火朝天,小班长只告诉老师王**没有遵守纪律,王**表示很不服气,便也向老师告状:老师,刚刚××也讲话了。
按照约定她是不能得到小贴花的,王**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违法约定,还是继续问老师:老师,我想要小贴花,我可以得到小贴花吗?当得知不能得到时,她并没有收敛行为,而是不停地告诉老师某某小朋友也说话了。
还提出明天自己带个小贴花发给大家。
分析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不起眼,却是幼儿道德感缺失的表现,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产生矛盾之后,希望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如果告状次数很频繁,对幼儿性格形成和品质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应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王**小朋友的告状行为是因为自己未能意识到不遵。
精品幼儿园观察记录《正确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
精品幼儿园观察记录《正确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正确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金老师、金某某她总是撞我,我的好几个字都写错了。
”程某某撅着小嘴向我告状,我心想:肯定是金某某不止撞了程某某一次,因为程某某是一个很讲道理的小姑娘,在不止一次的“骚扰”下迫不得已的通过告状来求得老师的帮助。
这时,我看见金某某低下头,嘴里嘟囔着:“是张瑾宇要我撞的!”我的眼光立刻投向了张瑾宇,张瑾宇理直气壮的说:“明明是金某某自己撞的,不是我让她撞的!”我又看向金某某,金某某终于低下了头,一脸的无奈,这是发生在写字课上的一幕。
我当时就在想,金某某应该是害怕受老师的批评而“恶人先告状”说是张瑾宇让她撞的,为自己辩解,于是我立刻对金某某进行了批评和教育,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是自己做的就是自己做的,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想这种告状是在孩子做错事情以后,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免得受到老师的惩罚。
但是作为老师,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可以把责任推到别人小朋友的身上,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
一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请孩子们坐在图书角看书,不一会儿,彭某某很匆忙地跑过来向我告状了“金老师,《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书是我先找出来的,彭某某不让我看。
”彭某某也辩解到:“明明是我先拿到的!”两个小家伙小脸涨得通红,我想他们心里一定都委屈极了,一个是先找出来的,另一个是先拿到的。
两个人谁也不肯让谁,我先稳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对彭某某说:“上次你看《365夜》的时候,吴某某说这是他的书不给你看,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他想了想说:“我很不开心,很难过!”接着我又说:“你看,如果你不让彭某某看书,他的心情就会和你上次一样,也会很难过的!现在你们两个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两个人一起开开心心的看书呢”不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就坐在一起一同分享这一本书了。
彭某某小朋友告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公平解决,集体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小朋友在一起抢玩具、争图书等纠纷,而我们正要在问题发生时引导我们的孩子换位思考,学会提体谅理解别人,让孩子们不仅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自己想一想别人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启发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关注孩子的告状行为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关注孩子的告状行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逐渐成为了家长们热门的选择。
大班幼儿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小朋友会有“告状”的行为。
在老师和家长的观察中,这些举动常常被认为是负面行为。
但是,实际上,对于教育的引导来说,这些行为也是有益的。
故本文将探讨大班幼儿教育中孩子的告状行为,并阐述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情商。
首先,先回归孩子告状的本质。
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常常进行告状是因为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而他们自身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关系。
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把自己的问题反映给老师或家长来获取应有的帮助。
例如,当一个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会立刻找到老师,并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尽管这种行为有时会让老师感到很麻烦,但它确实是孩子们寻求保护和寻求支持的方式。
对于孩子告状的行为,老师和家长的应对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在大班幼儿教育中,因为孩子们的数量众多,所以老师很难每时每刻都在孩子们身边。
因此,老师应该在告诉孩子维护自己的权益时,也教会他们适当的角色扮演方式。
当孩子们告诉老师某个小朋友欺负了他,这时老师可以问孩子:“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问题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自己并不是无助的,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除了引导孩子的角色扮演,提高孩子的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商是指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这些都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提高孩子的情商需要有耐心和细心地引导,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沟通能力,早期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对于孩子日后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最后,引导孩子正确的告状行为是有必要的。
孩子要知道,告状并不是一件件捉人小事,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周围孩子的安全,告诉老师一起维护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案例分析
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案例分析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案例分析随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大班幼儿已渐渐建立起初步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正义感和同情心。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带班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案例一:生活活动中,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去饮水机边喝水。
第一组的伍涛在接水时由于没有握紧杯子,不小心将杯子中的水全部倒洒在地。
这一幕被前后来喝水的幼儿都看在了眼里。
排在伍涛身后的李曼急忙告诉我说:“老师,伍涛把水打翻了。
”当我处理了这件事后,接着,已经回到座位上的吴猛、从洗手间出来的李湘、以及最后才去喝水的沈阳都来向我报告了这件事。
案例二:区域游戏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只见张婷急冲冲地走来对我说道:“老师,他们美食城的店员不收拾桌子,里面太乱啦,根本没法进去吃饭。
”当我让美食城的孩子收拾好桌子后,始终站在我身边的张婷轻轻地说:“要是我是美食城店员,早就把桌子收拾好了。
”案例三:健康活动的时候,我正在给幼儿讲如何保护牙齿。
周心怡突然站起来:“老师,唐锦一直打我,还扯我的小辫子,我妈妈说,如果有人欺负我,我要告诉老师。
”我问唐锦:“你为什么要打周心怡?”他站起来,好半天才说:“下次我不敢了,再也不打她了。
”于是,我让他向周心怡道了歉,周心怡的小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那你好好听老师上课,我就不怪你了,还和你做好朋友。
”有些幼儿因为内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而产生的某种告状行为。
如个别幼儿经常会说:“老师,某某在玩玩具,我没有玩。
”“老师,某某在讲话,我没有讲。
”“老师,某某饭没有吃完,我吃完了。
”等等,这些告状的孩子是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或奖励,也有些孩子是出于一种嫉妒的心理,而向大人或老师告状。
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老师应持有一种理智和认真的态度来处理,找出一种正确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纠正幼儿的告状行为,促使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获得大家的关注,并教育幼儿在发现同伴的错误后,要积极热心地帮助同伴改正。
告状的艺术——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的多样化告状行为
告状的艺术——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的多样化告状行为摘要】《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幼儿比较典型的一种社会行为,幼儿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告状?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和品德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在一日生活中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告状幼儿告状行为研究一、背景与意义现在在我们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幼儿为了一点点芝麻般大小的事情到我这里来告状,理由五花八门的,在我们班,几乎每天有70%的幼儿告状,各种告状让我应接不暇,有时难免会敷衍了事,但是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个详细地研究。
只有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真正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深入到幼儿生活情境中,了解幼儿发生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研究对象为汾口镇中心幼儿园大二班幼儿(6~7岁的幼儿)。
以下就是我对本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一个研究总结。
二、幼儿产生告状的原因:(一)依赖成人距现在的形势而言,当今幼儿多数过多依赖成人,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愿意动手做事,思维不活跃,遇事没主见,没有进取精神。
这种情况也表现在“告状行为”方面,幼儿对周围的情况和人员行为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必须要依靠老师的态度。
而“老师,壮壮说话了”“老师,兜兜的杯子掉地上了”这类的内容就是要等待老师来进行评价,彰显他们的正义感。
在幼儿园,幼儿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
【二等奖-观察记录】大班-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第七届
全国幼
儿教师
职业技
能大赛--
调查记
载
参赛作
品名称
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参赛作者单位名称
调查方针培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恕的品质,削减告状行为的产生。
调查目标孙XX 年
龄
段/
班
大
班
调查时
刻
2015年10月27日
调查剖析日子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小张贴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金堆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孙鑫淼、李凯、王麟琳这些小伙伴。
这时我便听到孙鑫淼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王麟琳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知教师你带小张贴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则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所以我便成心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
这时孙鑫淼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金堆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其他小朋友!”
采纳办法这仅仅幼儿之间的小对立,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峻的状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
别的,平常留意多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心里的主意。
此外,与家庭合作培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恕的品质,削减告状行为的产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开展。
获取成效
幼儿之间的小对立,我将问题抛还给幼儿让幼儿自行解决。
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思
开展有很大的联络,幼儿对伙伴的共享,在心里上存在贰言,觉得不均匀,然后产生对立,她期望教师与伙伴进行阻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一起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遭到丢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道德。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摘要本文旨在调查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并发现其在自由活动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大多是违背纪律型和攻击型告状行为。
分析认为,引起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既有幼儿的性格特点、社交水平不高、对规则认识低、道德发展水平有限等内部因素,也有家长的过度保护、幼儿园空间有限等外部因素。
要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应正确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规则意识,帮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家长也应减少对幼儿的庇护,并与幼儿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幼儿研究;告状行为;显著性差异;特征;指导策略。
前言一、研究目的(一)分析告状行为的内外部成因,并了解告状行为事件的构成要素。
(二)通过搜集资料、整理案件了解幼儿告状行为起因在不同年龄班的分布状况。
(三)通过探究分析提出有效途径、手段和方法,促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完善教育行为,提升课题实践研究水平。
二、研究意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复杂而屡屡发生的告状行为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往往会因为教师处理不当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与别人的正常交往。
因此,要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分析,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教师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在获得幼儿行为发现特点资料的基础上,可全面认识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规律,并为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技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幼儿期正处于儿童社会化的初始时期,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内化社会行为规范,掌握一定的角色知识。
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在帮助幼儿内化社会规范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行为。
而我们能够弄清楚幼儿告状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观察记录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园观察记录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观察记录:观察日期:2024年5月10日观察时间:上午9点-上午11点观察地点:幼儿园大班教室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并探究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种行为。
观察内容:在观察期间,我注意到了几次大班幼儿告状的情况。
以下是具体观察记录:1.9点30分:小明跑到老师跟前,告诉老师小红抢走了他的玩具车,并伸出小手指向小红。
2.9点45分:小李痛哭地找到老师,声称小刚踢了他一脚。
3.10点15分:小芳站到老师旁边,抱怨小文在玩具区故意推倒了她建好的积木城。
观察分析: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对于一些小的冲突和纠纷会倾向于告状。
他们试图通过告诉老师来解决问题,并希望老师能够采取措施来惩罚所谓的“加害者”。
这种告状行为可能是因为幼儿还缺乏处理冲突的方式和技巧,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可能认为告诉老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因为他们希望借助老师的权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应对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我提出以下建议:1.倾听和关注:当幼儿告状时,首先要做的是倾听他们的诉说,表现出关注和理解。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被尊重,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幼儿学会自我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角色扮演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冲突场景,并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式,如合作、沟通和妥协。
通过这样的训练,幼儿可以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减少告状的频率。
4.引导合作和分享:教育幼儿学会合作和分享是预防幼儿告状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团队活动,鼓励他们分享玩具和资源,并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样的锻炼,幼儿可以培养出包容、合作和分享的品质,从而减少冲突和告状的发生。
5.规则和规范:建立明确的规则和规范,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例如,可以告诉幼儿在发生冲突时,首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沟通、妥协或寻求其他解决方式,而不是立即告诉老师。
大班老师教育随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
大班老师教育随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分
析
在幼儿园里,每天多会有不少幼儿跑到自己身边来告状、诉苦,每个告状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心理及目的,具体分析举例如下:
老师,张紫淇带糖来了!张书豪小朋友一手指着正在吃糖的张紫淇,一边流口水的跟我告状。
经过了解,原来是张紫淇不给张书豪小朋友吃糖,张书豪以此告状想让老师收掉张紫淇的糖。
老师,郭俊豪扔我的本子了!原来是郭俊豪小朋友写字,不小心胳膊肘把王晨的本子压了一下,结果王晨就来告状。
老师,张一皓打我了。
惠生来找老师告状,经了解,原来是惠生碰了张一皓一下,惠生怕张一皓小朋友先来告状,就跑到老师跟前跟我告状。
幼儿告状都会有不同的原因、目的、不同的心理,所以老师在处理这些告状小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原因,以免错批了小朋友,给小朋友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如何调解与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如何调解与处理幼儿的
告状行为》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时有发生。
由于幼儿年龄不同,其告状行为的原因及表现也会不同。
我们教师平时习惯于要求孩子在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向自己汇报,以使矛盾上交,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而长期如此,却养成孩子们的依赖与顺从心理,导致他们遇到困难只能想到求助于别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作为教师应放开手脚,为孩子们提供适当的机会,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解决矛盾,逐渐学会自己化解矛盾,学会与他人协商、沟通,增强交往技能,并逐渐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我们教师也不能遇事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事情的结果不闻不问,放弃作为教育者的责任,这样对孩子发展不利。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获取成效
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我将问题抛还给幼儿让幼儿自行解决。 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希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第七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参赛作者
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对象
孙XX
年龄段/班
大班பைடு நூலகம்
观察时间
2015年10月27日
观察分析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小粘贴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金堆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孙鑫淼、李凯、王麟琳这些小伙伴。这时我便听到孙鑫淼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王麟琳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带小粘贴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孙鑫淼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金堆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