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用心整理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八哥与蝉对话①鸲鹆②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③而调④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曷若⑤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①本文据《叔苴子》改编。
②鸲鹆(qú yù):即八哥。
③罗:张网捕捉。
④调:调教。
⑤曷若:怎么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久之能效人言效:________②但能效数声而止但:________③唯数句而已唯:________④鸟俯首而惭俯: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②曷若我自鸣其意哉?(4)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仿效,模仿;但是,只;只,仅仅;低下(2)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①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②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4)八哥听了蝉的话,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学人说几句话,但是极为浅薄,没有抒发心意。
启发: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单单“鹦鹉学舌”是不行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但”: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效”在现代汉语里有“仿效,模仿”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汉书·霍光传》)【注】①害:妒忌,怨恨。
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突:烟囱。
④上行(háng):上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霍氏秉权日久________②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③客谓主人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答案】(1)执掌;同“悟”,醒悟;告诉,对……说(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寤”:同“悟”,醒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額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热尔。
”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肅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忿然:________③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箭。
B.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C.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D.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是陪衬。
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
【答案】(1)放下;……的样子;打发(2)①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C【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释”:放下。
“遣”:打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
“但”:只是。
“颔”:点头。
(3)“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拍。
④搐(chù):收缩。
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③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④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2)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寺僧)在水中找这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
(他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就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钯,找了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
理解:寺僧找石兽,既不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
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
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注】①末:粉末。
②愈:痊愈,愈合。
③旋:不久。
④如果(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
【答案】(1)夜半/ 有数盗 /执炬 /露刃入(2)C(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忠——尽己报国的责任第1篇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
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
俄大雪,母薄暮①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
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②不见女。
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③,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
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此雍正④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注释】①暮:傍晚。
②竟:终。
③绝:死。
④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母未时上山采薪..( ) (2)幼女随之不及.( )(3)母薄.暮负薪归( ) (4)或.堕井( )2.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2)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4.从文章内容来看,文中的犬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1. (1)砍柴(2)赶上(3)迫近、接近(4)或许2.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 (1)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没有办法找到她女儿。
(2)狗依偎在旁边,(女儿)竟然没有死。
4.文中的犬忠诚、讲义气、重感情。
第2篇杨万里忧国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三、《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②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四、《马价十倍》①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六、(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七、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20、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1、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3、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八、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九、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请君入瓮》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
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一、1、正在,正当2、承认3、应当4、于是,就二、1、代词,代周兴2、代词,代囚犯三、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2、希望3、同“否”4、不久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鲁人曹沫》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
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
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
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
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
”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1、(1)、来(2)、在(3)、失去(4)、通“背”,违背(5)答应2、(1)、你想干什么?(2)、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3、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
(言之成理即可)《马价十倍》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1)、拜见(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2、A3、B4、不对。
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欧阳公事迹》【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