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附解析

桃花源记练习一、积累运用(共10题;共93分)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屋舍________ 俨然________ 怡然________qiān________陌垂髫________ 邑人________诣太守________ 问津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缘溪行缘: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3)豁然开朗开朗: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5)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6)并怡然自乐怡然:________(7)具答之具:________(8)咸来问讯讯:________(9)皆叹惋叹惋:________(10)便扶向路扶:________(11)欣然规往规: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________4.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今义: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今义: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今义:无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2)复前行前:________(3)欲穷其林穷:________(4)处处志之志:________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 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 便舍船屋舍俨然D. 不复出焉不复得路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测试(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测试(附答案)

(一)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4)便要.还家(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酒食..,鸡犬相闻..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古义:今义:..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拓展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二、古诗文阅读(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0~13题。

(13分)【甲】见渔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 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具.答之 具: (2)无论..魏晋 无论: (3)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安: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 夫 寒 之 于 衣 不 待 轻 暖 饥 之 于 食 不 待 甘 旨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

(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

②蓬户瓮牖: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

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练习(附答案)部编⼋年级语⽂下⽂⾔⽂练习桃花源记1、本⽂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园诗⼈(填⼈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中的意思。

缘溪⾏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延⾄其家此中⼈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绝境:外⼈:间隔:⽆论:不⾜:未果:问津:垂髫:4、⽂章第⼀段中间⼏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5、⽂章第⼆段写渔⼈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的讲述,桃花源⾥的⼈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8、由《桃花源记》诞⽣了⼀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们常⽤这个成语⽐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们⼼中的理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结合⽂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个⼈?12、根据⽂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组不少于七⾔的对偶句。

13、⽤原⽂回答:(1)写世外桃源⾃然环境美好的句⼦:,,。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

(3)、写桃源⼈⽣活恬静舒适的句⼦:,。

(4)、写桃源⼈热情好客的句⼦:,。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境,今天常引⽤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来形容春⾊美妙景致迷⼈的成语:。

14、读完全⽂,你认为桃源⼈“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章开头⼀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16、渔⼈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找桃源⼈“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遇到花瓣⾛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3、繁多的样⼦开阔明亮⽥间⼩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愉快的样⼦妻⼦⼉⼥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桃花源以外的⼈隔断不⽤说,更不必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探求指⼩孩4、带有神秘⾊彩,暗⽰将会出现奇境,为渔⼈进⼊桃源渲染了⽓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

一、《桃花源记》阅读精练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本文虚构了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2、请归纳本文的叙事线索:
3、从桃源人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图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他们的生活状态?
4、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
1、武陵渔夫偶然间发现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含蓄地表达了对黑暗、动乱社会的厌恶和对和平恬静生活的向往
2、发现桃花林---走进桃花林—-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和睦相处、老少怡然、康乐幸福、祥和宁静、安居乐业、土地肥沃、民风淳朴。

4、(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1.东晋欧阳修2.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3.B4.不一样。

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

乙文是指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段解】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段解】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及桃花源中美好的环境和安乐的生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1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段解】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段解】写太守随渔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段解】写桃花源无法寻找。

知识清单2类型内容文学常识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重点词句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1.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5.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够。

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4.之忘路之.远近。

(之:助词,的)3寻.病终。

《桃花源记》(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桃花源记》(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9课《桃花源记》一、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标两处)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尝.采药至衡山 (4)深入忘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不知有汉 乃.相谓曰B .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C .一人便以.笠自障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其.真无马邪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一、提示按照“发现桃花源一访问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这一行文思路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示例)桃花林的景色:清澈的溪水蜿蜓流动;两岸茂密的桃花林,似红云,似晚霞;地面上青草葱绿,香气袭人。

红花绿草,潺潺流水。

感受:此处景物,宁静和谐,把人带入一个纯美空灵的境界,引起读者对桃花源深深的向往。

桃花源中的景象:(略)感受:这恰似一首话静闲适的田野抒情诗,又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解析:一定要根据课文合埋想家,个可且要翻峰坏文。

二、参考答案:1.“具言”的内容;秦至魏晋间改朝换代,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的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

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答案和译文)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 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 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 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的意义:表达诗 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 的和谐生活环境。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 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 并不存在。那么,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 源有什么用意呢?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 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 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2)悉如外人 ( 全,都 ) (3)便扶向路 ( 沿着、顺着 )
(4)未果,寻病终( 不久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 可以听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1. 解释下面句子划线的词语。(2分) (1)缘溪行 ( 沿着,顺着 ) (2)处处志之( 做记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 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中考真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中考真题及答案

21桃花源记陶渊明一、填空1、《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时期人,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 )...)(2)屋舍俨然(3)阡陌..()..()(4)阡陌交通(5悉.如外人()(6)便要.还家()(7无论..魏晋()(8)此中人语.云()(9)便扶.向路( )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11)闻之,欣然规.往。

( ) (12)寻.病终( )三、选择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口技》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便舍船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8.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含解析)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含解析)

《桃花源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⑴阡陌交通()⑵便要还家()⑶便扶向路()⑷处处志之()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2.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课内阅读1(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课内阅读1(含答案)

课内阅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在选文中找出加点词的同义词。

(1)要.( ) (2)咸.(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2)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____________(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____________(4)停数日,辞去.。

去: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写出表现桃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的人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扰,怕和平宁静的生活遭到破坏。

请从文中找出说明此点的依据。

参考答案1.(1)延(2)皆解析:对含义相同的词语要善于进行归类。

“要”和“延”均为“邀请”之意,“咸”和“皆”均为“都”的意思。

2.(1)详细(2)断绝往来(3)竟然(4)离开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掌握。

要结合特定语境来确定。

3.(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解析: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

可先逐字翻译,然后调整词序使之通顺即可。

4.(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课文语句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缘.溪行(缘:沿着,顺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B武陵人捕鱼为.业(为:作为)渔人甚异.之(异:不同)C具.答之(具:详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D咸.来问讯(咸:全,都)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能够)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B.武陵人/捕鱼为业C.后遂无问/津者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草色入.帘青B.此中人语云.孔子云.:何陋之有?C.屋舍.俨然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已而之.细柳军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同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正确译文()A.(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不知道是汉朝还是魏晋了。

桃花源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桃花源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第6课桃花源记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2020·吉林松原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2)才.通人(_______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4)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选文中,桃源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作者虚构这样的绝美之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写出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陶渊明桃花源记2.(1)妻子儿女(2)仅仅、只(3)同“邀”,邀请(4)整齐的样子3.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要点: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

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没有战争,没有苛政,人民安居乐业。

也深知当时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美好所在。

(意近即可)5.怡然自乐豁然开朗等【解析】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段选自《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小.国寡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文章类别衣食居俗甲①________________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雪窦游志(节选)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本文作者邓牧是杭州人,宋亡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漫游名山大川,抒发亡国之痛。

游记散文《雪窦游志》,从作者闻胜而往,一直写到游毕兴尽,是作者漫游这座东南名山的实录,也是他欲独善其身而向往世外桃源的心理写照。

因此,许多鉴赏者、文艺评论家都称:“《雪窦游志》所叙雪窦山麓的田地、人物、风光,颇类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正反映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口同声B.便舍.船屋舍.俨然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D.不足为外人道.也妾妇之道.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类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诗(节选)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

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注]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暧: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日入从所憩.()(2)俎豆犹.古法()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写世外桃源的社会情景,但内容和写法又各有特点,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