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时代价值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时代价值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时代价值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各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的内在动力。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

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重利轻义”的高尚情操。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但当今在社会有不少人对传统道德与文化弃如撇履,认为它已经过时,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然并非如此,在当今中国,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不管是对我们个人,还是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注重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变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

历史上曾出现多位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像文天祥,林则徐等,奥运火炬传递手金晶等,他们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形势下,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政治科技上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力图主导全球化进程,在这种形式下,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其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认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

当今中国,“仁爱”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对建设和谐社会,建立良好国际关系也有着重要作用。

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与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吃强凌弱,互相尊重,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我们大学生应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和为贵”,与同学和睦相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另外,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一点。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拷问着中国人内心的良知和道义,时代强烈呼唤一种能唤起人们内心良知的东西,我认为这种东西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根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诸方面的总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 是我们民族文明的集中表现,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支柱。

战国时代的屈原, 他那壮烈的爱国行为, 以及那皓月般的爱国诗篇, 激励着中华民族世代人民。

汉代的苏武, 唐代的杜甫, 宋代的岳飞、陆游、文天祥等都是爱国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

他们反对民族压迫, 渴望祖国统一和强盛, 为了祖国忧心如焚, 九死不悔。

岳飞“精忠报国”、苏轼“报国之心, 死而后已”对祖国的忠贞之志, 跃然纸上。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 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后人的座右铭。

顾言武提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 林则徐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必趋之”的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爱国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 昭示着后继者在历代谱写了伟大的篇章, 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向心力。

不能设想一个自卑感十分沉重的民族, 一个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没有凝聚力的民族, 如何能够自立于世界,所以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自卑感, 振奋民族精神, 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提高民族主体意识, 还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最新文化传承作文7篇

最新文化传承作文7篇

最新文化传承作文7篇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得到深刻融合和铸造。

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谈谈对小学教育传承经典文化的一些粗浅看法。

第一,继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的祖先曾经追求过这样一种境界,“立心为天地,立命为民,取经为圣人,开太平万代。

”今天,人类正处于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

追根溯源,传承命脉,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文化信仰优秀的民族,就是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的本质和民主的宝贵财富和思想。

比如强调仁,强调群,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民本为国,民为贵,民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己所不欲,待人接物的方式,勤劳、勤劳、顾家的传统美德,我们希望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能够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找到中国文化的基础,重塑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信仰,纠正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理想变得伟大,丰富他们的生活。

用智慧和力量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传承先贤,被后人称颂,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2.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不用说,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道德和价值观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和生态危机。

腐败滋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到挑战和破坏等。

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在享受日益现代化的物质生活的好处的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的痛苦。

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仁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

“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

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中华传统美德当下的意义与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当下的意义与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当下的意义与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道德观念,如孝道、诚信等。

这些美德不仅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其次,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如,诚信是商业合作、交流互动的基础,更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和传承中国传统美德中的诚信观念,可以解决市场信任危机,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例如,孝道不仅是一种家庭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尊敬和关心父母不仅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也能够培养人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下的具体事例:
1.孝道: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通过努力工作、照顾父母等方式践
行孝道,让父母安享晚年。

2.诚信:在商业领域,许多企业通过诚信经营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友善:在社区、学校等场所,人们通过友善待人、互相帮助等方式
营造和谐氛围,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激发国家团结力和集体凝聚力、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个人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个人责任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责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首先,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内心深处培养,要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努力做到诚实守信。

其次,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

在家庭中,要尊重父母,体谅家人,培养良好的家风;在社会中,要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传播正能量。

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才能真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社会责任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育是推动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媒体的力量也不可忽视。

媒体应该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激励人们践行美德。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要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力量。

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国家责任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国家有责任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提供支持和保障。

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加强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制定相关政策和课程,培养更多爱国之心和传统美德。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惩罚违法行为,树立公正正义的形象。

此外,国家应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社会福利,为人们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试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这种矢志不渝、世代相续的爱国主义精神,用革命导师列宁的话来说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而以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

历史上一贯强调“厚德载物”,以德治国,以德化人,以德感人。

应该看到,伦理道德文化历来是同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密切相联系的,并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既有反映统治阶级要求,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观念和规范,又有反映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观念和规范。

有精华,也有糟粕,良莠并存。

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宣扬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提倡“愚忠”、“愚孝”等内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应该否定。

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

”如我们中华民族长期来发扬推崇的爱国忧民、天下为公、立志勤学、见利思义、律己宽人、惩恶扬善、见义勇为、孝亲尊师、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克勤克俭等传统美德,既反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客观存在,又体现了当代国家对青少年一代德育要求的目标。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力量,以共同文化传统为内容的道德规范,造就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成为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正是中华民族“民魂”之所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现在许多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越发凸显。

这些传统道德价值深受人民民族的喜爱和推崇,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国家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一、孝顺尊老在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孝顺尊老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孝顺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美德。

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孝敬父母始终被我国人视为至高无上的职责。

尊老敬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长者和孩子们之间的代沟也日益加深。

许多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花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年长的父母。

而孝顺尊老传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但能够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更能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孝顺尊老传统也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尊老爱幼的精神正是这个个人主义凌驾一切的时代所缺乏的。

返璞归真、重视传统,不仅能够增进亲情、友情,还可以使得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对于年长者的关爱和尊重,不但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勤劳俭朴中华民族的勤劳俭朴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勤劳俭朴是我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勤劳俭朴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社会,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勤劳俭朴的精神可以使得社会上的人们更有敬业精神、更有奉献精神、更有责任心,从而使得社会上的人们更多的奉献社会、关爱社会。

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对于社会的繁荣昌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江中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因此,它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道德。

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96年8月6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中国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思想,人格价值观念,以和为贵,肯定和谐的价值以及强调社会责任心,认为个人对于社会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他认为这些内容,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产生于国与家的唇齿相依关系。

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

“精忠报国”体现了古代爱国者岳飞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近代爱国者魏源,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理性爱国精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体现了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

成为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着许多志士仁人去追求崇高的精神目标。

“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

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关心国家的兴衰,关心人民的疾苦,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有着无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而在今天,叶落归根,回归祖国,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并随着社会的前进,将赋予新的内涵。

2、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在义利关系上,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优秀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这“约之以礼”,就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

孟子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五类,并提出了调整这五类关系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在义利关系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认为重义者为君子,而重利者则是小人。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

“人生不能无群”,“善群
则生”。

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

“因民之利而利之”这是一种值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3、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

唯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仁爱”思想实质上是对人类原始人道主义的发扬。

孔子主张薄赋轻刑,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老百姓,尽可能减轻人民负担,反对过分地压迫和剥削。

孟子则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

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4、提倡身体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并认为身体力行进行修身养性。

是“修齐治平”模式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注重个人心理品质和人格价值的修养,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提倡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抚贫怜弱。

由家庭的和睦到社会的稳定,尽到自己的义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传统美德十分注重“慎独”的修养,要“君子慎其独”。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

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而不是有些人。

在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况下就去干各种坏事。

要不做亏心事,使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批判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对等一切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我们要以冷静的反思、公正的态度对传统美德进行彻底的现代清理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在对传统道德立足于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建设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社会主义新的道德观念,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我国文明从未中断过。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传统美德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当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全盘继承儒家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儒家的等级意识,割裂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联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一代新人,我认为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义统利”,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

市场经济使我国的青年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强化了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是,有一些青年滋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社会的主人翁精神日趋淡漠,产生了负面效应。

我们应该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强调的“以义统利”、“以义制利”的思想,自觉地调整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摒弃割裂道德理想和物质利益联系的理想主义的宣传,正确理解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原则,激励年青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宝贵热情。

另一方面,要运用建设精神文明的各种阵地。

给予正确的导向和评价激励,树立集体主义的荣誉感。

使年青一代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增强实现自我人格价值的价值观念。

2、坚持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国青年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历史上素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热爱人民的教育。

培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我们弘扬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年青一代要时刻关心国家的进步,并立志把自己的忠诚、拳拳报国之心和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3、坚持“仁爱”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爱”精神,现在被一些青年抛弃了。

见死不救,见危不扶,见贫不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受不到社会应有的谴责和惩罚。

一些青年是非善恶观念不清。

误入歧途。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

要谴责一切危害人们共同利益的行为,要教育年青一代,要懂得尊重和爱护人民的利益和权利、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格和价值,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坚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4、坚持如何做人的社会基本道德教育。

现在一些年青人把做人的基本准则丢掉了,我们要教育年青一代,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工人、好公仆、好公民。

明确道德义务,注重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打好做人的基矗要努力做到: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工作上,谦洁奉公,克己敬业,开拓进取;在社会上,济贫扶弱,诚实守信。

对人友爱;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让和睦。

我们要继承传统美德的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好传统。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要把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

加强对青少年德育工作,把未来的一代,培养成最有希望的一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