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热典型实验有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声光热学考点专练04实验题含解析20200416150
专练04 实验题一、声探究实验1.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
(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________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
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接下来,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答案】接触;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乒乓球被弹的幅度变大;向外拉出更大的距离。
【解析】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应改变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故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将橡皮筋向外拉出更大的距离,响度变大。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转换法;(2)空气;能量;(3)真空;理想实验推理法。
声光热综合练习带答案
声学【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B【例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A【例3】一人站在两平行的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在0.3s和0.7s后听到前后两声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A.165m B.198m C.221m D.330mA【例4】有一山峡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1025【例5】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340m/s)()102mA.0.1s B.0.2s C.0.3s D.0.4sB【例6】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后,听到了喇叭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532.5【例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例8】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A【例9】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音调高B.频率高C.音量大D.音色差C【例10】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下正确的是()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A【例11】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C【例12】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例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光学【例1】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 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S ,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在S ,则该镜应该是( )A .凸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D【例2】 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 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S 点,现有一条平行入射光线的光线从R 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 A .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 点 B .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 的左侧 C .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 的右侧D .和主光轴没有交点B【例3】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 ,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例4】 一个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 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 处的过程中( )A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一直增大D .像一直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B【例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蓓蓓利用图画记录了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物、像关系有对有错,请你帮她把正确的图挑出来()D【例6】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0cm 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可能是放大像B .可能是缩小的像C .一定是倒立的像D .一定是正立的像D【例7】(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BC【例8】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cm时,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9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物距透镜5cm时,成放大实像B.物距透镜11cm时,成放大实像C.物距透镜12cm时,成缩小实像D.物距透镜18cm时,成等大实像B【例9】如右图,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 B.若将透镜的下半部遮住,则()A.像的''O B部分消失O A部分消失B.像的''C.不能成像D.仍能成像,但像变暗了D【例10】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两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A.相同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D.不能成像C【例11】距凸透镜30cm处有一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物体移动16cm,在光屏上将()A.得到一个放大的像B.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不会出现像D.无法判断C【例12】(多选)沿凸透镜的主轴将物体从焦点匀速移向无限远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像的位置从无限远处移到焦点,移动速度先快后慢B.像的大小是由大变小C.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BD【例13】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C【例14】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而b端在2倍焦距之外,如图所示,那么透过透镜观察()A.a端变粗,b端变细B.a端变细,b端变粗C.,a b端都变粗D.,a b端都变细A【例15】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为物AB的像,则物AB在()A.图中I区域,箭头水平向右B.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右C.图中Ⅱ区域,箭头方向左斜上方D.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右斜上方D【例16】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椭圆形的气泡”,当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上时,其透过玻璃砖后的光线将()A.比原来发散B.比原来会聚C.仍然是平行光线D.无法判断A【例17】甲、乙两只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着透镜,与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B.乙表秒针顺指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D【例18】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像,若要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该使()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B【例19】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上.(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3)如图,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4)保持烛焰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烛焰一倍焦距处向烛焰移动2cm,可以从(填“光屏一侧”或“烛焰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虚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例20】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1)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点上,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点上,属于投影仪原理.(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的笔画了个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热学【例1】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A【例2】 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 )A .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 .固体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降低C .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例3】 萘的熔点是80.5C ︒,那么温度为80.5C ︒的萘( )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 .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例4】 在地球上很冷的地区,测量气温常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 .酒精熔点低于水银熔点B .酒精密度小于水银密度C .酒精蒸气无毒而水银蒸气有毒D .以上三个原因都正确A【例5】海波的熔点是 ℃,从开始加热经过,海波处于 态(选填“液”).【例6】 (多选)如图所示,1、2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1、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晶体的熔化图线B.图中1表示某晶体的熔化图线,该晶体的熔点是80℃C .由图线1可知,该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经历的时间是4分钟D .由图线1可知,该晶体完全熔化后便开始放热 BC【例7】 如图是某种物质受热熔化和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 )A .t 1是该物质的熔点,t 4是该物质的沸点B .t 1是该物质的熔点,t 3是该物质的沸点C .t 2是该物质的熔点,t 3是该物质的沸点D .t 3是该物质的熔点,t 4是该物质的沸点C【例8】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 )A .都是汽化B .都是液化C .一个是液化,一个是蒸发D .一个是液化,一个是凝华时间(分)10890807060509】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例10】 (多选)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 .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AC【例11】 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例12】 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极易发生 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例13】 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D【例14】 在23C ︒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 )A .立即上升B .先下降后上升C .先上升后下降D .一直不变B【例15】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除了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硬纸板、钟表外,主要器材还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甲、乙所示,图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3)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C ︒,当大气压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
声、光、热实验声、光、热实验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到镜子的距离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不能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 “不能”).所以
图7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虚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_不变 (填“变大”、
•_不变
。(选填“变
声、光光、、热实验
七、水沸腾 1、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 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3 中A.B 所示,则图中 •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 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 是 •铃声很弱。 3 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图2
图3
图1
声、光、热实验
2、在图2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 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_•_发声体振动频率越_大,音调就越高
声、光、热实验
•【分析与论证】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 •(2)如图1所示,光屏应移至 •B 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_左 (填“左”或“右”)观察。 •(4)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 ,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反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中考物理复习---声光热综合实验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复习---声光热综合实验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2•六盘水)小明发现篮球的气压不足,于是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
在收起打气筒时发现外壁有些发热。
于是他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打气筒的外壁发热呢?小明就这个问题与同学小红进行了交流,联系所学物理知识,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猜想:A.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与筒壁摩擦导致发热B.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于是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打气筒、测温枪、计时器、气压不足的篮球等,分别在打气筒的上部和下部标注两个测温点,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打气筒内壁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到外壁。
(2)活塞在打气筒内向下运动时的能量转化过程,与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3)用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10秒内使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20次,立即用测温枪测出此时两个测温点的温度。
待打气筒外壁温度降至室温(25℃)后,放出篮球中的部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分析上表实验数据得出:导致打气筒外壁发热的原因是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
(4)小红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在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压缩空气做功,无法准确的确定外壁发热的原因。
于是他们对实验进行改进,对猜想A再次进行探究,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打气筒不与篮球连接,直接让活塞在相同的时间内往复运动相同的次数,用测温枪测出打气筒外壁的温度与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时打气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答案】(1)热传递;(2)压缩;(3)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4)在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压缩空气做功,无法准确的确定外壁发热的原因;打气筒不与篮球连接,直接让活塞在相同的时间内往复运动相同的次数,用测温枪测出打气筒外壁的温度与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时打气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声光热实验——精选推荐
声学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 F 铜100 0.76B 铜60 0.89 G 钢80 1.02C 铜60 1.02 H 尼龙80 1.02D 铜80 0.76 I 尼龙100 1.02E 铜100 1.02 J(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琴弦没有拉直而处于很松弛状态,则另一方(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3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4、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初中物理声光热实验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声光热实验题及解析类型一、声现象1、如图,在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
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
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
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选填“甲”或“乙”)。
【思路点拨】甲实验说明的是物体振动能够发声,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乙实验中,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乙【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乙实验,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虽然振动了,但没有介质传播,也听不到声音。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举一反三【变式】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类型二、光现象2、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
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传播的。
中考物理冲刺训练:声光热实验
中考冲刺:声光热实验【典型例题】类型一、声现象1、(昆明)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举一反三:【变式】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类型二、光现象2、(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3、小明学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折射角是否相同?若不同,折射角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激光笔射出的光束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从水中进入玻璃,再次进入空气,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他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网上查出了一些介质的其他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1)分析光路图得出的结论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声光热学实验-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题型
题型八声光热学实验声学实验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实验》▲ 考点详解:1.如图1所示,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判断音叉的振动,转换法的应用。
2.如图2所示,将播放音乐的闹钟放在抽气盘上,先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
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
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
通过音乐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本实验应用了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图1 图23.探究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将钢尺固定桌面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
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4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相同,一只手紧压钢尺贴在桌面上,另一只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图3 图4▲ 精选习题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
图1 图2 图3 图4(1)图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现象是;(2)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3)图3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
此实验说明了;若将闹钟换成手机后,手机(填“能”或“不能”)否正常和外界通话,(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说明;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这种情况下,实验结论的得出应用的物理实验方法为。
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4)如图4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①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选填“A”或“B”)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与振动幅度的关系;④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28)声光热实验—2020年中考满分物理考前热点专题必破
2020年中考满分物理考前热点专题必破破(28)声光热实验热点类型一、声现象【典例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答案】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解析】(1)敲击瓶子时,水的质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质量越大,空气柱的长度越短,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质量越小,空气柱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所以敲击时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2)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
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
【总结升华】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两个方面去考虑,此题的难点在于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还是瓶子和水的振动发声,敲击瓶子是瓶子和水柱一起振动,若用嘴吹,则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变式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热点类型二、光现象【典例2】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
(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填“A”或“B”)棋子照射;此外,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初中实验声光热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
。 。
3.进行实验 要领:在白纸中央画线、玻璃板压在线上、玻璃板与桌面垂 直、物和像的位置作标记。 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 比较
• • • • •
(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参阅八上P85) 考查内容: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不常考,主要是选择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操作要领; 2、变化规律与实验结论。
设计实验
用蜡烛做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一块白色 的硬纸板做光屏,承接烛焰在凸透镜中成的像。
烛焰 中心
凸透镜 中心
P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P′ 虚
像
15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例题: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A ) A.人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分析:我们远离平面镜时感觉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小是由于 视角变小引起的,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 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缩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正立
x x x x x x
注:根据实验具体情况测出像距x的值。
分析和结论
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 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 3、使用方法
甲
乙
丙
丁
• • • • • • • • • •
声光热
练习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2017)年专题一:声、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3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9分,第2小题4分)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2.(1)如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硝化棉燃烧,说明对物体 ,物体的内能 。
(2)请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点光源S 的像。
(3)质量为0.5kg 的水,吸收了8.4×104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60℃,则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2016年)专题一: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2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5分)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 (填“上方”或“下方”)。
(2)(3)如图是200g 冰的熔化图象,它在(请写出计算过程)(2015年)专题一:声、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2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5分)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感冒冲剂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2)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3)某液体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质量为0.2kg ,前4min 吸收的热量是6.72×104J ,则此液体的沸点为 , 比热容为。
(2014年)专题一: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3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5分)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 (“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寒假作业09声光热学实验专题(原卷版)
(1)如图甲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该现象表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在实验中,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可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是否有关;继续利用这把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小明的做法应该是,拨动钢尺并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
(3)如图丙所示的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能听到音乐声。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音乐声将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选填“能”或“不能”)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1)从图像中你判断盐水结成的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盐水在凝固过程中,热量;
(2)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在第 时,物质处于态;
(3)实验证实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实验5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问题探究:(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这种加热的方式叫“水浴加热法”,目的是: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质缓慢受热,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上图晶体的熔化图像中,AB、BC、CD各段分别表示晶体是什么状态?比较两个图像,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AB段是晶体熔化前,吸热温度上升,固态;BC段是晶体熔化的过程,晶体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态;CD段是熔化结束,吸热温度上升,液态。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3)熔化完毕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初二物理声光热实验专题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
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
7.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
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2min末 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 “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 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 度,_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6.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 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 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 温度/℃ 如下图所示。 70
温度/℃
70
60
60 50 40 30
0 5 10 时间/min
50
40 30
20
20
0
5
10
时间/min
(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 体的是_____ ;它的熔点约是____℃图9 (2)在第6分钟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状态。(选填 “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答案:(1)B、D、A、C (2)固液共存 36
5..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 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 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7 5 98 6 99 7 99 8 99 9 99
•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2022声光热实验-中考满分物理考前热点专题必破
2022年中考满分物理考前热点专题必破破(28)声光热实验热点类型一、声现象【典例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答案】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解析】(1)敲击瓶子时,水的质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质量越大,空气柱的长度越短,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质量越小,空气柱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所以敲击时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2)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
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
【总结升华】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两个方面去考虑,此题的难点在于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还是瓶子和水的振动发声,敲击瓶子是瓶子和水柱一起振动,若用嘴吹,则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变式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热点类型二、光现象【典例2】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
(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填“A”或“B”)棋子照射;此外,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声光热实验专题
声光热实验专题一、声现象1. 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增大.(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2. 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器材如图所示:A为一个空易拉罐,它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戳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探究内容“声音是否具有能量”“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小孔距烛焰的距离3cm做法观察内容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3. 如图,在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实验(选填“甲”或“乙”)二、光现象1.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2)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4)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5)研究光的反射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6)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7)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第一次20°70°第二次30°60°第三次50°40°(8)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3°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2)该实验过程中,应选择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选填“相同”或“不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实验时想要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4)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在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选填“A”或“B”)侧观察;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5)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6)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中考总复习专题提升培优学案第11讲声光热实验专题(学生版+解析)
第11讲声光热实验专题1.掌握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2.掌握光学实验原理及特点3.掌握热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及特点1.平面镜成像实验2.凸透镜成像实验3.水沸腾实验Part 1 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一、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教师点评】声音实验在中考考查很少,不用重点讲,只需要讲清楚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即可;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例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1)逐渐增加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选填“高”或“低”).(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3)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4)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一、光学探究实验【教师点评】光学实验题是省考每年的必考题,属于重点讲解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小孔成像实验考查较少,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平面镜成像实验主要考查(1)4个规律:“等大、等距、垂直、成虚像”,要让学生理解记熟这四个基本规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2)器材的选取:在平面镜的选取中,要选取有颜色透明比较薄的玻璃板,便于观察像的位置,这里很多学生是容易忽视的地方,玻璃板的厚度求解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可利用等距的方法求解;(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时钟”问题,“照镜子”问题是常考问题,可利用对称的方法进行判断,也可翻到纸张后面观察图像得方法判断;凸透镜成像规律实Part 2 探究光学实验验主要考点(1)焦距问题:刻度尺的读数是一个易错点,学生容易忘记估读;(2)动态问题:物体移动方向和光屏的移动方向判断可让学生记住“像随物移”;(3)光屏不动添加透镜问题:移动物体,光屏不动,要得到清晰的像,则与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方法联系起来即可。
验证类实验答案
【验证类实验答案】一、声光热专题1.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用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发现水面有波纹产生,这就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着的闹铃放在真空罩中,不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断,如果抽成真空,将不会有声音传出,这就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将玻璃砖放在白纸板上,激光笔紧贴玻璃向空气斜射一束光,发现白纸板上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这就说明了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将凸透镜放置在密闭的玻璃盒中,在盒中充入烟雾,利用激光笔向凸透镜照射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现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向主光轴靠拢,这就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5.将凹透镜放置在密闭的玻璃盒中,在盒中充入烟雾,利用激光笔向凸透镜照射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现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散开,这就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6.将冰块放置在常温的水中,发现冰块熔化的同时水温下降,这就说明了熔化吸热。
7.在手上抹上酒精,手会感到凉,这就说明了蒸发吸热致冷8.在烧杯中倒入热水,迅速在杯口盖上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同时玻璃片的温度升高,这就说明了液化放热。
9.在冷水和热水的底部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色的速度快,这就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0.用力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这就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11.用酒精灯加热铁丝的一端,另一端温度很快升高,这就说明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二、电学专题1.用塑料梳子摩擦干净的头皮,发现被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起小纸屑,这就说明了摩擦起电。
2.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静止悬挂由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玻璃棒被吸引,这就说明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将毛皮摩擦过的2根橡胶棒相互靠近,发现两根棒相互排斥,这就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将两根条形磁体悬挂后N极与N极、S极与S极相互靠近,发现两此题相互排斥;若N 极与S极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这就说明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分校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典型实验一、声现象1、实验一: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实验二:真空罩中的闹铃实验三: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 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当用手拨动其伸将微小振动 放大 听到声音,但看不到振动. 现象:__乒乓球被弹起(水面溅起水花),听到声音___. 说明:__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1)实验现象: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__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____ _. (2)推理:若没有空气,将___听不到声音_ ___。
(3)该实验说明:_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改变每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为了控制变量,让每次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
(1)实验现象:_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该实验说明:_音调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
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
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
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乙实验(选填“甲”或“乙”)。
3.如图19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如图19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现象说明空气能传声,声音能传递能量 .4.如图所示,拿一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__音调________,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_频率_____有关。
5.下列实验或实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往鼓面上撤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显示手机甲的,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纸屑(豆子) 。
二、光现象(一)、直线传播1、小光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实验过程中,小光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4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像到小孔的距离s越大,像的高度h越__高_____(填“高”或“低”)。
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 像的形状与物体形状有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倒立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光的直线传播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太阳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二)光的反射1.如图所示,是小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 减小,这时∠r 跟着 减小 (选“增大”.“不变”.“减小”),具体为表格所示:(2)则根据正确的表格数据可归纳的结论的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图乙,把纸板F 向后折,在纸板F 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
(4)若沿原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发现新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 重合 ,(填 “重合“或”不重合”)则可以得到 反射光路可逆 的结论。
(5)请写出白纸板的两个作用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i20° 30° 40° 50° 60° 80° ∠r 20° 30° 40° 50° 60° 80° 图图2 白纸 蜡烛A 蜡烛B 透明玻璃支架(6)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 、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误把反射光线与反射面夹角当反射角(三)平面镜成像1、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请你解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能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 和B ,是为了 观察蜡烛B 是否与蜡烛A 所成的像 重合 ,从而比较 像与物大小 ,蜡烛B 否 (填“是”或“否”)应该点燃(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 测量并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4)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又看到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板太厚 。
(5)做了一定调整后,在确定像的位置时,同学手中的蜡烛无论在桌 面上如何移动,都不能与玻璃板后的像重合,原因是: 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
(6)某同学将蜡烛换为跳棋,实验中调整好跳棋A 和B 的位置后,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A 和B 到平面镜的距离,可得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白纸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接收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虚_____像。
(填“虚”或“实”)。
(8)若感觉棋子的像比较暗,若增强像的亮度,手头有一手电,则手电应该照射棋子A (填“棋子A”或“玻璃板”)(9)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_不能_,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第二次数据不能得出此结论(四)、折射规律1、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人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下图中的 BD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光斑的位置,从而比较它们对光的偏折本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三、透镜1.小彤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13所示。
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小彤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
小彤将光屏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实像(选填“实”或“虚”)。
小彤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1、(10年期末)下面是军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历的三个步骤:(l )实验中,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10____ cm 。
(2)实验前,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调在 同一高度 。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 光屏中心 。
(3)实验中,保持该凸透镜在如图4所示的位置不变,军将烛焰放在光具座25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倒立 缩小 的 实像。
(4)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和透镜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呈接到像,写出一种可能 物距小于焦距2、(11年中考).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桌上有A 、B 、C 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 的焦距为10cm ,凸透镜B 的焦距为50cm ,凸透镜C 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围如图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A 凸透镜(选填“A ”或“B ”)。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 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2)小华将凸透镜C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 到40cm 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 到30cm 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 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正立 的 虚 像。
(3)若某次实验,发现像呈在光屏的上方,这时应该 向上 调节蜡烛(或 向下 调节凸透镜)图4 0 cm 5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103、(10年中考).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A 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甲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 换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 的焦距 大于 凸透镜B 的焦距。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图18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照相机 的成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