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热典型实验有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分校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典型实验

一、声现象

1、实验一: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实验二:真空罩中的闹铃

实验三: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

一 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

将微小振动 放大 听到声音,但看不到振动. 现象:__乒乓球被弹起(水面溅起水花),听到声音___. 说明:__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1)实验现象: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__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____ _. (2)推理:若没有空气,将___听不到声音_ ___。 (3)该实验说明:_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改变每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为了控制变量,让每次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

(1)实验现象:_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该实验说明:_音调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乙实验(选填“甲”或“乙”)。

3.如图19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如图19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现象说明空气能传声,声音能传递能量 .

4.如图所示,拿一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

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__音调________,这说明

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_频率_____有关。

5.下列实验或实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往鼓面上撤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显示手机甲的,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

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纸屑(豆子) 。

二、光现象

(一)、直线传播

1、小光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实验过程中,小光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

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

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4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像到小孔的距离

s越大,像的高度h越__高_____(填“高”或“低”)。

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

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

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

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

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 像的形状与物体形状有关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倒立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光的直线传播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太阳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二)光的反射

1.如图所示,是小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

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

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

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

使∠i 减小,这时∠r 跟着 减小 (选“增

大”.“不变”.“减小”),具体为表格所示:

(2)则根据正确的表格数据可归纳

的结论的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图乙,把纸板F 向后折,在纸板F 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4)若沿原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发现新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 重合 ,(填 “重合“或”不重合”)则可以得到 反射光路可逆 的结论。

(5)请写出白纸板的两个作用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i

20° 30° 40° 50° 60° 80° ∠r 20° 30° 40° 50° 60° 80° 图

图2 白纸 蜡烛A 蜡烛B 透明玻璃

支架

(6)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

为15o 、30o 、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

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

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误把反射光线与反射面夹角当反射角

(三)平面镜成像

1、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

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能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 和B ,是为了 观察蜡烛B 是否与蜡烛A 所成的像 重合 ,从而比较 像与物大小 ,蜡烛B 否 (填“是”或“否”)应该点燃

(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 测量并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4)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又看到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板太厚 。

(5)做了一定调整后,在确定像的位置时,同学手中的蜡烛无论在桌 面上如何移动,都不能与玻璃板后的像重合,原因是: 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

(6)某同学将蜡烛换为跳棋,实验中调整好跳棋A 和B 的位置后,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A 和B 到平面镜的距离,可得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