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江中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因此,它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道德。
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96年8月6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中国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思想,人格价值观念,以和为贵,肯定和谐的价值以及强调社会责任心,认为个人对于社会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他认为这些内容,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产生于国与家的唇齿相依关系。
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
“精忠报国”体现了古代爱国者岳飞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近代爱国者魏源,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理性爱国精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体现了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
成为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着许多志士仁人去追求崇高的精神目标。
“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
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关心国家的兴衰,关心人民的疾苦,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有着无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而在今天,叶落归根,回归祖国,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并随着社会的前进,将赋予新的内涵。
2、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在义利关系上,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优秀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这“约之以礼”,就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
孟子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五类,并提出了调整这五类关系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在义利关系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认为重义者为君子,而重利者则是小人。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
“人生不能无群”,“善群
则生”。
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
“因民之利而利之”这是一种值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3、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
唯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仁爱”思想实质上是对人类原始人道主义的发扬。
孔子主张薄赋轻刑,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老百姓,尽可能减轻人民负担,反对过分地压迫和剥削。
孟子则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
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4、提倡身体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并认为身体力行进行修身养性。
是“修齐治平”模式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注重个人心理品质和人格价值的修养,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提倡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抚贫怜弱。
由家庭的和睦到社会的稳定,尽到自己的义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传统美德十分注重“慎独”的修养,要“君子慎其独”。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
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而不是有些人。
在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况下就去干各种坏事。
要不做亏心事,使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批判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对等一切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我们要以冷静的反思、公正的态度对传统美德进行彻底的现代清理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在对传统道德立足于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建设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社会主义新的道德观念,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我国文明从未中断过。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传统美德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当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全盘继承儒家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儒家的等级意识,割裂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联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一代新人,我认为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义统利”,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
市场经济使我国的青年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强化了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但
是,有一些青年滋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社会的主人翁精神日趋淡漠,产生了负面效应。
我们应该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强调的“以义统利”、“以义制利”的思想,自觉地调整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摒弃割裂道德理想和物质利益联系的理想主义的宣传,正确理解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原则,激励年青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宝贵热情。
另一方面,要运用建设精神文明的各种阵地。
给予正确的导向和评价激励,树立集体主义的荣誉感。
使年青一代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增强实现自我人格价值的价值观念。
2、坚持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国青年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历史上素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热爱人民的教育。
培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我们弘扬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年青一代要时刻关心国家的进步,并立志把自己的忠诚、拳拳报国之心和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3、坚持“仁爱”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爱”精神,现在被一些青年抛弃了。
见死不救,见危不扶,见贫不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受不到社会应有的谴责和惩罚。
一些青年是非善恶观念不清。
误入歧途。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
要谴责一切危害人们共同利益的行为,要教育年青一代,要懂得尊重和爱护人民的利益和权利、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格和价值,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坚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4、坚持如何做人的社会基本道德教育。
现在一些年青人把做人的基本准则丢掉了,我们要教育年青一代,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工人、好公仆、好公民。
明确道德义务,注重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打好做人的基矗要努力做到: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工作上,谦洁奉公,克己敬业,开拓进取;在社会上,济贫扶弱,诚实守信。
对人友爱;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让和睦。
我们要继承传统美德的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好传统。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要把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
加强对青少年德育工作,把未来的一代,培养成最有希望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