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药的研究与开发重新得到重视 , 并逐渐成 为研究开
1 植物源农药 的应用历史
植物源农药 , 就是直接利用 或提取植 物 的根 、
茎 、 、 、 、 子等 或利 用其 次生 代谢物 质 制成具 叶 花 果 种 升 到科学 实验 阶段 。例 如除虫 菊 、 烟草 、 鱼藤 被研 制 加工 成商 品得 到广 泛使 用 ¨ 。
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 。利用植物资源开发
cd s u gc d s e b cd s a d v r sih b t r ,s mma z d t e r l f h h r c e sis o l n e — i e ,f n i i e ,h r i i e n i ii s u u n o i r e o e o e c a a tr t f a t s h t i c p p t i e ,r s a c p r a h sa d r s a c r b e ,a d t e d v lp n r s e tw ssmp y d s u s d i d s e e r h a p o c e n e e r h p o lms n h e eo me tp o p c a i l ic s e c a e1 sw l . Ke r s b tn c l e t i e ,i s ci i e ,f n ii e ,h r ii e y wo d o a i a si d s n e t d s u g cd s e b cd s p c c
Ab ta t T i at l re y it d c d te sau fte man tp s o oa ia et ie :isci sr c hs ri e b f nr u e h ttso h i y e fb tnc lp si d s n e t c il o c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和杀菌剂发展趋势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和杀菌剂发展趋势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Ⅱ:活性测定、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4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
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
2023年多菌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多菌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各种植物病害,涉及农林牧渔、园艺等领域。
多菌灵属于农药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发展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随着农药市场的发展,多菌灵行业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一、多菌灵市场现状多菌灵是一种常见的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广泛。
多菌灵的生产和销售是由农药企业完成的。
随着我国农药产业的逐渐成熟,农药制造商越来越多,农药产品越来越丰富,多菌灵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多菌灵市场的主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安徽等地,其中以江苏和山东两个省份的生产企业最为集中,占据了多菌灵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这些企业的产品线较为丰富,用于农产品、果蔬、园艺作物等领域的杀菌防治。
二、多菌灵市场竞争格局多菌灵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呈现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并存的趋势,行业巨头通过品牌、技术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则主要依靠价格和渠道优势吸引客户。
在市场竞争中,多菌灵行业的大型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如山东海民、河南华阳、江苏华宝等企业占据了多菌灵市场的较大份额。
而中小型企业则处于行业的次要地位,大多是通过价格竞争或营销渠道上的优势与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户。
三、多菌灵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多菌灵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多菌灵市场将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 多菌灵市场将逐渐向环保型农药转型。
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此,环保型农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农药。
2. 多菌灵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国内农药企业的逐渐增多,行业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和市场定位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多菌灵行业将会出现重大技术改革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杀菌技术和方法将不断涌现,企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研发步伐,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四、结语多菌灵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充满朝阳的。
但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3年多菌灵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多菌灵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
本文将围绕多菌灵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展开讨论,并提供1500字的分析报告。
一、多菌灵行业市场概述多菌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保护。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各类真菌和细菌的生长,防止植物受到病原体的侵害。
多菌灵具有杀菌谱广、效果显著、用量低等特点,因此受到广大农民和植物保护工作者的欢迎。
二、多菌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多菌灵市场规模庞大。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农民对农药的需求也日益上升。
据统计,全球多菌灵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亿美元,并呈现增长趋势。
2. 市场竞争格局:多菌灵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全球多菌灵市场上竞争企业众多,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市场上,多菌灵已成为了农药市场的主力军之一,各大农药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多菌灵产品以争夺市场份额。
3. 技术发展趋势:多菌灵行业技术不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菌灵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多菌灵产品逐渐向高效低毒的产品转变,新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不断涌现。
同时,生物农药的发展也给多菌灵行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4. 政策环境:政府对多菌灵行业的监管日趋加强。
随着农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农药行业的监管力度。
对多菌灵的使用进行限制和控制,提倡农民采用环保的替代品。
这对多菌灵行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三、多菌灵行业市场前景分析1. 市场需求:多菌灵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仍然旺盛。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农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民对多菌灵等农药的需求会继续持续增加。
2. 技术创新:多菌灵行业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技术创新空间。
目前,多菌灵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新产品的涌现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还有一些新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应用,比如生物农药的发展和研发,将为多菌灵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助力。
3. 市场竞争:多菌灵行业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7 9 7年 S i wan认 为 植 物 是 生 物 活 性 化 合物 的 天 然 宝 库 ,其 产 生 的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超
品和 环 境 . 害 人 体 健 康 . 发 各 种 疾 病 。 危 引 植 物 源 农 药 的 开 发 ,极 大 促 进 了无 污 染 、 无 公 害 安 全 食 品 的 生 产 和 贸易 活 动 ,在 全球 范 围 迅 速 开 展 起 来 ,为 生 物 防 治 成 为 实 施有 害 生
起 世 界 各 国 高 度 重 视 ,近 几 年 掀 起 了一 个 研 究 开 发 植 物 源 农 药 的 高潮 。 目前 ,对 于 植 物 源 农 药 在
植 物 虫 害 防 治 方 面 的 研 究 已经 很 深 入 ,但 在 植 物 病 害 研 究 方 面 尚 处 初 级 阶 级 。在 药 剂 的 类 型 、活 性 成 分 、 作 用 机 理 等 方 面 已有 初 步进 展 ,并 开 发 出 一 些 卓 有 成 效 的 新 产 品 ,但 也 存 在 许 多 急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文 章 对 上 述 诸 方 面 进 行 阐 述 ,并 对 我 国植 物 源 杀 菌 荆 研 究 现 状 作 一 概 述 。
维普资讯
第 3卷 苇 2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年 6月
J ur a fNo t e s o n lo r h a tAgrc lu a nie st iut r lU v r iy
文 章编 号
1 0 — 9 6 (0 2 0 — 0 9 —0 0 5 3 9 2 0 ) 2 18 5
W i ig l n s和 B ad 于 1 8 k or 9 9年 撰 文 报 道 有 13 9 植 物 有 可 能 作 为 杀 菌 剂 , 中 包 含 了 8种 其 许 多不 同 类 型 的 化 合 物 。 。 此 。 物 源 杀 菌 因 植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2006-12-13世界需要粮食,农业需要农药.要保证农作物的增产丰收,除杀虫、除草、灭鼠外,对病害的防治也是重要手段.杀菌剂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其市场额和品种相对较少,并且杀菌剂市场波动较大.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仍取得很大进展,如三唑类、酰胺类、嘧啶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现将近20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一、开发进展及特点1. 三唑类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40个品种商品化,其中近年来开发的品种有7个.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环氧菌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为75~125g/hm2.氟喹唑主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钢、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可有效地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病和苹果白粉病,对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菌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100~400g/hm2.意大利Isagro公司开发的氟醚唑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活性,持效期长达4~6周,使用剂量低,通常为25~100g/hm2.硅氟唑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其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及众多不完全菌类均有很高的抗菌活性.使用剂量为50~100g/hm2,商品名为Mongazit、Patchikoron、Sanlit.羟菌唑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虽与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主要用于禾谷作物防治矮形锈病、叶锈病、黄锈病、冠锈病、白粉病、颖枯病以及壳针孢、穗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既可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商品名为Caramba.茎叶处理30~90g/hm2,持效期5~6周.种子处理:~7.5g/100kg种子.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的环菌唑对种传病害有特效.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玉米、豆科、果树等作物中镰孢酶属、柄锈菌属、麦类核腔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白粉菌属、圆核腔菌、壳针孢属、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网斑病、灰霉病等.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4~6周.种子处理时用量为2.5g/100kg种子,茎叶喷雾时用量为60g/hm2.从化学结构上看,环菌唑加氢即得羟菌唑.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主要叶面病害.使用剂量为200g/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且对作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商品名为Proline、Input.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危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三唑类杀菌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如多效唑、抑芽唑和烯效唑等,它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消除植物顶端优势,具有增产、早熟、抗倒、抗逆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三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繁的使用,病害已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不少品种由于抗性问题已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如三唑酮防治草莓白粉病,用量少防效低,用量大则易产生药害,抑制草莓生长,导致减产.此外,三唑类杀菌剂只对真菌起作用,对细菌及病毒无活性.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发生,因此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需要配合其它杀菌剂或防病毒剂才能有良好的综合防效.近年来,三唑类杀菌剂由于自身的抗性和活性问题已开始受到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强烈冲击,但这类杀菌剂在世界农药工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1999年的销售额分别达到、和亿美元,戊唑醇和环氧菌唑200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和亿美元.2. 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30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80年代以后开发的占一半以上.下面主要介绍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噻氟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既可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等的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25~250g/hm2,又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7~30g/100kg种子,商品名为Greatam、Pulsor、Beton.日本拜耳公司开发的环丙酰菌胺是一种环丙烷羧酰胺内吸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与现有杀菌剂不同,无杀菌活性,不抑制病原菌丝的生长,以预防为主,治疗活性较弱.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用药量为75~400g/hm2,商品名为Win、Winadmire、Solazas、Arcado、Protega.环酰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另一个保护性杀菌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对授粉昆虫和动物无毒害作用,已被美国环保局划为减少危害农药.该品种主要用于防治葡萄、桔柑、桃树、草莓和蔬菜等作物上的各种灰霉病及念株菌引起的病害,且与已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酰亚胺类、三唑类、嘧啶胺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用药量为370~1000g/hm2,商品名为Teldor、Password、Elevate.呋吡菌胺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的琥珀酸的氧化作用,从而避免立枯丝核菌丝体分离,而对真菌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作用无影响,其具有优异的预防治疗效果,对担子菌纲的大多数病菌绢病等有特效.大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剂量为450~600g/hm2,商品名为Limber.噻唑菌胺是由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噻唑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使用剂量为200~250g/hm2,它的可湿性粉剂25%WP已在韩国上市,商品名为Guardian.硅噻菌胺是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与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作用机理不同,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ATP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主要作种子处理,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使用剂量为5~40g/kg种子.氰菌胺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与巴斯夫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新颖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优异,且持效期较长.茎叶处理用量为200~400g/hm2,灌施剂量为2100~2800g/hm2,商品名为Achieve、Achi-Bu、Helmet.此外,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双氯氰菌胺、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氟酰菌胺、捷利康公司开发的环啶菌胺、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penthiopyrad等品种也属于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品种之间互不相同.酰胺类杀菌剂在世界杀菌剂市场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和甲呋酰胺等苯酰胺类杀菌剂中,仅高效甲霜灵2002的销售额就达到亿美元.它们作为防治霜霉目真菌的专用药剂,具有显着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广泛应用于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的防治.然而,由于苯酰胺类杀菌剂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只对卵菌类有高效,一旦作用位点发生突变,药剂即不能在其位点发挥作用,因而导致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据报道,由于抗药性产生而导致药效降低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酰胺类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成功,使这类杀菌剂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3. 嘧啶胺类嘧啶胺类化合物是90年代初开发的一类重要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所致的各种病害有特效.目前有4个品种商品化:甲基嘧菌胺、嘧菌胺、环丙嘧菌胺和氟嘧菌胺.艾格福公司开发的甲基嘧菌胺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对葡萄、草霉、番茄、洋葱、菜豆、豌豆、黄瓜、茄子及观赏作物的灰霉病以及苹果黑星病有优异的防效,使用剂量为200~800g/hm2.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和石原化学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的嘧菌胺对苹果和梨上黑星病菌,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上的灰葡萄孢菌有很好的防效,使用剂量为~1.0kg/hm2,商品名为Frupica.诺华公司开发的环丙嘧菌胺主要用于大麦、小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作物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颖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也可作大麦种衣剂用药.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和日产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嘧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和观赏作物的白粉病和锈病等.嘧啶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独特,该类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病菌的抗菌性很弱,但用于寄主植物上却表现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类药剂能抑制病菌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如甲基嘧菌胺和嘧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环丙嘧菌胺是蛋氨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类、苯基吡咯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自1969年Mugikek等发现其杀菌活性.经过二十多年的结构优化,终使此类杀菌剂开发成功,在杀菌剂开发史上树立了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strobilurin类杀菌剂首例上市时间为1996年,到目前为止已有8个品种商品化: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苯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氟嘧菌酯和烯肟菌酯.捷利康公司开发的嘧菌酯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钢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25~400g/hm2,商品名为Abound、Amistar、Heritage、Quadris、Admire.巴斯夫公司开发的醚菌酯具有广谱、持效期长等特点,主要用于蔬菜、小麦、水稻、马铃薯、苹果、梨、南瓜、葡萄、棉花及观赏植物等,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都有良好的活性.使用剂量为50~400g/hm2,商品名为Discus、Candit、Allegro、Mentor、Stroby、Cygnus、Sovran.诺华公司开发的肟菌酯不仅杀菌谱广,而且具有优良的保护、治疗、渗透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星病有良好的活性.主要用于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及葡萄、苹果、花生、香蕉、蔬菜、水稻等,使用剂量为50~200g/hm2,商品名为Flint、Compass、Stratego、Swifh、Zest、Sphere.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苯氧菌胺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除对稻瘟病有特效外,对白粉病、霜霉病等亦有良好的活性.适宜作物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使用剂量为150~200g/hm2,商品名为Oribright.啶氧菌酯是Zeneca公司继嘧菌酯之后,开发的又一个strobilurin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活性,且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安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中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现有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枯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该化合物既具有木质内吸性又具有蒸发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份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使用剂量为250g/hm2,商品名Acanto.唑菌胺酯是BASF公司以N-对氯苯基吡唑基替换了醚菌酯分子结构中的邻甲基苯基,而开发的又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通过叶面喷洒,它能控制子襄菌纲、担纲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菜、香蕉、柠檬及草坪的病害防治,用于农作物的使用剂量为50~250g/hm2,用于草坪的剂量为280~560g200g200g恶咪唑类恶咪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有三个品种报道:商品化的恶唑菌酮和氰唑磺菌胺以及在开发中的咪唑菌酮.恶唑菌酮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恶唑啉二酮类、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商品名为Equation、Famoxate、Charisma、Tanos.氰唑磺菌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色素bc1中Qi抑制剂,不同于β-甲氧基丙烯酸酯是细胞色素bc1中Qo抑制剂.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可用于马铃薯、葡萄、番茄、蔬菜黄瓜、白菜、洋葱、莴苣、草坪中防治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持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即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草坪和白菜病害,商品名为Ranman、Docious、Mildicut.咪唑菌酮是由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酮类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内吸活性,又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除对卵菌纲类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包括早疫病和晚疫病等有良好的活性外,对果树黑斑病亦有很好的活性.主要用于莴苣、葡萄、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使用剂量为75~150g/hm2,商品名为Reason、Fenomen、Sereno、Sagaie.恶咪唑类杀菌剂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但不同于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6. 吡咯类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的广谱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主要品种有两个:拌种咯和氟咯菌腈,均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拌种咯和氟咯菌腈的活性谱相似,前者主要作种子处理用,后者既可作为叶面杀菌剂,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且活性高于前者.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豌豆、油菜、水稻、观赏作物、硬果、蔬菜、葡萄和草坪等.作为叶面杀菌剂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腐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作为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谷物和非谷物类作物中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等.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故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7.氨基酸类氨基酸类杀菌剂因其对人类、环境安全,目前亦是世界农药公司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二个品种商品化.苯噻菌胺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氨基酸类杀菌剂,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蔬菜等防治霜霉病、疫病等,使用剂量为25~75g/hm2.拜耳公司开发的异丙菌胺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枯、烟草等作物中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其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使用剂量为100~300g/hm2.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其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且与已知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与甲霜灵、霜脲氰等无交互抗性.它是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的生长、菌丝体的生长和芽孢形成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8. 肉桂酸衍生物早在1970年Staples等已报道肉桂酸衍生物3,4-二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顺式cis-异构体在日本作为农药使用,反式几乎没有活性.20世纪80年代Shell公司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了杀菌剂烯酰吗琳,同样是顺式有活性,但顺反异构体在光照下可以相互转化,总有效体为80%.虽然文献报道烯酰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但实际上治疗活性很差.90年代初,刘长令用氟原子取代烯酰吗啉分子中苯环上的氯原子,发现了活性尤其是治疗活性明显优于烯酰吗啉的新杀菌剂氟吗啉,其顺反异构体均有活性.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创制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霜霉病、晚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施用浓度为50~200mg/L.作为保护剂使用,浓度为50~100mg/L;作为治疗剂使用,浓度100~200mg/L.氟吗啉于1999年11月投产,中试规模为年产原药20吨.现已列为“十五”攻关项目,进一步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制剂与剂型研究、应用和市场推广研究.“十五”攻关完成后,将实现年产氟吗啉原药200吨的规模化生产.除了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外,还有很多类似物,但无商品化品种再出现.烯酰吗啉和氟吗啉都属于肉桂酸衍生物,同时其分子结构中均含吗啉环结构,但它们与一般吗啉类杀菌剂十三吗啉、吗菌啉、丁苯吗啉不同.一般吗啉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由大、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和网惺黑穗病等引起的病害,其作用机制基本上都是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烯酰吗啉和氟吗啉的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胞壁的形成及抑制孢子萌发,对霜霉属、疫霉属等卵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对麦类白粉病等没有作用效果,说明这两种杀菌剂的主要作用基团并非吗啉环,而是结构中的其它基团发挥作用.9. 其它类其它类品种主要包括:啶菌恶唑、活化酯、螺环菌胺、苯氧喹啉等.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另一个新杀菌剂品种,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谱杀菌活性,且同时具有保护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内吸性,通过根部和叶茎吸收能有效控制叶部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该化合物对番茄、黄瓜、葡萄灰霉病,小麦、黄瓜白粉病,黄瓜黑星病,水稻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200~400g/hm2.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活化酯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苯并噻二唑羧酸酯类杀菌剂.它是植物抗病活化剂,几乎没有杀菌活性.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即“系统活化抗性”,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和细菌产生自我保护作用.其可在水稻、小麦、蔬菜、香蕉、烟草等中作为保护剂使用.主要用于预防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使用剂量为12~30g/hm2,商品名为Bion、Unix Bion.螺环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抑制C-14脱甲基化酶的合成.它是一种新型、内吸性的叶面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各种锈病;大麦云纹病和条纹病,对白粉病特别有效.作用速度快且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使用剂量为500~750g/hm2.苯氧喹啉是道农业科学公司开发的喹啉类内吸性杀菌剂.它是一个保护性杀菌剂,没有治疗作用,因此必须在可见症状出现前使用.该杀菌剂对谷物类、葡萄、蛇麻和樱桃等作物的白粉病及灰霉病和稻瘟病防治有特效,叶面施药后,药剂可迅速地渗入到植株组织中,并向顶转移,持效期长达70d.使用剂量为125~250g/hm2,商品名为Fortress、Legend、Arius、Helios.二、发展趋势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展望21世纪的杀菌剂工业,将呈现以下特点:1. 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不仅活性高,且与已知杀菌剂无交互抗性;③为增强作物自身对病害免疫能力的植物激活剂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一类新颖农药,如新一代植物防病激活剂活化酯具有“系统自动抗病性”.2. 非内吸性杀菌剂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将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内吸性杀菌剂作用点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因此抗性产生较快.同除草剂、杀虫剂相比,内吸性杀菌剂的寿命较短;又由于短时期内农业上的转基因技术对杀菌剂工业影响最小对除草剂工业影响最大,因此,新杀菌剂的创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预计新型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的应用会逐渐扩大.但从长远看,由于硫制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成本低、广谱和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它们在市场上仍将经久不衰,并占据较大份额,如代森锰锌、硫磺和百菌清200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和亿美元.此外,在病害防治中,内吸和非内吸杀菌剂的混用制剂将会占据主力位置,植物活化剂的使用量亦将上升.。
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面 ,给 人类 的生 活环 境 造 成 了严 重 的 污染 ,另 一 方 孢 子 萌发 的抑 制作 用 。2002年 慢 性 或者 急 性 中毒 。National 物 提取 油 对 6种 真 菌 的 活 性 ,对 不 同 的 真菌 ,其 抑
使 研 究 和 寻找 具 有 新 作 用方 式 的 杀 菌 剂 显得 犹 为 Geotrichum citri—aurantii和 Botrytis cinerea 4种 病
重 要
原 真菌 的活性 ,发 现 在离体 条 件下 ,Chrysanthemum
1 植 物 杀 菌 活 性 研 究概 况
文 章 编 号 :0439—81 14(2006)03-0382—03
植 物源 杀菌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Vo1.45 No.3 M av..2006
王 杨 .尹 卫 (1.云南 农 业 大 学 ,昆 明 650201;2.青 海 省农 林科 学 院 ,西 宁 810016)
作 用 。Ark和 Thompson ̄ ]发 现大 蒜提 取 物成 分作 为 镰 刀 菌 、丝 核 菌 、炭 疽病 菌 都有 很 好 的抑 制作 用 。
杀 菌 剂 来 使 用 可 以有 效 地 保 护 桃 免 受 褐 腐 病 的危 Ristic等 [12 用 Achillea atrata提取 物 对 18种 病 原 真
害 。Singh等[ ]发 现从 Cymbopogon martinii,C.oliveri 菌 的活性作 用进 行 了试验 。Dev等 [】 研 究 了 16种芳
和 Trachyspermum ammi中 提 取 的 精 油 成 分 对 香 化合 物在 离 体条 件 下 对 5种种 子 病 原真 菌 (麦 类
植物源农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物源农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植物源农药是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活性成分加工而成的生物制剂,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等且可降解于自然界,一般不会残留在农产品中,也不会污染环境,高效、低毒害、低残留是其突出特点,已成为农户的首要选择。
现阶段已成熟应用于市场的药物种类主要有黄酮类、菊酯类、蒽醌类、萜烯类、生物碱类等,可靶向于目标物质,且对非靶向物质具有安全无残留、不产生抗体等特异性特点,且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广泛受到农业领域的认可。
1植物源农药的发现及现状20世纪初期,有机化学发展迅速,化学农药迅速崛起,逐步占据农药市场的主导地位。
而随着有机杀虫剂(如菊酯类药物)的產生和使用,有机磷以及有机氯农药的推出,化学农药逐渐显示出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到20世纪后期,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一系列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农药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量的问题,并开始研究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
植物源农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天然的优势。
目前,人们已经在植物资源中发现并提取了很多可以杀虫、除草甚至杀菌抗病毒的天然活性物质,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合成植物源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杀菌剂抗病毒剂等植物源农药。
这些农药由于其生物副作用小、残留少、危害少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已成为无公害农产品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
2植物源农药的种类及数量植物源农药现在主要分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除草剂、植物源杀菌剂和植物源抗病毒剂四种。
据报道,全世界已有6300余种植物被发现具有控制甚至杀害生物的功效,其中具有杀虫活性有2400种,杀线虫活性的有108种,引起昆虫不育的有4种,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有31种,对昆虫具有拒食活性的有384种,忌避活性的有279种,引诱活性的有28种,具有杀螨活性的有39种,杀软体动物活性的有8种,杀鼠活性的有109种;抗真菌的94种,抗细菌的11种,抗病毒的17种。
3植物源农药的应用示例植物源农药对茶树害虫——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的防治:当小绿叶蝉发生时,选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当茶尺蠖发生时,选用7.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均可取得良好药效;当这两种害虫同时发生时,选用7.5%鱼藤酮乳油800倍、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0.2%苦皮藤乳油1500倍液等均能起到控制作用。
植物源农药发展历程
植物源农药发展历程一、起始阶段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某些植物具有天然的杀虫或杀菌作用。
例如,烟草、苦艾、大蒜等植物被用于驱虫或杀菌。
这一阶段的植物源农药主要是基于经验,缺乏科学依据。
二、初步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植物源农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成分。
同时,也开始了人工合成农药的研究,为植物源农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科学研究阶段进入20世纪后,科学研究在植物源农药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发现许多植物中含有对害虫具有毒杀、拒食、引诱、干扰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成为了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候选物质。
同时,也开始探索如何提高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四、工业化生产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植物源农药逐渐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植物源农药,并将其投放市场。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五、法规完善阶段随着植物源农药的普及和应用,各国政府开始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植物源农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这一阶段,政府机构对植物源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六、创新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植物源农药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植物资源,发现新的活性成分,并开发出新型的植物源农药。
同时,也开始探索将传统中草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植物源农药的药效和稳定性。
七、全球合作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方面开始进行广泛的合作。
在这一阶段,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成为了推动植物源农药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际组织制定了许多关于植物源农药的标准和规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的抗 菌活性 。晏卫红等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 了库
50 0 3 0 4,C ia hn )
Ab t a t Boa ia u gcd sp i lr te to yma yc u ti si h r u oi' lwe o ii sr c : tnc lfn ii ei ad noe atnin b n o nre n tewo l d et t o rtxct lwe e o d s y, o rd p — st n, e vr n n al re dy n c trn o h r q ie n o h no en n io me tl r tcin n h ma ii o n i me tl fin l a d ae ig fr t e e urme t f te ld r e vr n na p oe t a d u n o y o h at. n od rt td h cu l ya d p o p c fb tn c lfn ii e, t e a p iain o oa ia u gcd n p a t e l I r e o su y t ea t ai n rs e to oa ia u gcd h t h p l t fb tnc lf n iie o ln c o
关 键 词 :植 物 源 杀 菌剂 ;植 物 病 害 ;展 望
中图分类号 :¥ 8. 2 4 2 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20 )0 - 5 -5 0 81 1(0 8 1 0 30 6 0
TheSt u n v n e i s a c fBo a i a n ii e at sa d Ad a c n Re e r h o tn c lF农 业科 学 ,20 0 8,1 ( ) 3— 7 2 1 :5 5 Junl f e e A r utrl c ne ora o bi gi l a Si cs H c u e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姓名邯郸学院2009级生物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前言:我国现有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以1 70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面积却逐渐减少。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满足对粮食增长的要求,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高效农业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植物保护措施,农作物的保收增产将无法实现。
化学农药在使农业生产受益的同时,也呈现出种种弊端,最为关注的是农药残留、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和害虫再猖獗问题以及农药对人类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恶果。
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它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特别是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黄酮、萜烯类、酚类、甾体、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数目可超过40万种,其中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
植物源杀虫剂就是一类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污染、选择性高、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符合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转化的趋势。
目前,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新型农药创新的热点[1]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利用天然产物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几乎是唯一选择。
从天然物质中开发药物和农药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例如,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但由于早期天然产物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提取及分离分析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的结构鉴定手段的广泛采用,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仍然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各种分离手段如层析法(薄层层析、气象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的采用和包括X射线晶体学在内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绝对构型和构象,使分离鉴定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微量复杂结构成分也因使用先进的鉴定手段而得以成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2]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有些植物体内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用来杀虫,我们把这些植物称之为杀虫植物,而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炼加工而制成的杀虫制剂称为植物杀虫剂。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M一 5 信 生 、 4、 乐斯 本 、 地乐 等 , 免 因药害 造成 的黑 农 避
点。
34 增 施 钙 肥 .
随施有机肥根部增施速效钙肥 ,套袋前喷施速效 钙肥, 对果 实黑 点有一定 防治效果 。
35 加 强 害 虫防 治 .
套袋果黑点病 的发 生原因分析 :根 据大量试验 研 究及 田间防治结果表 明 ,套袋前果实萼 洼处有交链孢 为两方 面 :一是 直接 利用 , 即对植物 中的活性 物质进行粗提取后 , 直接加工 成可利用 的制剂 。这种 利用方式 的主要 优点是 能够发 挥 粗提物 中各种成分 的协同作用 , 而且投 资少 , 开发周 期 短 。 目前 , 中国在这方 面做的工作较 多 , 已开发 出楝
23 驱 避 作 用 .
对昆虫驱避作 用机制研究较 多的是驱蚊剂 ,它是 通过 影响蚊子乳酸受体 而使其 停止寻找 寄主 ,但驱 避 剂是 否对 不 同节肢动物也有 相 同的作用机制 ,目前还 不 清楚。 赵博光试验证 明 , 苦豆草生物碱对 云杉 卷叶蛾 雌虫 的产卵抑制作用是通 过抑制试虫体表 的化 学感受
的抑制作用 ,而对腺苷受体和原 生质膜上钙离子 通道 阻塞无关 。
22 拒食 作 用 .
⑥
现 代 园 艺
2 1 年第 l 01 0期
梨 树 套 袋 杲 黑 点 病 的发 生及 防 治
余冬 霞 ( 江西省都 昌县农业局 3 2 0 ) 3 60
自 2 0 年以来 , 昌县陆续发展 了翠冠 、 01 都 清香 、 黄 花等南 方早熟 梨。为 了提高水果的商品价值和市场 占 有率 , 昌县果农积极 采用 果实套袋技术 , 都 以提高果实 品质和商品价值 ; 在推广应用 过程中, 分果 园出现 但 部 了果面黑点病 问题 ,特别是套袋 3 以上 的梨 园 比较 年 明显 , 病果 率轻 者达 5 1%, %~ 0 重者达 3 %以上 , 0 严重
植物源抗菌、杀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综述)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植 保 系 ,合 肥 20 3 ;2 1 3 0 6 .安 徽 省 农 垦 集 团 )
摘 要 :本 文 综 述 了 目前 具 有 杀 茵 、抗 茵 活 性 的 植 物 资 源 及 活 性 物 质 的提 取 、分 离、 鉴 定 方 法 ,阐 述 了具 有 杀 菌 、 抗 茵 活性 的 主 要 成 分 , 并 提 出 了植 物 源 杀 菌 剂研 究 与 应 用 的 发 展 方 向 。
的 劳 动 人 民 积 累 了许 多 利 用 植 物 杀 虫 防 病 的经 验 。几 个 世 纪 前 ,我 国 人 民就 已 知 道 植 物 中 含 有 抗 菌 物 质 ,在 许 多 实 例 中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 些 化 合 物 能 以 天 然 的抗 性 或 防 御 体 系 来 抵 抗 微 生 物 或 其 他 病 害 。 些 化 合 物 具 有 特 殊 味 道 或 气 味 , 经 在 香 料 工 业 中使 某 已
药 的 研 究 一 度 陷 入 低 谷 [ 。毫 无 疑 问 ,自 1 3 1 ] 9 8年 瑞 士 科 学 家 P u M ulr首 次 发 现 D T 的 杀 虫 活 性 后 ,农 药 即进 入 新 的 al l e D 历 史 时 期 。由 于 有 机 农 药 具 有 品 种 多 、效 果 好 、 效 快 和 使 用 方 便 等 突 出优 点 ,一 时 普 遍 认 为 似 乎 只有 化 学 药 剂 才 是 解 决 见 植 保 问 题 的 有 效 方 法 , 忽 视 了 使 用 农 药 可 能 带 来 的 多 方 面 不 良影 响 。 于 人 们 对 化 学 农 药 的 不 合 理 使 用 及 其 药 剂 本 身 而 ]由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1 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的商品化 第一个商业化的植物源杀虫剂出现在17世纪,烟草中的尼古丁被发现并开发上市,用以防治豆象虫。
19世纪上半叶,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也先后从经验利用迈入研究应用阶段,并商品化。
很早人们就利用精细研磨的除虫菊花粉来防治虱子和跳蚤等寄生虫。
除虫菊素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植株中提取的有机酸和醇酮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除虫菊素Ⅰ和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1828年,除虫菊酯类农药首先在美国上市。
1848年,Oxley最先报道了从毛鱼藤(Paraderris elliptica (Wall.) Adema)的根部提取出杀虫活性物质鱼藤酮,自此鱼藤酮作为杀虫、杀螨剂和鱼毒剂开始在亚洲和南美洲使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分离纯化得到鱼藤酮化合物,并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式。
上述植物源杀虫剂一直沿用至今。
二战后高效化学农药蓬勃发展,一跃成为控制农业害虫的主要手段。
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与研发一度陷入低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农药的弊端逐渐暴露。
化学农药滥用所造成的生态问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农药这把“双刃剑”。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有机合成农药的“3R”问题凸显,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的再猖獗(Resurgence)与抗性(Resistance)问题促使人们着手发掘环境友好型农药,于是人们又重把目光投向古老的植物源领域。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植物在进化中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这些物质往往可以抵抗其他生物的侵害。
自然界中具有杀虫或杀菌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独特口/张正炜1,郗厚诚2,常文程1,黄璐璐1,陈秀1,3(1.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上海市农药检定所)的氨基酸和多糖等。
而这些物质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并且易降解,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持久性影响,安全性较高。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Ⅰ:抑菌植物资源
Ab ta t h r s n a e e c b s t e r s a c d a c s o n i c o i lp o e t s o x r cs f m h ln s sr c :T e p e e tp p rd s r e h e e r h a v n e n a t i mir b a r p ri fe t t r e a o t e p a t b l n s t mp s a ,L g mi o a e o g o Co o i e e u n s e,L h c a ,Zig b r c a ,L b a a ,Ru a e e t ia e e n i e a e e a it e t c a ,My t c a ,P a e e a d L u a e e ra e e o c a n a r c a
广 西农业科 学
2 1 。1 1 :0 3 0 04 ( ) 3பைடு நூலகம் 4
Gu n x rc lu a ce c s ag i Ag i u t r lS i n e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 I 抑菌植物资源 :
袁高庆 , 黎起秦 王 静 , , 秦 健, 曹祖恒 , 林 纬
( 广西大学农 学院 , 南宁 5 0 0 ) 304
摘要 : O 近3年来 , 有关抑菌杀菌植物的筛选研究在 国内外陆续开展 。文章对菊科 ( o p sa)豆科 ( ̄u ioa ) C m oi e、 t L s mn se 、 百合科( iaee 、 Ll ca )姜科( ig e ea )唇形科 (a ia )芸香科 ( uaee 、 i Zn i r ee 、 ba Lba e 、 t R t a )桃金娘科 (  ̄ ca )禾本科 (oca ) c My aee 、 P aee 、 樟科 ( arca ) L uaee 等植 物在抑 制真菌、 细菌和病毒等方面 的研究进展进行 了综 述 , 为进 一步研究开发新型 的植物 源杀
2024年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植物源生物农药是利用植物自身具有的抗虫、抗菌、杀菌等特性,制备的一种农药产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植物源生物农药在农药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
本文将介绍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市场主要参与者、市场趋势等内容。
市场规模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美元。
这表明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主要参与者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农药制造商、农业公司、研发机构、政府部门等。
以农药制造商为例,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厂商,如公司A、公司B、公司C 等。
这些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推广力度,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
市场趋势1. 环保要求推动市场增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农药残留的担忧日益增加。
植物源生物农药由于其天然、低毒、无残留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预计未来几年内,环保要求将进一步推动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增长。
2. 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竞争力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植物源生物农药的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作物的需求。
这些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升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的竞争力。
3. 政策支持推动市场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等方面,这将有效推动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的发展。
总结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农药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在环保意识的推动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加持将进一步推动该市场的发展。
可以预见,植物源生物农药市场在未来将取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注:本文仅为虚拟助手自动生成的示例文本,仅供参考。
实际撰写时,请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植物源农药
[,] 23
o
() 6 一般具有对毒杀对 象选 择性强 , 对人、 畜及 天
敌毒性低 , 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的特点 , 破坏 开发 不会
自然生态的防御 系统 lJ 6。 2 2 缺点 . 尽管植物源杀虫剂有诸多 的优 点 , 但也有
( )有些植物性农药可刺激植物生长。 3
容涉及楝科 、 卫矛科及菊科等科属的多种植物 , 已有烟
碱、 苦参碱 、 楝素 、 茴蒿和茶皂素等 2 O多种 植物源农药
登记注册 , 产厂家 达 l2家。当前 , 国共有 2 生 l 我 0个 植物源农药单剂登记 , 包括血根碱 , 丁子香酚 , 苦参碱 , 苦皮藤素 , 素 , 芦碱 等[ I 楝 藜 卜3。加工剂 型 以乳油 及
其 自身的弱点 : ( )除了除虫菊酯少数品种外 , 1 大多数药性缓 慢 , 喷药次数多 , 残效期短 , 性 急” 民不易接 受 J “ 农 。这 是生物源农药的主要局 限性。 ( )活性 成分 易分 解 , 2 制剂成 分 复杂 , 不易 标 准 化 。但 随着科学 的发展 , 这些缺点正在得到解决 【 。 ( )植物性 毒素 只有在光照条 件下才 有作用 , 3 但
3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3 1 应用现状 目前我 国有关植 物源农药 的研 究 内 .
2I 优 点 .
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最大 的一类 , 与化
学农药相 比有许多优点 : () 1 植物源 农药 的有效 成 分为 天然物 质 , 自然界 有其降解途径 , 对环境 的污 染较 小 J 因而 被称 为绿 ,
摘 要 本文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学 生的错误资 源、 学生的思维差 异作 为课程资 源开发的切人点 , “ 生视野 中 把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2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3(2):198~202 2002年6月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ne2002文章编号 1005-9369(2002)02-0198-05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李永刚,文景芝,郝中娜(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摘要: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几年掀起了一个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的高潮。
目前,对于植物源农药在植物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在植物病害研究方面尚处初级阶级,在药剂的类型、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已有初步进展,并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新产品,但也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对上述诸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关 键 词:植物源;杀菌剂;植物病害;展望中图分类号:S482.2+8,S432 文献标识码A0 前 言 近半个世纪,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水中及土壤中富集,一部分有害物质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及人畜体内,严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极大促进了无污染、无公害安全食品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在全球范围迅速开展起来,为生物防治成为实施有害生物治理(IPM)的重要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近年来,生物药剂因其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热点。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 收稿日期:2001-09-17此课题为省教育厅重大资助项目 合同号:9551Z001和抗生素等。
但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防治对象单一,生产工艺要求高,不易保存和运输,且受环境影响大,数年来研发进展缓慢。
近两年,针对植物病害的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重视,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1977年Swain认为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2〕。
Wilkings和Board于1989年撰文报道有1389种植物有可能作为杀菌剂,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3〕。
因此,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与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本文将对植物源杀菌剂的药剂类型、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阐述。
1 植物源农药的剂型及活性成分特点1.1 单一剂型这类剂型中活性物质研究较为深入,已有一些明确了其中的有效杀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对300余种中药进行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了600余种活性单体化合物,大多数为生物碱、黄酮、萜等低极性的化学成分,近年来对极性较大的和水溶性的成分如皂形甙、鞣质、多糖等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
大蒜的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抑菌活性,不但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而且对真菌、线虫也有较好作用。
库拉索芦荟中分离出的酚性与非酚性成分的抗菌活性与新霉素、四环素相匹敌〔5〕。
麻黄(Ephedra sinica)油、细辛(Asar um heter 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油两种挥发油对供试的Alternaria panax,Phytophthora,Rhizoctonia solani等几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6〕。
从厚朴树的自然落叶中提取总酚化合物,对禾赤色镰孢霉(Fusarium graminear 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10种真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盆栽和大田试验均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7〕。
1.2 复方剂型这类剂型杀菌效果较单一剂型明显增强,是今后研究和开发发展的重点。
现在一般多采用复方中草药,一味中草药中就含有很多化学成分,一个由十几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可能相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8〕。
因此应利用中草药的配伍增效作用,积极开发克服单一剂型药效不高、疗效缓慢的药剂。
从茶叶中提出的茶皂素作为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湿润剂,能使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湿润性、pH、悬浮率等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而且还具有杀菌作用〔9〕。
这对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具有极大的价值。
甘肃省三川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出一种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无公害农药2.5%生物碱拌种剂,含有黄酮、糖苷、毒蛋白等多种生物碱。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拌种剂对瓜类蔓枯病、碗豆腐皮镰刀菌、小麦及玉米镰刀菌等99种病菌孢子的抑制率达89.8%~100%〔10〕;浙江省博杰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产品“植保101。
“植保102”“植保103”是依据人与植物的生理共性,利用嫁接的方法理论,从白芷、泽兰、苦参等20多味中草药中采取高科技技术生产的杀虫剂、杀菌剂,对植物因真菌引起的腐烂、根腐、锈病、黑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植物源杀菌剂的活性类型 根据植物病害的种类一般将植物源杀菌剂分为4类:2.1 抗真菌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Regel)、穿心连(Androg raphis paniculata Ness)、大黄(Rheum of f ic inale Baill)、大蒜(Allium sativum L.)、夹竹桃(N erium oleander L.)等。
2.2 抗病毒商陆(Phtolacca acinosa)、甘草(Glycyrr hiza uralensis)、连翘(For sythia suspense)、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红花马齿苋(Por tulaca splendens)、红叶藜(C.r ubr um L.)等。
2.3 杀线虫大蒜(Allium sativum L.)、穿心连(Androg raphis paniculata Ness)、苦楝皮(Azadir achta indica Adr.Juss)、常春藤(H edera helix L.)、烟草(N icotiana tabacum・199・第2期李永刚等: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4 抗细菌大蒜(Allium sativum L)、穿心连(Androgr aphis paniculata Ness)荆芥(Fineleaf Schizonepeta)、洋葱(Allium cepa. L.)、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半枝莲(Scutellar ua barbata D.Don)等。
具有杀有害生物活性的植物常兼有多种活性。
如有的植物既抗真菌、又能抗细菌、杀线虫和其它害虫。
由此可见植物源杀菌剂对靶标具有广谱性。
3 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该方面的研究多采用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如抑制菌丝生长、抑制游动孢子的产生、附着胞形成及侵入丝形成、对线虫的致死率、对病毒的病株抑制率及体外钝化效果等;对寄主的作用,如诱导寄主产生抗性、增强寄主的生长及繁殖能力、保鲜及贮藏能力等。
在抗真菌天然药物方面,有关聚烯和核苷的研究仍然活跃,脂肽类化合物通过抑制活力细胞壁多聚体,1,3-A-D-葡聚糖的合成,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丙氨酸外消旋酶抑制剂,如pradimicin类化合物结合真菌表面甘露糖蛋白中的糖部分,导致细胞内钾离子的渗露和细胞形成的严重改变〔11〕。
采用纤维素膜技术研究大蒜、洋葱、大黄及中草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的产生、附着胞形成及侵入丝形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提取物免疫处理种薯,诱导成株抗病性、增加块茎的产量进行研究,一些植物提取液取得了显著效果〔12〕。
许多科学家已在应用植物和杂草的提取液来防治植物线虫方面作了大量出色的工作〔13-14〕。
从500多种有记载的杀线虫和昆虫的中草药中挑选58种进行筛选试验。
研究表明,这些提取液经处理后直接作用于线虫,其中,22种中草药能杀死根结线虫Melodogyne javanica,26种对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nus有很强的药效,其中9种明显杀死它们〔15〕。
这种杀线虫的能力一般认为是来自植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因为这些筛选的植物都是驱杀蛔虫、昆虫、螨等的作用。
刘学端等从600多种植物中筛选,复配了一种对烟草花叶病防效较理想的药剂MH11-4。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H11-4的防病机理表现在体外钝化病毒、体内抑制病毒增殖和诱导烟株产生抗性三个方面〔16〕。
随着研究手段的日臻完善,许多天然抑制剂有效成分得到分离并纯化,这种抑制剂对靠机械传播的病毒特别有效。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高等植物中,抑制病毒的有效成分大多属于碱性蛋白或蛋白类似物,诸如多肽、酶等。
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天然抑制剂主要是使病毒粒子的蛋白凝聚和蛋白合成受阻,从而使病毒不能复制。
从香茹中提取的苯恩特明对T MV的抑制作用,可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凝聚,这表明是其外壳蛋白引起某些变性造成的〔17〕。
总之,植物源杀菌剂对植物病害作用机理仅限于初步了解,其真正的作用机理还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4 存在问题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机理方面的研究仅是探索阶段,没有明确的方式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明确并深入;植物源农药由于其见效慢的特性,在市场中推广受到了限制;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为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其种类、含量受自身遗传因子、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会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变化,并且活性成分在植物不同部分含量亦不同,・200・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33卷成分对光和热不稳定,这给植物源杀菌剂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有效成分复杂,一般不容易确定和检测,不利于商品注册和形成产品。
5 展望 由于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是一个近年来才引起众多科学家观注的热点,因此许多内容不是研究太少,就是尚属空白,笔者根据自己的初步试验和对中草药及农药的了解,提出一些研究方面的设想:作为天然植物的提取液在作用于寄主时,其渗透能力、延展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应设法采用植物源助剂和化学药剂中的助剂来增加渗透能和延展能力,充分发挥药效;依据人与植物生理共性,利用一些成型的防治人类病害的复方中草药转移到植物病害上来,筛选出适于植物病害的配方药剂;植物源农药直接作用于寄主,在寄主体内可能会导致新活性物质的产生,可以用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析鉴定,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途径及作用靶标可以通过同位素示踪等方法,深入研究其机理;无论对人类病害还是植物病害,关键是药物的活性物质,鉴于此在药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在药物的研究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以活性先导分离技术获得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颖骨架结构化合物,而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探求构效关系,获得更好的化合物,进行半合成或全合成,并将其开发成为新药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