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孝的故事范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五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五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篇一大家早上好!我今日演讲的主题是练习《弟子规》!古人云“德以孝为先”,练好《弟子规》三分钟演讲。
一个人假如能孝顺,就会有一颗和善和善的心。
有了这种和善的心,他可以造福许多人。
《弟子规》说:“父母打电话不要慢,父母做事不要懒,父母教书要敬重,父母负责任要听从”。
意思是:在家里,父母给我们打电话,一听到就要接,很久都不要说好。
假如父母想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应当快速行动,不要拖延或懒得做。
当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必需敬重地听我们的话。
当我们犯错时,父母会责怪我们。
我们应当听从并担当错误。
我们不应当违背他们,让他们难受。
《弟子规》里,说读书有三种方式。
也就是说,阅读的方法要留意三个方面:心、眼、口。
这三点应当是实际做到的。
《弟子规》还说:事情虽小,但不要擅长;事情虽小,但不要私底下隐瞒。
三分钟演讲“练习《践行《弟子规》三分钟演讲”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不要不告知家长和教师就做打算;事情虽小,但不要藏在背后。
《弟子规》这些规章看似简洁平凡,但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做到了吗?从这个月开头,我们学校将开展《践行〈弟子规〉,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盼望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礼貌、良好的节能环保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喜爱集体的良好习惯、爱惜公物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将表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
学生,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让我们从现在开头仔细练习《弟子规》,培育自己的性格,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了,感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篇二敬重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日我讲话的主题是践行《弟子规》!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践行《弟子规》三分钟演讲稿。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和善慈爱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很多多的人。
弟子规教育孩子孝顺范文
弟子规教育孩子孝顺范文哎呀,咱们都知道弟子规是一部很了不起的经典呢。
它里面关于孝顺的内容啊,对教育孩子可有着大大的启发。
孝顺在弟子规里体现得特别实在。
就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两句吧。
这是在告诉孩子呀,当父母叫自己的时候呢,要马上回应,不能拖拖拉拉的。
父母吩咐做事情呢,也不能偷懒。
想象一下哦,如果一个家庭里,孩子能做到这点,那家庭氛围得多和谐呀。
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这样的习惯,长大后也会尊重他人的。
这就像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尊重的种子,它会慢慢发芽长大呢。
还有“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这就是让孩子去关注父母的喜好和厌恶啦。
比如说父母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那孩子就可以主动帮忙打扫房间;如果父母不喜欢孩子总是玩电子游戏,那孩子就应该节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
这样的教导呀,能让孩子更懂得体谅父母的感受呢。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被宠着,可能会忽略这些孝顺的道理。
但是我们要是用弟子规来教育孩子呀,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弟子规里的孝顺故事讲给孩子听。
比如说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那么小就知道为父亲暖被窝,这多感人呀。
孩子听了这样的故事,心里会受到触动的。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弟子规中的孝顺理念。
家庭聚会的时候呀,让孩子给长辈们盛饭、夹菜,这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孝顺的体现呢。
而且当孩子做到这些的时候,要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这样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继续做孝顺的事情。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参与一些活动。
比如一起做饭呀,孩子可以帮忙洗菜、递调料,在这个过程中呢,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每天做饭的辛苦,从而更加孝顺父母。
弟子规里关于孝顺的内容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孩子成长中关于品德培养的道路呢。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用弟子规来教育孩子孝顺,那我们的社会肯定会充满更多的爱与温暖哦。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
十二 为母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 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 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 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 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 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 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 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七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 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 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 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 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 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 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 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 祖母唐夫人。
五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论语· 先进》)。他生母早 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 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 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 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 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 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 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 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 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 他如亲子。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 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 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 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 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 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 念哪!”(《孔子家语· 致思》)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1故事一:文王问安【晨则省昏则定】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
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故事二:陆绩怀橘【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
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
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
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
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故事三:老莱子彩衣娱亲【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
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最好的模范。
故事四:潘京孝顺母亲【亲所好力为具】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顺。
他的母亲,本性很仁慈,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
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事。
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倡导,任劳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
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篇一:《弟子规》小故事】【篇二:《弟子规》小故事】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范文一:弟子规小故事名称由来“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5]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凊)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弟子规孝亲故事范文
弟子规孝亲故事范文《弟子规》里的故事,关于孝心的故事,同学们阅读学习了呢?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弃老”的国家。
在那里,凡是老年人都被赶到偏远的地方去。
国内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依照国法也要被抛弃,可是这位大臣孝顺老人有名,便深深地挖了一个地窖,设个密室,将父亲隐藏在里面,以便随时恭敬奉养。
有一天,天神捉来两条蛇,拿到国王面前,说道:“大王,如果你能认出它们是公是母,你的国家就能太平无事;如果你识别不了,你和你的国家在七天以后就将全部覆灭。
”国王听后内心极为烦恼恐惧,马上和大臣们商议,可是大家都说不能识别。
这位大臣当时没有说话,回到家里便去请教父亲。
父亲回答说:“这没啥难的,你去告诉国王,只要准备一条细软的织物,将蛇放在上面,那急躁乱动的就是公的;那呆着一动不动的就是母的。
”国王按此办法去试,果然分辨出公蛇和母蛇来了。
天神又问国王:“大王,什么人沉睡着却可以认为是觉醒的;什么人觉醒时却可以认为是沉睡的?”国王和大臣们都解释不清楚。
这位大臣又去请教父亲。
父亲说:“这指的是一些学者,他们对于所有的凡人而言,可称作觉醒的人,但对于罗汉和菩萨而言,则只能被认为是沉睡的人。
”国王便用这些话答复了天神。
天神再问国王:“大王,你说一只大白象能有多重?”国王和大臣都说不明白。
征询国内高人,也没有知道的。
于是,这位大臣又去问父亲,父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再将船驶到河中,在吃水深浅处画一条线,然后用这条船装上石块,等水漫到画线处称称石块的重量,便知大象有多重了。
”国王即用这番话回答了天神提出的问题。
天神又再问国王:“大王,双手捧起的一捧水可以多于大海的水,谁能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国王与大臣们商议,谁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这位大臣又去问父亲,父亲说:“这话容易解释,如果有人相信清净解脱,用一捧清水施舍给僧人或父母或危难病人,借此功德拯救千万劫难,得到的幸福将是无穷无尽的;海水虽多,充其量是一‘劫’而已,以此推论,一捧水不是多于大海几百几千几万倍吗?”国王用这个道理去回答了天神。
《弟子规》故事集
《弟子规》故事集(一)弟子规之入则孝“百事孝为先”,“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最基本的就是知恩感恩,要先懂得孝。
陆绩怀橘古时候,有个六岁的小朋友,名叫陆绩,有一次跟他父亲去作客,主人招待他吃橘子,他看到主人还有剩余,把橘子藏了两个,放在他的口袋里,临别时,跪拜礼谢主人,橘子掉了下来。
主人笑他说:“你这么贪吃!”陆绩就和主人讲:“因为我母亲很喜欢吃这样的橘子,所以趁主人不在的时候,拿了两个,想要带回去给母亲吃,”主人惊讶于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
虽然这是个不好的行为,但他的出发点,就是想到母亲。
由此可知,孝顺不分年龄,不分贵贱,只要你懂得让父母高兴,体贴父母,你就是孝顺。
卧冰求鲤从前,有一个叫王祥的山东人,家里很穷,父母都患了重病。
他整日整夜不脱衣服在床前侍奉父母,非常孝顺。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我非常想吃新鲜的活鲤鱼”。
当时正是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
但是,王祥不顾这些,脱下衣服趴在冰面上要把河面上的冰化开,全身冻得通红。
也许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他刚趴下,冰就裂了一道缝,然后就跳出了两条大鲤鱼。
王祥非常高兴,赶忙拿着鱼跑回家给妈妈做了。
妈妈吃过后,病果然好了。
(二)弟子规之出则弟这里“弟”应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
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
做哥哥的知道懂得照顾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
兄弟姊妹都是同一父母所生,在父母,视所有的子女都是一样的,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
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
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且兄弟姊妹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照顾。
“孔融让梨”的故事东汉时期的孔融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
学弟子规孝敬父母小故事(精选5篇)
学弟子规孝敬父母小故事(精选5篇)第一篇:学弟子规孝敬父母小故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叫,来自铁城学区城西梁小学年级。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主题是孝敬父母。
中国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
老师教导我们,学《弟子规》,知书达礼儿时起。
我告诉自己,用《弟子规》,文明礼貌要发扬。
“弟子规”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的谆谆教导,应该恭恭敬敬地听;父母的责备,应该顺从承受。
对于这句话,我感受颇深。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从祖辈起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为了改变贫穷,爸爸妈妈在我出生不久便一起外出打工,从小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为了多挣过钱,爸爸妈妈每年只在春节回家短住几天,由于长期不在一起,我对父母的感情很冷漠。
我认为,他们只知道挣钱,从不关心我,这种想法一直纠缠着我,我要报复他们,在去年的年终考试,我的愿望实现了,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当爸爸妈妈风尘仆仆的赶回家,看到我的成绩,他们愤怒了,爸爸随手给了我一巴掌,摸着火辣辣的脸,我爆发了,发疯似地哭喊:“你凭什么打我?你们管过我什么?你们不是我的爸爸妈妈。
”看着他们吃惊的面容和眼中泛起的泪花,我心中有了一丝快感。
从那次挨打后,我和父母的感情更淡薄了。
今年暑假,奶奶说“,爸爸妈妈想你了,我带你去他们那住几天。
”我欣然同意,目的不是见爸爸妈妈,而是能去大城市玩儿。
奶奶说:“我们给他们个惊喜,先不告诉他们。
”我说:“无所谓。
”坐汽车、坐火车再坐汽车,一直快到中午才到了爸爸妈妈干活的地方。
顺着别人手指的方向,远远地我看见了他们,在烈日下,高高的大楼上,挂着像蜘蛛大小的爸爸妈妈正在吃力的给大楼洗脸。
我呆住了,奶奶说:“,你身上穿的漂亮衣服,你的各式各样的文具、玩具,都是你爸爸妈妈这样挣来的。
他们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再辛苦也不怕。
”泪水无声的顺着我的脸一滴滴滑落。
回到爸爸妈妈简陋的出租屋,我赶忙倒上两杯开水放着,等爸爸妈妈回来,我连忙端起两杯水递到他们面前:“爸爸妈妈你们渴了吧?我给你们晾好了水。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5篇)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5篇)第一篇:弟子规背后的故事《弟子规》背后的故事(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原意】“弟子”原指学生,推而广之,可以是每一个人。
按照《弟子规》开篇所述,首先要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姊妹。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故事】孔子讲学孔子,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孔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教学生,以《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为教材;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后人称之为“六艺”。
在孔子看来,教学最重要的是授人以礼。
具体而言,古代的“礼”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
孔子从德行、言语、正事、文学等方面教导学生遵从礼仪。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很多贤人。
【今解】《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开章明义,明确指出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原意】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原意】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
【故事】郯子鹿乳郯(读作tán)子,是春秋时候郯国的第一任君主,品性至孝。
俗话说,人生的四大苦事,莫过于生老病死。
郯子看到父母年老,双目失明,心里头很难过。
他听人说喝鹿乳可以强健身体、治愈眼疾,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鹿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郯子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鹿乳。
回程途中,正巧遇上了猎户。
学习《弟子规》,感恩父母心[优秀范文五篇]
学习《弟子规》,感恩父母心[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学习《弟子规》,感恩父母心学习《弟子规》,感恩父母心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习<弟子规>,感恩父母心》。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感恩父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作为学生要有学生的行为规范,这是古代圣贤的教导,作为学生,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
开篇的这十二个字,便向我们阐明了作为学生的基本言行规范,仍是在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
父母自我们出生以后便开始不断为我们付出,那份艰辛,恐怕要到很久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的到吧。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非常孝顺,孝名广传天下。
陆绩是个聪慧的孩童,由于酷爱读书,因而见识广博,以神童著称,6岁时,陆绩便在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
他对袁术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不卑不亢。
袁术对他颇为赏识,就破例赐座,还赐以柑橘。
陆绩吃过一个以后,想到母亲不能吃到,很是遗憾,于是就悄悄往怀中塞了三个,准备带回去孝敬母亲。
不料,当陆绩拜辞袁术弯腰作揖时,柑橘却自怀中掉出,袁术很是震惊,而陆绩却并没有感到尴尬,相反,他神色自若的说,怀揣柑橘是为了带回去孝敬母亲。
这样的回答,让袁术对他更加赏识。
陆绩不仅才学高绝,而且品行超拔。
他的孝道被广为传诵。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一个孝子,他在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后,星夜上路,昼夜兼程。
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痛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受推博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不要让自己在十几年、几十年以后,为自己还没有为父母做些什么而后悔,所以,各位同学们,请从现在起,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在翻波涌浪的现实生活中,《弟子规》就像一盏永恒的启明灯一样,为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人们指明出路,创造心灵的天堂,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践行《弟子规》,这个世界将变得充满仁爱,同时我也希望在《弟子规》里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心跳,最后,祝我们全校师生开心无边!孝心无限!第二篇:感恩父母心感恩父母心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
弟子规里孝敬父母的故事
弟子规里孝敬父母的故事《说说弟子规里孝敬父母那点事儿》提到《弟子规》里孝敬父母的故事,嘿,那可真有得聊啦!咱就先说说“父母呼,应勿缓”这一条,这多实在啊!小时候咱在家,爸妈叫咱一声,咱就得赶紧答应,可别像那蜗牛似的慢悠悠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次在房间里玩得正嗨呢,我妈叫我,我就假装没听见,继续玩我的。
结果我妈冲进房间,那眼神,吓得我一哆嗦,立马老实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啦,爸妈叫,得麻溜的回应,不然有我好看的!还有“出必告,反必面”。
以前觉得这点有点麻烦,出门还得跟爸妈说一声,回来还得打个报告。
但是后来啊,我一想,这也是有道理的呀!要是咱啥也不说就跑出去了,爸妈多担心呐!有次我偷偷跑出去玩,回来我爸妈正着急地到处找我呢,看我那眼神,我都觉得愧疚死了。
所以啊,这看似小小的要求,其实都是对咱和爸妈关系的一种维护呢!“亲所好,力为具”,咱得知道爸妈喜欢啥,能帮着做到的就尽量去做。
我爸就爱喝茶,那我每次出去就会想着给他带点好茶叶回来。
虽然这都不是啥大事,但是看着老爸满足的笑容,自己心里也美得很呢!孝敬父母可不是光嘴上说,得落实到行动上。
就像《弟子规》里说的这些,别觉得是小事就不在意。
咱对父母的孝敬其实就体现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里。
有时候啊,咱年轻人可能会觉得父母唠叨,但是仔细想想,那都是因为爱咱呀!他们把咱养大不容易,咱也得好好孝敬他们不是?平时给他们倒杯水,帮他们捶捶背,陪他们聊聊天,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让父母感受到咱的爱和关心。
《弟子规》里的这些孝敬父母的道理,就像是一面镜子,让咱看到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好不好。
咱可得好好照着镜子,把那些做得不够的地方赶紧改正,让咱的父母也能感受到咱满满的爱和孝敬。
孝敬父母,就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家庭充满温暖和爱意吧!。
弟子规 孝敬父母
弟子规孝敬父母《孝敬父母那些事儿》咱都知道,父母可是这世界上对咱最好的人呢。
就像在《弟子规》里说的那样,要孝敬父母。
这可不是啥空话,是实实在在的事儿。
咱先说说小时候吧。
那时候啊,父母就像超人一样。
不管是咱饿了、渴了,还是哭了,他们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咱身边。
记得小时候我晚上老是踢被子,我妈就像是有感应一样,每次都能在我冻着之前把被子重新给我盖好。
那时候觉得妈妈可神奇了,就像有魔法一样。
爸爸呢,就总是把我扛在肩膀上,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站在了世界之巅,可威风了。
这就是父母啊,从咱小的时候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咱。
再长大点,咱开始上学了。
这时候父母又变成了超级辅导员。
每天陪着咱做作业,一道数学题讲了一遍又一遍,咱还不耐烦,可他们还是耐着性子给咱讲。
我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可害怕了,觉得爸妈肯定会狠狠骂我。
可是呢,爸妈不但没有骂我,还跟我说,没事儿,下次努力就好。
他们还陪着我一起找原因,分析那些做错的题。
这时候就知道,父母的爱不是只看成绩的,不管咱咋样,他们都会在背后支持咱。
现在啊,咱可能都开始工作或者忙自己的事儿了。
可父母也没闲着啊。
他们总是担心咱在外面吃不好、穿不暖。
每次回家,他们都会做一大桌子咱爱吃的菜。
我有个朋友,他在外地工作,每次打电话回家,他爸妈就会叮嘱他各种事儿,从出门要带伞到晚上要早点睡。
虽然都是些小事儿,但是满满的都是父母的爱。
那咱怎么孝敬父母呢?其实很简单。
比如说多陪陪他们。
别老觉得自己忙,忙里偷闲的时间还是有的。
陪他们一起吃个饭,看看电视,哪怕就是坐着聊聊天也好。
还有啊,要听他们的话。
当然啦,不是说啥都盲目听从,但是他们的经验之谈咱还是要听听的。
比如说我妈总是跟我说要多穿点,别着凉,我一开始还觉得她唠叨,后来发现,还真的是为我好。
咱也要学会关心父母的身体。
定期带他们去做个体检啥的。
我邻居家的大哥,他就每年都带他爸妈去体检,他说这样他心里踏实。
而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
孝亲弟子规范文
孝亲弟子规范文学《弟子规》,做孝亲少年,那么大家之如何学习《弟子规》?一、芦衣顺母原文: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扇枕温衾原文: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有诗赞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自古一黄香。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里的小故事
弟子规里的小故事弟子规里的小故事在生活中,弟子规有时也很有用,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我们从弟子规中,我学会了好多道理,我要做一个好少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里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故事]孝敬父亲的小黄香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叫黄香。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
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
黄香在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里简直像个冰窟窿,浑身直打颤。
正当黄香即将睡去时,他突然想到:我的床这么冷,父亲的床不也一样吗?透过窗户,他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
唉,都这么晚了,父亲还在劳作,真是辛苦呀!黄香一骨碌爬起来,向父亲的床走去。
他一头钻进了父亲的被窝。
嗬,真凉啊,父亲的棉被比自己的要薄!黄香躺在父亲的被窝里,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他就一边躺着,一边背诵白天刚学过的诗文。
过了一会儿,被窝里就渐渐暖和了。
劳累了一天,疲劳不堪的父亲来到自己的床边,正准备睡觉,忽然发现了躺在被窝里的黄香。
“我的儿,你这是在干什么呀?”父亲惊讶地问道。
黄香忙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匆匆向自己的床走去。
“我这是为父亲温暖席被啊,您劳累了一天,这样睡进去也可以驱驱风寒。
”小黄香边走边说。
“嗬,嗬,我家的香儿真懂事,真懂事!”父亲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四[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性才会千差万别。
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
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弟子规孝亲故事
弟子规孝亲故事弟子规孝亲故事《弟子规》里的故事,关于孝心的故事,同学们阅读学习了呢?<<弟子规>>孝亲故事:弃老国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弃老”的国家。
在那里,凡是老年人都被赶到偏远的地方去。
国内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依照国法也要被抛弃,可是这位大臣孝顺老人有名,便深深地挖了一个地窖,设个密室,将父亲隐藏在里面,以便随时恭敬奉养。
有一天,天神捉来两条蛇,拿到国王面前,说道:“大王,如果你能认出它们是公是母,你的国家就能太平无事;如果你识别不了,你和你的国家在七天以后就将全部覆灭。
”国王听后内心极为烦恼恐惧,马上和大臣们商议,可是大家都说不能识别。
这位大臣当时没有说话,回到家里便去请教父亲。
父亲回答说:“这没啥难的,你去告诉国王,只要准备一条细软的织物,将蛇放在上面,那急躁乱动的就是公的;那呆着一动不动的就是母的。
”国王按此办法去试,果然分辨出公蛇和母蛇来了。
天神又问国王:“大王,什么人沉睡着却可以认为是觉醒的;什么人觉醒时却可以认为是沉睡的?”国王和大臣们都解释不清楚。
这位大臣又去请教父亲。
父亲说:“这指的是一些学者,他们对于所有的凡人而言,可称作觉醒的人,但对于罗汉和菩萨而言,则只能被认为是沉睡的人。
”国王便用这些话答复了天神。
天神再问国王:“大王,你说一只大白象能有多重?”国王和大臣都说不明白。
征询国内高人,也没有知道的。
于是,这位大臣又去问父亲,父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再将船驶到河中,在吃水深浅处画一条线,然后用这条船装上石块,等水漫到画线处称称石块的重量,便知大象有多重了。
” 国王即用这番话回答了天神提出的问题。
天神又再问国王:“大王,双手捧起的一捧水可以多于大海的水,谁能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国王与大臣们商议,谁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这位大臣又去问父亲,父亲说:“这话容易解释,如果有人相信清净解脱,用一捧清水施舍给僧人或父母或危难病人,借此功德拯救千万劫难,得到的幸福将是无穷无尽的;海水虽多,充其量是一‘劫’而已,以此推论,一捧水不是多于大海几百几千几万倍吗?”国王用这个道理去回答了天神。
弟子规教化实例(孝敬篇)
弟子规教化实例孝敬篇弟子规教化实例(孝敬篇)教孝要以身作则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孝道的重要,就要开始教育孩子。
孝要如何教起?最省力最简单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身教」,以身作则。
有一位老师,她学习《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到学了就应该要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与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诫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
刚好五一放假,她回到家里,也恰巧遇上了她的生日。
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分孝心。
她也是用同样的态度,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因为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
然后对她的父母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
现在我已经学习了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
」说完之后就拜下去,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刚好在旁边观看,不由自主就走到父亲的身边开始帮他父亲按。
她有没有跟孩子说话?没有。
孩子只是看到妈妈在拜外公、外婆,在行孝道,这种身体力行的力量,无形中就给孩子很大的震撼。
因此,孩子不由自主觉得,自己不做点什么,好像对不起父母,所以就去帮父亲按。
后来,那位老师回家时,一进门,孩子就对父母说:「明年我生日时,我也要拜你们。
」所以,最省力、最见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
教孝要亲师合作教孝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跟老师要密切配合。
《弟子规》中提到「晨则省,昏则定」,所以幼儿园的孩子学完之后,隔天就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有没有睡好?」假如父母一听完,摸摸儿子的头,今天你是不是发烧了?那将会如何?现在很多的父母很喜欢开玩笑,但是玩笑也不能乱开。
当孩子严肃、恭敬地向父母问安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做?要成全他的孝心:「你真乖、真好,好孩子。
」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去教,这样孩子就会做得很欢喜,慢慢地自然就会养成习惯。
小朋友在一起上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他们:「这个星期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孝的故事范文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弟子规》教你一些孝的知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译文] 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
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
”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
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
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
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 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小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译文] 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
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小故事]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
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
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
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在外地了。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译文] 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性子胡来,如果胡来的话,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
[小故事]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死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他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
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是说,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小,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
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还没有大的失误。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译文] 东西虽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会感到伤心。
[小故事]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
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
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 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亲所讨厌的东西,要小心为他们拿掉。
[小故事] 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对父母特别孝顺。
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
郯子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他决定想方设法取得鹿乳。
郯子来到山上,却无法靠近鹿群。
于是,郯子买了一张鹿皮,披在身上混进了鹿群中。
郯子的耐心获得了回报,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
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
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也传遍了天下。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文] 要爱惜身体,遵守道德。
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出了毛病,会让父母亲丢丑。
[小故事]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皇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
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
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朝臣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
董卓的恶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牵连,连年迈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经90我岁了,也被依法处死。
实在是可悲啊!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译文] 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是要孝顺他们,这才是最可贵的。
[小故事] 王祥是晋朝人,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取了继母。
继母对王祥很苛刻,但王祥从不忌恨,仍然对她很孝顺。
继母生病了,他总是伺候在旁。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
大冬天的,哪里能捕鱼呢?但王祥还是来到了河边,河上已经结冰了。
为了能捉到活鱼,王祥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捕鱼。
真巧,两条鲤鱼一跃而出。
他不知有多高兴.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格外关心起来。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译文] 母亲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轻声细语。
[小故事] 春秋时,有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十分孝顺长辈,可他的父亲对祖父极不孝顺。
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里去。
孙觉元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
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
”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
孙元觉一声不吭地背起抬爷爷的竹筐,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
”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了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谏不入尽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 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那就等父母高兴时再劝,要哭叫着规劝;父母生气了,抽打你一顿,也要毫无怨言。
[小故事] 闵子骞小时候经常受继母的虐待。
有一年冬天,闵子骞兄弟俩随父亲外出。
一跃上,闵子骞一个劲地喊冷,弟弟却直说热。
父亲见子骞穿的棉衣比小儿子的还要厚,以为子骞撒谎,就用鞭子打他。
鞭子把棉衣抽破了,露出了散乱的芦花,父亲明白了真相,要把继母赶走。
闵子骞哀求父亲说:“现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会孤单。
”父亲最终打消了赶走继母的念头。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
[小故事] 汉朝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母亲。
每天不管公务多忙,他都要去母亲房间请安。
有一次,文帝的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母亲床前,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而且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但汉文帝侍奉母亲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译文] 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
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
三年中,夫妻不同居,不喝酒吃肉。
[小故事] 蔡邕小时候非常孝顺母亲。
母亲得病长卧不起,蔡邕心中非常难过,总是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而且为母亲洗马桶不厌其烦。
看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蔡邕无心学习了,连衣服也不换洗,整天坐在母亲床前,直到她永远闭上了眼睛。
埋葬母亲之后,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
一帝做事的仆人见此情境,莫不潸然涕泣。
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旁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译文] 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小故事] 湖北有一个城市叫孝感。
这个城市的名字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古时候,有个叫董永的人,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
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了,由于家里穷,董永连埋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
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
董永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九天仙女,她偷偷来到人间,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还做了他的妻子。
后来人们便把仙女下凡的地方称作了“孝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