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沿袭千年的最基本的书面语言形式,记载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者( ) 以( ) 从( ) 及 ( )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吾位居汝上( ) 我若居眼鼻之下(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3-4(三)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27篇:1-9篇(共40张PPT)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精选】七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讲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讲练(一)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
”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②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济贫困,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近思录》)注释①阿:阿县,现山东境内。
②铸:熔铸。
③仓廪:粮仓。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追者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以老者之智智子疑邻C.乃起兵攻之屠乃奔倚其下D.以私兵战以刀毙之2.翻译句子。
(4分)(1)何以知之?(2)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
3.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4.子奇到了阿县,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原文回答)(2分)5.阿县“库无兵,仓无粟”,却能“遂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
(2分)(二)多多益善上①常从容与信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③?”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信:指韩信。
③禽:抓住,这里引申为控制。
后作“擒”。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能将几何几何:多少B.何为我禽为:被C.而善将将将:率领D.且陛下所谓天授且:而且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于君何如于我如浮云B.多多而益善耳京中有善口技者C.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去后乃至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为人谋而不忠乎3.翻译句子。
(4分)(1)臣多多而益善耳。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下列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差别。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2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③,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④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⑤耳。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⑥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注释】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官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②顾辟疆:吴郡(今属江苏)人,官郡功曹、平北参军。
③酣燕:尽情地宴会。
④指麾:指点评论。
⑤伧:粗俗、鄙陋的人。
⑥移时:长时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4.选文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篇。
“简傲”指简慢高傲。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王献之简慢高傲的表现,并给他提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4分)(二)(12分)种梨【清】蒲松龄①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②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上。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③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1.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2.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3.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4.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新人教版_83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习题专题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随州中考改编)欧阳修传(节选)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________________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断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母尝.谓曰尝:曾经(2)我求其.生其:代词,指犯人(3)不得.尔得:成功(4)犹.失之死犹:仍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
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 (选自《列子列子学射》)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②【关尹子】人名,善射。
③【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021年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
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
”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小海解释了下面画线字的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类)B.以至呵逐亦不去(离开)C.颇骇怪(奇怪,惊疑,这里是“对……感到奇怪”)D.县令果健者(有才能)(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3)小海赞赏“蒋堂”,而小华钦佩“县令”,你更赞同谁的想法?结合选文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赵奢劝说平原君[宋]司马光赵田部吏①赵奢②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邪?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注】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
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
③用事者:管事的人。
④加兵:兴兵侵犯。
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1)下列句子中画线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平原君家不肯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君安得有此富乎邪/何见事之晚乎C.赵奢以法治之/告之于帝D.国赋大平/吾与汝毕力平险(2)请用“/”给画线句子断句。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3)请概括平原君的性格特点和概括平原君被赵奢所折服的原因?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语。
(1)及.鲁肃过浔阳()(2)即更刮.目相待()(3)肃遂.拜蒙母()(4)唯傅修期耳.()2.翻译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翦①将伐楚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②。
将行,请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③。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④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而疑我邪?”(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注】①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②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白鹿原。
③五辈:五次。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9篇
(三)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 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 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尝月下戏(曾经)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就好像,好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若令月中无物未若柳絮因风起
B.当极明邪乐极生悲
C.无此必不明厚此薄彼
D.当极明邪理所当然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 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 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 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 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 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 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 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 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国书还没有启封,威后就 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 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 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 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 百姓,哪里有国君?所以哪有丢弃根本的事却问不重要的事的呢?”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一)(一)(10分)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创业与守成孰.难( ) (2)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3)故.知创业之难( ) (4)常恐.骄奢生于富贵(.)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分)(二)(10分)青衣捕盗①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专题06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名校阅读试题精选
专题06 课外文言文阅读,【注释】①上述材料中的“意园”和“蓼花庄”都是作者虚构的。
②或________。
③焉:________,同“必有我师焉”中“焉”之义(《<论语〉十二章》)。
④克:________(结合语境推测)。
⑤息:________。
11.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戴名世为什么要多次虚构他的园林蓝图?小助手:关注园林特点....。
....,联系人物生平....,归纳园林背后作者的精神追求(三)(2023年3月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语文试题)阅读回答问题。
①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
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
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
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
还,进左谕德。
父忧.归。
②久之还朝,进左庶子。
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
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
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
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
”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
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
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③十七年三月,城陷。
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
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
”将自经,二妾朱、李盛饰前。
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
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
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
世奇曰:“勉哉元升。
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④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
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
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
”座主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
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秉烛夜读》,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①?”师旷曰:“盲臣安敢②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平公曰:“善哉!”注:①安:哪里。
疑问代词。
戏:取笑。
②安敢:怎么敢。
疑问副词。
③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①恐已暮.矣②臣闻.之③壮.而好学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句子。
(1)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结合《孙权劝学》回答问题: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4.本文和《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二、阅读《邴原泣学》,回答问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 邴原少孤.. (2) 欲书.可耳(3) 过.书舍而泣 (4) 二则羡其.得学2.翻译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本文和《孙权劝学》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孙权劝学》侧重:《邴原泣学》侧重:三、阅读《治国不私故人》,回答问题。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年级语文下早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之(一)、(二)
4.本文与课内所学《卖油翁》一样,都是言简义丰,根据这两篇文章 的共同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应该随随便便就瞧不起别 人。(我们不必因为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就完全否定这个人,而应该多 看看这个人的长处。他人身上的优点我们要学习,他人身上的缺点我们要 宽容。)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 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
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 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陶公于是都 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 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 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 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 重用。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放下 ②尧亦有所不及.矣:比得上、赶得上。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今使.人而不能
B.而来害相报者.
卿今者.才略
C.乃.弗逐
蒙乃.始就学
D.不相.与处
即更刮目相.待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代词,代莲
②亭亭净植.: 竖立 ④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见往事耳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当日知其所亡________④遂七年不返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的句子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答案】(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2)了解;到了……的时候;每天;于是(3)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4)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文征明习字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五)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曷.不听其所为③琅琅达旦.④辄.默记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六)张无垢勤学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七)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②臣安.敢戏其君③臣闻.之④善.哉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八)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九)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 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5、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参考答案及译文】(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译文】文征明临摹《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五)1. ①偷偷地②通“何”,为什么③早晨④就2.C3.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六)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拿③等到④这 2. ②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凿壁偷光——匡衡悬梁刺股——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七)1、①晚②怎么③听说④好2、B 3、(1)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
(2)哪有做臣子的反过来戏弄君王的道理?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意对即可)【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八)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九)1.①逮:到,及,这里是照到②雇佣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2.3.D 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勤学苦读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5、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