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明太祖朱元璋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太祖朱元璋读书笔记
分类: 作文 > 明太祖朱元璋读书笔记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来源:
1、小学生中秋节黑板报: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小学生中秋节黑板报: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之夜,凉风习习,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我坐在院子里,望着那轮明月,顿时遐想连篇 小学生中秋节黑板报: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月圆了,家圆了,肚子圆了,最好钱包也圆了...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合家团圆美满!挂念你的人赠上。小学生中秋节黑板报: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小学生中秋节黑板报: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2、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朱元璋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卢熊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改的,谁还敢怎么的,也就没事了。
可是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就是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朱元璋一见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的确是写错了,他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对全国地理州名县名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应该知道兖州不是衮州,这衮字的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认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受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了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3、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对联天子朱元璋_1200字 明
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葛恩沉思片刻,便以诘问句对出上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朱元璋听后,暗自高兴。
朱元璋率军于集庆大胜元军后,在驿站小憩,见到有一名7岁儿童居住其间,乃是代父服役,便问童子:你会不会对句?童子答道:会。朱元璋便出上联曰:7岁儿童当马驿,儿童上下打量朱元璋一番,心想,此人不凡,随口以万年天子坐龙庭相对。朱元璋大喜,下令免其劳役。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姑苏城时。为了鼓舞士气,便以拆字法出了下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军师刘伯温随即以同样方法对出上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联意是说,您的吞吴意图,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朱元璋闻之大喜道:军师知我也。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传旨曰: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上街察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便上前询问。
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并无人会写字,一时又未请到秀才来写,正在为此事犯愁哩。弄清原委后,朱元璋自荐说:我来替你写一副吧!他根据户主的职业特点,展纸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视察完返回时,发现这家仍未把他亲自撰写的春联贴到门上,不禁大怒。户主连呼:皇上走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千古难得的御赐墨宝,已经把它悬挂在中堂,正在焚香祝圣呢!朱元璋听罢,转怒为喜、命侍从赐户主白银30两,以彰其一片忠心。一日,朱元璋在四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的陪同下,观看赛马。
他见骏马飞驰,四蹄生风,偶得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一子一孙分别对出下联。朱允抢先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太祖听后,认为对句太软弱,无气势,不悦。又让儿子对,朱棣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太祖欣喜,频频点头称赞。
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访,途中遇到担藕叫卖的农夫,便触景生情,口占五言上联曰:一弯西子臂,并让农夫对下联。农夫看看藕孔,应声对出下联:七窍比干心。农夫对得如此快速、工整,大出朱元璋所料,他非常高兴,即封其为祭酒(官职名)。某日,朱元璋又微服来到一茶馆,与一正在品茶的读书人攀谈起来。他得知书生祖籍在重庆,便以地名出上联曰: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书生知道这是嵌地名上联。便应声对出下联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听后十分赞赏。还有一次
,朱元璋微服来到一个小镇的酒店饮酒。他见店面狭小,又没有可口的下酒菜。
便口占下联曰:小酒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店主随口对出上联曰: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听后大喜,欲赐其官职,店主人婉言谢绝。朱元璋和丞相刘伯温对弈时,兴致所至,偶得下联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并让刘伯温对上联。刘略加思索,对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朱元璋听后,感到君臣二人以对抒发胸臆,倍觉畅快。4、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朱元璋 大家都听说过朱元璋吧!!!他的大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皇太孙朱允炆。这也是个风流人物呢!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个放牛娃、寺庙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
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应该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长子,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15年(1382年)5月薨,这样朱标次子朱允炆就成为首选。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炆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子秦王朱樉此时最长,但他实在玉不琢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是个不错的人选。
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
严重。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9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从年号来看,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2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权力的巅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天下,改年号为建文。然而,细心的大臣会发现,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
是啊,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一是如何改变太祖建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氛围;二是如何解决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孙登基伊始就开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大明王朝。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建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洪武年间,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
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杀,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政治气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继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洪武时,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将得封公侯者多,称王者也不少。
这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