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答案】1. C 2. B【解析】1.读图,可以看到拉萨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山谷风的影响,白天吹谷风,河谷中部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凝结成雨,夜晚吹山风,河谷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易降雨,A错、B对。
夜晚有降水的天气不会形成逆温层,C错。
空气中水汽多,天空云量较多,地面降温不会太快,D错。
2.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有利于统一管理保护,①对。
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平衡,不利于保护工作,②错。
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可减少对景区的影响、破坏,③对。
防治湿地退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对。
民俗属于非物质文化内容,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就失去了景区的文化特色,⑤错。
所以B对。
A、C、D错。
读2019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 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4. 图b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图b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A. ①―乙B. ①―丙C. ②―甲D. ②―丁【答案】3. A 4. D【解析】3.甲地位于冷锋锋后,阴雨天气;而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多晴朗天气;丙地位于高压中心,受反气旋的;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
故选A。
4.甲地位于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①表示的气温最高不到20℃,最低5℃左右;①表示的各月降水较均匀,均在50~100 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丁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②表示的气温夏季(7月)高,冬季(1月)在5℃以上,较温和;②表示的降水夏季(7月)少,冬季(1月)多,是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章测试题(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
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原创题)新华网拉萨20XX年1月7日电一项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效率的“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拉萨设立的试验示范点测试,该项目有望20XX 年在高原城市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应用。
目前,西藏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总容量超过9MW,西藏是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应用面和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省区。
据此回答3~4题。
3.西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
下列有关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C.西藏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D.西藏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活动B.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其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耀斑爆发时突然出现的明亮斑块释放出的能量解析:第3题,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

新人教地理必修一单元过关测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右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1—2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④3.读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中,正确为()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48—49题。
4.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是()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5.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丙丁甲 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甲D.乙甲丙丁乙6.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 )A、AB、BC、CD、D下图中a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B.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8.当前(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B.乙地受锋面影响,出现狂风暴雨天气C.乙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D.甲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10.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 ()A. B.C.D.11.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 )A.夏秋季节 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12.关于台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仅沿海地区受台风袭击B.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C.我国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D.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13.亚洲高压强盛时A.正值我国的夏季 B.澳大利亚昼短夜长C.印度一带盛行西南季风D.太平洋北部受低压控制14.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15.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A.冷锋天气系统 B.暖锋天气系统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右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6~18题。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二单元测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保温作用”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主要是( )A .① →② →③B .① →④ →②C .② →③ →④D .③ →② →④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高B .气温高,气压低C .气温低,气压低D .气温低,气压高4.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 右图为“美国某城市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 点的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6.下图中与M 、P 、N 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 .①B .②C .③D .④右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P 地的气候特点是( )A .温和湿润B .寒冷干燥C .高温多雨D .炎热干燥 8.Q 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暖湿的中纬西风B .干冷的中纬西风C .干冷的极地东风D .冷湿的极地东风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9~11题。
9.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10.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 .南亚盛行东北风C .南亚盛行西南风D .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11.常年受④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下面四幅图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12—1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大气组成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其次是水汽B.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含量约占大气质量的21%C.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D.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突然中断,这可能是()A.对流层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B.由于臭氧层遭到破坏C.电离层受到太阳风的影响D.空气对流运动所致3.飞机适宜在离地面20千米以上的空中飞行,这是因为()A.在高层大气中,温度适宜B.空气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C.空气湿度小,能见度好D.在高空,视野开阔4.300千米以上的高空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是因为()A.卫星与大气处于静止状态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变化时空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00—16:30B.17:00—23:00C.16:30—7:00D.23:00—5:006.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图1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由图1和图2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昼晴夜晴,b曲线表示昼阴夜阴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8.人类通过绿色出行等低碳环保行动,可以使图2中发生相对明显变化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中央气象台消息,2019年4月25日早晨至上午,安徽中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2.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A B.B C.C D.D下图表示某种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6.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甲、乙表示地球表面,则()A.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a为极地东风带C.乙处容易形成锋面 D.甲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8.下列关于I、Ⅱ两层的正确说法是()A、Ⅰ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B、Ⅱ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C、Ⅰ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D、Ⅱ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9.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A.①B.② C.③ D.④11.上图③气候的形成原因是()A.受赤道低压控制B.受盛行西风控制C.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2.右图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abcdB、abdcC、badcD、cbad13.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问题:1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③东南信风带D.④副极地低气压带1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16.下列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A. B. C. D.17.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折射作用D.散射作用18.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云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云对太阳辐射的折射作用19.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地形的影响D.海水运动的影响20.某天气系统的气流由中心向外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出,该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21.盛夏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伏旱,主要是()A.受气旋控制B.受反气旋控制C.受台风控制D.受寒潮影响2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冷锋天气的是(A )23.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B.bC.cD. d24.下列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 ( )①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②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冷锋活动有关③我国冬季寒潮是由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④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升高,天气晴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5.关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为高气压B.中心为上升气流C.中心为低气压D.气流向中心辐合26.下列天气现象,不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是()A.南岭以南的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B.江淮地区“黄淮时节家家雨”C.贵阳地区冬半年“天无三日晴”D.华北地区“一场秋雨一场寒”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27--30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二章 大气的运动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A 、B 、C 、D 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 .A B .B C .C D .D 5.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6、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烈B.大气的吸收作用强烈C.大气的散热作用强烈D.地面反射强烈 7、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B.太阳红外线辐射C.地面的长波辐射D.大气逆辐射 8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ABCD读下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9—11题。
9、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10、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1、①②③④处的气压比较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2~114题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14、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5—17题。
15、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16、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A.北半球气旋B.南半球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17、若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以东的洋面上,则上海吹A.东南风B.西南风C.偏东风D.偏北风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B C D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 .光照太强B .热量不足C .日温差较小D .年温差较小3.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 .增强地面辐射B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 .增强地面保温 读下图,回答4~5题。
4.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 地与b 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A .P a >P b ;T a >T bB .P a <P b ;T a <T bC .P a <P b ;T a >T bD .P a >P b ;T a <T b5.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 、d 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 .东风B .西北风C .南风D .西南风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6~7题。
6.推测①②③④最可能分别为 ( ) A .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水体 B .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 C .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 D .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7.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台风影响B .阴雨天气…○………………内………………○………………装………………○………………订………………○………………线………………○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臭氧B.水汽C.氧气D.固体杂质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云层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3.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4.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高纬度地区的大B.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比冬季的大C.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D.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是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层大气有一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一般将2000——3000km的高空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C.平流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高空飞行D.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大,到30千米以上气温上升缓慢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6~7题。
6.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7.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8、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ﻩﻩﻩ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ﻩ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 D.②④⑤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由于倒春寒影响,2012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
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10.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采取哪些措施()①塑料薄膜覆盖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③熏烟,增大温度④滴灌、施肥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读右图“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1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1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
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
据此完成13~14题。
13.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是( )14.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侧B.南侧C.西侧 D.北侧下图为“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涉及的地理原理是( )A.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B.气流辐合上升 C.热力环流 D.大气环流16.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A.气压梯度力B.太阳辐射C.风能 D.地转偏向力。
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18.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B.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山谷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20.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山谷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底D.山谷多夜雨,降温快2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①雨后的夜晚必定气温很低②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少④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多A.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22、右图为某地工业、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
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A.城郊间的热力环流ﻩ B.逆温层的出现C.海陆风的影响D.山谷风的影响23、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右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ﻩC. 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24.右图为“某地高空等压线分布D. 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ﻫ图”(单位:hpa),该地可能处于( )A.北半球ﻩB.南半球C.赤道上空 D.无法判断读右图回答:25.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26.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布局的企业是()A.造纸厂 B.水泥厂C.家具厂 D.电子厂27.若图中甲乙为近地面,图中的环流表示的是黑夜的山谷风,则表示山坡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 D.丁地右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27~29题。
28.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A.4°CB.3°CC.2°C D.1°C29.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30.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__(时段)。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变大或变小)。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4)如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 D.西半球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3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过程中的_______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过程中的________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过程中的____________过程有关。
(4)从多年平均值来看,B=A+C+D。
但是近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趋势带来的具体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_______,②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其方向是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关系是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此图表示的是__(南或北)半球,理由_____________(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原因是___________34、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下表。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1 2 3 45 6 7 8 9 10A B D D D A C B CB 11121314 15 16 17 18 19 20 AA A BC B B A B C 21 2223 24 25 26 27 28 2930 DDD A D BA A B C31、(1)8~16时(2)变小(3)(4)①A②32、(1)晴朗的夜晚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2)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乙(4)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引起海平面上升和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33、(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2)垂直指向低压(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4)斜穿等压线北风向向右偏(5)N 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4、(1)辐射(2)平流(3)辐射(4)辐射雾。
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