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教学课后反思的做法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理教学课后反思的做法和意义

摘要:实施新课改后,各学校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适应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对促进集体备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有的意义。(一)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缺憾。老师在讲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或经验不足,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重点没能突破。(二)总结每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授课技能、内容、结构,学生思维共鸣。(三)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同时,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提高自身专业的发展。(四)整理学生的普遍错例。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自我研究,在长期的自我剖析的研究中,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精湛,教学思路更趋完善。(五)注意学生的课后反馈。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应用,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关键词:新课改课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高中课堂同步基础行》

实施新课改后,各学校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适应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集体备课备受表睐,减时增效天天说。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使得这一教育活动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存在集体备课只有集中的“壳”,没有互动、思想碰撞的“魂”;轮流主备,其他人照本宣科,统一教案、统一方法、统一作业,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灵魂等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认为我们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对促进集体备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有的意义。

一、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缺憾

老师在讲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或经验不足,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

处,比如细节没顾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重点没能突破。

1、这节课我是否有足够的激情?如果不够,是什么原因?(教师的态度和精神状态是可以感染学生的)

2、这节课,学生学得是否快乐?如果不够,问题在哪能里?(快乐学习是有效学习的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畅所欲言,在做题过程中自己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比教师直接指出他怎么不对效果要好得多,让他们在愉快中改正自己的缺点。)

3、这节课的预设是否过于局限?生成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如何改进(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这样教师才能发现他们的问题,也能让他们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可促使课堂达到预期效果)?

笔者曾利用英国中学理科革新教材(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中的有关内容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一个厂址选择的问题。教材在给出了大量有关“食盐”及“食盐化工”等背景资料(略)之后,提出:

某公司正考虑在某镇附近建一新的食盐及食盐化工厂,给出了某镇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请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公司提出的地点”和“议会提出的地点”相比,哪一个方案更合理。4个人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公司法人代表、工厂管理人员、议会代表和社区代表。讨论之后进行大组汇报。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放在:(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

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

在随后进行的大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学,从工厂经营必须取得更大利润的角度,希望工厂建在距原工业区较近的地点;扮演工厂管理人员的学生,从方便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角度,建议工厂建在距交通线较近的地点;扮演议会代表的学生,从保护绿化的角度,呼吁新建工厂不能破坏树木,工厂应建在沼泽地;扮演社区代表的学生,从维护社区环境的角度,要求工厂建在与常年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后,在自由发言时间,学生们比较了上述意见的利弊得失,一致认为,虽然从他们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从整体、全面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公司提出的地点比较合适。

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笔者在课后反思中注意到: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

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二、总结每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授课技能、内容、结构,学生思维共鸣

一节课结束以后,想一想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时,按常规引导学生看图就能说出来,但是有不少学生印象不深,于是就采取了分组在图上做图上旅行的方法,效果不错。首先在班级中提出倡议:让我们现在一起去旅行吧!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从赤道出发,沿东经15度经线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去旅行,沿途你需要的日用品将会有哪些调整?你认为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沿途你看到了那些植物和动物?然后提出以下要求。

1、南边三行从赤道向南走,北边三行从赤道向北走,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2、看课本第74—75页相关地图、景观图片和文字;

3、讨论后,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经过激烈的讨论、发言后,同学们发现向南走和向北走经过的气候类型一样,从而可以总结出本区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但是在经过热带草原时,所看到的景观南北差异很大,通过分析,同学们明白了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在图上旅游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突破口,能够为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提供空间。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查询、搜集、读图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