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1)小姑娘弱小的外貌与高贵的精神,形成对比。
(教师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2)对红薯稀饭的珍爱对的淡漠(甘甜橘子)(引导学生结合文段分析)(3)结合小姑娘家境贫寒,不幸遭遇与小炭炉的热气、热情待客,可以归纳为的现实和的人情作对比(凄凉;温暖)。
(以上对比写作艺术分析,体现出教与学的互动,同时在训练的形式上,采取归纳——分析,分析——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而学会如何理性地赏析课文,从中体会到作品中艺术的魅力。
)2、巧妙的伏笔与照应(1)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2)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品味一下,说说这样安排好在哪里?(这一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的习作典范。
”把作品赏析与指导学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果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五)学生质疑。
总结全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一设置部分主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也有利教学信息的反馈。
)(六)作业布置。
1、归纳课文的主旨。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这一作业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二是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能展现人的最美好的一面,让学生在作业中重新感悟这种善良的人性本质。
)六、说该课的板书设计。
小橘灯作者:冰心外貌初遇言谈行动语言动作怀念心理深切思念(这样的板书,从情节、表达方式、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感变化等角度入手,充分体现了文路、教路和学路的和谐统一。
)。
《小橘灯》教案
《小橘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小橘灯》,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作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橘灯的喜爱;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冰心及作品背景,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橘灯的喜爱。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作者冰心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和含义。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小橘灯》冰心童年生活怀念小橘灯喜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归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写在练习本上。
4. 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写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小桔灯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小桔灯_初中语文教案小桔灯ﻭﻭﻭ教学目的:ﻭﻪ1.理解“小桔灯”对烘托小姑娘的精神作用。
ﻪﻪ2.认识小姑娘生活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学习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ﻭ3.揣摩修饰词语对增强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ﻭﻪ教学重点:ﻪﻭﻪ1.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ﻭﻭ2.恰当的使用修饰词语。
ﻭﻪﻭﻪﻭ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精讲全文,分析人物形象,3.复述。
ﻭ提示中心,使学生有个整体认识,第二课时以练为主,讨论写作特ﻪﻭ教学时间:2课时点,复述课文。
ﻭ教学步骤:ﻪﻪ第一课时ﻭﻪﻭ导语: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生活是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小桔灯》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庆,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喜爱和敬佩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ﻪﻭﻪﻭ默读课文,正音解词:ﻭﻪﻭ仄(zè)挪(nuó)掀(xiān)唇(chún)聊(liáo)髻(jì)揉(róu)捏(niē)叩(kòu)愣(lèng)瓤(ráng)瓣(bàn)盏(zhǎn)ﻪﻭﻪ①仄仄:形容狭窄。
②无聊:此处是由于清闲而烦闷之意。
ﻪ③越发:更加。
④朦胧:月光不明,这里指小桔灯不亮。
⑤光景:表示对数量(时间)的估计。
⑥灵巧:灵活而巧妙。
ﻪﻭﻪ⑦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⑧乐观: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跟“悲观”相对)ﻪﻭﻪ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ﻭ再读课文理出文章结构层次ﻪﻭ(一)1—4段,点明时间,写初遇小姑娘。
ﻭﻪ(二)5—10段,写探望小姑娘母女的经过,侧重表现小姑娘的乐观精神。
ﻭ(三)11—13段,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心,十二年后得以证实。
ﻭﻪ预习提示,作者介绍。
ﻪﻪ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这一句独立成段(倒叙)ﻪ提问:“这”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有关小桔灯的事,点明故事的时间)ﻭﻪ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故事发生的时期“黎明前的黑暗”时期)ﻭﻪ(交待了具体时间、地点,朋友住处的环境、格局布置等)ﻪﻪ2.找出描写朋友住处环境格局布置的句子,说说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小橘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小橘灯》是冰心的散文作品,以一个小女孩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关爱和成长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
2.3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小橘灯》。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品情感。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3.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朗诵等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3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六章:教学策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2 情感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美的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生字词,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橘灯》的作者、背景及与小橘灯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
(2)小组内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3.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齐读课题。
2.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语写一段话。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
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了解拼音的组成和发音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拼音的能力。
(3) 通过拼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 汉语拼音的组成:声母、韵母、声调(2) 拼音发音方法及练习(3) 音节的拼读及书写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汉语拼音的组成,拼音发音方法,音节的拼读及书写。
(2) 难点:拼音的发音准确性,音节的正确拼读与书写。
1.4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拼音的组成和发音方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5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拼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汉语拼音的组成:声母、韵母、声调。
(3) 演示拼音发音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发音练习。
(4) 讲解音节的拼读及书写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5) 设计拼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3) 通过汉字教学,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2 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等(2) 笔顺规则及练习(3) 常用汉字的书写及练习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常用汉字的书写。
(2) 难点: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常用汉字的正确书写。
2.4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2) 采用练习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 采用文化导入法,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2.5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汉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演示笔画的书写方法。
(3) 讲解笔顺规则,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
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橘灯》。
该文为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所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母亲制作小橘灯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的温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结构及修辞手法;品味精彩语言,感受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结构及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品味精彩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家庭、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结构及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文章中的经典例句,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6. 知识拓展:介绍冰心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橘灯》2. 板书内容: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写作背景:冰心童年经历结构:起承转合修辞手法:拟人、排比、设问等精彩语言:母爱、家庭、温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 答案:主题:母爱的伟大,家的温馨。
描述段落:文章第二段,通过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小橘灯的制作过程,表达了母爱的细腻和无私。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橘灯》。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主题、结构及写作特点;学习生字词和重点句子;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及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主题、结构及写作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橘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橘灯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随后,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 分析课文主题、结构及写作特点(20分钟)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课文主题的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主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7. 情感教育(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橘灯》2.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3. 写作特点:象征手法、插叙4. 课堂重点:课文主题、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亲情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100字,要求表达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文章,进行情感教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深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八册,具体内容为《小橘灯》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对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过程及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小女孩的勇敢与乐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女孩的勇敢与乐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勇敢与乐观。
教学难点:分析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过程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资料、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中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概括段意。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过程,理解其意义。
c. 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问答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情感教育:让学生谈谈对小女孩勇敢、乐观精神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板书设计1. 小橘灯a. 制作过程b. 意义2. 小女孩:勇敢、乐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小橘灯”的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过程及其意义理解较为深入,情感教育方面也有所感悟。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其他勇敢、乐观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小橘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这些段落详细描述了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意义。
《小橘灯》2-教学教案
设计思路用朗读法初步感知小姑娘坚定、勇敢、乐观的性格,教师相机佐以点拨,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二)引入新课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有非常美好的童年,八九岁时,可以在父母的怀中撒娇,感受家庭的温馨;可以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受社会的温暖;可以在儿童乐园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
那么,解放前,儿童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曾在1959年1月19日的《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散文,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1945年春节前夕重庆郊外的一个小姑娘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儿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三)整体感知(1)出示小黑板或投影仪,检查字词的注音释义。
(3)时代背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瑞想1945年中国的现实是什么样的?抗战即将结束,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他们逮捕、迫害、暗杀革命群众,重庆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
(四)教学过程(l)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听录音或饱含深情地范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简述本文故事梗概。
点一名学生口述,老师给予适当评议。
教师明确下列要点:(第l-4自然段)我初遇小姑娘的情景。
时间,“十几年前”“春节前一天的下午”。
地点,乡公所楼上。
人物,“我”与小姑娘。
事件,“我”在乡公所楼上见到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小姑娘“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她要打电话找大夫给妈妈治病,“我”帮了她,打通了电话。
(第5-10自然段)“我”探望小姑娘的经过。
“我”买了几个橘子,沿着石板走到了小姑娘的家,屋子很小很黑,她的妈妈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用的是小火炉、小沙锅;睡的是板铺;年夜饭是“红薯稀饭”。
小姑娘掏出橘瓣放在妈妈的枕头边,然后做橘灯,“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拿出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做成小橘灯。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橘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及写作技巧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并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主题思想,学习写作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橘灯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而引入课题。
2. 课文阅读与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解答。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提高阅读效果。
3. 课文内容分析(10分钟)(1)划分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写作技巧鉴赏(10分钟)(1)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如选材、构思、表达方式等。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6. 主题思想探讨(15分钟)(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文章的爱国情怀。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结构,标注重点词语。
2. 在黑板上展示课文主题思想,以加深学生印象。
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爱国情怀”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有关爱国主题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2024《小橘灯》说课稿范文
2024《小橘灯》说课稿范文《小橘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是阅读理解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准备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小橘灯》是一篇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文章,通过讲述小主人公小明想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橘灯的故事,来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语言简练,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理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导入法和讨论引导法。
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经验和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学法是合作探究法和启发式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体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教材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包括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教学课件和练习册,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板书和巩固练习。
四、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我会以一个问句开始课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通过让学生回答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端午节的认知和经历,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导入文章我将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场景和习俗,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或视频中的内容。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为学习文章做好铺垫。
3、阅读理解我将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班阅读《小橘灯》这篇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适时暂停,询问学生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情节,以及他们对文章中人物的感受和态度。
4、讨论引导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我会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让他们讨论和回答。
例如:“小明想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橘灯,你们有没有制作过类似的物品?制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乐趣?”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初二语文说课稿小桔灯说课稿
初二语文说课稿小桔灯说课稿最新初二推荐语文说课稿小桔灯《小桔灯》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57年所写的一篇玲珑剔透、诗意盎然的文学美文。
文章写的是抗战以后,发生在重庆郊外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我去访友,与一个上山打电话的贫苦的小姑娘邂逅相遇。
后来我到她家探望,小女孩亲手制作小桔灯送我。
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塑造了一位虽处在艰难的环境中,却具有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小姑娘形象,把一个穷苦而早当家的孩子刻画的栩栩如生。
江老师首先让学生齐读《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引入对作者冰心的介绍,接着展示了冰心各个时期的图片。
为突出冰心充满爱心、清丽朴素的语言,江老师还安排学生欣赏了一首冰心的温情小诗,从感官上加深了对冰心文字的体会。
根据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想结合的教学原则,江老师首先出示了《小桔灯》的学习目标,具体到时间、地点、事件,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有关描述画一盏小桔灯,这在无形中已给学生细读、精读的信息要求。
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江老师安排了个别朗读和齐读的方式,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感情和感觉。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在熟悉了课文后,很自然的切入了教学目标要求。
江老师出示了具体的探讨问题:文章是怎样描写小姑娘的?同时提示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选择一段或几句你认为人物描写的很好的段落或语句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具体分析。
其实就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接下来的讨论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互间进行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讨论后的发言中,学生踊跃的发表了自己对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则抓住发言中的一些契机加以点拨。
如小姑娘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中的缩是小姑娘心里胆怯的表现吗?在阴暗的仄仄的楼梯里,小姑娘为什么噔、噔、噔地下楼去了等等。
接下来一个环节中,通过幻灯演示,让学生明确了小说通过行动描写和外貌描写刻画了勇敢、镇定、善良、机警、乐观、心灵手巧、懂得关心人的小姑娘形象。
小桔灯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小桔灯”对烘托小姑娘的精神作用。
2.认识小姑娘生活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学习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3.揣摩修饰词语对增强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2.恰当的使用修饰词语。
3.复述。
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精讲全文,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中心,使学生有个整体认识,第二课时以练为主,讨论写作特点,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生活是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小桔灯》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庆,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喜爱和敬佩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默读课文,正音解词:仄(zè)挪(nuó)掀(xiān)唇(chún)聊(liáo)髻(jì)揉(róu)捏(niē)叩(kòu)愣(lèng)瓤(ráng)瓣(bàn)盏(zhǎn)①仄仄:形容狭窄。
②无聊:此处是由于清闲而烦闷之意。
③越发:更加。
④朦胧:月光不明,这里指小桔灯不亮。
⑤光景:表示对数量(时间)的估计。
⑥灵巧:灵活而巧妙。
⑦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⑧乐观: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跟“悲观”相对)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再读课文理出文章结构层次(一)1—4段,点明时间,写初遇小姑娘。
(二)5—10段,写探望小姑娘母女的经过,侧重表现小姑娘的乐观精神。
(三)11—13段,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心,十二年后得以证实。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这一句独立成段(倒叙)提问:“这”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有关小桔灯的事,点明故事的时间)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故事发生的时期“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交待了具体时间、地点,朋友住处的环境、格局布置等)2.找出描写朋友住处环境格局布置的句子,说说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七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橘灯》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二册《小橘灯》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小橘灯》教案(2003-05-24 18:17:19)第一课时一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1.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几个问题: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②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黑暗的旧中国?③小姑娘家遭到了哪些不幸?④面对这些不幸,小姑娘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精神?2.再默读一遍课文,默读时眼前要再现故事片情节,再现小姑娘的举止动作、音容笑貌。
读后,合上课本,列出复述提纲。
3.教师指定3—4位同学到前面复述,大家评议谁复述得最好。
4.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帮助纠正错误的字音。
二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小姑娘性格特点(一)全班讨论下列问题。
1.初遇小姑娘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和衣着,说说:①“瘦瘦的”“苍白的”“发紫”“很破旧”等词语,写出她生活在怎样的境况中?(缺衣少食,营养不良,饥寒交迫,小姑娘的境况正是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悲惨境况的写照。
)②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小姑娘的外貌、衣着是从作者所见的角度写的,从头到脚,细致描绘,字里行间融入了深切的同情。
)2.打电话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记叙与小姑娘的对话?(交代小姑娘家的不幸遭遇,表现她面对巨大不幸却表现出勇敢、镇定的性格。
)3.说说下面两面句话流露了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①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
②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说明:要引导学生抓住“赶紧”“拉住”两个关键词语深入理解。
《小橘灯》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小橘灯》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小橘灯》说课设计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小橘灯》,它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
一、课例设计指导思想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迁移两个层面上培养阅读创新能力。
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的方式,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单元教学重点和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目标为:1、理解并掌握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及人物描写的方法。
2、培养自信、主动、质疑、求异等创造性品质。
3. 认识小姑娘所生活的黑暗社会,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和人物描写上,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限制,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描写人物的方法1 / 7又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有一盏灯亮了几十年/闪亮在很多人的心间/它的光芒四射/给人无限温暖/ 没有比孩童更纯真的笑容/没有比那个更温馨的夜晚/有了爱的牵引/何惧山道弯弯/ 诗中所写的这盏灯就是冰心老人为我们点燃的小橘灯(板书)。
老师想给同学们订立如下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培养自信、主动、质疑、求异等创造性品质。
3. 认识小姑娘所生活的黑暗社会,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橘灯》一文。
该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为给母亲治病,制作小橘灯并售卖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探讨故事主题,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 掌握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橘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讲解生词、短语,解释句意。
c) 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
4. 例题讲解:a) 请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句子,分析其描写方法。
b) 请学生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小女孩的内心情感。
a)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b) 仿写一个人物或景物描写。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主题,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2.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
3. 景物描写方法:视觉、嗅觉、触觉、听觉。
4. 主题:爱心、责任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b) 以“我的爱心行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b) 作文: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一次爱心行动,展现责任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小橘灯》说课稿
《小橘灯》说课稿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小橘灯》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本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整体感悟,发表见解”,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关系和培养学生吸收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1、了解作者冰心。
2、引导学生跟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三、该课重点难点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2、体会冰心“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在作品中的体现。
3、模仿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改写本课的结尾。
四、该课教法与学法"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因此,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把握故事情节,并尽量注意与写作的紧密联系。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1、用准确的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3、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写作的感悟。
4、体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该课的教学过程1、导入:(借介绍作者引入)大家有听说过冰心这一作家吗?谁有读过她的作品呢?(给点点时间学生小议)她是我国文坛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当代作家,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博罗县平安中学谢伟强
一、说该课内容及其在教材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橘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课。
该课文是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
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的“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吸收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感性体会课文到理性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本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结合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只有从文字上获得感性认识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对课文进行理性分析。
本目标,一是体现教学思路是感性――理性;二是体现理性――感性――启发运用,这一引导训练过程。
而整课的教学思路则体现:整体感悟――具体分析――欣赏与探讨,这一教学主线。
三、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与难点的定位理由是:因为该单元的知识点是“把握文意”。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就必须把学生引入文章的角色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内化,从而把握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如果学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出来,那么对文意的把握就更准确。
因此这一重点与单元知识是符合的。
而难点则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方面,作为语文课,不是机械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知识的训练;而是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课文,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课文。
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
四、本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整体教学法、读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其具体操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相机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感悟与表达能力。